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彩云之南 → [推荐][原创]致战友——吕幸


  共有132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推荐][原创]致战友——吕幸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雷午寨主
  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2790 积分:19961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31 14:39:00
[推荐][原创]致战友——吕幸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1/17 10:53:00 [只看该作者]

    从《青春》——北京云南知识青年纪念画册元月八日面世之后,受到当年曾在云南当过知青的同学们的关注,不只是北京去的,还有昆明、上海、成都、重庆及回乡的知青。因为我们的编者将目光没有放在单纯的“北京”知青身上,大家要记录的是那一段历史,那一段记录了我们一代人青春的经历。我在画册里看到了北京的战友,昆明、成都、重庆、上海和瑞丽、版纳、河口的战友,500多张照片,张张都有故事,张张都可以引起大家的回忆和共鸣。

   昨天,接到河口战友吕幸的一封来信,我将它放在这里,表达大家的感动:

致战友

       拿到《青春》这本画册---北京赴云南八千子弟自己编辑的画册,短短三天我连看了两遍,之后又翻了几遍。

    当初订购这本画册时我就想无论社会怎么评价知青这个群体;无论政府是否接纳知青这个群体;无论国家如何包容知青这个群体;这毕竟是我们自己的群体,是北京赴滇八千子弟自己的群体,是全国几百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自己的群体。

    既是群体就有自己的历史和自己的故事。

    这本画册不仅收录了16团7营部分知青的照片,也收集了分布在云南各个农场割胶、农作、生活、战斗、返乡知青的掠影。从北到南,从一师到四师,从独立兵团到水利兵团。

    这本画册不仅收录了我们的照片,也通过各种体裁记录了我们酸甜苦辣的青春。从我们初到云南的起因到知青大返城的缘由,从与恶劣环境的抗争到与老职工的亲情,从青春的记忆到夕阳的反思 。

    这本画册不仅记录了知青从1968年到1979年的风雨路程,也连接着云南各地33万知青的命运,承载着我们这一代与后几代人的文化交流。

    看着当年北京知青在云南农场分布的地图,(11页)心中不免感叹:北京知青的足迹几乎踏遍大半个云南边境,这真符合当时的信念“屯垦戍边,保家卫国”!

    看着当年知青居住的蚊帐(61页),热泪不禁涌了上来。多么熟悉的居所!竹桩被白蚁啃噬的全是小洞,男生因工作强度太大疏于内勤,白色的蚊帐近乎成为黑色差点被连队领导抓了典型!

    看着兄弟团、营的知青喜气洋洋地捧着饭碗,堆满碗尖那白花花的米饭很是羡慕(54页),好想对他们说:“朋友,你们真幸运!当年我们粮食不够而且缺油少菜,女生每顿只吃二两饭,男生则经常饿肚子”。

    翻看着一页页照片;听着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回忆着一幅幅青春的印记;这是我们自己的历史,抹不去理还乱!

    我决定购买画册,决定为后代留下我们自己的故事,为历史增添我们浓重的一笔!
    青春已经逝去,我们只能追忆;眼下恰是夕阳,正当灿烂火红。我们不仅追忆青春更该珍爱夕阳,过好当下生活。

    尽管我们团、营的照片不多;动人的故事不多;但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的群体,看到了这个完整群体的方方面面!

    画册中共收录了16团7营的15份照片、文字及名单。

    敬请看到画册的战友特别是被收录了照片或文字的战友把你的心情故事写出来。你可以直接发给我,收入我的博客《后知青时代》及北京赴滇知青的博客《八千子弟》。如果你有自己的博客就请发到你的博客或发往中国知青网河口农场的博客《红河魂》。

    我已率先将我这封信件发往我自己的博客《后知青时代》并同时发给《八千子弟》。

                                    吕幸

                                 2012.01.15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