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白山黑水 → 回访旅游日记(图文)续二


  共有122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回访旅游日记(图文)续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望见马克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29 积分:446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9/4/10 15:31:00
回访旅游日记(图文)续二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4 10:29:00 [只看该作者]

2009年8月4日星期日

江平原是中国最早天亮的地域,三点四十分天就亮了。随着天空变亮,我就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于是翻身起床,拍照建三江街景。

这里大约比天津日出早2小时。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1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晨曦中,朝阳欲升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1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修建中的建三江管局大楼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4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人民广场遇见了孙英的丈夫,管局质量监督局颜局长。(孙英,上海知青,兵团时期任六师副政委,后来任建三江管局的工会主席,还负责接待老知青回访工作。此次回访我还带有招商引资的任务,有朋友介绍找孙英即可。)向他说明情况,请求帮忙,他当即介绍了管局政策研究室的郭主任,约定上午和有关人员见面。上午9点多,与郭主任和管局经委的杜主任、商务局的李科长一起面谈。他们表示慎重研究后在做决断。随后杜主任要车送我们去24团。我们此行,没想打扰任何人,只想悄悄的来,看一下就悄悄地走了,管局的领导这样热心,既让我们大出意外,又使我们非常感激…… 于是我退了长途汽车票,搭上管局的小车直奔胜利农场。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30.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我们离开了建三江

 10点出发,沿途照了许多相片。

路上参观了七星的农机管理站。看见了建三江农垦从美国进口的巨型耕作机械。那年中央“心连心”演出团的著名演员祖海到管局慰问演出时,就是站在这台机车上。能想像得出,这台大家伙驰骋在黑土地上的雄姿。

 别梦依稀中的24团,在车轮的颠簸转动中,出现在前方。那里已经是水泥路,从高坡上看去,印象中的24团全变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5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胜利商场俨然伫立在繁华的十字路口,路两边各式商店,农贸市场都在周围,过去那种破旧、单调、冷清的模样已经不复存在。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5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农场招待客人的地方——胜利宾馆是管局下属农场中最好的。

 

  11点半到胜利宾馆,当年的李参谋后任农场工会主席、邵指导员,龙连长和场办任秘书接待我们。连长、指导员拍着我肩膀说,胖了,胖了,模样没变。 “能干,你是个能干的小伙子。”他们记住当年打马草的情形。大扇刀一挥,“轰”的一下子,苍蝇蚊子小咬全都钻出来了,直奔人们扑去。连穿着的厚布褂子都被蚊子叮透,顿时浑身其了无数的疙瘩。但是这难不倒我们,依然挥汗如雨的劳动,依然完成任务。李参谋说我们 “这拨小年轻,当年什么苦都让他们吃了”。“胜利农场现在的局面有你们的功劳。 ”

 午饭后往老连队38连里赶,水泥路,一路平坦,路边当年栽下的树已成片成林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57.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6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原先从团部回连队至少2小时,此时用了15分钟。在连队(现在叫工作站),记忆中的模样全变了,一排排的知青宿舍已荡然无存。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6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那熟悉的小道也无影无踪,站在其间,过去的辛甜苦辣涌上心头,一个个鲜活的场景挥之不去,众人的音容笑貌一个个闪过,被定格在这陌生的边远小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64.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故地重游,结识了38管理站霍常在站长。(相当于当时的连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7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他领我们先到办公室休息,天热没有沏茶,拿来几瓶可口可乐招待我们,完全是城市派头。管理站是男人的天地,办公室里凌乱不堪,刚刚睡过的大炕伴着吃过的残羹剩饭,一片狼藉。但是,办公桌上的电脑,电话,电视一概齐全。不用出村,外面的消息全都知道,情况数据全都了解,和场部、管局联系方便极了。这就是种田的机械化、信息化、现代化。农业也搞现代化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778.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7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霍站长介绍了站里的情况,原来的大田都改为水稻地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76.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他给我算了一笔账:由大田改种水稻,观念上,改变了人们的思维,经济上,拯救了这里的人们。论单产,水稻是大豆的3倍,是小麦的2倍,职工承包一百亩地每年利润至少3万元。虽然种水稻比较辛苦,但农忙时可以雇工,农业机械也能通过租赁使用。据说有个领导的家庭农场,七千亩土地目前耕种五千亩,去年利润一百三十七万。他将去年的获利全部投入冷冻食品行业,修建了地下冷库,地上是住宅。他得益于一九八五年的一项国家政策,当时政策是谁开垦谁耕种,三十年不变。现在不行了,政策可能要有变化。

种植水稻最主要的问题是灌溉,这当然得益于过去的水利基础。我们在兵团时期就大兴水利,冬天挑沟修渠。我们看见在水稻田边,有一个约100米长20米宽的红色水池。开始我以为是游泳池呢,人们介绍,是用来温水用的。有些地块从地下抽水浇地,由于水特别凉,影响水稻生长,就先把水抽到水池里,太阳光下照一天,水温陡升,再灌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60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就是温水的池子

如今农场全种上水稻了。这在北大荒是一场革命。听说当初对此的争论很热烈了。那时谁也不敢种水稻。知青走后,土地承包开始,就有转给外地人耕种的,东北不乏有种“东北大米”的能人,农场领导人就宣传、支持,帮助。后来人们从过去的不敢种,到争着承包种水稻。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7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4869.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少数冒富的职工,添置了不少农机具,目标是家庭农场的机械化集约化。

我不禁感慨,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江南稻乡般的模样,已经成长在过去的北大荒了

 晚上和浙江知青李培培一起参加胜利秦副场长主持的款待会。我们有幸受到场领导的接待,席间,他们极诚恳地说:“知青在当年还是有很大的功劳的,可以这样说,没有当年的知青,就没有今天的胜利农场”。我好像得到点安慰。

期间,邵指导员来宾馆做客,我们畅谈以往。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4 10:37: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副本.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望见马克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29 积分:4461 威望:0 精华:8 注册:2009/4/10 15:3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9/25 7:05: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槐香鼓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