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黑白万花筒(连载中)


  共有2182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黑白万花筒(连载中)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9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5 21:25:00 [只看该作者]

     读书痴迷到如此地步,将来回想起来也会好笑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9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6 8:42:00 [只看该作者]

国庆当了逍遥派,

看书入迷米盐代,

有病无法得医治,

书记带憾永离开。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9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8 17:51:00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章

离淮水县城西北四、五里远,有一座方圆不过两里的千年小镇——河西古镇。别看它小,地灵人杰。仅明清两代就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1名翰林,2名状元,1名榜眼及1名探花;再加上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也出生于这里,河西真称得上名符其实的文化古镇了。

河西居管家湖嘴,地处黄、运之间,扼漕运要冲。明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奏实施运司纳银制度,盐商们纷纷迁至两淮。因此,如此弹丸之地却古宅深深,巷陌云连。据传明清最繁盛时,河西镇有22条街,91条巷,仅石板路就多达108条,比县城里还气派。盐商们富有,纷纷出巨资遍请名师宿儒教授子弟,以期走上仕途,改换门庭,这大概也就是河西人文蔚起、科名相望的原因吧。

卜庆华的家紧邻酒巷的东端,潇湖的水荡漾着漫过湖坡,向西流经一座高高的砖拱桥,似被他家后院里姹紫嫣红的果树花所吸引,停住了,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石码头——成河码头。

4岁那年,他跟随父亲从无锡回淮水探亲,之后,就死活再也不肯回去了。比起无锡,河西有更多吸引他的地方,且不说屋后果园里那老也吃不完的各式水果,单是那小镇里纵横交错迷宫样的石板路,数也数不过来的小桥流水,就让他乐而忘返了。更何况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像蟹黄汤包、四喜春饼、八宝烧卖呀,粉团、薄脆、油条、朝牌呀……都让人百吃不厌。

特别令他神往的是,整个一个夏季,他天天缠着大伯给他讲《西游记》的故事,对美猴王孙大圣他都入了迷了。而据说写这本书的人叫吴承恩,他的家就在打铜巷南端,离他们家不过几十米,得空他就偷偷溜到吴家大院的门口瞎转悠。在他的小脑袋瓜子里固执地认为:孙悟空肯定就在屋里猫着哩,说不定哪天高兴了,一个筋斗翻出来,他就会亲眼看到它。

河西老家除了爷爷、奶奶、老太太,还有个体弱多病孤身一人的大伯。四个大人带着他一个孩子,让他觉得自己像个小地主。而在无锡,作为六兄妹中的老二,他根本享受不了在这里的待遇。

1934年,大伯从淮水中学毕了业,因经常咯血病休在家。本来家里已为他定下了一门亲事,但大伯因自己的病久治不愈,怕耽误了人家姑娘的青春,便立志终身不娶。庆华的到来,大伯视如己出。身体好时,大伯会牵着他在镇上漫步。每到一处,大伯都会讲出典故。从大伯的讲述中,卜庆华知道了茶巷里那座跨街的状元楼,是后人们为了纪念卖家抗倭竟冤死狱中的文状元沈坤建造的;中街南头的文昌阁旁,原来有所问心堂,100年前是医学大家吴鞠通给人看病的地方。他所著的《温病条辨》比曹雪芹的《风月宝鉴》还吃香,为后来闻名全国的山阳医派开了先河……。长期的耳濡目染,卜庆华对河西的感情越来越深,对人文历史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索性在河西上了学。他们实验小学就在茶巷,原来是座道观。校内的三官殿里有八根粗大的楠木柱和许多香香的木菩萨。传说柱底石墩下都是深井,直通东海,夏天可凉快了。院中有几株老白果树,每到深秋,树下铺满了扇子样的金黄的树叶,很好看。还有两棵桂花树,丹桂飘香的时节,整座小镇似乎都溢满了桂花的香气。

初中他报考了淮水县二中。也就在那一年,1961年,他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天,在屋后,原先的一片果园,现在早已成了一片空地,大伯笑眯眯地递给他一个小纸包:“孩子,祝贺你。”

卜庆华忙不迭地撕开纸包一看,原来是一只墨绿色的圆柱状的万花筒。卜庆华举着它对着亮光一转动,六角形的雪花变幻无穷。很快,他便发现了问题:“大伯,怎么是黑白的?人家的万花筒不都是彩色的吗?”

“是的,这只万花筒是我自己做的,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了这张黑白的双面纸。”大伯抱歉地一笑道,“孩子,大伯就是想告诉你,黑白两色其实原本就是生活的底色,尽管它并不缤纷,但是你看,它照样能变幻出美丽的花朵来。送给你,权当留个纪念吧。”

仅仅三个月后,大伯就离开了人世。这只黑白万花筒真的成了一个纪念品。卜庆华宝贝一样地保存着它,只有在心情特别沉闷的时候才会取出来,对着亮光,观察着变幻的雪花图案,在心里和大伯作无声的交谈。

大伯去世后,爸爸全家只得从无锡迁回老家河西。爸爸先是在淮阳市淮阳中学工作,微薄的工资,上有老下有小,日子很是艰难。不久,老太太、爷爷、奶奶相继因病去世,治病、办理后事欠下了不少外债,万般无赖,爸爸只得辞了职,靠领回的一份退职金了了债务。

1964年,卜庆华以当年小镇唯一的殊荣踏进了淮水县中的大门,他的眼前似乎展现着一片光明的前途。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这是一场要触及每一个人灵魂的政治大革命,革命的狂热性和暴烈性被充分地张扬,牵动着人们头脑中最阴暗的神经:唯我独左,造反万岁,打倒别人,保全自己。人们戴着“怀疑一切”的有色眼镜,搜索着每一家的祖宗八代,深挖细找,绝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不久,卜庆华的父亲被揪了出来。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9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8 17:51:00 [只看该作者]

1933年,卜庆华的父亲年方14岁,正在新安读小学。那所小学是由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创办的,老师是陶先生从晓庄师范选派的。他们倡导平民教育,践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办学思想。1931年发生“九一八事变”,次年又发生了“一二八事变”,在全国抗日救亡声浪的感召下,校长和地下党员教师指导7名学生组成了“新安儿童旅行团”,奔赴全国各地宣传抗日救亡。陶行之先生专门写了一首诗,对这群孩子给予了极大的鼓励:“一群小光棍,点点才七根。小的十二岁,大的未结婚。没有先生带,父母也不在。莫说小孩小,划分新时代。”卜庆华的父亲也是这七个孩子中的一个,不想后来因中途生病被迫返回故里。后来,抗日战争时期,他又投身于一支武装,这是一支白皮红心的队伍,其主要领导和很多成员都是中共地下党员,他们利用驻防海口的有利条件为新四军提供药品等重要补给。作为一名积极抗日的热血青年,他为之做了许多工作。一次,他被部队派往外地出差过程中,部队突然全部转移。在寻找未果的情况下他又一次回到了河西。后来,他得知部队已转移到皖南根据地,归并了新四军,然而,他因故滞留在老家,没有回归,再次脱离了革命队伍。

这样的经历很是暧昧,受冲击、挨批斗不可避免。

……

“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战士宁可牺牲生命也不离开大部队。你为什么要当逃兵?”

“与你同时出去的人都当了大干部,而你连个正当工作都没有。这说明了什么?”

“你要真是革命者,党组织会不主动和你联系吗?”

“部队为什么会突然转移?是不是你给敌人报了信?”

……

百口莫辩。

这样揪着心的日子捱到了年底,卜庆华的妈妈终于卧床不起,于1967年春节前,遗憾地闭上了眼睛,永远地离开了她所深爱的家人。

卜庆华蒙头大睡了三天三夜。在一个雪后初晴的晌午,他带着大伯的万花筒,沿着城河来到了潇湖边,选择一处背风的石块坐下。满目的衰柴败柳,颓壁残石。他拣起一块冻土扔向湖心,击起的圈圈波纹荡漾着、越扩越大,最终淹没在湖边的薄冰下,看不见了。卜庆华的心也结了冰。父亲神像般的地位轰然坍塌,他有点瞧不起他的父亲:既然投身革命就该完全彻底,一再地半途而废说明了什么?妈妈去世了,弟妹们还小,这个家的前途在哪里?大伯啊,我该怎么办?

他从衣袋里掏出万花筒,慢慢地举到眼前,闭上眼,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大伯,你认为爸爸是逃兵吗?”

手指轻轻一捻,睁开眼,他见到一朵洁白的雪花,似大伯嗔怪的眼:“傻孩子,是逃兵爸爸能在教育战线干了十多年吗?你知道爸爸为何失去工作的,他既不愿给组织添麻烦,又不愿拖欠亲友,像他这样高洁的人品不可能当逃兵。”

“家里这么难,我想退学了。找个活干干挣点钱。您看如何?”

手指一捻,睁开眼,看到的是一朵黑色的雪花。大伯闭上眼就表示不赞成:“找点活干挣点钱未尝不可。但学千万不能退,知识是立身之本。”

“大伯啊,学校已经不上课了,同学们整天忙着造反夺权,打打杀杀的,这个学上得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一回见到的是朵朵黑白相间的雪花,似大伯凝视的目光:“等一等,孩子,稍安勿燥,来日方长。”

“卜庆华,你在这儿呢?叫我好找。”

卜庆华一回头,见到“猴子”蒋启功拨开枯黄的柴叶钻到了他的身旁。

“你怎么找到这儿来了,有事吗?”卜庆华迅速把万花筒灌进口袋。

蒋启功看着卜庆华深陷的眼眶低声说道:“对不起,卜庆华,我刚晓得你母亲去世了”。他在卜庆华的身旁蹲下,“是这样的,听说镇上某寺庙有皇帝的御赐金匾,石志军要我俩先侦察一下,准备采取革命行动。”

“你是指清真寺里的那付御赐楹联?”

“是呀,我已经去侦察过了,确实有付镶金楹联,不过已经被砸毁了。我回校如实汇报就是了,你就别去了。”

“那付楹联已经被砸毁了?”卜华庆华失声问道。

“是啊,农专造反派抢先一步行动了。我们迟了。”蒋启功拣起脚下的一节枯枝,下意识地一折两断。

卜庆华感觉心痛。那付楹联镌刻在清真寺大殿上,是一付镶金集句楹联,十分的珍贵精美。词句集自光绪皇帝为抗日将领左宝贵亲作的《御赐祭文》。他还清楚地记得楹联的内容:

上联是,“方当转战无前大军云集喑呜之壮气不消”,

下联是,“何意出师未捷上将星沉仓猝而雄驱遽殉”。

他也清楚地记得大伯给他讲过的左宝贵在甲午战争中英勇抗日壮烈殉国的故事。“凡是和帝王将相沾边的统统都要砸烂?”他很担心,人性中的恶一旦膨胀起来,难道连故宫和长城也要毁掉吗?

他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道:“蒋启功,我现在的心里很乱。我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蒋启功凝视着静静的潇湖水,安慰道:“卜庆华,人死不能复生,豁达点,随大流吧,天无绝人之路。”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9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8 21:37:00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在这样的大灾难中一步步走过去。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9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19 9:02:00 [只看该作者]

承恩故里小庆华,

黑白花筒伯送他,

以此相助多思索,

文革乱得不成话。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9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1 16:46:00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章

1967年是个“打倒一切”,全面内乱,社会急剧动荡的一年。在惴惴不安中,新年逼近了。

乱归乱,随着一年一度传统节日的来临,家家户户也还是开始忙年了。先是扫尘、拆洗棉衣被,有小孩子的人家还得忙着扯布做新衣新鞋。接着便是排队置办年货了,闲待在家的学生们此时便派上了大用场。年货基本上是按人头凭票计划供应的,所以家家都派了学生们去排队。

腊月二十八上午,田国鹰提着一条羊腿兴冲冲地踏进了家门。“妈,我在乡下买到一条羊腿,炳臣最爱吃了,但我嫌它太膻了,你给烧了吧,炳臣想吃就让他来这里吃,好吗?”

田妈正忙着腌制两条大青鱼。她抬起沾满花椒盐的右手摆了摆,说:“放桌上吧,你快忙你的去。”

“噢,放桌上了。妈,我走了?我还得给江儿、涛儿做几件衣服,我忙着呢。”

话音未落人已到了门外。田国鹰像来时一样风风火火地跨上车就走了。刚骑到街口拐弯向北,一眼瞅见田国庆和杨玉玲两个人比着肩晃悠着走过来。田国鹰急忙跳下车招呼道:“国庆、玉玲,家里忙翻天了,你俩还在路上闲晃荡!还不快回家帮帮忙。”

田国庆抬眼看见了田国鹰,指了指杨玉玲捧着的两个小纸袋,又一扬手中的一个小纸包:“不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先排队买了计划糖,又去买了花椒,谁闲着啦?”

“妈等着呢,快一点。没事多帮帮妈。”田国鹰重又跨上自行车,一蹬脚骑走了。

“大姐还是这么漂亮能干。”杨玉玲回过头瞧了瞧国鹰的背影,由衷地赞叹道。

 жепаем вечного田国庆念道,“下面怎么说?”

эдоровья председатепя мао цэе­-дуну!”杨玉玲接着念道。

эдоровья председатепя мао цэе­-дуну!”田国庆重复了一句,“杨玉玲,你是从哪儿学到的?我也跟别人学了一句英语,简单多了,三秒钟我就学会了。”

 “‘毛主席万岁!’英语怎么说?”

Long live chairman Mao!”田国庆回答道。

“真是的,又好听又好读。田国庆,我真担心我们学俄语的。你看,中苏关系这么紧张,学俄语还有什么用呢?”

“俗话说‘羊儿疯学到肚子里也有用’呢,知识撑不死人。”田国庆急忙安慰道,“你看这样好不好?你要是对英语有兴趣,可以找个人教你呀,每天学10个单词,十天就是100个,三个月下来你就可以作短文了。到那时,你再教教我呗。”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想得倒轻巧,吃个现成饭!”杨玉玲推了田国庆一把,“都说属牛的是老实人,我看你比猴子都精。”

 “好啊,你变着法儿骂我!”田国庆举起小纸包追打着杨玉玲。

自从父亲平反回了家,他们家几经周折搬到了现在县西街这个家。一间楼上下,尽管也不算大,但随着姐姐们相继出嫁,哥哥又搬到单位去住,也足够了。田国庆在楼梯肚子里铺了一张小床,比起过去四个人挤在一起睡真是好上天了。新家最大的好处是同学多,左邻右舍,从初一到高三全都是年龄相仿的中学生,大多数还是县中的校友。这让田国庆一天到晚都乐乐呵呵的。

大年三十这一天,单位基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半放了假。门口几家邻居们一合计,决定合起伙来蒸包子。在对门的穿堂里,一大早就升起了一只由大油筒改制成的大炉子。蓝色的火苗从黑亮的钢炭块儿的间隙中呼呼地往上窜,四层高的大笼屉被热气团团围裹着,菜肉的香味四处弥漫。屋顶上的积雪融化了,顺着黑色的瓦檐滴滴答答向下流,在屋门口挂起了一张白亮亮的水帘。初中部的小同学们在帘下穿来穿去,雪水滴到了谁的衣领里便“咯咯咯”地笑个不停。

炉子对面贴墙摆放着一张案板,大大小小的发面盆排成一排。家家派出的面点高手围着案板有说有笑地忙碌着,田国庆和杨玉玲也挤在里面凑热闹。

杨妈包的包子最漂亮,一圈18个褶儿围成了一朵花,顶在包子头上清清爽爽的招人喜爱。田妈的包子16个褶儿,褶儿中间顺手一捏形成一个小鸡冠,精精神神的也挺招人爱。

杨玉玲学着她妈样,可她的手指不知怎么沾上了馅儿汁,湿湿的怎么也捏不成褶儿了,一气之下她索性一把抓,被抓拢的面疙瘩在包子顶上汇聚成喷泉状,像一只倒扣的高脚杯。田国庆忍住笑努力想包得像样点,她也学着她的妈妈,把面捏拢后也想捏出一个小鸡冠,可她捏的鸡冠不知咋的总是歪在一边怎么扶也不正。

 “哈哈哈,你们看田国庆包的包子像不像一个喝醉的酒鬼东倒西歪地趴地上了?”杨玉玲笑弯了腰。

众人一看全都大笑起来。田国庆满脸通红。

杨妈呵斥道:“‘大哥不说二哥哥,两个哥哥差不多’,你也好不到哪儿去。田大嫂,你说这两个十八九岁的大闺女‘稂不稂莠不莠’的今后可怎么好哦。”

“‘船到湾头自然直’,别担心。算了,你们俩也别占地方了,先回家去吧。”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9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1 16:47:00 [只看该作者]

 

被撵回家的田国庆百无聊赖中只好翻书看,一翻翻到了许多歌本。文化大革命开始以来,各造反组织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纷纷印发革命歌曲,像这种油印的歌本,几乎人手多册。田国庆翻着翻着突然灵机一动,她抱着歌本跑到隔壁:“嗳,杨玉玲,今晚我俩唱歌‘守岁’好不好?”

 “好啊,”杨玉玲的大眼睛惊喜地一转,“可是,半夜三更的吵了人家睡觉怎么办?”

“哦哟,这一年多高音喇叭整天吼来吼去的,我们俩的声音才有多大。”田国庆耸了耸肩撇了一下嘴。

“也是哦,人们都习惯了。就这么定了,十二点钟声一响,我们各就各位,‘守岁’正式开始。”

吃过了年夜饭,田妈忙着炸肉圆子,田国庆自告奋勇搓元宵。这一搓她才发现,和元宵面就是个技术活儿:水冷了面硬,水烫了面粘,水少了面散,水多了面立即就向下坍,水量的控制得精确到一、二滴之间。“哎呀,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哪。”她不时偷眼看一下钟,盼望着守岁那一刻。

十一点多钟,田妈炸完了肉圆子,田国庆也搓好了一小匾元宵。大桌子后面的条几上,一盆肉圆子,一盆雪里蕻烧肉,一盆黄芽菜烧羊肉,一盘鱼,一瓷钵炒十香菜,一瓷钵肉豆子,排得满满的。搓好的元宵只好仍放在大桌子上。

田妈妈封好了煤炉,上上下下抹干净桌凳,又特别换了一块干净的软布把宝书台上的毛主席像擦拭得纤尘不染。最后吩咐田国庆把楼上楼下扫干净,田爸倒尽残水和垃圾。田妈又在大桌子上摆好两只瓷盘,装上糖果和大糕,说道:“年初一有人来拜年,要敬人糖果和大糕,祝福人家新年里甜甜蜜蜜,步步登高。”田爸还拿来一盒香烟,田国庆急忙放上一盒火柴,一切准备停当,老式座钟就“噹噹噹噹”敲了十二下。田爸田妈临上楼前再次叮嘱田国庆:“困了就睡,别熬得太晚。”

眼瞅着爸妈一步步上了楼,田国庆急忙奔到条几前抓起一本毛主席语录,恭恭敬敬地向着宝书台上的毛主席像三鞠躬:“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然后,伸手在板壁上“笃笃笃”敲了三下:“杨玉玲,新年好!开始吗?”

“等一下。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敬祝林副主席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田国庆,新年快乐!开头第一首唱什么呢?好吧,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主席语录歌,好的。“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雨露滋润禾苗壮,干革命靠的是毛泽东思想。鱼儿离不开水呀,瓜儿离不开秧,革命群众离不开共产党,毛泽东思想是不落的太阳。”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场坚定斗志强……”

“革命熔炉火最红,毛泽东时代出英雄,出英雄。王杰同志好榜样,一颗红心为革命,一颗红心为革命……”

“这首歌好听。我也找首好听的。”田国庆哗啦哗啦地翻着歌本。“有了。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太阳照得人身暖哎,毛主席思想的光辉照得咱心里亮,照得咱心里亮。……”

“好,这次我来首雄壮的。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唱首毛主席语录歌吧。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

“哦,大新年的,我还是唱个抒情点的。我失骄君失柳,杨柳轻扬直上重宵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啪啪啪!”田国庆鼓起掌来。“向你学习,我也找首主席诗词歌曲。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杨玉玲突然插了进来,“僧是愚盲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钩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对于这首流传甚广的主席诗词歌曲,两个人越唱越来劲。

就这样,两人一首接着一首只唱得口干舌燥也欲罢不能。

夜渐渐深了,四周一片寂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此刻都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杨玉玲,你听,四周静悄悄的,我说的吧,不会影响人们休息的。”

“好像是噢。不过,我们俩这夜半歌声也没有听众,只能自我欣赏了。”

“哎~,‘夜半歌声’主题曲你还记得吗?”

“曲子还记得,词记不太清了。”

“你信吗?我背过这词。我们两个臭皮匠来凑凑看,我读词,你套曲。好吧?”

“等一下,我拿张纸记下来。”一阵“笃笃”的脚步声,“好,你念吧。”

“‘空庭飞着流萤,高台走着狸鼪,人儿伴着孤灯,梆儿敲着三更。风凄凄,雨淋淋,花乱落,叶飘零,在这漫漫的黑夜里,谁同我等待着天明?’先学这前半段,好吗?”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9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1 16:49:00 [只看该作者]

|6——1 i 6.5|3——|  5——|

    飞着流     萤,

|6——1 i 6.5|3——|  5——|

    飞着流     萤,

很快就学会了,并不难学。

 “再念下面的词吧。”杨玉玲催促道。

 “好,记下来。‘我形儿是鬼似的狰狞,心儿是铁似的坚贞,我只要一息尚存,誓和那封建的魔王抗争。啊!姑娘,只有你的眼,能看破我的生平;只有你的心,能理解我的表情。你是天上的月,我是那月边的寒星;你是山上的树,我是那树上的枯藤;你是池中的水,我是那水上的浮萍。’就记到这儿吧。”

“哎呀,太美了。记完了再唱。”

 “不,姑娘,我愿意永远做坟墓里的人,埋掉世上的浮名!我愿意学那刑余的史臣,尽写出人间的不平。啊!姑娘啊!天昏昏,地冥冥,用什么来表我的愤怒,惟有那江涛的奔腾,用什么来慰你的寂寞,惟有这夜半歌声。惟有这夜半歌声。”

 “多美的词啊,是田汉的词吧?”

“田汉词,冼星海曲。应该没有问题吧。”

“你这个逍遥派!文化大革命一开始批判《谢瑶环》是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田汉就被捕了。连这都不知道!”

“那怎么办?”

“我们低点声唱。”

|2——1|2——6| 56  535  656 | 15  056  1 |161  2  3 |2——|

                   形儿是鬼似的铮狞, 心儿  铁似的坚    

“别唱了!睡觉!”

从楼上突然传来的杨妈妈生气的呵斥,在这寂静的深夜里两个人着实被吓了一跳。低头看看歌词,似乎是有点不合时宜。

“田国庆,要不,今天就到这里吧?以后再教你,”

“好吧,睡吧。我脚底下感觉怪冷的。啊——”田国庆忍不住打了个长长的呵欠。

19684月,文教卫系统组织原教育局长高某的罪行展览,举办了一个“对敌斗争展览会”,田国庆被抽去当了一名讲解员。日子重又忙碌了起来。

一共10来位讲解员,主要是中学生们、还有一个文工团的演员。讲解员该怎么当?谁也不知道。负责她们这批讲解员的是两位三十多岁的女性,一位是老师,另一位好像是名医生。她俩把情况向上级一汇报,没过多久,十几个人便坐上一辆大客车去淮阳市参观“潘某某的阶级斗争展览会”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万花筒
  10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37 积分:1386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11/9/2 19: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0/21 16:50:00 [只看该作者]

展览会布置在市行政干校的一间大礼堂里。偌大的礼堂里用绳子拦出的走道把展览分成了数个区域,田国庆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区。在这里,田国庆见到了各式各样古色古香的名贵雕花家具。一大摞木箱子由大到小堆得足有两丈多高,田国庆想看清楚最上面那只描金的小首饰盒,把脖子都仰酸了。讲解员好像也是位老师,他像谈家常般地诉说着:“……潘某某生活奢侈淫逸,在我们广大群众凭票计划供应的今天,他每天吃的却是山珍海味。大家请看,桌子上这个盆口大小云朵状的东西叫灵芝。大家都看过《白蛇传》吧?白娘子盗取的那株小小的灵芝草都是那么的珍贵,这么大的一朵千年灵芝该如何评估它的价值呢?”

 “哦——”人群中发出理解地叹息。

 “大家再看看这件貂皮大衣,”随着讲解员的指挥棒,人们看到铁架子上高高地挂着一件紫黑色的大衣。讲解员用指挥棒挑那件大衣,挑了几次都滑了下去。“大家可能不知道,一只貂才有这么大,”他用两只手比划了一下,“大家用心算一下,做成这件大衣该捕杀多少只貂啊,我们又该如何评估它的价值呢?”

“哦——”人群中又是一阵惊叹。

随着讲解员的娓娓而谈,一个“刘文彩”式的剥削阶级的形像在田国庆的心目中渐渐丰满起来。她觉得,这样的讲解员才是最棒的。

可是,高某的“对敌斗争展览会”除了图片和文字外一件实物也没有,这让人觉得有点纸上谈兵的味道。好在文教卫系统天天组织人员来参观,络绎不绝的人流,倒也红红火火的热闹了一个多月。新鲜劲儿一过,参观的人也日渐稀少,同学们便有点“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坐不住了。

一天,领导召集大家开了个会,再次强调“……当讲解员也是革命需要,是领导交给我们的一项政治任务,必须尽职尽责,无条件服从分配……”大家只得重又安下心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7月上旬的一天大清早,同学们刚刚到达展览室,两位女老师突然走进来对大家说:“同学们,展览会告一段落。上午我们一起去照相馆拍张纪念照,下午,大家就可以回去了。”

“噢——,万岁!”同学们如释重负,高兴得又蹦又跳的。

回校仅仅10天后,19687月中旬,淮水县中学六六、六七两届城市户口的高中生们,人人都收到了一张喜报:

最高指示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同学,在这次毕业分配中,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积极响应毛主席为首的无产阶级司令部的伟大号召,决心到农村去,当一辈子农民,干一辈子革命。现已光荣报名。

这种革命行动好得很!我们特向您报喜!

                                      淮水县中学革命委员会

                                      一九六八年七月**

时隔一个月,淮水县革命委员会的通知书又接踵而至。

                                     最高指示

    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