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彩云之南 → 情满大盈江


  共有44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情满大盈江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情满大盈江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24:00 [只看该作者]

 

           情满大盈江


人的一生是个不断感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我们只有在真切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由衷的感动。--题记

             

 

汽车沿高黎贡山南下中缅边境,便是妻子四十年前插队的地方盈江县。当大盈江的身姿刚从蔼蔼的晨曦中显露出来的时候,我们一下子从寒气袭人、海拔3000多米的高黎贡山直下海拔1000余米,温暖湿润的盈江坝。强烈的落差和气温的大起大落使妻子晕车反映强烈,但当大盈江的身姿刚从蔼蔼的晨曦中显露出来的时候,妻子就处在一种难于抑或的亢奋之中……

大盈江发源于腾冲古永五台山和狼牙山的胆扎河与叠水河,在梁河境内形成槟榔江与南底河两大支流。槟榔江又汇集了支那河、芒芽河、朗外河、南当河、曩宋河等十余条河流与南底河交汇于盈江县旧城形成干流长113公里的大盈江。

当百川千流之水汇入盈江坝子后,江面豁然开朗、碧波荡漾的江水在两岸茂密的雨林和倩影婆裟的竹林环绕中淌佯,依傍着竹林掩映的傣家竹楼和肥沃的田畴。

进入坝子的大盈江宽约百余米,江面开阔、一平如镜,遥遥数十里,晴天澄练,碧水翠丽。沿江两岸,远山隐约,林荫染黛,簇簇大青树如伞如盖,郁郁葱葱;堤畔

翠竹娓娓,路旁不时可见忙碌了一年的水牛悠然自得地漫步在收割后的乡间田野,歇息在牛背上的白鹭和着吃草的水牛悠缓的节奏和谐地享受着春光明媚的惬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25:00 [只看该作者]

 

站在小平原盈江大桥沿江面远望:只见云水悠悠处,偶见一叶竹筏荡舟漂摇,泛泛远去……,江水与竹林分割掩映,形成江漫竹林,林夹江水的独特秀丽风景。

和一小时前的高黎贡山天高云淡、却寒意袭人不同的是,这里温暖湿润、和风日丽,一派亚热带风情。给我们的感觉是;大盈江的太阳暖乎乎的,风是软软的,水是柔柔的,人是和和蔼蔼的。

小平原乃盈江县城所在地。古时又称大象之城。据史书记载:盈江县属古哀牢重地,东汉时期,(公元前69年),哀牢王柳貌率众归汉,汉王置永昌郡哀牢县,即今天的盈江县。又据《后汉书》记载:哀牢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知染彩、文绣、锦叠、阑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有梧桐木桦绩以为布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先以覆亡人,然后服之。有竹节相去一丈名曰濮竹。出铜、铁、锡、金、银、光珠、虎珀、水晶、琉璃、孔雀、翡翠、犀、象、猩猩、貊兽。仅此可见;这里远在一千多年前已是一个富饶美丽、物产丰厚的宝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26:00 [只看该作者]

盈江还是南方古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峄道。早在西汉元狩年间(公元前122年),张骞出使西域在阿富汗(古称大夏)见到产于四川的邛竹杖和布匹,经询问得知四川与印度之间早在先秦时代就有商道经盈江相通,遂回朝向汉武帝报告,朝野一时为之哗然。汉武帝为之大喜,即遣使云南以求打通中国通向西域的南方的国际商道。这即是最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蜀身毒道,即四川到印度(古称身毒)的南方丝绸之路。据著名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考证,蜀身毒道始于公元前四、五世纪,是我国最早的一条国际陆路商路。它东起四川成都经盈江出缅甸与印度相连,又由印度转赴西亚和欧洲地中海沿岸各国,而今天的盈江县芒允就是南方丝绸之路出缅的西大门。此后,盈江一直是商旅休憩和邮路连联络各方的中转驿站,据《清史稿》书载;云南入缅滇有六途,以芒允一途为捷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27:00 [只看该作者]

 

妻子告诉我,要领略大盈江的旖旎风光,城东的允燕山和那里的曼丁古寺是一定要去的。曼丁佛塔位于盈江县城东南约1.5公里的勐町寨后允燕山上,自北向南,一条古朴的石阶直通塔底.沿着茂密的竹林拾级而上百米,一对昂首挺立似虎似狮的嘎朵(傣族传说中的猛兽)分立两侧,巍然屹立的佛塔耸立其间。曼丁佛塔为典型的小乘佛教庙宇建筑,塔体高约20米,底面占地400平方余米,为多层砖混结构。基部由四层大小不等的正四方体依次叠合。中心母塔下部,以缀有精雕细刻的多种几何体组成,上部造型恰似带柄的吊钟状,由大小渐次收束,形成挺拔雄奇的主塔,自高层正方体塔基上,直耸云天。四塔塔基的各个边角共立有与母塔相似的子塔40座,犹如众星捧月,拱卫于母塔四周。子、母塔顶,均置有多层宝伞状、藻饰花雕银光闪烁的金属顶冠。冠上悬吊响铃,微风吹动,叮咚悦耳,齐声唱合,赏心悦目。曼丁佛塔不仅气度不凡、金碧灿烂,还有一段护佑百姓的传奇;据说在过去,因水妖作乱,大盈江经常发大水,泥石流常年祸害百姓。为镇水妖、杜洪泛、御兵灾、截瘟疫,保佑沿江百姓平安,风调雨顺。由当时的盏达土司洪恩升于1946年募建,其间,建建停停,至1955年才得以竣工。1982年,此塔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由省文化厅拨专款修葺,今天的允燕塔造型严谨玲珑雅致而又气势恢宏。塔的不远处为民族团结广场,广场中央屹立着德宏洲最为壮观的目脑示栋,目脑示栋是散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12万景颇族心目中最神圣和最崇敬的图腾。目脑示栋由四块数米高的木牌组成,均用红、白、黒三种颜色绘制成不规则的螺旋形几何图案,以示雌雄。在牌的顶端绘有太阳和月亮。意为太阳和月亮是人类的始祖。第二、三示栋之间以刀剑相结,象征着景颇族是大山的儿女螺旋形几何图案表示举行目脑纵歌时队伍的行进路线。目脑纵歌是景颇族最隆重的祭祀活动和最隆重的节日,过去,大凡出征凯旋归来或庆贺丰收时借要举行目脑纵歌”“目脑纵歌其实是景颇族的狂欢节。在狂欢的节日里,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的数以千计的景颇族男女老少分列两列纵队,男子手持长刀,妇女则手持手帕或扇子在两位德高望重、身着长袍头戴孔雀羽毛的男性长者统领下踏着象角木鼓的节奏沿着目脑示栋指示的线路翩翩起舞。粗犷、伟岸的目脑示栋与允燕塔遥相呼应,成为傣族和景颇民族大团结象征。

允燕山位盈江县城的制高点。从允燕山环顾四望:东面锦峰翠岭,胶林葱茏;居高临下向西远眺:山簇岭嶂一抹罗黛,万顷盈江坝竹拂云荡,日漫空绿。竹林深处:一泱大盈江水匹练蜿蜒,似接非断,时隐时现,令人心旷神怡。以一揽金碧辉煌的佛塔丰姿和水光潋滟的大盈江风情,实在是一种不可言喻的享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29:00 [只看该作者]

 

当我们还在津津乐道于允燕山那精妙绝伦的小乘佛教的建筑风格时,妻子此刻、此时的心早已回到了离县城还有二十多公里的大盈江畔的傣族村寨--允冒……,那里有她青春时的梦想和理想的失落,是她四十年前插队的地方。

弄璋位是我们到允冒的必经之地,车过弄璋时,正逢傣族的赶摆天。赶摆是傣语,意为集市,一般三天五天为一街天。身着各种艳丽服饰的傣、阿昌、景颇、傈粟等少数民族熙熙攘攘,仿佛一场瑰丽的时装发布会,十分的热闹抢眼。街上货摊林立,各种小商品繁多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傣族银首饰、筒帕、筒裙,阿昌族的刺绣、景颇族的山茅野味、傈僳族刚从山上砍下的大龙竹鲜笋和久负盛名的阿昌户撒刀;各种来自泰国、缅甸的花花绿绿的日用百货。当然,最吸引人的还是那酸甜苦辣、傣味十足的毫甩、泼水粑粑以及用黄牛苦肠汁做原料沾牛肚、牛肉和着凉米线一同吃最具傣族风味的撒撇。还有在昆明难得一见,在这里却是家常便饭的竹筒饭、盈江特有紫糯米、素有阿昌族传统风味的过手米线、堪称世界辣椒之王的景颇涮汤辣等极具当地浓郁民族特色的各种风味小吃;甘蔗、香蕉、菠箩、西番莲、番荔枝等热带水果更是密密匝匝摆满了路两边,散发着诱人的芳香。傣族、景颇、阿昌、傈僳身着艳丽的服饰满街的晃晃悠悠,很是令人眼花缭乱。除了偶尔留在墙壁上的泥痕外,几乎看不出三个月前,这里曾经历过的一次罕见的自然灾害,弄璋几乎被泥石流夷为平地。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30:00 [只看该作者]

 

一路的风景、一路的奇妙,着实让第一次来到德宏的小唐激动不已。每走三、五公里就嚷嚷着要下车,时而依隈在大青树下、时而相伴在香蕉树旁、一会又站到了开满白花和芦苇难于分辩的甘蔗地里、在风姿绰约的竹林深处,田间小溪间频频的招手拍照。在小唐看来,把倩影留在大盈江的土地上,其实是一件十分珍贵的记忆。

顺江堤放眼看去,便是掩映在江堤下那片竹林中的允冒寨。此时,等不及我们在江堤上把车调过头来,妻子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说了那么一句我先走,你们后来,便自顾自的沿着江堤下的小桥流水向竹林深处的寨子奔去。江堤下,冬天的大盈江在漫漫河道上留下了大片大片的沙舟,一溜一米多宽、百余米长的简易竹桥悠悠晃晃地伸向江的对岸。桥上不时有傣族小卜哨(傣族少女)挑着竹篮,步伐轻盈地和着竹桥晃动的节拍优雅地从江那边款款走来。每当有小卜哨骑自行车从悠悠晃动的竹桥上驶来,竹桥便会发出咔咋咔咋的响声,更让我们惊愕的是傣族小卜帽(傣族小伙)驾驶着摩托车在跌宕起伏、剧烈摇摆的桥上急速驶来时的惊险。傣族少女过桥时的那种悠然自得激进起了我们过桥的欲望,我们也拔脚摇摇晃晃顺桥向对岸走去。当我第一个走到对岸回望走在后面的同行们那笨拙的样子时,我也不襟笑了起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31:00 [只看该作者]

 

中午时分,太阳露出了它的辉煌,薄雾象一块柔漫的轻纱抚慰着江边那一排排深绿挺秀的凤尾竹依依不舍的离去。宽阔平静的江面上升腾起一片耀眼的光芒。宽阔的江面一行白鹭掠过水面,扑闪着雪白的翅膀,发出一声短促的叫声,飞向远方,远处青黛色的群山象庄严的卫士,沉静而威严,用他那巍峨的身躯护卫着这低处的一片美丽、一片宁静。散落在沿江两岸的傣族村寨竹楼冉冉升起袅袅炊烟,逐渐散尽的晨雾中,傣族妇女挑水的倩影隐约可见。我想,盈江早春的傣族村寨将是留在我记忆中最美的图画之一。

我们四人沿着小桥流水向掩映在竹林中的允冒走去,看到了妻子在一群傣族妇女簇拥下向我们迎来……。

允冒是一个有着30户人家居住的傣族村寨。我们来时,不巧遇上妻子三十五年前做代课老师时一个叫买新的学生的儿子的婚礼刚好结束,大家刚收拾好婚宴后的桌椅板凳。我们的到来让乡亲们又重新的忙碌起来,在准备午饭的时候,五、六个和妻子年龄相仿、如今已是奶奶的老咪涛们用她们青筋暴露的手紧紧的拉着妻子,湿润着眼眶轻声细语的用只有妻子还能听懂的傣话贴着妻子的耳边不停的叨吁着,向妻子打听其他当年知青的情况、细数着当年“细青年们”(知识青年)的各种趣闻轶事,一边唠叨着知青走后寨子的各种变故,一边牵着妻子的手向当年妻子居住的知青屋走去......,说到高兴处,还不时还发出爽朗轻快的笑声。向妻子打听其它知青的消息,妻子用手机拨通了远在千里之外当年的知青户长王志强夫妇的电话,老咪巴用掺杂着傣话的汉语向王志强夫妇倾诉着对他(她)们的思念之情。下午三点左右,好客真诚的允冒寨子的父老乡亲们在新婚的买新家又专门再次为我们五人举办了一次丰盛的婚宴。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32:00 [只看该作者]

 

其实,傣族是一个包容、开放、友善往来的的民族,,不论是谁,认识也好、不认识也罢,只要是你在他们结婚时路过他们的寨子,他们都会盛情地款待,邀请你一同喝酒吃饭,唱歌跳舞。

傣族有着十分奇特的婚俗;傣族青年男女大多是通过自由交往恋爱而订终身的。迎亲时,男方将准备好的米酒、红纸包种的芦直、糖果之类的礼品放在托盘里呈送到聚集在女方堂屋的女方长辈面前,对方致了祝福词、收下托盘后、才表示认可这门亲戚。新郎穿着傣族风格的礼装,身披彩带,帽插俩朵银花,这时的女方还要再给新郎添一条彩带、两朵银花,手上再戴上一只银手镯或是一块表,男方拜认女方长辈。新娘被迎出女方屋后,向家人一一哭别,由其妹或弟搀扶至大门,男方再次迎接新娘。

   婚后的家常日用什物均由女方在婚前购置准备,男方一慨不须操持,这和内地汉族的婚俗是截然相反。傣族的婚礼大多选在农闲至春节的那段时间举办。

婚礼过后,潞西、遮放、盈江等地的傣族新娘的装束改为用雪白的毛巾裹包头,穿黑筒裙,以和那些没有成婚的小卜哨们以示区别。傣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白天全村老幼和邻村的亲朋好友聚在新郎家大碗的吃肉,大声地猜拳喝酒,晚上则围着火塘、敲打着象角鼓,一起欢歌跳舞。“一方水土养方人”正是这平和温顺的大盈江养育了善良、温文尔雅、美丽与世无争的傣家人。择水而居的傣家人行成了与水休戚与共的特有文化和风俗习惯。

大盈江缓缓的流水富庶了沿江两岸的土地,滋养着盈江各少数民族的心田,生生不息的流淌着沿江两岸生命的自然。

大盈江是盈江三万各族人民的母亲河,她把富饶奉献给了大地,用她的俏丽装点着沿江两岸的秀丽。傣族是一个逐水而居的民族,他们有着大盈江水般的清纯。大盈江因为有了温文尔雅的民族而永远的自然、纯朴;傣族因为大盈江的滋润能歌善舞、丰衣足食。

大盈江是一条极有灵气的河流,它让盈江到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因为世代以水相伴的缘故,傣族秉性温和、善良,他们与世无争、世代相守这块和平、庶的土地。

在小唐眼里,我们能在这样的一个风光秀丽、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和这样一个有着奇特民族风情、性情温柔、纯真的民族相处、接受他们(她们)的再教育其实是一种幸福的人生体验,着实地让她们这些插队在昆明近郊的小知青们羡慕不已。

我们继续沿大盈江向南,车过勐窝,阵阵热风扑面而来,数里之外的山谷传来的隐隐约约的鸣声,如松涛,如隐隐雷鸣,我们知道,数里之外便是著名的盈江虎跳石,大盈江在这里出境缅甸。

一平如镜的大盈江水因忽遇两山狹持跌入深涧,百米开外的江面被迫穿行于己于人相距不足二十米宽的峡谷之中,平日温文尔雅的江水忽遇阻截,一时汹涌澎湃,飞流直下,行数十米,即为虎踞于江心的两座石壁紧锁,更是怒不可遏,放眼望去,两壁之间仅留约7米缝隙,不远处一块光滑的巨石横卧江心,这就是盈江虎跳石。激流轰隆而至,谷内巨石崛起,落差愈加增大,江水叠宕冲突,一时激浪排空,卷起千堆雪,不可一世。数里深谷隆隆轰鸣,如雷贯耳,跌落而下。由于激流强烈下切,河道深邃,巨石横垣江心,崖泉飞瀑比比皆是。

两岸山势奇险,身临其境,真是抬头一线天,鸟瞰江一线,古今往来,引得无数骚人墨客赋诗赞叹。其中晚清文人尹乃汤所赋《大盈江》与我们此时心境最为贴近,特以记之:盈江滚滚向西流,萦合清川赴海陬。灏气直通中外域,洪涛洗尽古今愁。漫谈节帅三征绩,翻羡鱼翁一钓舟。龙路金沙真带砺,同跨天堑壮腾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35:00 [只看该作者]

 

我们来时,虎跳石已是正在修建中的水电站工地的一部份,不久,这里也许再也不会听到大盈江那数里之外的轰鸣……。大盈江的明天啊,你还会是今天的样子吗?

大盈江留给了我们太多、太美的诗情画意。我想,沉积在我的妻子的内心底处的,不仅是大盈江的旖旎风姿,更是那难于割舍的故土深情。妻子告诉我;在招工浪潮刚过的那些日子,往日喧闹的寨子透着无奈的寂寞。作为留守者的妻子经常一个人挑着竹箩孤零零地走在那东堆牛粪、西一摊泥泞的田间小路上,继续着自己茫然的行程。望着人去楼空的“知青屋”,妻子感到了从来没有过的绝望。傍晚的时侯,妻子常常一个人在江堤上静静地坐着,远望着家的方向,寻问自己生活的尽头在何处?在不远的竹林里,一只翠鸟怯生生的叫了几声,河对岸的鸟会立刻大声的响应。对于妻子;当一个人在为生存而艰难地跋涉在人生的路途中时,体味的是人生的苦涩。谁又能想到;四十年后,当艰难跋涉成为记忆时便沉淀为一种人生的真诚与美丽。

其实,漫漫人生的过程,我们可以把很多磨难比喻为一次又一次生命经历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有区别的只不过是这些课程你自身能否作出决择,我以为,四十年前的“上山下乡”就是我们生命历程中的一堂最重要的“必修课”,因为它无法由我们那一代人自身定义和逆转。因此,对于我们这些有过“知青”经历,如今都已是五十开外的中年人来说,“插队”注定要成为一个永难平复的情结,又有谁能意料,昨天的磨难又会成为今天的珍贵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岁月尘埃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8 积分:118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30 10:4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7/20 23:37:00 [只看该作者]

 

四十年年前的那个早春二月,我们这群除了充满激情而其他一无所有的少男少女带着导师的一声圣命,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这里,开始了我们的青春岁月。妻子和她的12个同学们在一个天灰蒙蒙的傍晚,连同一堆行李,书籍被马车驮着,来到了允冒寨,开始了人生中最重要的第一课

四十年过去了。我和妻子几次回到这里,而每一次回来,都会涌起无法平静的冲动。这里的每一寸沃土、每一片竹林、每一条坎坷不平的小路、每一棵大青树……,都会勾起她五味杂陈的回忆。

在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两千个日日夜夜,妻子在田间地头杵着锄把茫然的思索着人生的真缔。在那劳动归来时行走在拾牛粪的田间小路上,妻子学着当地傣族的样子,一边把木棍插在那些热汽尚未散尽的牛粪上作为己有的标记,一边体味着生命的本来价值原本是那样的平淡而真实;在那个当时仅仅为了生存而辛劳的春夏秋冬,妻子终于明白劳动创造了人这个我们在学校曾经不屑一顾的真理的朴素;在那个风来雨去寒来暑往的岁月里,妻子柔弱的肩膀被扁担磨砺,变得坚强厚实起来;在那个和傣族大妈、大嫂、卜哨、卜帽……朝夕相濡以沫的坡头地角,懂得了什么是与人相处的真诚。

四十年过去,我们为理想的苍白失落过;为青春的代价困惑过;为激情燃烧的岁月的离去而悲愤过;为枯燥的早出晚归懊恼过;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无望愤怒过;为吸血如水的大蚂蝗的叮咬而恐怖过;为高烧不退、大热天还要披三、四床被褥依旧冷的哆索的疟疾的侵扰煎熬过;为没有青春激情的枯燥乏味抽泣过;为阴雨连绵的收成焦虑过;为年终分红的喜悦欣慰过;为美好的爱情憧憬过……。


 回到顶部
总数 19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