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记忆与珍藏 → 衔泥斋主人《父亲如山儿敬仰》之二


  共有1329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衔泥斋主人《父亲如山儿敬仰》之二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衔泥斋主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一星会员 帖子:7 积分:212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13/1/9 17:13:00
衔泥斋主人《父亲如山儿敬仰》之二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12 18:24:00 [只看该作者]

《父亲如山儿敬仰》之二

                  ——家庭长辈对父亲的深刻影响

  父亲在旧社会经历的苦难,不是一家一人的苦难,是当时的社会现实造成的。苦难给年幼及成长着的父亲造成心灵和肉体严重的创伤,同时父亲也从社会苦难这本教科书中认识了人生百态和世事炎凉。塑造父亲性格成长的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就是父亲的长辈对父亲的教育影响。

  父亲的父亲(即我的祖父)一方面教父亲识字,一方面教父亲做人,因为我的祖父也是正直善良的人,所以父亲耳濡目染深受影响。需要提及的是,由于我的祖父很长时间离开亲人子女在外地工作,所以言传身教给与父亲更刻骨铭心教育的是父亲的祖父(我的曾祖父)。谈到曾祖父,要从我的曾祖父的有关情况叙述开来。

  曾祖父出身江苏镇江豪门,他的祖父(我的玄祖父)是镇江丹徒镇的穷苦农民,玄祖自幼喜欢弄枪使棒练武艺,洪秀全的太平军打到南京时,玄祖参加了太平军,隶属太平军部将张国梁的手下。后张国梁投降清廷,所携部下包括玄祖转而一起为清廷卖命,与太平军对抗。由于玄祖打仗不怕死,屡立战功,颇得清廷赏识,清廷命玄祖为镇江守备,官至四品。后来玄祖在与太平军作战中阵亡,清廷授玄祖后人世袭四品,赐赏了大量钱财、土地。玄祖之子(我的高祖)继承财产,在本地和上海、南京等地经营钱庄、当铺,置办了很多房产和土地,成为当时的镇江首富。在此家庭经济背景下,我的曾祖到日本东京法政大学读书,专攻法律。在此期间受同在日本的孙中山民主思想影响,参加了同盟会。后来被同盟会派回老家筹备资金,购买武器,准备推翻清廷的起义。曾祖在家期间,多次背着家人变现了部分资金交给同盟会。有一次曾祖午睡时,不小心将枕下的手枪暴露,被曾祖母发现,报告给家长。经盘问并查实,才知道曾祖加入同盟会并将家中些许资金转移。整个家族深为震惊,因为此乃大逆不道之事,如果事情败露,后果不可设想。当时家族对处理此事有两种意见:一种是立即报官,以免株连九族;一种是不能报官,因为即使报官之后不牵连九族,曾祖本人亦不免被杀,同时家中的所有财产必将全部被抄,整个家族将陷入绝境,主张将曾祖秘密囚禁,既有效阻止曾祖行动保住性命又保全家族财产,一举两得。最终后一种意见被家族通过,从此曾祖被秘密关押在后院,每天不见天日。辛亥革命成功后,曾祖被释放,同盟会任命曾祖为镇江公安局局长,因曾祖对此工作不熟悉,后主动请辞,复被任命到南京、上海两地法院就职。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不久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得总统职位,即位伊始大肆排斥异己,曾祖被撤职。回到家里,发现家族中的舅父等人已偷偷将家族大量财产变卖或据为己有,盛怒之下,曾祖只拿得很少路费和生活费,携妻带子奔赴吉林榆树县东京法政大学同学处,寻得一份工作工作,以此养活全家。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占领东北三省,曾祖不愿当亡国奴和满洲顺民,遂举家迁至天津。因为失去了工作,所租住房因拖欠房租,被房主起诉到日本统治下的伪法院。在法院审理时,不巧遇见当年东京法政大学同学(时任该法院副院长),该院长知道曾祖的人品学识,力劝曾祖来院工作,遭到曾祖的拒绝。曾祖言:“我从东北来到天津就是不想为日本人做事,请老同学不要为难我”。这位同学极不高兴,以至曾祖欠租之官司被判限期搬出,老同学不肯从中斡旋了。不久,曾祖患病无钱医治,在饥寒交迫之中去世,享年61岁。

  曾祖一生忠于祖国、光明磊落、追求正义、贫富不移的高尚人格,给与了父亲极大的深刻的教育影响。曾祖还经常给父亲等孙子孙女讲太平天国以及同盟会的事情,讲家族的兴衰及教训......父亲的人格、人品最终的形成很大程度注入了祖父和曾祖的优秀基因。加之解放后,社会的变革和新旧制度的体验,新思想新观念的接纳,使得父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地积淀确立。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红红的冬青果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48 积分:8411 威望:0 精华:32 注册:2008/12/21 15: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3/1/12 22:43:00 [只看该作者]

拜读,看来衔泥斋主人也是大孝之人,以文祭奠,老父在天也甚慰了,我们好似老乡,镇江丹徒,好熟悉的名字,但我并未去过,也是听老父亲生前讲过,那是江南水乡富庶的地方,只是老父家贫远走他乡啦,成为了最早的"北漂",最后留在了北京,情景相似呀,愿我们的老父在天堂安好吧!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