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原创]大寨二村 地头提饭


  共有26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大寨二村 地头提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贫农
  1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562 积分:38918 威望:0 精华:104 注册:2009/2/9 12:40:00
少见多怪的“砂锅”宴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15 14:53:00 [只看该作者]

   在昔阳插队时,曾用坏过几个“罗锅”,当地人管此物不叫它“砂锅”,而都叫它“罗锅”。当地的民俗:使用此物盛饭,并不是风味好,而是其一是可以保温,每天送到地头吃饭,最近也得一、二里路,饭到地头还有点热乎(冬天再裹个毛巾);其二是价格便宜,一个罗锅才一毛多钱,穷人用得起。记得刚到村里时,我们吃饭时用的是铝饭盒或搪瓷盆,贫下中农笑话我们,说我们吃饭用的是食槽,用食槽和搪瓷盆吃饭一来烫手,二来饭担到地头也就凉了,不如换个混饭吃的家伙,为了表示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决心,洗心革面接受再教育,我们都更换了混饭吃的家伙,地头吃饭每人一个“罗锅”、在家吃饭每人一个“大海碗”,与贫下中结合在一起,每天吃饭时,也都端着“大海碗”与村民一起圪蹴在当街饭场,同吃、同侃。反正吃食都一样,每天早上都是一种当地叫“馓作”馓面粥,用盐水炒几粒黄豆就是菜了,每天中午“石条” 、“疙瘩”,是经常饭,改善生活是抿疙瘩加榆皮面,谁也不要攀比,谁也不要笑话谁,那年头全村都一样,常年都一样,最困难的是没有油水,缺少蔬菜,每天干体力活,还挺能吃。说实在的当时要是谁家要能天天吃上窝窝头都是幸运的。哪有什么砂锅美汤、烹炒炖菜,油果麻花。记得当时老百姓还问:毛主席他老人家是不是天天都吃油板(油饼),老百姓认为天天能吃上“油板”乃是天下最幸福的事了。这才是六、七十年代昔阳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现在说这些,都没人爱听,可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刻骨铭心,想忘都忘不掉。要不怎么说“老贱骨头”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1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12/15 20:13:00 [只看该作者]

      贫农同学的追述,活灵活现的再现了当年田头地垅的生活。我们大家在晋南晋中晋北不同的地方插队,吃的不同、干的不同,但感受是一样的。回想当年岁月,怎能不刻骨铭心!

      谢谢贫农!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1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30 6:30:00 [只看该作者]

回望大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赤医
  1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619 积分:3639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4/28 8: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30 7:32:00 [只看该作者]

在那里生活了17年,有活动咋就不知道,看了图片才知道有这回事,图中用的罗锅(砂锅)是平定锅,真正的昔阳砂锅是一种无釉锅,像瓦瓮,较厚,平定砂锅薄要用白土做釉,烧制灰黑色,头一次用要烧粥防渗漏,一般不用原配的盖子,都用小的盖帘(高粱杆缝制)下面做个草圈用麻绳固定。用这种工具往地头送饭有一大好处就是保温,盛饭前要把罗锅烧热在盛饭,往地里送饭的多是孩子和妇女,中午多是汤饭要是不小心会撒。当年这不是最苦的,苦的是没水,旱井也都干了,要到赵璧拉水吃,大热天人力十几里路可以拉一油筒,到71年才通过截潜流有了水。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蓝
  1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15593 积分:82748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9/12/9 15: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8/30 10:10: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个东西和我们插队用的一样哦。


 回到顶部
总数 15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