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知青生活
一
我觉得我确实该写写我的知青生活了。尽管这段生活时间很短但却是我结束单纯的学生生活,踏入复杂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为我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美好的基础。
1968年,我患了贫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有医院的诊断证明,经县知青办批准我是免于下乡的。所以68年12月26日我没随大批同学远走留在了县城家里。然而一向积极向上的我那能耐得住闲散在家的寂寞啊!恰好道口镇卫河西岸的三个小村庄也接收知青。于是在1968年12月31日我背着父母家人偷偷到镇知青办报名下到了和我家只有一河之隔的程文庄第一生产队。据说,我们是本村年轻(还没结婚)的村支书王洪新主动到镇里申请要来的三十几名社会青年和中学生混杂的知青。所以,社员们都说我们是贫下中农请来的贵客,特受欢迎。
当时农村的文化革命正处在清理阶级队伍,对政治上有历史问题的社员搞专案调查定结论的阶段。这项工作却为村支书出了大大的难题。因为当时的农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老一辈社员大多是文盲,年轻的社员连个初中生都没有。村里的青年人不乏种地的力气却没有搞调查下结论的思路。精明的村支书就在我们到村的当天晚上召开全村社员大会欢迎知青到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并让我们每人写出书面决心书上台表决心,然后把决心书交给他。其实它是在考知青们的书法和文采。第二天,我和一名叫柴清记的男知青被抽到了大队专案组......很少下地干活。
知青们确实给当时农村的文化生活注入了新鲜血液。村里自有了知青,不论是劳动还是开会总是歌声不断热闹非凡。记得有一次晚上正开会时停了电。不知是谁唱起了歌,一呼百应,社员们都不走一支歌接着一支歌的唱:《大海航行靠舵手》、《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社员都是向阳花》......还唱戏:豫剧《朝阳沟》、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共产党员,时刻听从党召唤......”尽管唱的没有童祥苓专业,但集体唱起来那气势却比童祥苓更排山倒海!村里的青年男女社员们唱的如痴如狂!而这些歌和戏大多数是我教唱的,这绝不是自吹自擂。我人小力薄又有病,武的来不了,只得展示文的了。如果文武都不行那不废物嘛!人们是崇尚文化的。只要你不把文化作为傲视,鄙视别人的眼光,你是会受到别人的仰视,爱戴和敬重的。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