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天伦之乐 → [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共有1051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早教专家冯德全《父母必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3:00 [显示全部帖子]

“儿童不宜”的儿童故事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你是如何为孩子挑选故事书和卡通的呢?是看家喻户晓的还是朋友介绍的?还是你走进书店或影视店的儿童部,然后直接拿走放在最显眼位置的?

  阿李妈妈生了孩子之后,每天给孩子讲床边故事,因此也翻过不少中外儿童文学,赫然发现有些儿童文学其实儿童不宜:有些灌输消极意志,有些涉及家庭暴力,有些则太无厘头。阿李妈妈这才明白,原来家长对儿童文学的警惕性并不大,甚至以为只要是出自类似《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或安徒生笔下的内容就必定充满教育意义。所以,家长们在细心呵护孩子的起居饮食时,却没有为孩子的书架谨慎把关。

  过于美化的公主、王子恋爱

  说给孩子听的故事当然不能太复杂,可是又不能把人世间的感情形容得异常简单。在那些公主、王子的故事中,阿李妈妈就最怕看到公主、王子一见钟情了。举个例子,人鱼公主为一个不了解也不深爱她的人类王子而牺牲公主身份,牺牲美丽嗓子来换一双腿,甚至最后牵连了整个海底国王,这种不顾一切盲目追求爱情的态度在儿童故事中经常出现,而且还被辉煌地商品化。

  当小女孩听过每一个公主故事都如此时,肯定有一定的“催眠”作用。小孩子盲目地向往公主、王子式的爱情,我敢说他们一定是受过这种故事的影响。

  安徒生的悲惨世界

  如今,安徒生作品已经和儿童文学划等号了。不过安徒生最初的愿望并不是成为儿童文学家,而是当一位出色的歌剧演员,而他创作儿童文学只为了赚钱糊口。如今世界每一个角落的孩子都听过安徒生写的故事,真的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安徒生的童年有一个遗憾,他在寄宿学校时曾遭校长虐待,也由于他年龄比同班同学年长,老是感觉格格不入。生命中的不如意令安徒生心灰意冷,他一生中所追求的恋爱都遥不可及,失恋无数更如同雪上加霜,也难怪他会写出《卖火柴的女孩》和《一个母亲的故事》这些哀伤、悲情的故事。

  第一次读《卖火柴的女孩》给moonmoon听时,当女主角最后一支火柴燃尽,一个小孩孤伶伶冷死于圣诞节盖满雪的街头,阿李妈妈也忍不住热泪盈眶。小时候听这个故事不以为然,到现在为人父母了,当床边故事给孩子读才感觉到沉重无比。卖火柴的女孩真的适合小孩子读吗?为什么要让弱小的心灵这么早就接触凄惨的事情呢?

  安徒生的另一作品《一个母亲的故事》更是悲惨,一个母亲千里迢迢去找死神,就是为了讨回她病危的儿子,她把眼珠挖出来送给河神,把头发拔出来送给死神的佣人,就为了查找儿子下落……我们不用刻意欺骗孩子,但也不用刻意要他们过早经认识残酷的世界。

  三级的格林童话

  《格林童话》是18世纪格林兄弟搜集民间传说和神仙故事所编辑、撷集而成的儿童文学,如今我们看到迪斯尼卡通改编的《白雪公主》、《睡公主》和《灰姑娘》已经是删剪、改编过的版本,已减去原有的暴力和不伦的情节。

  原有的《白雪公主》中包含着白雪公主与她父亲的暧昧关系,原有的王后也不是白雪公主的后母,而是亲母。亲母看到父女之间的关系异常,所以才动杀机。白马王子在见到白雪公主的尸体后,一直与尸同住。也难怪迪斯尼要如此大改,这样内容确实不适合小孩子。

  除了《白雪公主》,《格林童话》更收录了很多儿童不宜的故事。阿李妈妈记得曾经看过一个名叫《没有手的新娘》,讲述一个国王在妻子死后,强逼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女儿不肯,这个狠心的父亲就把她的手斩下来。据说十八世纪的欧洲,小国都是闭关自守,国与国之间也没有通婚外交,王族一家人关在重门深锁的堡垒中,经常发生不伦的事情。

  如今市面上买到的《格林童话》图书和迪斯尼改编的卡通都是经过商业计算出版的洁净版,儿童故事?三级故事?同一个故事可以分别占据尺度的两端,就看说书者如何呈献故事了。

  一粒豆,其实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每一个儿童故事都充满教育意义呢?阿李妈妈以为不一定个个都有大道理,但最好也有点小意思。可是,一些流行至今的儿童故事,存在一些令阿李妈妈不解的疑点。其中一个安徒生的故事——《公主与豌豆》就令阿李妈妈摸不着头脑。

  从前有一个到了适婚年龄的王子,他要找一个真正的公主为伴侣。可是,他所遇到的公主都不是他心目中的公主。一天晚上,一个女孩来到皇宫借宿,她说她是一个公主。由于身份无法考证,王子的妈妈就把一粒豌豆放在20张叠起的床褥之下,然后让那位女孩躺上去休息。翌日早上,那女孩说睡在20床褥子上都不舒服,彷佛床褥下有硬物令她辗转难眠。由于这女孩的“高敏感度”,王子认为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于是便决定娶她为妻。

  躺在20床褥子上还不舒服?会不会要求过高呢?到底这个公主是一个好榜样,还是一个麻烦的人呢?阿李妈妈倒觉得这是寓言,应该让人主动去思考“豌豆”、“20床褥子”和“公主身份”到底象征了什么?研究安徒生的专家所说,公主身份象征真正的“nobility”, 20床褥子则是一个贵族应有的敏感度。

  只是,阿李妈妈相信, 21世纪的没有几个人会在乎“一粒豌豆”的真正意思。

  童书中不美丽的误会

  小时候阿李妈妈很喜欢《阿拉丁神灯》、《阿里爸爸与四十大盗》和《仙巴历险记》等带浓厚中东色彩的故事,以上故事的另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都是撷集于《一千零一夜》。正因如此,在儿童文学中有个不太美丽的误会,很多人以为《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都是老少咸宜,没想到其中不乏色情暴力和怪力乱神。

  就拿《一千零一夜》来说,是因为波斯有个国王发现妻子对他不忠,就起了报复之心。他每天娶一个处女,然后在翌日把她处决。最后丞相在城中找不到处女了,只剩两个女儿。姐姐为了保护妹妹,自荐去当王妃。洞房夜,聪明的新王妃向国王说了一个故事,但不说出结局,于是国王只有把处决延迟。翌日,新王妃把昨天说的故事说完,但又立刻引出一个新故事。当然,她又一次卖了关子,不把故事结局说出来。就这样讲了一千零一夜,最后国王不但不忍把王妃处决,还要把她说过的故事撷集成书。

  每晚要一个处女来陪,然后翌日把她杀死?杀人是因为生不忠妻子的气?这些对孩子而言会不会复杂了一点呢?我们逛书店的时候经常见到《一千零一夜》,但愿编辑用心,让孩子们见到的都是洁净版。

  大人看的童书 + 小孩看的名著

  儿童文学其实是颇难定义的,阿李妈妈见过小学生看《魔戒》和《书剑恩仇录》,也知道很多成年人是《小王子》和《麦兜》的粉丝。小读者也可以有成年人的阅读能力,成年人也可以有小朋友的童心。

  自从投入创作儿童文学的行列,阿李妈妈就领悟到写童书比写言情小说,甚至侦探小说都要困难。如何引人入胜而又不流于幼稚?别以为童书只是幼稚的东西,其实童书更要发人深省。

  阿李妈妈特别喜欢moonmoon和sistermoon在4~6时爱不释手的《奇先生与妙小姐》(Mr. Men & Little Miss),当中不乏有趣而充满德育的小故事,每一个故事人物都在我们的生活圈子中。例如骄傲先生、好奇小姐、害羞先生、华丽小姐、贪心先生、絮絮不休小姐……用简单的故事令小朋友明白人们不同的性格。何谓骄傲?何谓华丽?害羞有何不好?贪心有何坏处?好奇为何有好有坏?此外,像《西游记》原版小说,虽然吴承恩本以成人读者为目标,但他的作品经过多年的流传,已经是老少咸宜。moonmoon在小二时试过借一本原版来看,到底她能明白多少,阿李妈妈不能肯定,既然她有心读,不管能吸收多少,即使明白的不多,将来翻看时也能温故知新。

  到底是给大人看的童书?还是给小孩看的名著?我们不清楚,不过,一个人一生中看到什么书,也是一种缘分。

<!--显示正文 END--><!-- publish_helper_end -->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4:00 [显示全部帖子]

教子:用规则代替空洞的威吓(图)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浏览:4609次  添加时间:2010-6-25 8:33:10
  “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用规则代替空洞的威吓

  晚上,妈妈觉得自己的头越来越沉,经过辛苦的一天,她实在太累了。但此时还有一件更辛苦的事情等着她做:得让4岁的崎崎赶快洗澡睡觉。但每一次,这件事都不那么顺利。这不,今天,崎崎正坐在地板上玩着他的玩具,他一点都不想去睡觉。妈妈看了看表说:“崎崎,快9点了(妈妈习惯性地多说了30分钟),你该洗澡睡觉了。”

  “不嘛!我不想睡觉!我还要玩。”崎崎嘟囔了一句,头也没抬,继续玩。此时,他俩都清楚,按照惯例,这件事并不需要立刻响应。妈妈没有迫使崎崎立刻行动的意思,她只是希望开始这个过程。而崎崎知道,每次让他上床都得花去他烦恼的妈妈半个多小时的时间。

  大约过了10分钟,妈妈又开口了:“崎崎,越来越晚了,你明天还要上幼儿园,快把玩具收拾好,洗澡去!”但她仍然没有指望崎崎服从命令,并且崎崎也知道这一点,妈妈的真实意思是:“我们的时间又少了一些,崎崎。”

  崎崎拖拖拉拉地四处晃悠,随意地收拾着一两个玩具盒子以示听到了妈妈的话,然后,他又坐下来玩上几分钟。

  又过去了大约10分钟,妈妈再一次发出命令,这回她有些愤怒,威胁道:“你怎么还在玩?我警告你,再不收拾好,赶快去洗澡,我就对你不客气了。”崎崎懂得,这次是真正的命令,他必须尽快收拾好玩具。

  他这样做了,然后磨磨蹭蹭地走向洗澡间。通常,这时候,如果母亲很快地走过来催促他,他就会马上开始洗澡。但是,如果妈妈忽然因为什么事转移了注意力,比如电话铃声奇迹般地响起来,崎崎就又可以捡到几分钟的自由了。

  在紧张、辛苦、忙碌的一天之后,这样的情节就像一幕戏剧,在成千上万个家庭中反复上演着。

  你是不是觉得,妈妈和崎崎都像是老练的演员,他们谙熟于戏剧的情节,并且认真忠实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事情正是如此。事实上,每一天,每当妈妈想让崎崎做他不喜欢做的事情时,都要经过这些从假生气逐渐升级到真生气的步骤,以平静的提醒开始、以恼怒的威胁结束。崎崎已经很明白,在妈妈达到爆发点之前,他都用不着行动。

  难道这样的游戏不够愚蠢吗?妈妈的力量只有那些空洞的威胁,她不仅令自己一直处于烦恼的状态,还破坏了和孩子之间的积极关系。除非自己最终达到了真正的愤怒状态,她永远也别指望能让孩子立即响应。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坏习惯亦然。需要强调的是,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父母先不忙着去指责孩子,而应先反省一下自己的行为,看自己有哪些做法需要改进。我自己带两个孩子的经验是,从小就应该让孩子懂得:规则就是规则,如果他们不遵守,就要承受他们所不喜欢的后果。不要以为孩子不明白,越早和他们立规矩越好,在2到3岁之间能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以后带孩子就非常顺手了。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注意以下细节:

  一、指令明确,孩子才不会蔑视规则。

  孩子对规则充耳不闻的原因,多半是父母的指令模糊。比如:贝贝,待会儿我们要出门,你只能再玩一会儿。幼儿对时间的概念是很模糊的,他们不会知道“待会儿”是多久。当过了一会儿,妈妈说“我们该走了”,孩子会觉得很不公平。他觉得离“待会儿”还早呢!如果妈妈说“我们10分钟以后要走,给你10分钟时间收拾东西”,然后定好闹钟,等闹钟响了,告诉孩子“10分钟到了,我们该走了”。逐渐地,孩子对时间就有了概念,他可能知道,10分钟等于玩具火车跑两趟。等火车跑了两趟之后,孩子心理已经做好要走的准备了。这时妈妈叫他,他觉得很理所当然。

  对于更小一些的孩子,因为他们需要通过父母的行为反馈而不光是语言来认识或矫正自己的行为,所以父母还必须用行动来明确指令。我有一个朋友常常抱怨她8个月大的儿子不好好睡觉,几乎每晚半夜都要起来让妈妈陪他玩,有时要玩一个多小时才肯再去睡。这位朋友被搞得精疲力竭,却无计可施:“我一遍一遍地说,乔,现在该睡了。可他就是不听!”是呀,妈妈一遍一遍地说,但结果呢,她还在继续陪孩子玩,不是吗?这样的行为无疑给了孩子一个信息:规则?没有啊,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所以,给孩子明确的指令,是教孩子遵守规则的第一步。

  二、说一不二,孩子才不会破坏规则。

  美国有个公益广告,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广告中,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她关掉了游戏机……一连串的类似场景中,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地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这则广告告诉家长,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规则是客观的限定,不依赖父母情绪的好与坏。鉴于孩子容易忘记预先的约定,也没有成熟到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和欲望,父母需要不时地提醒以帮助孩子记住。但是,提醒只是提醒,一旦孩子破坏了规矩,必须让孩子承担后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就会知道无论什么事都不能马虎,从而形成凡事认真对待的习惯,也就不需要父母的催促和监督了。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4:00 [显示全部帖子]

我家大宝2岁的时候,我有时带他去超市。刚开始,他很好奇,坐在推车上帮我拿东西,看价格标签。几次之后,他大概知道超市是什么样的地方了,经常我要往东,他要往西,看他喜欢看的东西。我要是不听他的,他就大哭,怎么劝都不行。后来,我是这么做的: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出发前,和孩子预先说好规则:我们现在去超市,你要好好坐在车上,如果你要闹的话,妈妈马上带你回家。一路上,多提醒他几次,进门的时候最后再提醒一遍。刚开始孩子挺好,但没多久就旧态复萌。我重申一遍规则,立刻不买东西,带他出门上车回家,不需要多说。几次之后,孩子果然比较遵守规则。比如有一次,我们去家具店。我要去看地毯,他非要看灯。我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很平静地说:“你有两个选择:要么和妈妈一起去看地毯,要么我们现在就回家。”他顿时不响了,我牵着他走,他丝毫没有意见。考虑到孩子还小,我们还通常带点小点心,小贴纸之类的,让孩子在我们买东西的过程中有点事情可做。这也是预防他们哭闹的一个办法,但前提是他们已经懂得要遵守规则。

  三、当规则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你曾经对孩子叫喊过“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吗?一些父母习惯于指望怒火而不是行为来发挥作用,但这是一种毫无作用的习惯。这非但让你精疲力竭,并且难以奏效。就像靠按喇叭无法驾驶汽车,靠叫喊也无法“驾驶”孩子。更重要的是,威胁和斥骂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被父母渐渐引导到了对立的一面,每一次对立,都使父母的神经以及他们和孩子的关系变得紧张。更严重的后果是,当父母因为某种原因心情糟糕时(比如由于工作不顺利或夫妻闹别扭等),往往会情绪失控,突破常规的状态,对孩子进行非常严厉的惩罚。这时,冲突陡然升级,家庭的平静就会轻易地被一件生活琐事彻底击破。

  父母必须懂得影响孩子最成功的手段就是掌握那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的东西。絮叨的数落和空洞的威胁只能对孩子产生很小的作用,甚至一点作用也没有。这个结论已在无数家庭中得到验证。在那些家庭中,孩子会把一个家长推到忍耐极限的边缘,而在另一个面前却像甜蜜的小天使。一位妈妈抱怨道:“瑞克十分在乎他的爸爸,但是一点儿也不理会我的话。”不难想象,瑞克的爸爸肯定是个用行动维护规则的人。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崎崎睡觉的那个场景。絮叨的命令和空洞的威胁天天在他耳边回荡:“为什么你不能改掉这些毛病呢,崎崎?”“我该拿你怎么办呢,儿子?”“如果有一次,哪怕只有一次,你能主动去洗澡睡觉该多好啊!”……崎崎日复一日忍受着这种唠叨,他会觉得幸福吗?“幸运”的是,他有了一种能力,可以只听自己想听的,让其他的话语统统过耳不闻。这就像生活在铁路旁边的人甚至听不到火车隆隆驶过的声音,崎崎学会了忽略他周围毫无意义的声音。

  那么,父母究竟应该如何做呢?现在,让我们对那出“老戏”的情节提一点修改的建议。

  一开始,妈妈应该预先告知崎崎,他还有5分钟玩的时间。其实,无论孩子还是大人,没有谁会喜欢自己的行为突然被强行制止。所以,你可以考虑利用一台闹钟或是计时器来帮助你。

  当5分钟过去,闹钟响起时,妈妈应该平和地告诉崎崎去洗澡。如果他拖拖拉拉,父母就应该有所行动。这种行动可以是一些奖励,或是一些轻微的痛苦。轻微的痛苦是一种“否定性”信号,同样可以给孩子很好的激励。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做才算是“轻微的痛苦”,我建议你试一试:有一块肌肉,紧贴在脖子后部的下面(解剖学中把它称为不规则的四边形肌肉),当它受到挤压时,大脑就会隐约意识到:有危险,必须避免。当然,疼痛只是暂时的,不会引起任何伤害,但对父母来讲,当孩子抗拒服从口头的命令时,这却是一种颇为实用并且效果明显的手段。

  如果崎崎知道,当他继续拖延,那么这个“否定性”信号或其他一些轻微的痛苦就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时,他将逐渐学会在这种结果到来之前赶快行动。

  “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老话会使父母和孩子都受益无穷,也是高效能父母的第一个教子习惯。

  指令明确,孩子才不会蔑视规则。

  说一不二,孩子才不会破坏规则。

  当规则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4:00 [显示全部帖子]

父母如何做到对孩子不发火?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父母如何做到对孩子不发火?
你能做到从不对孩子发火吗?

<!-- publish_helper name='原始正文' p_id='20' t_id='47' d_id='164923' f_id='484' --><!--显示正文 BEGIN-->

  《圣经》上有一句话:瞧,那个幸福的人,他有一个孩子!的确,孩子是造物主对人类的神奇馈赠。孩子纯洁得如同天使,搞笑的像幽默大师,无邪的眼神和天真的童言经常让我们内心柔软、大脑开窍,有了孩子就不乏惊喜,但是在惊喜之外,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适应,无需举例,对本文感兴趣的朋友无不深有体会。

  很多父母经常为自己对孩子发脾气而烦恼,每次大光其火后都后悔不迭并对自己承诺再也不这样,可每次事到临头又都控制不住。于是经常有人向我咨询克制坏脾气的技巧。克制发脾气的技巧不是没有,也不是无效,问题是止住了这一次,还有下一次,一旦突破你忍受的极限,爆发带来的破坏性更可怕。应对负面情绪最重要的不是脾气来了怎么克制,而是让这个消极情绪根本就不产生,克制的技巧说到底是治标不治本。

  这么多年,在我接触的父母朋友当中,只有两位妈妈没有对孩子烦过。一位妈妈以写作为生,两岁的女儿有阵子迷上了按电脑光区的开关。我问她,你不担心孩子把光区弄坏了吗,她说,弄坏了又怎么样呢?我又问,孩子打扰你的工作,你怎么办?她说,最严重的一次,我写了很长时间的稿子,她过来就给我关机了。我说,那你怎么处理的?她说,我就站起来穿衣服装作出门,对孩子说,妈妈没办法工作了,我走了。孩子就抱着我的腿不让我走。下次我写东西的时候,她又过来,我问她你还关机吗?她说,不关了,妈妈走。

  还有一位妈妈,三岁半的儿子耽于幻想的程度超过一般。他可能突然站在面前拦住你,装作公交售票员,让你买票;也可能忽然说自己是奥特曼,要你配合;还可能随便拿着一个东西当对讲机,让你服从指挥。简而言之,她不管你在做什么,不管在什么场合,她都随时可能幻想一种情景,期望你倾情演绎。在去年的夏令营中,我目睹了这位妈妈是如何毫不急躁的悉心配合孩子的。我看到孩子的眼神中,有一种超过普通孩子的对幻想的沉浸,同时又很稚弱,像一层薄薄的膜,一旦被拒绝,就很可能陷入混乱。这是一个不同一般的小孩,他有自己的节奏,如果能够得到保护和配合,他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能为人之所不能”的人,但是如果被打断而陷入混乱,他的特点就成为他的麻烦,如果被迫接受成人的要求,他有可能一生都陷于自我与外界的矛盾。真庆幸,孩子有一位这样好的妈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对孩子不烦、不气?

  我觉得首先是“爱”的问题。安妮宝贝说过一句话:就是因为爱得不够,多说一句都是错。两性之间是这样,亲子之间也是这样。很多父母对孩子所谓的“爱”,其实是自私。爱意味着更多的允许和耐心。孩子符合父母的心意才“爱”不是真正的爱,爱是孩子符合他自己的心意我们为之由衷的高兴。孩子各种不符合我们期望的行为(比如对我们的“打扰”或者给我们带来的“麻烦”),并非出于故意,而且孩子对我们的爱是自然而博大的,基于爱,我们应该有更多的体谅和理解,应该开动脑筋寻找一个合适的避免冲突的方式,而不是不公平的指责和发飚。

  其次与父母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有关,生气是因为你觉得这是个“事儿”,觉得烦是因为你认为孩子这样不应该。比如孩子喜欢按电脑的光区,比如孩子自己吃饭把米粒弄得到处都是,比如孩子又把刚洗过的衣服弄脏,比如孩子太贪玩成绩不太好,你觉得这是个“事儿”,其实它未必是个“事儿”,或者不是一个多大的“事儿”。如果你能容得下,能看得透,还有什么脾气可发呢?再比如,那位悉心配合孩子幻想的妈妈,她不认为孩子这样热衷于幻想有什么不应该,而是懂得尊重孩子内在的节奏和与生俱来的特点,明白自己必须做什么,“烦”从何来?理解了一切,就原谅了一切。父母们的负面情绪背后常常隐藏的是负面和狭隘的认识。

  还有一个因素很重要,就是权利。同样的错误,为什么对客人的孩子我们就能好说好道,对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容忍?为什么我们会说“这要是我自己的孩子,哼,我非……不可!”?

  我们是把孩子看做一个独立的人还是无形中总是把他视作自己的“附属”?如果,真的需要解决一个问题,真的需要表达一种不满,我们是否可以像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相处一样来对待我们的孩子,而不是上下级般的训斥和惩罚?

  父母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的背后,仿佛是一个幽暗的黑洞,我们之所以迷路,是因为爱和理性的阳光还没有到来。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5:00 [显示全部帖子]

沟通——语言交流的能力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每天下午3点左右,校车就会停在我家附近的一个拐角处。小学生们背着重重的书包潮水般地涌出车门。在他们各自回家的路上,一些孩子边走边大声说笑,一些孩子则在小声谈论,还有的孩子可能今天过得很糟糕,一个人低着头静静地往家走。在他们分散回家时,我被他们相互之间如此丰富的交流深深触动了,相信每个碰巧看到这场景的成年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这群在篮球场上你争我抢的5年级男孩儿凑在一块儿高声谈笑,不断强化稳固他们相互间的关系;两个4年级女生低声分享小秘密,让俩人关系更加亲密,但这也会排斥别的女生参与其中。至于那个独自安静回家的孩子,他可能比较害羞,可能有点儿胆怯,也可能是生了病,他走路的形态和沉默的态度都明显表现出,他今天有些事不太顺利。

  我们成年人恐怕已经不记得曾经学过如何让别人来理解我们的期望与担忧、我们的失望与伤心。就像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学习一样,我们其实都学过,如何来传递我们的意图和信息。

  交流不但包括能够熟练地进行演讲,也包括能够流利地交谈。对话是一个人所具备的身体与智力完美结合的惊人技能,它需要熟练地操控面部表情、手势和说话的语调,当然,能够倾听别人的谈话,准确理解别人的表情和手势传达的意思也同样重要。没有倾听,我们没办法作出适当的回应,也没办法将对话继续下去。交流意味着既能通过口头表达的语言语气来交流信息,也能通过手势等非口头表达进行信息互换。

  我们说一个人是“伟大的沟通者”,就是说他或她非常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观点与愿景。挑挑眉毛、微微一笑、耸耸肩膀,运用这些富于表现力的动作跟用语言表达一样,都能够达到有效沟通的目的。一个伟大的沟通者能够理解别人的反应,甚至能够洞察别人说出的话与其要表达的情感之间那点细微的差别。不论他是跟个人还是与一个团队沟通,他都能够跟人进行亲切的交谈,在工作谈判中能够达成具体成果。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5:00 [显示全部帖子]

让孩子学会承认错误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人只有在承受和克服困难的努力中,才能深切感受生命的顽强与伟大,并且,只有在这样的过程中,才更能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发挥潜力,学习新的技能,完善自我。

  从今天开始允许孩子犯错,并让孩子学会承受错误吧!

  一家三口在公园的草地上玩耍。

  3岁的小男孩高兴地在前面跑着,突然摔倒在地上,并且哇哇大哭起来。

  妈妈心疼地抱起孩子,一边哄着宝宝,一边用力拍打着草地:

  “都是草地害宝宝摔倒的,妈妈帮宝宝打草地!”

  身边的爸爸也加入了“讨伐草地”的队伍中。

  小男孩终于笑了。

  这个场面,也许会有不少父母都做过的呢!虽然小男孩的摔倒不算什么大问题,更不是什么错误,明明是自己不小心而摔倒,但为什么要把这个“过错”归结给草地呢?

  孩子犯错误,是他成长中必经的体验。管教孩子,不等于竭尽全力不让孩子犯错误孩子犯错误,不等于父母教养失误,更不等于孩子的成长有问题。然而生活中,很多父母对于宝宝犯错,很喜欢为宝宝寻找借口,例如孩子还小,不懂事,却不知道长期的姑息迁就,把责任扛到自己的肩上,使得宝宝自己做了错事还若无其事。事实上孩子犯了错误后,我们应该要教导和启发孩子主动地停止和改正自己的错误,引导孩子对错误行为进行补救,在这一引导过程中,让孩子了解到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从而建立起内心的约束。

  拒绝谎言

  对于一不留神就犯错误,然后又总是寻找各种谎言来逃避的孩子,父母更应该抓紧,一定要让孩子明白犯错后寻找谎言来掩饰是一种恶劣的行为。

  孩子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指出孩子的错误行为,说明由于他的错误行为而破坏了规定,或伤害了别人的感情,强调他必须对错误行为的后果承担责任,进行补救。并且向孩子明确表示自己对谎言的态度,希望他做一个诚实的孩子等等。

  惩罚要适当

  孩子做了错事,家长不可听之任之,一定要认真处理。必须向孩子严厉指出: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能去做的,并要根据孩子错误情节的严重性给予必要的惩罚,让孩子体验到做错事后所引起的不愉快,从而牢记教训。对孩子故意的破坏性错误不能任其发展下去,要认识到孩子的不良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所以教育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不能性急,帮助孩子逐步明白道理,学会自尊、自律。例如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鼓励宝宝勇于承担责任

  如果宝宝做错了,就要鼓励他勇敢地承担责任。如扬扬把兰兰的玩具弄坏了,那么妈妈要让他明白,是由于自己的过失才造成这样的后果,并帮助宝宝承担责任,陪他一起去买玩具赔给兰兰并且向她道歉。

  勇于承担责任的宝宝是受欢迎的,可以为自己赢得赞许、信任、朋友等。这样的好处一是使孩子摆脱自我中心,知道外部世界并不总能为所欲为;二是让他遭受必要的情绪挫折,体验到后悔、难过、害怕是什么东西,三是让他学会协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

  让孩子自己提出补救的办法

  这将促使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更多的思考,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假若孩子提出的办法不恰当,你可以再提出一些补救的办法来引导他。要求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补救的最终目的,是教给孩子发展自己内在的约束力。一般说来,孩子学东西快,忘得也快。要有效地运用补救的办法改变一个孩子不守规矩的行为,必须不止一次地强化它。要在不同的情况下耐心地、再三地强化它。特别是对那些学得较慢的孩子或情绪上易受到干扰的孩子,更需要较长时间的帮助。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6:00 [显示全部帖子]

培养孩子耐心的几个方法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这个便利的时代,你可以用一按钮就四处乱跑的电动玩具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耐心等待还有什么好处?

  没有人愿意等待——想想你上次在超市长长的队伍中等候付款时的心情吧!而精力充沛的孩子更是无法明白,为什么“有耐心”是那么重要。他们的理性和自控意识发展得还不够强健,因此,三四岁的孩子们就表现得特别没耐心,在很多你期待他能“乖一些”“听话一会儿”的时候,他给你的却是那么不能忍耐。

  帮助这个年龄的孩子锻炼耐性很重要。有耐心,这不仅仅能够使爸爸妈妈得到片刻的安静,也不仅仅是孩子需要学习的一项重要的社交技能,更是对于孩子日后自身心理发展、整体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妈妈锻炼孩子耐性的心得和小方法,用来让急不可待的宝贝能够稍等片刻。我们也请《社交能力强的孩子》(The Socially Competent Child)一书的作者、纽约大学医学院临床助理教授、哲学博士Anita Gurian对这些方法做一下点评。

  宝贝儿,请你稍等一会儿

  通常,当女儿迫不及待地想得到什么东西的时候,比如看动画片的光盘、切开刚买回来的西瓜、再讲一个故事等等,我们就会告诉她,她可以得到,但需要等一会儿。我会给她时间用来体会和比较,让她能够明白‘等待’是一个什么概念和感受——‘这会儿你可以唱一遍《找朋友》和《我在马路边拣到一分钱》或是从1数到 10。”这样,孩子就能了解“等待”只是一小段时间。再加上她唱歌或数数,也能提醒我不要忘记她正等着她的要求得到实现呢。——小雨妈妈

  当我同其别人谈话时,我4岁的儿子就老是希望引起我的注意力。我会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如果我们在家,要是他因为不能立即满足而大惊小怪或是哭着吵闹,我通常就不理他。要是我们外出,我会尽量选择一些即时性的安抚,以避免他哭闹。”—— 威威的妈妈

  熙熙现在3岁半,他现在知道了,当我说:“等妈妈把话说完”,那意味着在轮到和他说话之前我不会再理他。—— 熙熙妈妈

  专家点评:这些妈妈都是聪明的妈妈。培养孩子的耐心,就要尝试向你的孩子解释,让他明白他确实必须等一会儿。然后,不要理睬他将有可能对你的打扰。不过,一下就等上5分钟,对一个学龄前儿童来说太长了,刚开始时等1分钟,然后逐渐增加到3分钟,记住,要在家里练习。

  另外,你可以建议他做一些事,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提供具体一点儿的例子,帮助她理解你需要多少时间。比如,你可以说:“当我打电话的时候,我需要你安静1分钟——也就是画张画儿的时间。”然后,你可以给朋友打电话并且只交谈一分钟(让朋友配合你对孩子的训练)。如果孩子安安静静地等待了这1分钟,你要这样表扬他:“当妈妈说话的时候你能自己玩,你真有耐心,妈妈为你感到自豪!”同时立即兑现你的承诺。相反,如果他没有乖乖听话而是不断试图引起你的注意,那么在接下来的1分钟里不要理他,并且向他说明为什么。这确实很难做到,所以父母们也需要坚强起来,如果你忍不住又搭理她,训练就将前功尽弃。

  暂时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可以给孩子一个他没见过的或者平时不怎么让他玩儿的安全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弄明白那是什么东西和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时,你已经结束你的谈话了——聪聪的妈妈

  专家点评:如果是个刚开始学走路的小宝宝,给他一个玩具是个不错主意。因为大多数2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具备自己转移注意力的能力。但是,孩子到了3岁或者4岁,就要鼓励他们在等候的时候自己找事情做。给她一个玩具,意味着你要替她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接触的技巧

  有这样一种方法:当孩子想要得到关注时,就让他把手放你手上,你握着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有要求,当我能做到时我会尽快满足你。这个技巧是我女儿的学校教的,我喜欢这种方式。它使我可以和女儿沟通而不必中断谈话。在一些场合,比如,我必须打个生意上的电话,而此时女儿正和我在一起时,这方法的确行之有效。关键在于,当你忙完事情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那儿时,一定要告诉她,她刚才做得多好。我会尝试用不同的话来回应她,比如“谢谢你耐心的等待。告诉我你想要什么?”—— 欣然的妈妈

  璐璐的妈妈还补充道:“我采用这种方法和我4岁的女儿沟通就非常成功。我们有个小约定:在一些公共场合,如果她需要去卫生间,我教她摸着我胳膊的同时把一根手指放在鼻子上。那么,我就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尽快甚至暂时放下我手中的事情。”

  专家点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一个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可以使他在你说话时安静一会儿。但是,他没有被要求离开去自己做点什么,他还是在依赖你使他平静下来。教给孩子什么叫做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时候,不仅仅是教孩子当他在等待时干点什么,也要使他相信,耐心等待时间一点点过去,最终将会得到他想要的。尽管,实际情况对于孩子来说总是难以理解——因为孩子对时间的理解是“现在”或“不是现在”。他们对于理解像“从现在起10分钟” 还是有困难,除非你把它同孩子们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所以训练孩子等待和耐心以及对于时间的概念时,你可以这样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儿,穿好花裙子,妈妈就过来给你讲故事。”或者,给他一个水盆、一块毛巾:“用10分钟把毛巾洗干净后叫妈妈来帮你晾好,让我看看我们的宝宝多能干!”  

  Tips

  专家说给父母:

  * 心态要平和。大多数学龄前儿童的父母面临着同样的问题。3~4岁的孩子正在学习如何控制他们的冲动。耐心,则需要很好的控制冲动的能力。有些孩子比其他人更容易掌握这种技巧。然而,大多数孩子直到他们5、6岁才能掌握耐心等待的艺术。一些孩子可能还会觉得等待的过程很难熬,这取决于他们的性格。

  * 要讲究技巧。一个有趣的游戏、即将得到的神秘小礼物、父子间一个秘密小约定,甚至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爱抚,都会让你的孩子觉得等待并不漫长、痛苦,耐心等待之后,是愿望的实现和对自我的肯定,他会越来越有信心、耐心去等待。

  * 在自己的生活中做个耐心的典范。这意味着当你碰上塞车或是排在蛇行的队伍中等待时,不要发怒、抱怨。当你觉得不耐烦时,就把那些时候当成一个机会,展示给孩子,你是怎么反应的。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6:00 [显示全部帖子]

怎样了解宝宝是否有音乐天份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一谈到宝宝是否能够学音乐,妈咪们总是感到很神秘。其实,任何人都是有“音乐细胞”的,任何人都有潜在的音乐才能,只不过是多与少而已。

  除非先天有听觉缺陷的宝宝外,从普及音乐教育的角度来看,每一个宝宝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然而,这里所提出的“判断”一说,无非是想知道自己的宝宝是否具有特殊的音乐天赋,即使不是人们常常称为的音乐“天才”。有这种“天才”的宝宝,如果能够被及早地发现,那么,将会使特殊才能不误时机地得到充分挖掘。这样,便可把握住宝宝音乐才能发展的种种机遇。可是,怎样才能做识别宝宝是个音乐小“天使”的“伯乐”妈咪呢?

  做“伯乐”妈咪必修的第一课——生活中慧眼观察宝宝的音乐天分

  观察法1 宝宝自幼就喜爱唱歌吗?

  宝宝是否从很小的时候,便十分喜欢唱歌。尽管宝宝太小,还不能很清晰地哼出歌曲的调子,然而,经常能听到小嘴里发出哼哼呀呀的唱歌声。稍大一些时,不仅会唱别人教给的歌曲,而且,还能哼唱出没有人教唱的歌曲。

  观察法2 宝宝唱歌时非常有音乐感觉吗?

  宝宝唱歌时,虽然对歌曲的表现内容并不一定理解和了解,但是,却能用与歌曲所表达的音乐内容相吻合的表情歌唱。而且,音调唱得准确,不走调。善于领会不同节奏音乐的不同趣味,仿佛本能般地受到节奏的感染。

  观察法3 宝宝平时很喜欢接近各种乐器吗?

  无论在家里还是家外,宝宝每逢看到乐器(不管什么乐器),是否都自发地表示出亲近,并且很愿意摆弄它们。有时,甚至自己竟能摆弄出准确的曲调来。

  观察法4 宝宝听到音乐时特别专注吗?

  对音乐的美特别敏感,总是被音乐强烈地吸引着。不管是在何种场合,只要听到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也无论是哪一派的作品,宝宝都会安安静静并且全神贯注地倾听,一副专心致志的样子,特别是喜欢听古典音乐。

  即使时间久,宝宝也不会吵闹或困倦。

  观察法5 宝宝具有出色的音乐记忆力吗?

  生活中,宝宝是否对于只听过一次或是很少几次的音乐,就能够很快清楚而又准确地记住不忘。

  观察法6 宝宝对各种声音有特殊的兴趣吗?

  宝宝对于生活中及自然界发出的各种声音,是否有着特殊的兴趣,并且很敏感。例如,对各种各样的刮风声、水流声、波浪声、悉悉索索的树叶声、雨滴声及虫鸣鸟叫声等,都表现出专注倾听的情趣。并且,仅仅从几步脚步声、一声敲门声及电话中的一声招呼,便能听出哪一个人来。

  做“伯乐”妈咪必修的第二课——请教专业老师考察宝宝的音乐能力

  考察法1 宝宝能够准确模仿唱出乐句吗?

  老师或妈咪在钢琴上奏出音乐的一个乐句或小小的一个乐段,宝宝能否在听过一遍或两遍之后,就能够准确地模仿唱出来。大一点的宝宝(对钢琴键盘较为熟悉者),甚至能够弹奏出来。

  考察法2 宝宝能够准确模仿唱出不同的乐音吗?

  宝宝是否能够唱出老师或妈咪在钢琴上弹出的各种单音、双音及和弦(多个合在一起弹奏出的声音)。并且,在宝宝模仿唱双音及和弦时,可以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唱出同时发出的每一个音。对键盘较熟悉的宝宝,有可能在键盘上直接找出这些音。

  考察法3 宝宝能够模仿打出不同节奏的拍子吗?

  老师或妈咪用手打拍子,打出从简单到复杂的节奏点,宝宝是否能够准确地重复、模仿打出。

  爱心提示:

  如果初次进行考察,宝宝表现得并不够理想,并不意味着宝宝音乐才能不高。因为,有些音乐天赋很高的宝宝,会由于对考察的方式及内容全然陌生而不能将自己才能充分展现出来。应该给宝宝一个熟悉考察内容的时间,然后再进行考察和判断。然而,最终考察结果不理想也不能表明宝宝就一定不可以学音乐。因为,宝宝的内在潜能一旦开发出来,前景将可能是人们事先无法预测的。

<!--显示正文 END--><!-- publish_helper_end -->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4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7:00 [显示全部帖子]

巧用5招改造“小磨蹭”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豆豆,你快点,上学要迟到了!”

  “新新,别磨蹭了,吃饭的时候好好吃。”

  “小西,你这孩子怎么穿个衣服都那么慢。”

  ……

  宝宝又在磨蹭了,做什么事情都慢腾腾,长久下去形成习惯,会直接影响到宝宝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这样的预见,可不是为人父母的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幼儿时期本来就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帮助宝宝树立时间观念,调整心中的“小闹钟”,就是对宝宝最大的帮助。

  成为“小磨蹭”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客观的外在条件影响,也有缘于宝宝自身内向安静的性格,因此父母在改造“小磨蹭”的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仔细分析宝宝“磨蹭”背后的原因,再对症下药。

  磨蹭原因1:动作不熟练    

  从宝宝的角度来说,动作不熟练是导致动作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宝宝小的时候,神经肌肉的活动还很不协调,所以做事的时候只有放慢节奏才能做好。

  对策:竞技游戏

  父母可以为宝宝创设一个安全的、良好的、锻炼肢体的环境,例如通过一些竞技小游戏来提高宝宝的动作敏捷度,当然也要适当地奖励宝宝的“胜利”,才不至于让宝宝觉得游戏枯燥而排斥。经常训练可以使宝宝的神经肌肉得到及时的锻炼和协调发展。

  磨蹭原因2:没有紧迫感

  宝宝没有时间紧迫感是动作缓慢的另一个原因,因为孩子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尽快地完成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只是在延续着自己从前的习惯而已,他不认为做得慢有什么不好。

  对策:巧用计数法

  父母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宝宝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看看宝宝在数到第几个数的时候可以把这件事情做完。宝宝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宝宝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宝宝离结束还差得较远,父母就要放慢记数的速度,并告诉宝宝,如果快一点做事,爸爸妈妈就数慢一点,让宝宝有尽快完成事情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在宝宝即将做好事情的时候念完数字,这会大大提升宝宝的成就感。用记数法训练宝宝,需要从宝宝的实际情况出发,循序渐进。

  磨蹭原因3:包办代替

  很多年轻的妈妈们常常觉得让宝宝自己动手费时又费力,还不如大人帮他做更快些,而且更省心省事,但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并且也会助长了孩子的惰性,没有自理的愿望,对自己也没有责任心。

  对策:放手操作

  对于宝宝力所能及的,或是稍微有点难度但在宝宝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父母都应给予宝宝充分的机会尝试自己来完成。当宝宝不愿意自己去做的时候,父母也可以采取一些比较强硬的手段。比如吃饭的时候规定宝宝一定的吃饭时间,如果过了时间宝宝还不把饭吃完,就把碗收掉不让他吃了,并且告诉宝宝:“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要在宝宝的脑中注入这么一个观念:吃饭并不是可以无休无止吃下去的,要懂得控制时间。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情,提升宝宝的时间意识。

  磨蹭原因4:不合适的参照对象

  动作缓慢是相对而言的,当宝宝在与同龄的孩子相比较时,动作比较缓慢,年轻的妈妈就一味认定自己的宝宝反应迟钝,做事磨蹭,对宝宝严厉地批评,更有甚者采用强硬的手段逼迫自己的宝宝要和其他孩子一样动作快。殊不知,这种做法的效果不但适得其反,还严重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心。

  对策:合理对比

  家长必须明白每个宝宝都有先天性的差异,无论是智力还是肢体上,所以家长不能因为宝宝跟某位宝宝之间的差异就武断地认为是孩子在这方面不正常,有问题,不彻底分析就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父母应做全方位、谨慎地观察对比,甚至可以请教专家,然后再做出判断。

  磨蹭原因5:诱人的外在影响

  相信父母都遇到过这样情况:到了吃饭的时候宝宝仍然沉迷于精彩的动画片中,叫他吃饭也不理,即便大人把饭送到他嘴边,视线也不愿离开电视机,这样也就拖延了吃饭的时间。

  对策:坚持原则

  宝宝太小,还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这就需要父母坚持原则,培养宝宝的自制能力。比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爸爸妈妈一起去上早教园;再比如,快吃饭的时候就不能再看动画片了,等吃好饭了再利用一整段时间来看动画片等等。只要从生活的点滴小事开始重视,不知不觉“小磨蹭”也就消失了。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5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9:18:00 [显示全部帖子]

孩子听古典音乐的8大好处
 信息来源:冯德全早教官网  
 用古典音乐育儿的8大好处:

  1、古典音乐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情操和博爱的情怀

  古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赞叹,是人类心灵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壮阔,喜欢古典音乐就是崇尚智慧的卓越和人格的高尚。

  2、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3、古典音乐可以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典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可以弥补语言文字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足,启迪和拓展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

  音乐是直觉的艺术。音乐之所以是直觉的艺术是因为音乐直接理解和抽象表达自然、宇宙、生命内在和谐的规律,科学所要求的素质正是表现在对这种和谐规律的敏感和把握,这就是科学的直觉,它与音乐是相通的。古典音乐是开启儿童直觉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5、古典音乐是生命的艺术,让生命丰富多彩

  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净化。生活中有音乐就如同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一旦儿童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同生活中多了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情趣皆能融入其中,又能从中得到无限的灵感和快乐。

  6、古典音乐是完美的听觉艺术

  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婴幼儿时期又是人类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终生受益。

  7、典音乐是理性的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缜密的思维能力

  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8、古典音乐是中庸的艺术,易于养成儿童中庸、谦雅的性情

  古典音乐脱胎于宗教,虽然它柔和了人类的情感元素,但他仍然饱含着宗教的情感。如果抛开宗教神秘的一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崇尚,表现在音乐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无怪乎早期的古典音乐(巴赫、莫扎特、海顿等)的音乐中流淌着这这种迷人的优美,虽然其间不乏世俗的情感,但都符合“中庸”之道——所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这些音乐如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合适用来培养儿童儿童淳朴儒雅的性情。(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后期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师的音乐逐渐脱离宗教元素,而更多的是原始的情感,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属古典音乐,但其作品中充满了情绪起伏和强烈的宣泄个性的过分张扬,偏离了中庸之道,不合适作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材。)

  建议让儿童多听些与人体心脉相符合的古典音乐(如:爱和乐)

  为什么要强调听与人体心脉相符合呢?因为时下儿童音乐教育所选的音乐大多偏重成人化的情感,即所谓的温情浪漫,以这样的标准选择,即便入选,也只是掐头去尾的节选,儿童大多只能接触到古典音乐大师们所作的小品。这对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的,因为,温情浪漫只是音乐的特质之一,表达的只是人的一种性情而已,无法完全代表音乐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而且,如果儿童长期只听一种情感的音乐,将固化儿童的心胸,不利于建立完整、开放的心灵。其二,古典音乐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就在于他们的作品题材众多,情感丰富、内容深刻、音乐构思完整,如果只听片断或小品,就无法完整地认识大师,领略音乐的神韵,当然更谈不上音乐的启蒙教育了。最后,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最后,希望在现有音乐的基础上,能让孩子广听些与人体心脉相符合的古典音乐(如:爱和乐)。

<!--显示正文 END--><!-- publish_helper_end -->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