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散文小说 → [原创]文学杂谈


  共有10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文学杂谈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4 8:42:00 [只看该作者]

杂谈三:

文人相轻应有因,

故而并不绝对行,

文学批评很有用,

呼唤真知灼见明。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小童话
  1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34 积分:8494 威望:0 精华:6 注册:2009/11/2 19: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4 9:57:00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相对的,是中性的,是无处不在的。”“文学呼唤批评,呼唤有真知灼见的批评”。“逢高录取的码字人的作品”“.....”

 高见,赞同,支持!鼓掌!学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纬47
  1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0 积分:1035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2/6/3 22: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4 20:47:00 [只看该作者]

   

                                                                           (四)

 

      文学自有文学的特点。首先它是文字的学问,用文字来说明世界。你第一步就是识字,掌握词汇,再掌握码字的技巧,这还只是写作的ABC。中国的汉语词汇应该是够用了,即便是国文专业毕业的学生,他所掌握的字也不会超过康熙字典47035字的四分之一。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大意是世界上任何对象,只有一个字才能最准确地表达它。这是何等高的要求,我们作品中的词汇用错的不多,用偏的极多。仅就这把尺子,就能量出文学的水平。不能想象,一个词汇贫乏的人,叫他去写一篇书法展观后感,他仅有的几个词汇怎么表现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书法家的作品呢?

      文学文学,也是离不开文采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里说得好,“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若乃综述性灵,敷写器象,镂心鸟迹之中,织辞鱼网之上,其为彪炳,缛采名矣。”他讲的文附质,倒不如说文是水性虚木体实的必然结果,而质待文则说明质必不可缺少文。

      人喜欢穿好看的衣服,戴好看的头饰,说话行文也是这样,要美。从刘三姐和三个秀才的对歌我们可以略窥一斑,秀才虽迂腐,但出口成章却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你看陶、李、罗三个秀才的出场报姓:陶秀才是—百花开放我为先(桃),李秀才是—兄红弟白两相连(李),罗秀才是—别人看戏我挨打(锣)。要是直白,我姓陶我姓李我姓罗,那还有什么味道!文学,就是要弄点花头出来。

      比喻是文章中很重要的一个技巧,文学上我们把它定义为“修辞方法”。文学的修辞方法有几十种,把它并列为其中之一实在是不合适的,因为它的地位岂是其他的修辞方法所能比肩的。文章也许可以不用拟人、夸张、排比等其他的修辞方法,但绝对不能不用比喻。我们写作时常有难状之物难明之理,这时就需要用比喻的手段,用我们平时熟识的东西来描述难状之物,用浅显明白的事例或寓言来揭示难明之理。我们的教科书只是把比喻分作明喻、暗喻、借喻三类,只是停留在有相似特点的甲和乙事物上,却没有讲相似的现象和事理也可以用比喻一法,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早就在实践了。

      假如我们细细观察,发现比喻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如将粗俗的东西比喻成高雅的东西,粗俗自然变得高雅了;如将高雅的东西比喻成粗俗的东西,高雅不会变得粗俗,反而觉得很有意思。看《阿房宫赋》里“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看《琵琶行》里“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被比的东西都远远不如宫殿、琵琶,但还是觉得很有意思。

      有了比喻,才有了《庄子》的奇特诡异,才有了《韩非子》的犀利透辟,才有了《阿房宫赋》的精彩绝伦,才有了《琵琶行》的形象生动。

      求新求异是文学的生命,文章总是在异中出色,在新中出彩。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文人的绝路。别人已经写过的你就不要再写了,除非你还能挖出新意;别人都在写的东西你也不要盲从,你要另辟蹊径。

      古往今来咏梅之诗文多矣,毛泽东也写梅花,但他把新出在对陆游的词反其意而用之上,比较两首《卜算子·咏梅》,一首消极的,一首积极的,令人耳目一新。西南联大的碑文用的是三字句的形式,这种形式在碑文中几乎没有看到过,是形式上的一个突破。用三字句成文,乍看与众不同,同时稍感点别扭,然而想到联大是三所名校组成,形式服从内容,不禁为之击节赞叹,冯友兰真是艺高胆大。《河殇》的作者议论的对象是长城,这座长城不知被多少人描写、议论过了,还能翻出新意来吗?但就是翻出来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说长城是一条“封闭的曲线”,它虽然曾有效地抵御了外族的入侵,但汉民族也把自己圈在城内,不再出去。这样的议论简直是醍醐灌顶,振聋发聩!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4 22:07:00 [只看该作者]

    文的本意中就有纹饰的意思。有文采才能成为文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穆怀书
  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521 积分:21711 威望:0 精华:7 注册:2008/10/24 13:5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4 22:14:00 [只看该作者]

拜读北纬47老师有关文学的阐述,四篇连读精辟而通俗。博古论今,使我们对喜欢文学写作的朋友老说,不啻是良师益友。学习啦!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纬47
  1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0 积分:1035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2/6/3 22: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7 10:46:00 [只看该作者]

 

                    (五)

 

从哲学上来讲,文学是上层建筑,它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其他部分。这个反作用有多大?没法估量。 

有人不信,他们不认为文学的反作用有多大,不认为写文章的秀才有多大的影响力,人们也常说“秀才造反,三年不成”。诚然,叫秀才去拿刀拿枪肯定不行,而且秀才碰到兵,也是有理说不清的,在眼前的、直接的、枝节的方面秀才是斗不过兵的。但秀才的作用却是间接的、主干的、深远的。你说三年不成,三十年准成了吧?“五·四”运动后两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又于二十八年后诞生了新中国,正好三十年。你能低估了陈独秀的《新青年》吗?你能低估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吗?你能低估了毛泽东的《湘江评论》吗?在中国历史上,你又能低估了周武王的《牧誓》,骆宾王的《讨武檄文》,康有为的“公车上书”,郑天华的《警世钟》吗?列宁说,给我一个政党我就能把俄国反过来,依我看,给我一个文学,我也能把中国反过来。

政治家绝对看到了这一点,中国周朝就有采诗制度,采诗官把民间流传的诗歌采来,汇编给朝廷以掌握民间的动向。袁世凯想当皇帝的那些日子里,天天研究报纸,窥测政治风向,并把大文人杨度收罗到自己的门下,为他鸣锣开道。刘邦马上得天下后,陆贾进谏:“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刘邦很快采纳了他的意见。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依靠手里拿枪的军队。但是仅仅有这种军队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有文化的军队,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我们也看到,在毛泽东的所有著作中,唯有《讲话》是每年纪念的,可见它的地位。

文人也绝对意识到了这一点,北宋大儒张横渠有言,读书人是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鲁迅去日本留学,本是去学医的,但在就学期间看了一部电影,影片中有俄国人杀中国人而中国的老百姓却伸长了脖子看热闹的镜头,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得医治国民的灵魂更重要,从而弃医从文。辛亥革命先驱章太炎特别看重文章的作用,他担任了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主编,在宣传革命的同时,与改良派展开了激烈的论争,在这块阵地上,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专制制度下的政治家在未夺取政权时要利用文人,在取得政权后往往要限制文人,这是一条历史的规律。因为当初夺取政权时是靠他们来鼓动宣传群众的,这批人不管好,以后还可以照样去鼓动宣传群众来反对他的。秦始皇要焚书坑儒,汉武帝要罢黜百家,雍正皇帝要兴文字狱,利比亚的卡扎菲也焚书呢!这些从反面来证明了文学的力量。

低级的文学家媚俗,高级的文学家改俗。低级的文学家并不意识文学的反作用,他们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倒是十分在乎民众的一笑一颦,以民众的喜乐好恶为唯一的标准,来决定、调整自己的写作,从而获得网上最大的点击率,追求阅读最大的回头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媚俗”。而高级的文学家则不十分在乎民众的一笑一颦,他们对拥有一定量的读者已十分自信,虽然也注意点击率,但他们并不满足,会试着去改变民众的某些口味,改变民众的某些观念,他们在媚俗的同时想着“改俗”,或者说用媚俗的手段达到改俗的目的。媚俗的作家是纯服务的,改俗的作家在为民众服务的同时又给民众以某些启迪,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革命者看重 文学“破”的功能,治国者看重文学“立”的功能,因此无论革命者、改革者、治国者都看重文学。破和立两相比较,立要困难得多,人们在议论文化大革命最大的损失是什么时,有识之士认为是道德的滑坡,当我们看到了最后一轮堕落的教师和医生继续带动社会再进一步堕落时,觉得这个社会似乎是没得救了。任何东西毁掉容易建设难,精神的东西更是如此,你看,四十多年了道德还在继续堕落,文学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8 9:05:00 [只看该作者]

杂谈四:

文字丰蕴文采艳,

比喻修辞总出鲜,

求新求异多出彩,

最是要紧善思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龙行天下
  1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56738 积分:311513 威望:0 精华:76 注册:2008/5/15 8: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8 9:08:00 [只看该作者]

杂谈五:

文学功用莫忽视,

社会影响足传世,

推进社会有奇功,

任重道远须立志。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闯北走南
  1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820 积分:3645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8/5/15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8 14:36:00 [只看该作者]

     对于精神的堕落文学还能起作用吗?我悲观。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纬47
  2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10 积分:1035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12/6/3 22:4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9/10 20:49:00 [只看该作者]

 

                   (六)

对当今的语文教坛说几句。

教育改革改了多年,至少语文是越改越糟。以前我们常说“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我则以为应是“不立不破,立字当头,破其必然”。没有好的东西立起来,纵使破光了也枉然。我们把传统的语文教育破光了,却没有一个好的东西立起来,每天还在划分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早被有识之士嗤之以鼻了。听说有相当多的人在抢民国时期的语文课本,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不值得深思吗?

首先我觉得不该破“对课”。对联是汉语言最有特色最有美感的表达形式,它根据方块字的特点形成上下左右的对称排列,上下联意思相关相对,读音平仄互补,结构整齐匀称,语言优美简炼,表达概括全面,再配以书法艺术布置装饰在建筑物大门的两边,成为中国建筑不可缺少的一个构件。对联还被大量地用在婚丧、迎春、祝寿、乔迁、交际等许多领域,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学习撰写对联至少有以下的作用:一、扩大词汇量,掌握词性;二、将事物一分为二,或通过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认识事物,学到了哲学;三、提高音韵节奏美,其里的平仄和韵脚会提高我们的审美水平,也是写格律诗的必修课;四、促进想象能力,当上联出来后或者下联有构思时,会逼着你去想象相关和相反的事物现象事理等;五、丰富知识,清朝的李渔编写了一本《笠翁对韵》,里面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历史人物,内容及其丰富,是学习撰联的必读书,围绕着撰联可以学习很多东西。“对课”曾经是传统语文教育一项很重要的内容,鲁迅小时就受过这种课程的严格训练。出门旅游其实是学习文学最好的机会,大量的名胜古迹的楹联是我们现场学习的最好教材。遗憾的是我们的中小学生对此视而不见,以为课堂上的课本才是真学问。

第二不该破背书。背书应该是语文的基本功课,我们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是背了一些书,但背得不够多,而且该背的不背,不该背的却背了。我觉得没有比背《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更好的了,没有比背唐诗宋词更好的了,还有比背四书五经更好的了。我想我们的小学生如果能在小学阶段把这些背下来,文学的功底应该有了。可是我们长长的六年时间在干什么呢?以前常听到朗朗的读书声,现在销声匿迹了,大概小学有了更先进的学习方法了。我所说的这些背诵的书加起来也没有现在一个小学一年级学生一学期书包里的东西多!

第三不该破作文。注意一下中学的语文试卷,看看作文的地位。现在试卷里作文分数的比例占三分之一还不到,这就告诉我们,即使是一点也不会写作文的学生,他的语文成绩也可能及格。这真是一个天大的笑话!考试指挥棒明确地告诉我们,中小学的语文课主要不是学写作的,而是学做选择题的。问过许多老师,为什么作文的比例这么小,回答是作文评分难,误差太大,比例小了误差就不会太大。这同样是个笑话,如果吃饭要噎,我们就不用吃饭了?在体育、艺术等一些领域同样有不好打分的项目,象体操、跳水、器乐演奏、声乐演唱等,它们不是也评出分数分出名次来了?就说文学,世界上不是也评出诺贝尔文学奖来了吗?中国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不也是一篇文章吗?几时考过选择题?到了现在我们的老师反而弱智了,不会批改作文了。

作文不能得满分的潜规则倒可以破一破。文章的确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也有一个相对高度,如果达到了这个相对高度就应该拿满分。当然,用条例来表达是很难的,根据文学是相对的原理,把班里最好的一名或几名定为100分怎么样?我们老是把语文的分数卡得死死的,总是要比其他学科少510分, 这是不公平的。我们的语老师自以为得意,设置了作文无满分的潜规则,来证明语文是多么的难学,来炫耀语文是多么的高不可攀,殊不知正是在证明和炫耀的时候挫伤了学生学语文的积极性,他们没信心了,宁可把时间用到数理化上去了,因为就是努力死也挣不到100分,语老师作茧自缚自寻绝路。顽固的语老师是否可以作此设想:假如每次语文考试一个班有10个人是满分,那么学生学语文该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

                                     

                

                   

                     (完)

 


 回到顶部
总数 23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