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纪实文学 → 【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共有4251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增订重发】足迹——知青长篇回忆录(陆续添加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自强不息
  79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11 积分:14828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10/12/16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4 17:1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孙伯江在2014-4-24 9:09:00的发言: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等于变相劳改”我看过一本书,写的是在云南省某农场的知青生活,那农场也有劳改犯,当地驻军就管知青叫“二劳改”。

老兄的人生道路曲折坎坷,百般周折,历尽艰辛,饱尝煎熬,吃尽苦头,太不容易了!



    谢谢伯江的关注和理解!紧握你的手!问好!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自强不息
  79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11 积分:14828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10/12/16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4 17:1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4-24 9:37:00的发言:

转点也算一条路,

照样抢夺条件苦,

有的居然要招婿,

实在难以接受住。


龙版的诗评总是言简意赅,自强佩服感激不尽!向您鞠躬致谢!祝您健康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自强不息
  79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11 积分:14828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10/12/16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4 17:24:00 [只看该作者]

七十八无米炊

民以食为天。无须讳言,自幼困扰我们这一代人的始终是粮食问题,知青年代尤为如此。

下乡第一年,尽管国家有粮食供应,但在那物资匮乏缺油少肉的时期,正是我们长身体急需营养而不得,同时又必须从事繁重体力劳动的时候,每天挨不到就餐时总会感到饥肠辘辘。那有限的供应仅仅够勉强维持一日两餐,而农村的作息时间必须一日三餐才能补充必需的体能消耗。

无法可想,晌午我只好用自留地里的黄瓜做汤充饥。为增加汤汁的稠度,每次加一汤匙(粮站供应的)面粉搅在里面。当然,那是秋收前的事了。

秋收后,尽管分到的粮食仅够吃半年,但我并没有亏待自己的肚子,先吃饱再说。幸运的是,区委吴书记在我断粮前特批返销粮及时为我解决了难题。(详见拙作《断粮之前》)

让我真正尝到无米之炊,是因故滞留白市樟木林场一周的日子,那是几年后的事情了。当时林场里早先的那批同学已全部抽走,孔妈母子俩也都回了贵阳。林场只有随民工团从湘黔铁路会战回来的知青李友生一人和其他本地老职工。

李友生低我两届,是我二弟小学时的同学,和我很熟。他修铁路前在与大塘同样偏僻的白岭大队落户,回来时那里的其他同学已经走完,上级将他调到樟木林场以示关怀。

本来我秋收后打算邀请李友生和小青到大塘玩几天,不巧天公不作美,连续的雨天和骤涨的江水让我们不得不待在李友生的房间等待雨停水退。

这里原先的知青调离后,林场的食堂就已经解散。本地职工都是附近的乡民,吃饭问题全部自行解决。李友生初来乍到,林场的头头对他毫无交情可言,口粮一直由其控制发放,据他讲是不出工就甭想领到粮食。今天看来,当时头头可能是出于对他的保护——避免串门的同学消耗他有限的口粮影响他的生计——而出此下策。

不管怎样,反正我们在那里时他确实是到了粒米全无的地步。好在房间的角落里还有一大堆新近分到的红薯,否则我们就只好冒生病的危险顶着风雨到小青的驻地去了。

李友生个子大,饭量也大,这在民工团里是出了名的。曾经有工友和他打赌,赌他一次吃掉十个大馒头,吃后接着闪腰(即往后翻下,用手、脚支撑身体),他居然赢得了馒头和众人的掌声。听到他的故事我暗暗为他后怕,如果撑破了肠胃或者“闪”断了肠子,落下残疾或出现不测,该怎样面对家人?

整整一个星期,我们吃的都是蒸红薯、煮红薯。直吃得肚里气,弟兄仨竞相放屁。

“响屁不臭,臭屁不响!”小青不乏幽默地调侃:“据我考证,吃的东西越好越油腻,产生的碳酸气越臭。”

“这么说我们放的是卫生屁喽?”我也凑趣。

“岂止卫生屁?出的‘恭’也是卫生的呢!”

 “哈哈哈!瞧你俩酸文假醋的模样,你们要是能够去读书该有多好啊!”李友生的话一下击中我们的软肋,他似乎也自知失言,接着补充道:“也怪那些招生的有眼无珠。”

我实在不愿接这个沉重的话题,也知道李友生的好意,故意把话题拉了回来:“小青说的一点没错,不信你到茅房看看,连苍蝇蚊子都没有一只哩!”

夜里,弟兄仨挤住一床,举行了临睡前的精神聚餐:什么大南门的肠旺面、狗不理的灌汤包、小十字的牛肉粉、四季春的碗耳糕……直把贵阳早些年的小吃数了过遍。不仅无法安然入睡,反而勾起肚里的馋虫,只觉得胃酸一阵一阵往上涌。

一周之后,我们回到大塘。我煮了一鼎罐新米饭,哥儿仨吃得那个香啊,比那虚无缥缈的精神聚餐不知要爽多少倍,而此前的无米之炊更是深深留在心底了。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9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5 8:22:00 [只看该作者]

前往林场看友人,

无米之炊一周存,

顿顿都是红薯饭,

精神会餐饿更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79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5 20:18:00 [只看该作者]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天天吃红薯充饥。按照现在的观点,常吃红薯有利于健康,不过当年人们吃红薯,不是为了养生,而是为了求生。我们也有过精神聚餐,有一位知青的父亲,在民国时期是百年老店的老板,祖传的餐馆创立于清代,他对传统闽菜是如数家珍。另一位知青书法甚好,把各式菜名用粉笔写在住房的板壁上,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占据首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佛跳墙。我们大队虽然大米不缺,但肉食很少,弄得大家垂涎欲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自强不息
  79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11 积分:14828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10/12/16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6 8:1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4-25 8:22:00的发言:

前往林场看友人,

无米之炊一周存,

顿顿都是红薯饭,

精神会餐饿更狠。


龙版早上好!谢谢您一如既往的关注支持和精彩诗评!祝您双休日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自强不息
  79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11 积分:14828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10/12/16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6 8:1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4-25 20:18:00的发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天天吃红薯充饥。按照现在的观点,常吃红薯有利于健康,不过当年人们吃红薯,不是为了养生,而是为了求生。我们也有过精神聚餐,有一位知青的父亲,在民国时期是百年老店的老板,祖传的餐馆创立于清代,他对传统闽菜是如数家珍。另一位知青书法甚好,把各式菜名用粉笔写在住房的板壁上,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占据首位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佛跳墙。我们大队虽然大米不缺,但肉食很少,弄得大家垂涎欲滴。
      老农老友早上好!您描述的精神大餐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可惜当年没有条件,否则将板壁上那些菜谱拍摄下来,就是知青生活的珍贵文物了。哈哈哈!祝您双休日快乐!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自强不息
  79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011 积分:14828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10/12/16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6 8:25:00 [只看该作者]

七十九 、南辕北辙

    四十年前,我为度过饥荒跟生产队请假,到外地打工(详见拙作《足迹——飞机工》)为某单位建房时,甲方组织单位职工去听忆苦思甜报告,破天荒邀请我们这些临时工参加,工资照付。当时我们干的是点工,按实际出勤人数计发工资。大家乐得带薪休息,欢天喜地收捡工具,跟着基建科的人去了。

    我暗暗纳闷:临时工享受这种待遇,甲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啊?基建科那位和我有过一面之交的知青朋友悄悄告诉我,是让我们去充数。呵呵,原来如此,怪不得三点过钟了才通知我们。

    还没进会议室,我们就听见里面传出一阵阵哄笑声。

    会场不大烟客不少,室内乌烟瘴气,听众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我们进场引起一阵骚动,大家很快在那些职工异样的目光中落座,刚好填满室内最后边的两排长椅。

报告继续进行。

    报告者是位面有菜色骨瘦如柴的老者,室内的骚动丝毫没有打断他旁若无人的演讲。

    “那时我们为地主家犁田,一天干到黑,累得要命。晚上地主老太拿这么肥(他亮出右手并拢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扬了扬)的腊肉押(押,当地方言,强迫之意——笔者注)我们吃,害我们吃没去饭。”

    全场一片哗然!我和工友们忍俊不禁,笑出泪来。

    主席台上,老者泰然喝水。有人走到他跟前,俯身与他耳语,老者默默点头。待场内安静一些,才重新开始报告:“我再讲讲我们寨子的事情。饿饭那一年,寨子里死了好多人。开始还有人帮忙抬出去,挖个坑埋了。到了后来,就不行了……”老者哽咽了,泪流满面。

    场内安静下来。主持人一面示意旁边的人把老者搀下台,一面拿起麦克风宣布:“李老伯今天累了,报告到此结束。大家回去分组讨论。散会!”

    “讨论?”有工友问临时工班长。“讨论个球!还有一个多钟头,回去接着挖沟,不是明天完不成任务!”

    大家一边干活,一边议论老者的报告,说到开心处,笑得前仰后合。天哪!老者诉的是哪门子苦啊?有知情者说,老者的确是三代贫农出身,否则……

    听着大家的议论,十年前的一幕不禁涌上我的心头。

 

    那时我刚上六年级。学校根据上级指示组织全校师生聆听忆苦思甜报告。语文老师还要求大家必须在作文中写出听报告的心得。因此我特别认真,生怕完不成作业。

    掌声中,女校长毕恭毕敬把作报告的老妈妈搀上主席台,简短介绍后便悄悄退到一旁,示意师生们静下来听报告。

    “我性贾,今年四十二岁,以前是地主家长工。”贾妈妈缓缓地自我介绍,从容地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口茶,清了清嗓子继续说:“旧社会,我受尽地主老财的剥削,饭,吃不饱;衣,穿不暖。地主婆动不动就骂我,说我手脚笨,笨得像猪,吃得也像猪。嫌我吃得多……嗯、嗯嗯……”她突然痛哭起来。

    旁边的校长和老师一时不知所措,台下的师生敛声静气盯着台上,等待下文。

    贾妈妈抽泣了一会儿,掏出手绢擦了擦沟壑纵横的脸上的泪水:“那时我帮地主家干活,一天要挑十多挑水,要洗一大盆衣服,还要帮他家做饭。

    他家每天吃的都是金包银。金包银你们晓得不?就是每一颗饭都被鸡蛋包起来,黄泱泱的,油亮亮的,香的不得了!

他家给我吃的菜只有白菜和萝卜。有时白菜萝卜都没得,就只给我猪油和酱油拌饭吃……”

    我一直注意听讲,生怕漏掉重要内容。听到这里却禁不住开了小差。心想鸡蛋炒饭当然可口,有猪油拌饭也不错啊。

前些日子,母亲熬(熬,贵阳方言,用猪板油或肥肉炼油。——笔者注)了一点猪油盛在一个罐头盒里,罐头盒放在紧挨大床边的高低柜上。从托儿所回到家里的四弟在床上玩耍时看见猪油,竟然一口把它全部喝了。待我们发现时,四弟胸前的衣襟全是油渍。没人责怪年幼的四弟,只见母亲背过身去抹眼泪。万幸的是,四弟居然没有拉肚子。

    这一走神,肚子便呱呱叫了起来。我偷偷四下张望,只怕老师和同学看出我的心理活动。

    贾妈妈还在一把鼻涕一把泪水地诉苦,我却再也静不下来听讲,老是想着猪油拌饭的香味,只盼报告早点结束回家吃饭。

 

    相隔十年的两次报告,让涉世不深的我心中产生了更多的疑问。此前我们被灌输的那些东西,可信度究竟有百分之几呢?

 



相信你,我的灵魂!但我绝不使别人对你屈尊;你也不该对人自低身份!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79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7 8:21:00 [只看该作者]

外出去干临时工,

为了凑数开会中,

想起小学听报告,

满心猪油拌饭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沙老农
  80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5 积分:1403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14 9: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4/27 14:00:00 [只看该作者]

      忆苦思甜报告是阶级斗争教育的重要一环,我们这一代人都曾躬逢其盛,不过有时产生的效果却与组织者的意愿背道而驰。当中学生的时候,有一次学校请一位工人师傅做忆苦报告。他说资本家给工人吃大米稀饭,配的菜是带鱼,为了夸张地形容稀饭很稀,他说带鱼能够在稀饭里面游泳。给人的感觉:虽然吃稀饭容易饿,但有带鱼当菜,伙食还凑合。插队以后倒没有听过忆苦报告,但从村民的交谈中了解到,民国时期村民生活并没有传说的那么不堪。例如生产队在春耕大忙的时候,为了赶农时提早出工,由生产队仓库出大米煮早餐,全队劳力吃大锅饭,但不提供菜肴,需自带。有年纪大的村民就回忆往事,从前到别人家帮忙插秧,东家是一定要招待猪肉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