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将就到讲究
回想起五十年代末,三年的连续自然灾害,使得全国人民都处在了饥寒交迫中。国家为了度过极端的困难时期,采用了票、证购买的政策……不但粮、油、肉、蛋、白糖等食品要使用票、证购买,布、棉等与农业相关的产品也都要使用票、证购买的。
六三年以后,虽然初步度过了农业的灾荒,因为生产发展还需要时间的积累……由于物资比较匮乏,收入水平低下,所以人们依然都保持着灾荒年的“节俭”……
吃什么和用什么,还都能将就了,主要还是以添饱肚皮和冻不着为基准。就在63年10月,我上山下乡到了黑龙江省宝清县的852农场。农场是农业生产单位,更由于我们上山下乡的北京支边青年,已经从学生时期的32斤(男同学)供给粮票的标准,转化为了重体力劳动的42斤~45斤的供给粮票的标准了。不仅如此,男女搭配起来,吃饱饭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没有想到,据说,由于头一年小麦收割时,遇到了连阴天,很多麦子都发霉了……所以,我们吃的馒头是浅红色的。吃了几天后,不是感觉到头晕脑涨的,就是食欲下降,还经常恶心、呕吐的……后来才知道,那浅红色的馒头是由含有“赤霉病毒”的面粉做成的……我们都叫那面粉是“头痛粉”呢。不吃还饿得慌,只得对付着吃,还得多吃咸菜和大葱用来调节脾胃。听说用那面粉喂猪,它们都不吃呢……我们还是坚持着,就这样的将就过来了,直到新麦子下来。
想起那个年代,所有的生活,几乎都是将就过来的,与现在是截然不同了。
那时侯是有什么才能吃什么,不要说灾荒年了,那时能吃上玉米面野菜团子就算不错了。以后的几年里粗粮和大白菜就是家常饭菜,过年过节能吃上鱼、肉和白面那也是幸福的……
现在是想吃什么就想着办法能吃到什么了,当然谈不上什么天天大鱼大肉的,吃多了也会腻歪的,因为吃得太好了,反而会得上了什么富贵病呢,比如肥胖症、糖尿病、脂肪肝儿、酒精肝儿……。所以现在又提倡多吃五谷杂粮有利健康了……
那时侯住房是;有炕就能睡觉,有木板就能当桌、凳,房屋刷上石灰、屋顶糊上报纸就算是装修了……现在住房子,都要进行高档次的装修,什么实木地板了;门、窗框儿都要包边了;使用什么高档的涂料了;厨、卫都是瓷砖地面、瓷砖墙、铝塑板的顶棚严丝合缝的;厨房里组合式的人造板的厨台与碗柜儿;高档次的燃气炉灶、配上抽油烟机……屋里是各色的新式的家具琳琅满目;睡的是席梦思的床;坐的是沙发……那个讲究劲儿,是一年更比一年强啦……
原来结婚的要求是三转儿,既是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现在是精美装修的宽敞住房、二十万以上的家用轿车、全套的家用电器……
……
我们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却也有幸亲身经历了这从将就到讲究的全部的衍变过程……
……
……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当年北京的购物卷--1.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当年北京的购物卷--2.jpg: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当年北京的购物卷--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