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共有2904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小说:青山洞里学耕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3 13:3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7-12 12:51:00的发言:
 

  路过伍家坪时,发现邓西北住房是铁将军把门,紧锁着的。邓西北是出工去了,还是被成亚胜拉回了芝城?陈晓阳望着西北的住房在发呆。李春玲一见他这样感到有一些不好理解。陈晓阳解释说,我看到了西北的住房,想起了他那一句令人心酸落泪的话:“天下之大,我已无家可归!”

  邓西北刚下放到青山洞时,个子最矮,没想到一年以后,他的个头跃居首位。青山洞的人说,邓西北喝了青山洞的水,吃了青山洞的饭,个子长高了。而邓西北却说自己为了在青山洞有饭吃,才物竟天成拼命长高的。陈晓阳开玩笑地说,要研究西北的成长,除了一个生物学家的头脑外还得加上哲学家的眼光。

  伍家坪的自然条件差,灌田的水,除了靠天之外,就是依靠一部柴油机从珠溪涧里抽水。平日遇上不抽水时,这部柴油机就用来带动碾米机来碾米。

  西北刚下到伍家坪时自己并没有开伙,而是在生产队会计家里搭餐的。会计有一个女儿,比西北小两岁,对西北有那么一点意思。按理说,这是一件好事。水满则盈,问题在于他过于有艳福了。生产队长家里有一个女儿,保管员家里也有一个女儿。三个姑娘同岁,三个女孩都长得水灵灵的。三个姑娘偏偏同时看上了西北。这就不好办了。亲近谁,就会得罪另外两位。西北将自己的难处告诉了陈晓阳。陈晓阳听后哈哈一笑:“西北老弟,你天天喊扎根农村,终老青山,现在机会来了,你却叶公好龙。这种好机会对别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事,而你却要避而远之,真是人在福中不知福。”

邓西北急了:“老三,我不是听你讲《西游记》的,是要你替我想办法的。”

  “西北老弟你口里总是离不开《西游记》,你自己难道不会西游一下?你们生产队在西边路口上不是有一个碾米埸吗?找个借口搬到那里去住,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陈晓阳这个点子真不错。

  碾米场远离生产队的群宅,孤零零的坐落在半山腰。通往高溪市火车站的小路就从碾米场门口经过。试想一下,哪一个农村姑娘晚上敢独自一人前来此处?所谓找一个借口,这个借口又是陈晓阳提供的:知青常来常往,伙食费不好结算,为了大家的方便,不如单独开伙算了。

  就是这个看似无可奈何的算了,打动了会计的心。知青与房东一快吃,这伙食费本来就不太好结算。有时,快吃饭了,突然又来了一两位知青,不得不临时加饭加菜。一两次还好说,日子长了,次数多了,房东常常流露出一些微辞来。既然,邓西北自己提出单独开伙,房东也落得个顺水推舟。

  邓西北单独开伙后虽然麻烦一些,但也落得自在。因为邓西北搬到了碾米场,生产队干脆就将碾米的事交给了他。为此邓西北还戏拟联征对:碾米无米下锅西北喝西北风。征联一出难倒了众高手,其中也包括陈晓阳这样的顶尖高手。邓西北洋洋得意地说这是千古绝对。邓西北最后竟然用一只鸡一壶酒来一个悬赏征对。这也只有看《西游记》看多了的人才想得出这种把戏来。

  陈晓阳准备在碾米场再呆一会儿,看看邓西北是否出工未归。如果是这样的话,他将拉邓西北回芝城。左等右等也不见人影,这时伍家坪的会计路过此地准备去冷水滩。由他告知才知道邓西北昨天就走了。他们三人边走边聊。会计告诉他,邓西北曾答应今天陪他一道去冷水滩的。昨天张小雅和张文雅两兄妹来了一趟后,他临时请假,急急忙忙地同他俩走了。原来如此,陈晓阳似乎又捕捉到了新的信息。看来《西游记》又会增添新的章节。

  下了火车,陈晓阳一个人急急忙忙地向汽车站跑去,好不容易才买到两张下午三点去芝城的汽车票。

  “买到了?!”李春玲来到汽车站后,发现陈晓阳满头大汗,立即拿出手捐心疼地说,“快擦擦汗吧,瞧把你累成这个样子。”

  “好长时间没运动了,跑起来有点儿吃力了。看来体力劳动并不能完全代替体育运动。”陈晓阳忍不住又发议论了。

时近午,他俩没去郑林生家,而是决定在饮食店吃点东西,再去报栏看看报纸打花这几个小时。在饮食店里他俩一人吃了一碗阳春面。这面条的名字雅得可爱。其实,阳春面俗称光头面。光头面顾名思义,除了面条与葱花汤之外,是找不出肉蛋之类的添加物的。这种面条在饮食店里是最便宜的。陈晓阳与李春玲如果不是不愿去打扰郑林生与祁雅青的话,这样的面条在平时也是舍不得吃的。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本来就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概念,两种不同身份的代名词。现在到好,下里巴人竟然能吃阳春面,而且也只能吃阳春面。这种俗雅共赏合二为一的趣事,大概只能出在永州之野。

  这种合二为一的事倒触动了陈晓阳的灵感。他对李春玲说:“我俩的名字各取一个字就成了阳春。阳春吃阳春面岂不对上了西北喝西北风?”陈晓阳高兴得手舞足蹈的,象捡到了一个金元宝似的。

  “这还勉强说得过去,但前面的碾米无米下锅你还没对出来。”李春玲也显得很高兴。

  “你忘记了我是干什么的?我是一个擀面匠。擀面有面上席不就对上了碾米无米下锅?”说完后,陈晓阳略感美中不足,“虽然对上了,但因受出句中特定词语所限制,平仄尚不尽人意,只能算宽对。”

  “擀面有面上席阳春吃阳春面,碾米无米下锅西北喝西北风。有意思!看来西北要将悬赏送给你了。”李春玲开玩笑地说,“真没想到区区一碗阳春面,既充实了你的肚皮,又充实了你的大脑。”

  好不容易等到下午三点,到车站一看,李春玲心里凉了半截。原来去芝城的车并不是真正的客车,而是在大货车上临时装上了一个风雨棚。有严重晕车症的李春玲最害怕坐这种车了。她每次坐这种车时,肚内倒海翻江,五脏六肺好象全部在移位,不但把吃的东西全吐出来,而且连黄胆水都要吐出来,可要命了。她犹豫了一阵才轻声征求陈晓阳的意见:“我想走路回芝城。这样虽然累一点,但比坐这种车要好受得多,你说呢?”

  “你能走吗?”陈晓阳有点不放心。

  “能走!大串联时,我背着背包一天还走了一百多里呢!”李春玲很有把握地回答。

  “好吧,我马上去退票。”

  退票是一件非常容易和非常简单的事,然而步行回芝城却是一件十分困难和复杂的事了。

二人赶到汽车站,

各吃一碗阳春面,

想到西北求对联,

为免晕车步行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3 13:40: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7-13 13:03:00的发言:
 

公路上来往汽车的鸣笛声不时地打断他俩关于红卫兵步行大串联的对话。红卫兵步行进行革命大串联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大字报,大辩论和大串联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创举。谈论起这些事来,陈晓阳自然津津乐道。当年,数以千万的红卫兵为了革命的大串联,将各种交通工具挤得不堪重负。于是就有人提出了重走长征路,进行步行革命大串联的建议。此建议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宣传,一提倡,所有红卫兵为之欢呼,为之拥护,为之响应。李春玲与邓先华就曾与同班的另外两位女同学结伴步行去了韶山,去了井冈山。如果不是复课闹革命的话,她们还准备去遵义,去延安。现在回想起步行大串联时发生的种种故事,李春玲记忆犹新兴奋不已。

“走慢一点好吗?”李春玲提议说,“这不是大串联,用不着那么着急。”

“好的。”陈晓阳满口答应下来。

过了曲河渡口,公路与湘江几乎平行。他俩步行的速度越来越慢了。

晚霞渐渐地由红变暗,江上的白帆与两岸的景色也变得有些朦胧。秋夜来得特别早,也特别快。天空中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大地一团漆黑。只有江面船上露出的灯火,在显示着生机。在这里,没有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描写的“渔舟晚唱”,也看不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记述的“渔歌互答”,这里只有河风,只有乡愁。陈晓阳这时才明白为什么在芝城有河风吹老少年人一说。

“怎么办?”面对着漆黑的夜和漫长的路途李春玲显得有些不安和不自在了。

“没关系,慢慢走。”陈晓阳安慰着李春玲。

“都怪我,要不然你早就到家了。”李春玲一个劲地埋怨自己。

“不要这样说,有福同享,有祸同当。现在还分什么你我?”陈晓阳借机一语双关地说。

“那就难为你了。”李春玲深情地说。

“哈哈,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陈晓阳突然笑了起来。

李春玲见陈晓阳这时还有雅兴吟诗,真感到有点哭笑不得。她知道这是陆游的一首诗,于是也跟着戏说一句:“我看是黑灯瞎火又一村。”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陈晓阳念完陆游这首《游山西村》诗的尾联后兴奋地说,“夜叩门去!”

“你又发什么狂?”陈晓阳不明不白的“夜叩门”的吼叫声使李春玲感到非常意外。

“前面不到三里路就是拾履桥。匡宗荣家就在拾履桥,今晚夜宿他家里就是了。”陈晓阳解释地说。

“我与何先华在大串联时从芝城到冷水滩并没路过拾履桥?”李春玲对陈晓阳的话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你们那是走小路,走山路,走捷径。你们是不是从何家铺走到老阜头,从老阜头过河?”陈晓阳对这段山路非常熟悉,“这比沿公路走近得十来里路。因为是下午了,所以我俩只能选择走这条路。”陈晓阳解释一下舍近求远的原因。

“天这么黑了你能找到他的屋吗?”李春玲仍旧有点不放心。投亲不遇本来就是一件麻烦事,何妨又在一个漆黑的秋夜。

“他的家就在拾履桥边。这桥边原先还有座纪念亭,现在亭子被拆了。他家前面一片好大的开阔地,老远就可以看得到的。”陈晓阳指出了小匡家周围的特征借以来消除李春玲的疑虑。

“亭子碍什么事,谁拆的?”李春玲倒有些不理解。

“还不是象柳子庙一样,说是纪念封建仕大夫!”陈晓阳回答时还显得气鼓鼓的。

“这个我倒不知道,你晓不晓得?”李春玲倒起了好奇之心。

反正还有几里路要走,为了消除疲劳,陈晓阳便将拾履桥的典故讲给李春玲听。

相传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后,对原六国的大臣大开杀戒。西汉时期杰出的军事谋略家张良原就是韩国人。其祖父,父亲都是韩国的大官。在他没出道没成名前,为了躲避秦始皇的通缉隐姓埋名来到了永州。

有一天,张良坐在一座石桥上歇息,一个衣着破烂的老头路过张良身边时,故意将所穿的鞋子踢到了桥下。正当张良感到非常奇怪时,老头却对张良说:“小子,下去把鞋给我拾上来。”

张良见这老头出言无状,本想发火,但想起了其父要他尊老敬贤的教训,就耐着性子到桥下去帮他把鞋子拾了上来。

谁知老头不但不道谢,反而将臭脚丫子伸到张良面前说:“小子,一客不劳二主,你替我将鞋穿上!”

张良这时倒冷静下来了,心里想既然我已帮他把鞋都拾了上来,索性好人做到底!于是就跪在桥上替老头穿好鞋。

老头子点了点头便说:“小子,五天后的早晨,你到这里来,我找你有事。”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来到了桥头,谁知那老头已经先到了。老头毫不客气地教训了起来:“小子,你同老人约会,居然迟到,这成何体统?今日不算,过五日再来。”

这一次,张良比五天前起得还要早,但令人遗憾的是那老头又比张良早到。老头大发雷霆,将张良臭骂一通,要张良再过五天来。

张良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干脆半夜里就来到桥上等候。他等了好长时间,老头子才慢悠悠地来到桥上。老头子见了张良后第一次露出了笑脸连声说:“孺子可教,孺子可教!”老头从怀里拿出一本书,递给张良说:“你就是我苦苦相寻的人。替人拾鞋、穿鞋,非亲生儿女而不可为。你明知难为而为之,非一般等闲之辈。我特意把这本书送给你。你只要将它读懂,你就可以出人头地,就可以出将入相,就可以流芳百世。”

待老头子走后,张良才发现这是一本失传已久的兵书《太公兵法》。这部《太公兵法》相传是姜子牙留下的。果然张良运筹帷幄,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后来人们把这座桥叫拾履桥。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时间,将纪念亭毁了,将拾履桥改为十里桥了。还美其名曰,七里一店,十里一桥。你看看,讲歪理做坏事的人总是找得到理由和借口。

说完了这段故事,陈晓阳感慨地说:“拾履桥的典故,在全国其他地方也有,我倒非常相信我们永州这个典故是真的,是正宗的,自古以来就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张良避难来楚,受楚文化和楚人霸蛮的影响是说得通的。接下来的作为也是顺理成章,言至有理的事了。”

“到时候你可以专题研究这一传说,将它写成论文或小说。”李春玲对这一典故很感兴趣。

“到时候?到什么时候才能静下心来看看书做学问,这只有天知道了!对这个问题,不瞒你说,我也曾有过此意。联想到秦始皇南巡灵渠时遇刺一事,张良来永州的传说是站得住脚的。灵渠就在广西兴安,离永州比较近,张良去伏击秦始皇也是说得过去的。”陈晓阳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同陈晓阳在一起这么长时间了,李春玲只知道他对诗词有研究,没想到他历史知识也这么丰富。

“什么是灵渠?我怎么不知道?”李春玲真的还是第一次听说。

“灵渠又名秦凿渠,也叫兴安运河,灵渠建于公元前214年。它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都江堰并称为秦的三大水利工程。灵渠设计非常巧妙,北接长江水系,南连珠江水系。在灵渠旁有一石碑刻有湘漓分派四个大字,告示世人,灵渠虽小却能贯三江通五岭。在大串联时,我还专程去过灵渠。至于你不知道,原因很简单,六六年学校就停课了,初中的历史地理课本上的知识你都没学过,自然就不知道了。你和我都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积极参与者,又是被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耽误了的一代人。”说完了灵渠,陈晓阳又大发感慨了。

“如果不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准备学理科还是文科?”李春玲忍不住问了一句题外话。

“你这一问倒是问倒我了。教理科的老师鼓励我去考理科,教文科的老师希望我去学文科。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什么科也学不行了。”陈晓阳无可奈何地说。

“要不是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你肯定在哪所名牌大学里学习了。”李春玲也为陈晓阳感到惋惜。

“你说的没有错。清华北大倒不敢肯定,武汉大学或湖南大学那是靠得住的。不过不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没有下放这种事,我也不可能和你在一起。这大概就是有所得必有所失。人们往往在许多问题上都只能舍一求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陈晓阳看了准机会转移了话题。

“同我在一起算什么得?比起你上名牌大学要损失多得多。”李春玲一下子还没明白陈晓阳话里真正的含义,仍然很直率地就事论事。

“满树寻花不见花,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人是最宝贵的,只要有了人比什么都好比什么都强!”陈晓阳一本正经地说,“我现在是洛阳归来不赏花,黄山归来不看山。”

“你胡扯什么,我跟你谈正经的,你却在想入非非?”李春玲明白了陈晓阳弦外之音,装出生气的样子。

“我哪句话不是正经话,我哪一点在想入非非?”陈晓阳一步步紧逼过去。

“不跟你说这些了,小匡家还有多远?”李春玲知道此时陈晓阳的有些话如上弦之箭,不得不发。她没有责怪他,只有及时地修正了话题:“别只顾着说话,走过去了还不知道!”

一路顺便聊风景,

慨叹文革转命运,

晓阳借杨表心意,

春玲打岔问行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3 14:26:00 [只看该作者]

     走夜路,表心意,晓阳倒会抓紧时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山居士
  2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1 积分:17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9 20:2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8 20:07:00 [只看该作者]

 

  “瞧,前面有灯光的屋子就是小匡的家。他的家我来过不只七八次了,闭上眼睛也能找到。”陈晓阳吹牛地说。

  “你先去看看,这是不是小匡的家。如果不是的话,这么晚去敲别人家的门,多难为人。”女孩子就是心细一些,李春玲才不相信陈晓阳的吹牛。

  “好的,按你的指示办,我先去打头阵。你就在这里等着我。”陈晓阳说完就要走。

  “喂,还有一点要提醒你,这么晚了,你不要再来一个指点银瓶索酒尝。”李春玲抓住陈晓阳的胳膊不停地嘱咐。她知道他的性格,遇上知己,少不了又要斗酒,还美其名曰:太白遗风。

  陈晓阳嗯了一声,便前出敲门。应声开门的是匡妈妈。匡妈妈一见陈晓阳,吃惊地说:“是你?快进屋!宗明快去叫你哥哥回来。”

  陈晓阳笑了笑说:“婶娘,还有一个人在路边等我。”

  “谁呀,,请他快进屋!”匡妈妈生怕慢待了客人,一听客人在外面,连忙拿着煤油灯就往外走。一阵夜风将灯吹灭,匡妈妈不停地说:“你看我老糊涂了,家里有手电筒都晓不得用!”匡妈妈重新点燃煤油灯后,将手电筒交给了陈晓阳,然后在屋里忙开了。

  一进屋,匡妈妈和刚回到家的小匡才知道外面的人竟然是一位姑娘。

  “婶娘,您老人家好!”李春玲彬彬有礼地向匡妈妈问好。然后笑着对匡宗荣说:“小匡,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给你添麻烦了!”

  一看是李春玲,匡宗荣非常高兴地说:“稀客,稀客,贵宾,贵宾,请都请不来,还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匡宗荣一面说,一面搬过凳来,“坐,请坐,请上坐!”匡宗荣深知陈晓阳的秉性,用手作出了一个请坐的姿式。果然,陈晓阳立即答道:“茶,敬茶,敬香茶。”然后两人抚掌而笑。

  “你这是干什么?”李春玲有些不解,用手推了推陈晓阳。

  “这是宗荣老弟在出题考我。”陈晓阳解释说。

  乍听起来,小匡的话很随便,也很在理,实际上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关于这副对联的典故,出处有二,有的说是苏东坡访佛印和尚所作,也有人说是郑板桥所作。相传郑板桥游莫干山,想去庙中小憩。遇主持以衣貌取人,泛泛地说,坐,然后又对道童喊“茶”。两人落坐后,主持发现来人脱口珠玑,才华横溢,料想此人来历不凡,就请客人入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客气地说,“请坐,”又叫道童“敬茶”。经过进一步交谈后,才知道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主持连忙作打恭作揖,诚惶诚恐地说:“请上坐,敬香茶。”临走时,主持执意要郑板桥留下墨宝。郑板桥拗不过,挥笔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对联。联想到苏东坡的“狗啃河上(和尚)骨”,与佛印和尚的“水漂东坡尸(诗)”的打浑轶事,陈晓阳认为此典出自郑板桥的可信度更大一些。

  “你呀!”听完了典故,李春玲用眼神瞟了一下陈晓阳,嗔怪了一声。

  “还没吃饭吧!”匡妈妈关心到“食”处了。

  “那还用说。”小匡开始务实了。

  “我去作饭,你们先喝口水,休息休息。”匡妈妈热心地张罗着。陈晓阳来过好多次了,知道匡妈妈的为人,于是就说:“婶娘,这么晚了,不要麻烦了,随便吃一点就行了。”

  “那怎么行?小李还是第一次来我们家。”匡妈妈不仅心地善良,而且还心直口快。

  “婶娘,您老真的别太客气了!这么晚来打扰已经够添麻烦了。”李春玲附和着陈晓阳的意见。

  “好、好、好,不麻烦。”匡妈妈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又去忙她的去了。

  陈晓阳也趁机将如何退票,如何夜行军的始未一一告诉了小匡。就在他们谈话时,听到了鸡笼里鸡的惊扰声,陈晓阳与李春玲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晚餐,从时间上来说,称得上真正的晚餐,从席面上来说,够得上丰盛的晚餐。

  小匡准备陪陈晓阳喝酒。好客的匡妈妈一再声称水酒是甜的,不会醉人,要李春玲尝尝。陈晓阳一看盛情难却,就对李春玲说:“婶娘要你喝,你就喝一杯吧!”其实,就是匡妈妈不劝酒,他也希望李春玲喝一杯,借以驱散疲劳。

  乘着酒兴,陈晓阳将陆游《游西山村》一诗改得面目全非,惹得小匡与李春玲捧腹大笑。

  莫笑匡家水酒浑,诚心待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愁远路,黑灯瞎火又一村。

  晓阳追随春玲近,衣冠简朴友谊存。

  今晚双双闲乘月,借宿得诗夜叩门。

  “好一句晓阳追随春玲近!”小匡不失时机地将了一军。

  “他呀,喝了酒,就讲酒话讲胡话。”李春玲显得有点儿难为情。

  “酒醉心里明,神来之笔,传神之语,点睛之作。”小匡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就搬出了白居易“醉时心胜醒时心”的诗句来。遇到了陈晓阳的好友,听到了这些人的评论,李春玲说什么话都显得是多余的。

  小匡打趣后,话锋一转:“唉,祁雅青现在怎么样了?”看来,陈晓阳的好友对祁雅青都是挺关心的。

  陈晓阳将祁雅青的近况一一告诉了小匡。小匡也乘着酒兴发表了自己的高见:“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酒桌上,只有陈晓阳与小匡在谈笑风生,李春玲在一旁当听众。她早就习惯了在这种场合下,听陈晓阳与他的好友谈论有关祁雅青的话题。陈晓阳与他的好友相遇或相聚时,他的好友没有一个人不提到祁雅青的。在他们心目中祁雅青就成了一个猜不着解不开的谜。作为祁雅青的好友,李春玲能说什么?她什么也不好说。

  李春玲用眼神示意陈晓阳不要再喝了。陈晓阳立即端起酒杯对小匡说:“宗荣,我俩干了这一杯,就吃饭。”

  小匡早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风趣地说:“士别三日,则刮目相看。没想到我们《锷未残》兵团司令变得这么乖巧这么听话了。这大概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一行服一行,蚂蚱服螳螂。”

  小匡这句比喻将陈晓阳与李春玲弄得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陈晓阳与李春玲告别了匡宗荣家,又踏上了尚未完成的征途。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8 22:46:00 [只看该作者]

    真不容易,要没有这么家熟人,这两位可够呛。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山居士
  2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1 积分:17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9 20:2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9 13:24:00 [只看该作者]

 

  “城市行踪嗟我在,山林性格只君知。”明朝李东阳的诗句倒成了陈晓阳回芝城心情的写照。他真有点象鲁迅先生形容的那样:“破帽遮颜过闹市。”就这样,每当遇上相识的人就会听到那拂之不去的“还”字,那令人尴尬的“还”字,那令人心酸的“还”字。“你还在农村?”这样的问话,使陈晓阳在芝城只呆了两天,就踏上了回青山洞的征途。这一次陈晓阳吸取了教训,没去汽车站坐车回冷水滩,而是取水路乘船顺江而下。这样一来,不但节约路费,而且也免去了李春玲晕车之忧。

  当他俩上船时,发现邓西北正坐在船舱里聚精会神地在看书。陈晓阳悄悄地走到邓西北的跟前,冷不防地将他看的书抢了过来。陈晓阳原以为是什么文学名著,抢过书后才大所失望。邓西北看的是一本《腰痛的预防与诊断》。现在这种面向工农兵的初级实用的医学书又开始发行了,大概也是为了满足日益壮大的“赤脚医生”队伍的需要吧!

  “西北老弟,我去你生产队找你时,会计告诉我说小雅和文雅把你叫走了。他兄妹二人呢?”陈晓阳没见到小雅与文雅感到有些奇怪。

  邓西北没等陈晓阳多问,就将小雅与文雅找他的来龙去脉一一如实告知。

  也不知道小雅从那里得到的线索,说邓西北父亲的一个好友,当年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军医,擅长治腰伤。文雅的腰伤一直没好,而且反复发作,想找这位军医给看看,邓西北自然二话没说,急急忙忙陪小雅和文雅去找他父亲的这位好友。邓西北这位世伯姓丁,在芝城没有人不知道丁大夫的大名的。当他们一行三人赶到他家时,才知道,一个月前他就病逝了,而且还是因腰病去世的。一个治腰病的专家,竟然死于腰病,难道真的对上了那句话:会水者死于水?

  丁伯母告诉了邓西北丁大夫真正的死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丁大夫便被医院扫地出门。但就这样到丁大夫家里找他看病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在医院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病人腰痛,医生头痛。看来腰病复杂得很。但复杂的腰病,在丁大夫眼中却简单得很,往往是药到病除。什么疑难杂症,在丁大夫这里不过是小菜一碟。丁大夫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象孔子的有教无类一样,有治无类。只要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人,不管你是谁,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病号。就是这样的特点,得罪了那些正统的救死扶伤的好汉们。你想想看,在那派性高于一切的年代里,在那阶级斗争天天讲的日子里,谁允许你有治无类?于是,“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帽子,“帮助阶级敌人反攻倒算”的帽子都朝丁大夫飞了过来。丁大夫偏偏不理会这一套,于是就招来了更大的不幸,游街,批斗接蹭而至。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批斗丁大夫时,他们大打出手,专朝腰上使黑拳。他们边打边恶狠狠地说:“你不是腰病专家吗?我们就是要打出你的腰病来,看你怎么治?治不好,你就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就这样,丁大夫的腰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就这样,丁大夫在想下药而又无药可下,想治疗而又不允许治疗的情况下,活活地被病痛折磨至死。

  邓西北讲完了丁大夫的遭遇后,悲愤地说:“现在已经不是在指鹿为马了,而是完完全全的颠倒黑白了!这种暗无天日的《西游记》什么时候有个结尾!”

  “文雅的伤可能就是那一次跌落山下而引起的。”陈晓阳没有附和邓西北,而是有意将话岔开了。船上人越来越多了,一旦说失口了,麻烦就来了。陈晓阳不得不防着一点。

  “是的,我问过文雅!”邓西北肯定地说。

  提起文雅跌落山下的事,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9 14:21: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7-18 20:07:00的发言:
 

  “瞧,前面有灯光的屋子就是小匡的家。他的家我来过不只七八次了,闭上眼睛也能找到。”陈晓阳吹牛地说。

  “你先去看看,这是不是小匡的家。如果不是的话,这么晚去敲别人家的门,多难为人。”女孩子就是心细一些,李春玲才不相信陈晓阳的吹牛。

  “好的,按你的指示办,我先去打头阵。你就在这里等着我。”陈晓阳说完就要走。

  “喂,还有一点要提醒你,这么晚了,你不要再来一个指点银瓶索酒尝。”李春玲抓住陈晓阳的胳膊不停地嘱咐。她知道他的性格,遇上知己,少不了又要斗酒,还美其名曰:太白遗风。

  陈晓阳嗯了一声,便前出敲门。应声开门的是匡妈妈。匡妈妈一见陈晓阳,吃惊地说:“是你?快进屋!宗明快去叫你哥哥回来。”

  陈晓阳笑了笑说:“婶娘,还有一个人在路边等我。”

  “谁呀,,请他快进屋!”匡妈妈生怕慢待了客人,一听客人在外面,连忙拿着煤油灯就往外走。一阵夜风将灯吹灭,匡妈妈不停地说:“你看我老糊涂了,家里有手电筒都晓不得用!”匡妈妈重新点燃煤油灯后,将手电筒交给了陈晓阳,然后在屋里忙开了。

  一进屋,匡妈妈和刚回到家的小匡才知道外面的人竟然是一位姑娘。

  “婶娘,您老人家好!”李春玲彬彬有礼地向匡妈妈问好。然后笑着对匡宗荣说:“小匡,我们这两个不速之客给你添麻烦了!”

  一看是李春玲,匡宗荣非常高兴地说:“稀客,稀客,贵宾,贵宾,请都请不来,还说什么麻烦不麻烦的。”匡宗荣一面说,一面搬过凳来,“坐,请坐,请上坐!”匡宗荣深知陈晓阳的秉性,用手作出了一个请坐的姿式。果然,陈晓阳立即答道:“茶,敬茶,敬香茶。”然后两人抚掌而笑。

  “你这是干什么?”李春玲有些不解,用手推了推陈晓阳。

  “这是宗荣老弟在出题考我。”陈晓阳解释说。

  乍听起来,小匡的话很随便,也很在理,实际上是一副对联的上联。关于这副对联的典故,出处有二,有的说是苏东坡访佛印和尚所作,也有人说是郑板桥所作。相传郑板桥游莫干山,想去庙中小憩。遇主持以衣貌取人,泛泛地说,坐,然后又对道童喊“茶”。两人落坐后,主持发现来人脱口珠玑,才华横溢,料想此人来历不凡,就请客人入厢房叙谈。入室后,主持客气地说,“请坐,”又叫道童“敬茶”。经过进一步交谈后,才知道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郑板桥。主持连忙作打恭作揖,诚惶诚恐地说:“请上坐,敬香茶。”临走时,主持执意要郑板桥留下墨宝。郑板桥拗不过,挥笔写下了: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的对联。联想到苏东坡的“狗啃河上(和尚)骨”,与佛印和尚的“水漂东坡尸(诗)”的打浑轶事,陈晓阳认为此典出自郑板桥的可信度更大一些。

  “你呀!”听完了典故,李春玲用眼神瞟了一下陈晓阳,嗔怪了一声。

  “还没吃饭吧!”匡妈妈关心到“食”处了。

  “那还用说。”小匡开始务实了。

  “我去作饭,你们先喝口水,休息休息。”匡妈妈热心地张罗着。陈晓阳来过好多次了,知道匡妈妈的为人,于是就说:“婶娘,这么晚了,不要麻烦了,随便吃一点就行了。”

  “那怎么行?小李还是第一次来我们家。”匡妈妈不仅心地善良,而且还心直口快。

  “婶娘,您老真的别太客气了!这么晚来打扰已经够添麻烦了。”李春玲附和着陈晓阳的意见。

  “好、好、好,不麻烦。”匡妈妈一连说了三个好字,又去忙她的去了。

  陈晓阳也趁机将如何退票,如何夜行军的始未一一告诉了小匡。就在他们谈话时,听到了鸡笼里鸡的惊扰声,陈晓阳与李春玲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

  晚餐,从时间上来说,称得上真正的晚餐,从席面上来说,够得上丰盛的晚餐。

  小匡准备陪陈晓阳喝酒。好客的匡妈妈一再声称水酒是甜的,不会醉人,要李春玲尝尝。陈晓阳一看盛情难却,就对李春玲说:“婶娘要你喝,你就喝一杯吧!”其实,就是匡妈妈不劝酒,他也希望李春玲喝一杯,借以驱散疲劳。

  乘着酒兴,陈晓阳将陆游《游西山村》一诗改得面目全非,惹得小匡与李春玲捧腹大笑。

  莫笑匡家水酒浑,诚心待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愁远路,黑灯瞎火又一村。

  晓阳追随春玲近,衣冠简朴友谊存。

  今晚双双闲乘月,借宿得诗夜叩门。

  “好一句晓阳追随春玲近!”小匡不失时机地将了一军。

  “他呀,喝了酒,就讲酒话讲胡话。”李春玲显得有点儿难为情。

  “酒醉心里明,神来之笔,传神之语,点睛之作。”小匡为了证实自己的说法,就搬出了白居易“醉时心胜醒时心”的诗句来。遇到了陈晓阳的好友,听到了这些人的评论,李春玲说什么话都显得是多余的。

  小匡打趣后,话锋一转:“唉,祁雅青现在怎么样了?”看来,陈晓阳的好友对祁雅青都是挺关心的。

  陈晓阳将祁雅青的近况一一告诉了小匡。小匡也乘着酒兴发表了自己的高见:“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酒桌上,只有陈晓阳与小匡在谈笑风生,李春玲在一旁当听众。她早就习惯了在这种场合下,听陈晓阳与他的好友谈论有关祁雅青的话题。陈晓阳与他的好友相遇或相聚时,他的好友没有一个人不提到祁雅青的。在他们心目中祁雅青就成了一个猜不着解不开的谜。作为祁雅青的好友,李春玲能说什么?她什么也不好说。

  李春玲用眼神示意陈晓阳不要再喝了。陈晓阳立即端起酒杯对小匡说:“宗荣,我俩干了这一杯,就吃饭。”

  小匡早就将这一切看在眼里,风趣地说:“士别三日,则刮目相看。没想到我们《锷未残》兵团司令变得这么乖巧这么听话了。这大概就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一行服一行,蚂蚱服螳螂。”

  小匡这句比喻将陈晓阳与李春玲弄得很不好意思地笑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陈晓阳与李春玲告别了匡宗荣家,又踏上了尚未完成的征途。

终于到了小匡家,

便宜欢迎笑哈哈,

丰盛晚餐佐水酒,

东拉西扯意无涯。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2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9 14:25: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青山居士在2011-7-19 13:24:00的发言:
 

  “城市行踪嗟我在,山林性格只君知。”明朝李东阳的诗句倒成了陈晓阳回芝城心情的写照。他真有点象鲁迅先生形容的那样:“破帽遮颜过闹市。”就这样,每当遇上相识的人就会听到那拂之不去的“还”字,那令人尴尬的“还”字,那令人心酸的“还”字。“你还在农村?”这样的问话,使陈晓阳在芝城只呆了两天,就踏上了回青山洞的征途。这一次陈晓阳吸取了教训,没去汽车站坐车回冷水滩,而是取水路乘船顺江而下。这样一来,不但节约路费,而且也免去了李春玲晕车之忧。

  当他俩上船时,发现邓西北正坐在船舱里聚精会神地在看书。陈晓阳悄悄地走到邓西北的跟前,冷不防地将他看的书抢了过来。陈晓阳原以为是什么文学名著,抢过书后才大所失望。邓西北看的是一本《腰痛的预防与诊断》。现在这种面向工农兵的初级实用的医学书又开始发行了,大概也是为了满足日益壮大的“赤脚医生”队伍的需要吧!

  “西北老弟,我去你生产队找你时,会计告诉我说小雅和文雅把你叫走了。他兄妹二人呢?”陈晓阳没见到小雅与文雅感到有些奇怪。

  邓西北没等陈晓阳多问,就将小雅与文雅找他的来龙去脉一一如实告知。

  也不知道小雅从那里得到的线索,说邓西北父亲的一个好友,当年在国民党军队里当过军医,擅长治腰伤。文雅的腰伤一直没好,而且反复发作,想找这位军医给看看,邓西北自然二话没说,急急忙忙陪小雅和文雅去找他父亲的这位好友。邓西北这位世伯姓丁,在芝城没有人不知道丁大夫的大名的。当他们一行三人赶到他家时,才知道,一个月前他就病逝了,而且还是因腰病去世的。一个治腰病的专家,竟然死于腰病,难道真的对上了那句话:会水者死于水?

  丁伯母告诉了邓西北丁大夫真正的死因。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丁大夫便被医院扫地出门。但就这样到丁大夫家里找他看病的人还是越来越多。在医院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病人腰痛,医生头痛。看来腰病复杂得很。但复杂的腰病,在丁大夫眼中却简单得很,往往是药到病除。什么疑难杂症,在丁大夫这里不过是小菜一碟。丁大夫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象孔子的有教无类一样,有治无类。只要到他这里来看病的人,不管你是谁,在他眼里都是一样的病号。就是这样的特点,得罪了那些正统的救死扶伤的好汉们。你想想看,在那派性高于一切的年代里,在那阶级斗争天天讲的日子里,谁允许你有治无类?于是,“破坏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帽子,“帮助阶级敌人反攻倒算”的帽子都朝丁大夫飞了过来。丁大夫偏偏不理会这一套,于是就招来了更大的不幸,游街,批斗接蹭而至。更令人发指的是在批斗丁大夫时,他们大打出手,专朝腰上使黑拳。他们边打边恶狠狠地说:“你不是腰病专家吗?我们就是要打出你的腰病来,看你怎么治?治不好,你就是贪天之功据为己有!”

  就这样,丁大夫的腰病一天比一天严重,就这样,丁大夫在想下药而又无药可下,想治疗而又不允许治疗的情况下,活活地被病痛折磨至死。

  邓西北讲完了丁大夫的遭遇后,悲愤地说:“现在已经不是在指鹿为马了,而是完完全全的颠倒黑白了!这种暗无天日的《西游记》什么时候有个结尾!”

  “文雅的伤可能就是那一次跌落山下而引起的。”陈晓阳没有附和邓西北,而是有意将话岔开了。船上人越来越多了,一旦说失口了,麻烦就来了。陈晓阳不得不防着一点。

  “是的,我问过文雅!”邓西北肯定地说。

  提起文雅跌落山下的事,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

回程船中遇西北,

听得神医丁老归,

改口讨论文雅事,

为免人多生是非。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2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9 14:38:00 [只看该作者]

    治腰的大夫死于腰病,这些人也太歹毒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青山居士
  2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1 积分:172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4/19 20:2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20 17:31:00 [只看该作者]

 

  那还是他们下放到青山洞只有十天的时间,也就是说在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晚上八点过后,持山书记要大队秘书通知毛竹山的,阳德院的下放知识青年火速赶到大队部。当陈晓阳他们赶到大队部时,小雅与文雅已经忙碌开了。持山书记兴奋地对大家说:“今天晚上我们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又发表了最新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了,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该欢迎他们去。’这一伟大的指示对我们今后的工作是一个鼓舞,是一个鞭策。对你们下放知识青年是一个极大的关心。我们要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宣传最新最高指示;我们要以高度的革命责任,贯彻最新最高指示;我们要以坚强的革命毅力,捍卫最新最高指示。今天晚上,我们从大部队出发,经颜家、阳德院、毛竹山、马船埠、高朝门再到伍家坪,连夜将毛主席的最新最高指示传达到青山洞每一个人,每一个落角。”在埸的人自然对持山书记的讲话报以热烈的掌声。

  出发时,每一个人发一面小三角旗,这是喊口号用的。文雅和大队妇女主任熊冬娥负责打横幅。横幅上写有毛主席的最新最高指示。陈晓阳认为打横幅没有必要,天漆黑一团,谁看得清横幅上写的是什么?在小道上不能两人并排走,只能一前一后走,这样横幅就显得更没有必要了。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老队长。老队长告诉陈晓阳,每一次传达最新最高指示都是这样的。就是在大白天,横幅上的字,也不一定看得清,问题在于造声势体现“三忠于,四无限”!老队长这样一说,陈晓阳就不好再坚持自己的想法了。现在到处都在提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现在干任何事都要体现对毛主席的无限热爱,无限信仰,无限崇拜,无限忠诚。谁敢因小失大?

  一路上口号声不断,一路上毛主席语录歌唱个不停,当大家从高朝门往伍家坪走去时,已经是下半夜了。尽管大家疲劳不堪,但谁也没口出怨言,反而一个比一个显得虔诚。

  有道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从高朝门往伍家坪的路都是下坡。打横幅的大队妇女主任熊冬娥一不小心跌了一跤。她这一跌还不打紧,被持山书记一把抓住了。走在后面的文雅被她这样突然用力一带,一脚踩空,人便摔到路边的山沟里去了。山沟离路面有二十多米,文雅的伤势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求医不成,邓西北自己倒看起医书来了。

  “西北老弟你这是……”陈晓阳正准备打趣邓西北。没想到邓西北立即打断了他的话:“老三有些事只可意味,不能言传。你可别节外生枝讲《西游记》。”

  邓西北已是将陈晓阳的话封死了。陈晓阳只好笑着说:“西北老弟,我还有一段《西游记》要讲给你听!”

  “你说说看,只要不是无中生有的事!”邓西北仍旧有些不放心。

  陈晓阳将自己与李春玲吃阳春面时,歪打正着将西北悬赏征联的对子对上的事告诉了邓西北。邓西北深有感触引用了一句唐诗:“白云明月皆由我,碧水青山忽赠君。”邓西北一再声称自己决不失言,一定将奖品送到毛竹山去。

  船至冷水滩时,陈晓阳发现了祁雅青在码头上送郑林生的侄儿乘这趟船回芝城。他拉了拉李春玲,准备夹在人群中不与祁雅青打招呼。

  没想到祁雅青眼尖,从人群中发现了他俩。“你们什么时候回芝城的?”祁雅青觉得有些奇怪。

  “前几天!”李春玲故意回答得很含糊。

  “前几天?好哇,路过冷水滩也不到郑林生家来找我?”祁雅青生气了。她已经把话挑得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

  “我们准备回生产队时再来。”陈晓阳言不由衷地说。

  “你扯谎也不看看对象,你那点小九九我还不清楚?刚才你拉她一把我都看得清清楚楚。”祁雅青才不给陈晓阳留面子。

  “雅青,当着这么多的人面前,你就别难为他了。”李春玲出面劝解。

  “你不为难他,他就为难你,你别替他辩护,到时候他将你卖了,还要你替他数钱!”祁雅青仍不依不饶。

  “我哪是那种人?”陈晓阳笑着分辩了一句。

  “你是哪种人我还不知道。没在这里碰上你,你会去郑林生家找我?”祁雅青仍坚持自己的观点。

  “好了,好了,雅青你送郑林生侄儿上船吧,你俩的口水仗等下再打。”李春玲满面笑容地充当和事佬。

  “看在李春玲的面子上,饶了你这一回。下次再这样,就别怪我不客气了。”祁雅青余气未消地说。在她看来,中秋节她与郑林生青山洞一行已将什么都表明清楚了。这才几天,陈晓阳与李春玲路过冷水滩而不去郑林生家,就是对她有成见,就是看不起她。她哪里受得这种气?她不发火,才不叫祁雅青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