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白山黑水 → 道口名镇随想


  共有131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道口名镇随想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籁之音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68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3 13:14:00
道口名镇随想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11:30:00 [只看该作者]

道口名镇随想


        近年道口被省政府批为河南省名镇。欣喜之后,又心生感慨。

        古时,道口是卫河鲧堤之上的一个渡口。当时一户李姓人家在此以摆渡过往行人为生,因此,道口初始名谓李家道口。道口西依巍巍太行,北望浚县古刹大伾,背山面水,河朔屏障,交通便利,河运通畅,文化灿烂,自古就在“中州历史文化四大名镇”(朱仙镇、赊旗镇、周口镇、道口镇)之列,是滑县县委县政府驻地,是130万滑县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命脉。 ­ 

        道口之名,名在卫河。 ­

        卫河带着巍巍太行的壮美与淳朴,一路澎湃,一路欢歌,蜿蜒在广袤的豫北平原,奔腾到滑县大地,自南向北流过道口,将道口分为东西两岸。河西是肥田沃土,稻禾飘香;河东车水马龙,经贸繁荣。卫河出豫北经鲁,冀两省达天津汇入渤海与世界交流。道口自古水汉码头,南粮北运,津货南来,商贾云集,日进斗金,繁华,繁华中透着韵味悠长的风情,素有“小天津”之称。 ­

       卫河母亲般甘甜的乳汁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养育着两岸的儿女。道口,因卫河人杰地灵。道口,因卫河而秀而名。卫河是道口的母亲河。卫河见证着道口的历史变更。

       建国初期的道口,西傍卫河水,东靠护城河。东西南北七个城门,两个水门,“九门相照”息息相通。九门内外皆有匾额题词:“紫气东来,”“泰岱屏障,”“道通秦晋”“德被重南”“故居贤里”“恩承北阕”“仰鲁”,“达燕”“嘉德”“适卫”……以氤氲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祥瑞恭迎八方来客。道口东西约二华里,南北约五华里,纵横十二道街,七十二条胡同。十二道街七十二条胡同就像葡萄架上的枝枝蔓蔓串起一嘟噜一嘟噜的人家,锅碗瓢勺袅袅炊烟撞击蒸腾出小镇旺盛的生命张力,超越着每一个春夏秋冬。达官显贵,绅士富豪,市井贫民,匆匆过客,有智吃智,无智吃力,真情地编织着对小镇共同的憧憬。

       邻居王叔挑了一辈子卫河水,一分钱一桶,二分钱一挑。他挑的巧,挑的俏。扁担在他的肩上忽悠悠吱呀作响,弹拨出舞曲般的节奏。王叔和着扁担忽悠出的节拍舞起双脚扭动腰肢,哼着《王大娘钜缸》的曲儿填自编的词儿:“烧锅,燎灶奥,咿呀嗨嗨,哪呀嗨;水儿,水儿,最重要,咿呀嗨嗨,哪呀嗨;家家,离不了,家家离不了见缸倒,咿呀嗨嗨哪呀嗨,呀嗨呀嗨咿呀嗨……”“哗啦啦,唰!唰!” 王叔扁担横荷双肩,左右一手一桶便将水倒进用户的水缸里,活如神话中的二郎担山动作潇洒优美。艰辛的劳动被王叔演绎成了歌舞在人生的舞台上唱着舞着前行。这是道口人的境界。王叔靠挑水把钱一分一分地攒着,是独生女上小学,上中学,上师范学院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的底气。这和香飘四溢的道口烧鸡,精雅耐用的道口锡器,细嫩可口的军庄豆腐一样充分诠释了劳动创造财富的伟大意义。酸甜苦辣道口人品味着各自的生活,小道镇因之色彩纷呈。喜怒哀乐道口人奏响铿铿锵锵的社会进行曲。小镇因之繁荣昌盛。道口人把道口发展成了豫北重镇。单说教育,滑县一中,俗称“南堤上”,70年代前曾是省重点高中,拔录安阳地区十余县学之骄子,是千百万豫北人心中神圣的知识殿堂,凝结孕育放飞了一代又一代豫北乡亲们的渴望与理想。小镇因之精英辈出枚不胜举。

       道口地小人心大。

       道口如麻雀五脏俱全,工农商学医,浴池饭店茶社宾馆,戏剧影院,各行各业齐头并举,争彩斗艳。70年代初期,彩虹般凌空飞架两岸的东方红卫河大桥,加速了道口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使千百年来摆渡两岸行人的木船成为文物。道口逐步扩建了卫河路,红旗路,解放路,道康路,环城路等等。但是新老街道和七十二条胡同还是容纳不下小镇到处张扬着的繁华。80年代以后,道口现代化的步伐一日千里,以崭新的风貌神话般向东南方崛起。新区一条条花园般宽阔的街道,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和别墅小区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戏曲广场,悠扬的曲牌,急促的鼓点,承着传统,撵着时尚,放歌情怀。敬老广场,一尊雕塑,二十四根擎天巨柱,大爱无言,把孟老先生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彰显的深彻细腻。乌鸦反哺。羔羊跪乳,令人肃然起敬。民俗博物院,民而不俗。洞穿悠远深邃的历史文化,沐着民间的和谐,探幽索隐,感悟华夏文化遗产的脉动,聆听小镇深重呼吸的音韵,如圣歌般鼓舞人心。未名湖,大功河静动映衬,碧水蓝天入眼明,挥退纤尘,洗却铅华,涵养理性,醒人灵智。道口人抖落人生旅途中的困惑与疲惫,腾空灵魂杂物,忙里偷闲携儿带女扶着老人,或凝神垂钓或琼浆泛舟,身心高蹈在天然的华美里。

       啊!小镇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优美的环境和滑县县委,县政府改革开放宽松的富民政策如无疆的磁场引来许多本土外出创业的仁人志士及全国各地的老板大款们。政通人和。人和万事兴。这些成功者腰缠万贯,看好商机,为强镇富民推波助澜。香港德信有限公司,新丰科技......高科技的引进开阔了道口人的科技视野。万家福,丹尼斯,世纪联华,光洋超市,温州商贸城……万货齐全,应有尽有。万物万货因着人体个性的需求,扮靓了道口人的仪态仪容,绚丽了道口镇的镇风镇景。销者费者互惠互利货币流通。中医讲:“痛则不通,通则不痛。”币通人美,币通人康。聪敏睿智的道口人将一切精妙皆为我用,让自己的个性品位向巅峰攀升。

       个性品位的攀升莫过于对文化生活更高层次的的追求。辞书上说文化是“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已有三百年之久的正月二十九古会是道口人文化生活最繁盛的展现。之所以繁盛,在于全民性的参与。0岁的娃娃至年逾古稀的长者男男女女,背阁,抬阁,高跷,秧歌,花灯,花篮,竹马,旱船,枪刀剑戟,狮子滚绣球,火龙吐明珠……其种类之繁多,艺术之精湛实属罕见!自正月二十七至二十九大街上人山人海火树银花无眠的欢腾。远古先民们手舞足蹈的时候,大抵是为他们刚刚捕获的一只裹腹的猎物。而道口人在社会的进化中将成功的喜悦逐步演绎成固定的文艺形式传承下来,不但自娱,还诚邀四方亲友同享丰沛浓厚的文化盛宴,实实无愧于人乃万物之灵!

       我常怀一腔眷念“独上西楼”寻寻觅觅,在卫河岸边徘徊复徘徊,“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儿时的卫河船水马龙,无日不繁,无日不荣!航运货船帆樯林立,停泊在这里吞吐着上百吨货物。柴、米、油、盐,煤……南来北往的货物停卸在卫河东岸河滩的货场里相互交流。60年代贫困饥荒的道口人拖儿带女挎着蓝,拿着帚,扛着掀,靠着在货场里拾荒硬是挺了过来。道口人与卫河如母与子,生命的链条丝丝入扣,脉脉相连;情感也便如母与子般喜忧互动,牵肠挂肚。我感叹,如今的卫河象一位透支生命的母亲,奉献的是血脉,留下的是沧桑;荒芜了当年那门庭若市美轮美奂的风韵,满载着道口历史的悠远厚重,一派肃穆幽静,引人深思。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卫河流经区域的截流灌溉?还是大自然生态变幻赋予卫河的宿命? ­

       我依然魂牵梦绕着昔日卫河两岸阿娜的垂柳随风摇摆,枝蔓舞美倾诉着对风的缠绵。河水不时泛起层层浪花亲吻着两岸。人们茶余饭后漫步河堤,尽情欣赏门泊东吴万里船,映日荷花别样红,浣纱女妩媚的倩影,小客轮迎送亲人婉约的笛鸣……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痴迷陶醉,流连忘返。而每当我看到纤夫面地背天拉着满载的帆船,喊着高亢的号子逆流而上时,眼前立即浮现《伏尔加河纤夫曲》,《上甘岭》战役志愿军战士在生死关头思念祖国吟唱“一条大河波浪宽……”那一幅幅撼人心弦的画面。 ­

       卫河托体山川大地,静静地,静静地,静静静静地尽阅着人间春色。寂寞吗?非也!兴亡谁人定,盛衰岂无凭!这是卫河在跌宕浮沉的漫漫岁月中铸就的恢弘大气。正是这种撼天动地的精气神附丽出道口人生命的鲜活,饱绽了道口名镇千年历史的永恒!                  


               (滑县进修学校《进修晨风》报2009年4月第16期第四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11:39:00 [只看该作者]

“这种撼天动地的精气神附丽出道口人生命的鲜活,饱绽了道口名镇千年历史的永恒!”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71225215343415_1.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籁之音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68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3 13: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11:52: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轻舟版主对《......随想》的关注!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13:15:00 [只看该作者]

姐姐的这篇佳作发在了我们学校的《进修晨风》上了,太好了!我特别想念道口军庄的豆腐,全国各地去过不少地方,哪里也吃不到道口那么好吃的豆腐,可以说整个北京城也找不到!不知是否源于那里的水质?如果能在北京开一个军庄的豆腐店,一定会火的。欢迎姐姐常来这里发表您的杰作!辛苦了!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冷雪峰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284 积分:25040 威望:0 精华:38 注册:2008/9/11 1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18:1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轻舟在2010-5-15 11:39:00的发言:
“这种撼天动地的精气神附丽出道口人生命的鲜活,饱绽了道口名镇千年历史的永恒!”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0071225215343415_1.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好文章!虽然以前孤陋寡闻,不知道道口名镇的“名”出为何?今赏文如展开的画卷于眼前,不但山河锦绣,更显现出千年的沧桑,怎能不让人感到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呢?

欣赏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籁之音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68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3 13: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18:21:00 [只看该作者]

       这篇《......随想》本是音画交流板上的《梦里水乡随想》的延伸。发在《进修晨风》上的《......随想》是刘孟斌老师从我的QQ日志里转发的,很短,基调有点悲哀,为卫河的枯涸...这次修改后的《......随想》心态是积极向上的。我想,文学作品应该是鼓舞愉悦人心的。

       军庄的豆腐的确是一绝。我不能想象,如果把军庄豆腐做在异地会不会变味儿?可能现在军庄人还没有人外出做豆腐生意的吧?因在本地就已经很抢手了,顾不得让异地人品尝了。再者,也许是水的问题,离了本土的水也许会变味儿?不得而知。

       感谢妹妹的关注。我常想:如果您不离开家乡,这里的老年活动会有更多的和谐与精彩!但有些事往往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下一代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头等大事。诚祝小宝宝健康,平安,幸福!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19:19: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姐姐的诚挚祝福!见字如面,能在这个家里和姐姐经常交流,感到非常欣慰。也祝姐姐阖家幸福!诸事顺利、平安!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19:2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冷雪峰在2010-5-15 18:12:00的发言:

好文章!虽然以前孤陋寡闻,不知道道口名镇的“名”出为何?今赏文如展开的画卷于眼前,不但山河锦绣,更显现出千年的沧桑,怎能不让人感到那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呢?

欣赏了!

 

冷兄好!有机会去道口,品道口烧鸡,吃军庄豆腐。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天籁之音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307 积分:2688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8/11/23 13:1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22:05:00 [只看该作者]

      请冷雪峰朋友有机会来道口,天籁之音定会让您品尝浓厚醇香的道口烧鸡和细嫩甘甜的军庄豆腐!感谢您的关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山行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151 积分:1138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2/7 14: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5/15 22:33:00 [只看该作者]

      以前只知“道口烧鸡”很有名,今日得知“道口镇”还有许多故事。


我们从天山走来,无愧人生。
 回到顶部
总数 16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