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三晋大地 → 《阳高知青》不能忘记的日子


  共有5230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阳高知青》不能忘记的日子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变色龙
  2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192 积分:24958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1/28 21:4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4 22:23:00 [只看该作者]

插队的生活虽然艰苦,但青春的我们还是在艰苦中找寻快乐,看知老用扁担钩打水的姿势,真是充满了青春的快乐。这张照片可说是知青生活的经典之作!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howimg4 (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照片由知老提供,我在此引用。感谢摄影者拍下的精彩瞬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永远的柳遥
  2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98 积分:654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1/21 18: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1:08:00 [只看该作者]

看到知老打水的照片,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麽自然。 从照片判断,是井水,水自地下涌出,用石头砌成池子,人工打水。 水位浅,也就1米多,几十年后的今天,超量用水,那口井不知怎么样了。 扁担是每个知青必备的农具,挂两个水桶,用于挑水。挂两时个篮子,担粪挑土。摘去挂钩,两端直接插入捆好的麦子谷子,就像李双双一样,小扁担,三尺三,三尺三。担柴也是这样。知青用的扁担,肯定是大路货,多用杨木制成,脆,弹性差,易断易劈。有些社员有好扁担,榆木做的,弹性好,挑东西一颤一颤的,省点力。扁担两端,好的用铁链连接铁制挂钩,为省钱多用牛皮绳绑一根带钩的树叉,如照片所示。 照片中的知老,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演示了高难度的精湛的打水技巧。扁担不离肩膀,先右肩水桶荡入水中取水,再左肩水桶荡入水中取水,一气呵成整体的打水过程。其实,取水有一定难度,初学者尤甚。扁担勾着水桶,飘在水中,摇来晃去,就是不能把水桶荡入水中。我觉得,好像用一个寸劲,手一抖,一个爆发力,水桶荡入水中,取水。特别要小心,钩子别脱离水桶,那麻烦大了。 挑水,如果距离远,中途歇一下,常见的是换肩。换肩必须行进当中自然而然的换。行走时,扁担在右肩,右手抓前面的水桶绳,左手抓后面的水桶绳。扁担在左肩,左手抓前面的水桶绳,右手抓后面的水桶绳。人成侧面直行。有节奏最好,免得桶中水荡出来。初次挑水,往往双手抓住肩膀前的扁担,水最容易洒出来。 要是挑水抗旱,那就惨了,起码几里路。肩膀红肿,出血,汗水一浸,火辣辣的。 挑水,是知青的必修课,我们闯过了这一关。 我们的下一代,可能不知扁担为何物,更不知挑水是怎么回事。或许问,知老干吗哪。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荷塘月色
  2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24 积分:25055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10/6/27 8: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16:22:00 [只看该作者]

   阳高县的县志记载有全体知青的名册,开了先河,为知青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变色龙说的真好,“为知青留下浓重的一笔”花甲之年这种尊严,是我们知青  人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一生的蹉跎岁月,留下浓重的一笔见证了那个年代,有悔无悔都走过来的知青人,珍惜我们的现在,快快乐乐的过好每一天,

 

   让我们为每一个知青祈福吧!    这楼起的好!  赞一个!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2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5 22:59:00 [只看该作者]

   知老同学生动的照片,柳遥同学细腻的描述,把当年我们知青的生活与劳动活脱脱的展现在众人面前。感谢知老、感谢柳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永远的柳遥
  2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98 积分:654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1/21 18: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6 17:10:00 [只看该作者]

 
        看到知老打水的照片,那么亲切,那么熟悉,那麽自然。
 
        从照片判断,是井水,水自地下涌出,用石头砌成池子,人工打水。 水位浅,也就1米多,几十年后的今天,超量用水,那口井不知怎么样了。
 
      扁担是每个知青必备的农具,挂两个水桶,用于挑水。挂两时个篮子,担粪挑土。摘去挂钩,两端直接插入捆好的麦子谷子,就像李双双一样,小扁担,三尺三,三尺三。担柴也是这样。知青用的扁担,肯定是大路货,多用杨木制成,脆,弹性差,易断易劈。有些社员有好扁担,榆木做的,弹性好,挑东西一颤一颤的,省点力。扁担两端,好的用铁链连接铁制挂钩,为省钱多用牛皮绳绑一根带钩的树叉,如照片所示。
 
      照片中的知老,有强烈的表演欲望,演示了高难度的精湛的打水技巧。扁担不离肩膀,先右肩水桶荡入水中取水,再左肩水桶荡入水中取水,一气呵成整体的打水过程。其实,取水有一定难度,初学者尤甚。扁担勾着水桶,飘在水中,摇来晃去,就是不能把水桶荡入水中。我觉得,好像用一个寸劲,手一抖,一个爆发力,水桶荡入水中,取水。特别要小心,钩子别脱离水桶,那麻烦大了。
 
      挑水,如果距离远,中途歇一下,常见的是换肩。换肩必须行进当中自然而然的换。行走时,扁担在右肩,右手抓前面的水桶绳,左手抓后面的水桶绳。扁担在左肩,左手抓前面的水桶绳,右手抓后面的水桶绳。人成侧面直行。有节奏最好,免得桶中水荡出来。初次挑水,往往双手抓住肩膀前的扁担,水最容易洒出来。 要是挑水抗旱,那就惨了,起码几里路。肩膀红肿,出血,汗水一浸,火辣辣的。
 
      挑水,是知青的必修课,我们闯过了这一关。 我们的下一代,可能不知扁担为何物,更不知挑水是怎么回事。或许问,知老干吗哪。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2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7 11:45:00 [只看该作者]

      吴家堡经莫家堡到管家堡不过4公里,但海拔还是逐步提高了点,毕竟管家堡离北山近了,正门堡就是山根底下了,翻过山就是内蒙兴和县。但是,当年管家堡好像没有吴家堡富裕些,从知老的扁担上就可看出。我们村扁担都是用铁链连接铁制挂钩的,没有一个是用牛皮绳绑一根带钩的树叉。

      吴家堡的地不比坡上好,(我们管我们村北面的村都叫坡上,但是从阳高以南的滩上往北看,整个京包线都在北山的半山腰上!)铁道北是沙地,尽是石头,一锹下去火星四溅;铁道南是盐碱地,一锹挖来,白花花的盐碱水。所以物产极为不丰富,北面坡地只能种玉米、小米;南面滩地只能种土豆、高粱和莜麦。但是滩地可以种苇子,所以吴家堡出蓆匠,家家户户会编蓆,销售到几十里的范围内。村里有铁匠铺,铁活不少。这可能是吴家堡比管家堡富裕一点的原因。就这样我们这里一个工也就值八九分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罗文皂.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吴家堡_副本.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知老
  2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498 积分:12514 威望:0 精华:21 注册:2008/5/19 10: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7 12:27:00 [只看该作者]

    仅仅是一张照片,变色龙同学看到了青春和快乐;柳遥同学照片中的扁担说起,稍一扬洒就是600多字。是啊!那就是熟悉的插队生活,那就是我们青春的宿地!

    文华同学的地图更带来亲切的记忆:记得是到了村子后的第5天,我借了一辆自行车带着同村的女生去吴家堡看她姐姐,是绕道罗文皂去的。我则继续南行5里地,去北徐屯公社的纪家庄大队看我的一个发小。那是第一次到吴家堡的知青点,记得还在院子里转了一圈。在阳高的五年里,经常穿过吴家堡去纪家庄,不过再不走正路,沿着我们村东头的“河湾”一直南下,仅有5华里。文华说的走莫家堡的路还从没走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永远的柳遥
  2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098 积分:6540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1/21 18:4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7 17:16:00 [只看该作者]

 

      知老珍贵的照片,勾起心中无限往事。

 

      现在存世的知青照片,我见过的,以黑龙江兵团的居多,大概与当年的生存环境有关,有系统的完善的宣传组织机构存在。其他省市的很少。

 

      北京知青的照片,同样如此,其中插队知青照片见诸发表的稀少。

 

      北京插队知青的照片,绝大多数是合影留念类,或者摆个poss。而反映插队知青劳动日常生活的照片,极为罕见。我见过的,仅两张,一张是知老打水,一张是延河水版块的春播抓粪。可能是孤陋寡闻。希望见到更多的我们的老照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文华胡同
  2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0955 积分:129858 威望:0 精华:131 注册:2008/11/26 19:0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7 21:03:00 [只看该作者]

       知老所说的女知青大概就是曹卓亚胡舒拉吧......     

 

 

      佩服柳遥同学的洞察力,知情老照片中知老的担水pose照的确给我们留下深深的印象,是那么潇洒、那么纯真、那么过目不忘。知青留影还是合影的多,再看看这张,我们这帮秃小子工余之际就爱站在铁道上看来往的火车,右面是从北京来的呀......

      同学们背后那片树林后面就应该离管家堡不远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插队之吴家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照片的位置,就应该是26楼中第三张照片中“京包铁路”的“京”字位置上。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蓝
  3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15593 积分:82748 威望:0 精华:10 注册:2009/12/9 15: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3 13:50:00 [只看该作者]

      看也白看、谁也会不去。

 回到顶部
总数 33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