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记忆与珍藏 → 纪录京津两地失去的文化坐标


  共有185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纪录京津两地失去的文化坐标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啰啰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207 积分:155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9/12/6 17:10:00
纪录京津两地失去的文化坐标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3 17:21:00 [只看该作者]

纪录京津两地失去的文化坐标

当初因为投资几乎胎死腹中的香港电影《岁月神偷》,突然成为媒体的宠儿,公映之后创下万元的票房佳绩。

《岁月神偷》以朴实而璀璨、伤感且思念的笔触,以上个世纪年代的香港为背景,让观者作了一次温馨的时空之旅。电影表现了那个时代“价值没有变质为价格”的社会生活:左邻右舍的相互扶持、逆来顺受、打掉牙齿和血吞的“香港精神”,让今天这个自私的社会隔着时代的距离,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美感。电影展现的某些内容,还具有那个时代的地标特色。 
细数各个城市上个世纪的文化地标,北京人总结出了十大逝去的场所。

北京逝去的十大坐标 

1、三里屯南街。原名“东大桥斜街”,散布着许多酒吧和咖啡馆。有着飞一般的自由气质和盘根错节的故事。“隐蔽的树”特供比利时啤酒,爱尔兰酒吧朦胧的夜色,让诗人即兴留下“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灯下美人来”。如今随着改造,实现了华丽转身,却使过去的繁华烟消云散。年拆除
2、马克西姆餐厅。年马克西姆开业的时候,让莫斯科餐厅、新侨饭店、北京饭店等几家老字号西餐厅失色不少。皮尔卡丹在这里举办了中国第一场时装发布会,也为这家餐厅大为增色。它完全巴黎的装潢,典雅的菜式、裸体的女人贴花,最初只是引来行人好奇的张望,而后就成为北京西餐的代表。如今已经没落。
3、义利快餐店。北京第一家西式快餐店是谁,你绝对想不到它不是肯德基、不是麦当劳,而是国营的义利快餐店。它由义利食品厂在年开办,位于西单临街的西绒线胡同。意大利瓷砖装潢,电子收款机、中央空调、轻曼的音乐,在那个时代就是前卫。这里曾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享受情调的场所,是外地来京客人必到的地方。年拆除。 

4、中国照相馆。北京人都知道“中国”、“大北”和“国泰”照相馆,但“中国”照相馆以红色摄影为特色。他曾为国家领导人留下标准像,是周总理建国初期,建议从上海搬到北京的老字号照相馆。领导人的肖像被摆在最显眼的位置,不但说明它的高贵,也说明它的技术高超。而今几经搬迁,缩小到王府井号三楼的一个狭小空间。

5、四联美发店。建国初期,华新、紫罗兰、云裳和湘铭四家理发店,从上海搬到北京。由于一时解决不了经营用房,所以四家联合开了一家理发店,叫做“四联”美发店,是北京当初最时尚的理发店。过去,来这里理发的人排队有几十米。别处理法收四角钱,这里要八角钱,依然客流如潮。而今也几经搬迁,搬到了王府井大街,去那里理发的就剩下老主顾了。

6、沙井副食店。一个副食店有何资格成为北京的坐标,但是在那个物资困乏的年代,副食店是居民离不开的地方。沙井副食店坐落在南锣鼓巷这个最潮流的胡同里面,曾经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喧闹的地方。昏暗的旧房屋、黑漆木柜台、一字排开的酱缸,压弯货架的商品,不断的人流都是那个时代失去的记忆。如今,沙井副食店大门紧锁,成为这个城市的活标本。

7、洪洞百货店。前门一带改造后,竟奇妙的保留下一个上个世纪的百货店,它依然保持着几十年如一的格局,出售老式的雪花膏、梳头油、蛤喇油等。牌子和味道都和从前一样。

8、东四人民市场。王府井百货商店、西单商场、东安市场和东四人民市场,是北京过去的四大商场,现在叫做隆福大厦。建国后,政府将隆福寺改建成小摊贩集中经营的市场,共有户商贩,叫做人民市场。公私合营后变为国营商场,以修理业闻名。东四人民商场周围还有许多电影院、小剧场、旧书店和小吃摊,逛完市场还可以在这里欣赏戏剧、吃饭和闲逛。年一场大火,隆福市场受到重创,一蹶不起。   
9、北京百货商场。又叫王府井百货商场,上个世纪兴盛时人流不断,拥挤不堪。年代曾经达到每天客流万人,在燕莎、赛特、新世界及各大超市的竞争下,现已逐渐衰落,只是成为一个观光景点了。   
10、京广中心。曾经是北京最高建筑,京城价值百万、千万级的字画、古董都是在这里拍卖的。虽然从高度讲,它早已被银泰中心、国贸三期等后来建筑超越,但它曾经的历史地位依旧辉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啰啰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207 积分:1555 威望:0 精华:9 注册:2009/12/6 17:1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3 17:21:00 [只看该作者]

天津逝去的十大坐标:

1、长春道菜市场。原名“法国菜市”,那里曾经是副食品最全的商场,即使在上个世纪物资紧张的时期,这里也能买到茅台、汾酒和西凤等名酒。至于火腿、香肠和各地特色食品,也是时有供应。有时候还能买到鲨鱼段、大马哈鱼等奇特水产。燕窝、鱼翅也曾摆在柜台,可是,那个时期鲜有问津。现虽存在,但已衰落。
2、周家食堂。津城有名的老字号,几个招牌菜如周家排骨香嫩略甜,椒麻鸡风味独特。虽然津城不乏登瀛楼、玉台春、川鲁饭店、燕宾楼等这样的大饭店,也不缺狗不理、耳朵眼这样的小吃,但作为特色餐厅,值得光顾。这里曾经是文人聚会的场所,也是亲朋小聚的地方。但是,如今已经萧条了。装修和服务一如既往,好像都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服务员多是上了年纪的大妈,点完菜先结帐,上菜也有点慢,餐桌也不干净。青年人没有愿意上那里吃饭的,来的都是五、六十岁的老顾客。现在周家食堂已改为苏闽菜馆 
3、起士林西餐厅。建于年的起士林西餐厅,以老板德国人威廉起士林的名字创办。主要生产经营德、俄、英、法、意五国风味西式大菜、西点、面包、糖果、饼干、咖啡、冷食等共计七大系列上千余品种。起士林大饭店曾接待过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外国政要和多个国家的外交使节、政府官员和国际友人。曾经是天津市民品尝西餐的主要场所。随着大量西餐饭店开业,起士林大不如上个世纪。餐厅经过改造,设立了豪华厅房,还可以观赏现酿啤酒的全过程。二楼又设立了西式快餐厅和咖啡厅,实现了华丽转身。
4、鼎章照相馆。鼎章是天津第一家照相馆,开业于年。鼎章照相馆出名在名人效应上。近代史上有两位著名的人物黎元洪和孙中山,曾为鼎章做了不花钱的广告。年的冬天,黎元洪突然想照标准像,他几乎不加犹豫地想到了鼎章照相馆,并且派人去馆里请技师到他府上去照像。三年后的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曹锟、吴佩孚邀请黎元洪回京复任大总统。黎元洪拿出那张十二寸的底片,一次就在鼎章照相馆洗了五百张。月,孙中山先生北上路过天津小憩。当日下午,鼎章即派技师前去,照了一张十二寸的全身像。几个月之后,孙中山先生逝世,鼎章照相馆洗印了几千张孙中山先生的照片。后来,南京政府为孙总理塑立铜像,就是以鼎章照相馆拍的这张照片作为依据的。鼎章的技术实力极高。当时天津英租界跑马场为评判那匹马先冲过终点线,在终点立一块黑木板,中间画一白线,以马的耳朵过白线的先后为评比标准。英国人请了好几位租界里的照相师,可那些外国人一个个败下阵来,根本抢不着镜头,最后找到了鼎章。结果,鼎章的技师场场拍得极准确。如今,这一切辉煌早已成为过去,数码照相,早已不用看底片了,鼎章也失去过去的辉煌。

5、南京理发馆。南京理发店成立于1934年,是天津当时最时尚的理发店,理发、修面、洗头、吹风和烫发都很超前,技艺高超,是当时时尚青年喜欢过去,来这里理发的人排队有几十米。别处理法收四角钱,这里要八角钱,依然客流如潮。而今也几经搬迁,搬到了王府井大街,去那里理发的就剩下老主顾了。  
6、进步道副食店。天津人多少会缠绵于上个世纪的佟楼、贵阳路、大沽路、锦元春、山海园这些昔日盛名远播的名牌副食店。那里曾经弥漫着比所有胡同和四合院里都毫不逊色的邻里乡韵,只可惜如今都成了小区商品房中少有提及的零星典故。如今,在河北区进步道上还有个老式副食店,但经营状况已经和以前大不相同了。经营副食店的老职工在平静超脱中,暗涌着岁月的痕迹,她说:大半辈子差不多就这么过来了,副食店里的人靠副食店吃饭是天经地义的事

7、国民饭店。建于年,是由美国美丰洋行买办李正卿出资兴建的。是当时上流社会人士出入的场所,历史悠久,中外驰名。主楼为砖木结构的法式建筑,以经营川菜、粤菜、潮汕菜及广东早茶为主。清逊帝溥仪曾在这里暂住,爱国将领吉鸿昌月在国民饭店的号房间遇刺被捕。解放后经历了几次大型的改造,现在的国民饭店已经变成了商业用房。

8、中原公司。年地震前的天津百货大楼,曾经是解放前的天津中原公司。年上海先施公司的高级职员林寿田、黄文谦脱离先施,与旅日华商林紫垣合作,北上天津开辟新路。他们在旭街(今和平路)买下地皮建筑中原公司,年元旦中原公司大楼隆重开业。一八事变后,天津市民不入日租界购物,中原公司在法租界华中路设立临时分店,后与泰隆洋行合作在滨江道修建了三层商场。,和平路总店改名为天津百货大楼。,滨江道分店改名为新中原公司年借与谦祥益合作之机,恢复了为中原公司。曾是天津的三大商场之一,现在改名为华联商厦。

9、干部俱乐部。是一所园林式、综合性娱乐中心,始建于年,前身为英国“乡谊会”。内设有豪华的弹簧舞厅、卡拉厅、休息室、小剧场、温泉游泳馆、各种球类。室外有旱冰场、网球场等活动项目齐全。虽然名为干部俱乐部,但在年代,这里的餐厅、小剧场也对外开放。内部餐厅菜式精致,小剧场内经常上演香港、英、法及苏联内部电影,还经常举办迎新春联欢会。现在改造为具有明清风格的燕园,它的别墅小区可居住办公。

10、天津中国大戏院。中国大戏院和上海天蟾戏院、北京长安大戏院并称我国戏曲艺术的文化品牌代表。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周信芳来津演出,提起天津商贾云集,名家荟萃,文风古远,但没有一座像样大型剧场实为憾事。主持接待的津门大商孟少臣等人心中颇为震动。随后,孟邀集天津各界及戏剧名家商议,筹资五十余万银元并向社会公开出售股票股兴建剧场。马连良、周信芳、姜妙香、尚绮霞等均参股投资。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顾维君出让名下法租界天增里旁土地三亩八分七厘,兴建了建筑面积七千七百七十多平方米的剧场,并定名为中国大戏院。中国大戏院由瑞士工程师洛普()和英国工程师扬()联合设计。孟少臣先生还投入巨款安装了天津市为数极少的美国奥地斯第一代电梯。中国大戏院的落成后,抗日名将、天津市市长张自忠将军及全世界名流为戏院剪彩。姜妙香、李洪福、刘连荣、茹富蕙等名家与马连良通力合作,进行了首场演出,剧目为《群英会》、《借东风》,马连良还亲自加演了《跳加官》。中国京剧的四大名旦四小名旦四大须生等各派名家不断光顾,使中国大戏院成为戏曲名流必到之地,又有评剧皇后白玉霜、名家刘翠霞、新凤霞、河北梆子名家金宝环、银达子、豫剧黄后马金凤以及越剧、川剧、晋剧、汉剧、吕剧等众多名家、名流到此献艺,许多戏曲演员都是在此演出后在大江南北名声大震。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行内的趣话说唱红中国,中国唱红,体现了中国大戏院在戏曲艺术表演交流和传播中的重要地位。文化部直属和全国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百余个京剧、地方戏、歌舞、交响乐、话剧、曲艺、杂技等艺术表演团体,也先后在中国大戏院进行过演出。具有世界知名度的日本、法国、美国、俄罗斯、墨西哥、巴西、埃及等国外戏剧、艺术表演团体都来剧场竞相献艺。目前,由于传统戏剧的不断衰落和影视的激烈竞争,中国大戏院开始衰落,内部装修依然保持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风貌。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北大荒老头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6560 积分:37162 威望:0 精华:14 注册:2009/8/21 21:4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6/4 10:32: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