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转帖] 新疆十八怪


  共有345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 新疆十八怪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转帖] 新疆十八怪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 21:21:00 [只看该作者]

新疆十八怪 

    新疆是一个遥远而又神秘的极西之地;走进新疆,认识新疆,了解新疆,是祖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愿。“新疆十八怪”就是一种广为流传在民间的顺口溜。意在形容一些鲜为人知的新疆特色和民族风情。转自“戈壁沙砾”。 


第一怪:鞭子底下谈恋爱

第二怪:敬酒歌声不外卖

第三怪:吃的烤馕象锅盖

第四怪:大盘鸡里拌皮带

第五怪:风吹石头砸脑袋

第六怪:胶鞋套在皮靴外

第七怪:铁床摆在大门外

第八怪:男人爱把绿帽戴

第九怪:达坡城姑娘把妹带

第十怪:兵团姑娘不对外

第十一怪:夏日要把皮袄带

第十二怪:猪字不要随便往外摔

第十三怪:汽车要比跑得火车快

第十四怪:结婚宴席无酒菜

第十五怪:井底全部连起来

第十六怪:香甜瓜果吃不败

第十七怪:美玉泡酒酒更帅

第十八怪:古丝道上地名怪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 21:26:00 [只看该作者]

  1、鞭子底下谈恋爱  
   你听说过“姑娘追”吗?你亲眼看过“姑娘追”吗?原来,“姑娘追”的新疆哈萨克族的一种马上竞技活动,它富有青年男女交往中的纯真而又浪漫的生活情趣,它有时就是纯情男女相爱的一场喜剧。你如果来到天山、阿尔泰山中的牧区草原参观旅行,热情好客的哈萨克族同胞,会很乐意为你展示本民族的奇风异俗,让你一饱“姑娘追”的眼福。  
   哈萨克族,在新疆十三个主体民族中,人数居第三位。他们主要居住在天山北麓风光绮丽的山林、草原中,也就是现在以伊宁为首府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和沿天山北坡的乌鲁木齐、昌吉回去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一带。“哈萨克”一语,译成汉文就是“避难者”。据说,哈萨克族的先民在成吉思汗西征时,曾被迫西迁,后来又受乌孜别克汗的逼迫而东走,屡屡逃难,故得此名。还有一种说法是:“哈萨克”一词,译意是“白天鹅”。在哈萨克口头文学中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远古时候有一个叫卡勒恰恰德尔的年轻勇士,在一次战斗中负伤,昏倒在戈壁上快要渴死了,这进,一只白色的雌天鹅翩翩飞来,用口涎给勇士解渴、疗伤,帮助他死里逃生。勇士醒来后,白天鹅忽然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并和勇士结为夫妻,生下一子,就起名叫哈密瓜哈萨克(白天鹅)。儿子后来也娶妻生了三个孩子,叫大玉兹、小玉兹。他们的后代就组成了哈萨克族的三个大部落。根据我国历史典籍的记载,哈萨克族的先民之一就是西汉时期的乌孙人。两千多年前,汉武帝为了抗击敌国月氏人的骚扰,派张骞到西域联络乌孙共同钳制月氏。汉武帝还采用联姻的方式,把细君公主嫁给乌孙王,柔弱的细君公主不适应当地生活,不久因病去世,汉武帝又将解优公主嫁予乌孙王。女中豪杰的解忧为乌孙王生儿育女,辅助朝政。她从汉朝带来的女才子冯撩,文武双全,为乌孙国的强盛大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朝与乌孙的这一段和亲佳话,反映了汉族与哈萨克族曾经在历史上有过的打戚亲关系。  
  在传统的竟技比赛场上,最激动人心的还是“姑娘追”它往往是全场比赛的压抽戏。“姑娘追”据说是由上古“追姑娘”的风习演变而来,至今既是哈萨克人最喜爱的娱乐项目,又是小伙子找对象谈情说爱的好机会。

  参加者一般都是未婚的青年,一男一女搭成对儿。比赛分“去程”、“回程”两段。比赛开始,男女双双在去程上并辔徐行,这时,小伙子可以毫无顾忌地向姑娘倾吐心曲,甚至调情挑逗,姑娘羞到耳根发烧也只能保持沉默。到了终点,双双勒勒转马头进入回程的一瞬间,小伙子立即扬鞭催马,拼命逃奔,那温柔的姑娘忽然之间竟变成了个沙场女将,飞马猛追上去,一靠近小伙子,就挥鞭狠狠地抽打,这时小伙子是绝对不能还手的。如果这姑娘对小伙子心中有意,自然会手下留情,只见皮鞭子老在空中转圈子,却总是落不到他的身上,即使是轻轻落在小伙子的身上,也只是她表达对小伙子情感的示意。如果对那小伙子刚才言语轻佻,惹恼了姑娘,这时姑娘就会用鞭子狠狠地“报复”一番,那连珠式的劈里啪啦的皮鞭,直打得小伙子抱头“鼠窜“,“丢盔弃甲”,狼狈不堪。此时赛场周围男女观众都会笑得前仰后合,还呐喊助威,大叫:打,打,打!这种游戏有时会激起一些大叔大婶们的兴致,也会相邀上马,远起了“姑娘追”,回味年轻时候的风韵。这一来,赛场的气氛就更加高涨了,那两位大叔大婶诙谐的表演惹得人们大笑到捂住肚子“唉呀”的叫唤。这真是:哈萨克风俗实在怪,鞭子底下谈恋爱!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鞭子底下谈恋爱.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鞭子底下谈恋爱.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 21:33:00 [只看该作者]

 

2、敬洒歌声不外卖  
   每当你来到新疆蒙古族人居住的地方,或者是碰巧见到蒙古族人喜庆的场合,你就很容易被他们热烈而独特的敬酒礼节深深吸引。 
   蒙古族人的敬酒方式跟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有很大不同。他们敬客人喝酒,不讲什么客套话。我们通常在汉族同胞的宴席上听到的什么“感情深,一口闷;盛情浅,抿一点;盛情铁,喝出血”, “看得起就干一杯”等等的词语,在蒙古同胞中是听不到的,他们全然是用一边唱歌、一边敬酒、即兴表演的方式,来表达对尊贵客人的诚挚、淳朴的盛情。一当远方的客人来临,他们首先会在敖包(又称“鄂博”,是蒙古族群众拜奉神灵的地方)或毡房中敬酒接风。这时,会有三五位蒙族姑娘和歌手恭恭敬敬地站在你的面前,唱起优美动听的蒙古民歌,一曲既罢,她们就把手上的放着酒杯的托盘,高高地举过头顶,半屈膝地献给客人满杯的美酒,然后又不停地唱着歌儿,直到客人把酒喝干,歌声才停下来。这些“敬酒歌”曲调婉转, 歌声甜润、嘹亮。歌词充满了尊敬、祝福、吉祥的意思,让你情不自禁地躬身接过酒杯,即使你平时很少沾酒,这时也会毫不犹豫地一饮而尽。假如你已经知道蒙古族人的风俗,你此时就会学着蒙古族人的规矩,先用中指沾一滴酒弹向天空,以示敬天;又沾一滴酒弹向大地,以示敬地;再沾一滴酒弹向主人,以示忠诚;然后才兴杯把酒喝干,以表示你对主人的尊敬和感谢。蒙古族人这种以歌进酒的方式,在宾朋酬酢中几乎是无处不有,他们迎接贵客时要唱歌劝饮“下马酒”,送客人上路时要唱歌劝饮 “上马酒”,尽管许多歌词你听不懂,但你完全能体会到主人的深情厚意。至于蒙古族人在举行婚庆或节日喜庆时,那更是个个豪饮,人人善歌,在歌中碰杯,在酒中赛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蒙古族酒文化的魅力。 
   新疆蒙古族是我国民族英雄成吉思汗的后裔。七百多年前,成吉思汗统率蒙古大军西征以后,大批留驻新疆的蒙古族人和新疆各兄弟民族共同生活,保卫疆土,建设家园。他们主要聚居在天山南麓的巴音布鲁克草原、天山北麓地博尔塔拉草原和阿尔泰山南麓一带,这就是现在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及阿勒泰、塔城地区一些乡镇。他们千百年来生活在草青水秀、群山环抱的大草原上,放牧牛羊,逐水草而居。在那空旷、壮美的深山林野中,在寂寞、孤独的放牧生活里,他们常常引吭高歌,赞美草原、赞美家乡,排解寂寞,宣泄情感,在马背上,在毡房中,你唱我和,创作了一首首充满民族风情的蒙古民歌。“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夜空中闪闪发光的,那是月亮和星星,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那是共产党的恩情”这一类情深意长的蒙古族民歌早已传遍草原,传遍新疆。 
   蒙古族人生活中不能没有歌。也不能没有酒,因为在高山草原上,他们常常需要与风雪、严寒做斗争,历经艰苦生活,更需要和亲朋在一起纵情交流,正是能亢奋精神、 增添豪气的醇酒可以满足他们的这种需要。

   更值得一说的是蒙古族牧民几乎家家都会酿酒,他们酿的不是米酒、高梁酒, 而是利用自家丰足的牛奶、马奶酿制的奶酒、马奶酒。奶酒是用牛奶提炼去除奶油后,通过发酵、蒸馏、酿制而成,酒色清亮,香醇扑鼻,类似低度黄酒,适宜豪饮。马奶酒是用鲜马奶发酵酿成,微酸略咸,十分适口,消暑解渴,富有营养,又有催眠作用,喝上一两碗,保管让你美美地睡一个好觉。当然,健壮、豪爽的蒙古族男同胞大多擅长品酒,对“二锅头”、“伊犁特”、“新疆啤”,照饮不误。如果你去草原旅游,到蒙古族同胞的毡房做客时,若能带上几瓶好酒去,主人一定会更加高兴地为你唱几首赞颂友谊的歌儿。 
   因为蒙古族人把引吭高歌和开怀畅饮当成幸福生活的象征,所以他们要用这种唱歌、敬酒的方式来款待客人,以表示他们对客人的最诚挚的友谊。 
   如果你要到新疆蒙古族聚居的草原地区旅行,最好是选择每年夏秋的时间,前往新疆著名的旅游景区巴音布鲁克大草原,或者是赛里木湖边的旅游景点。这时气候凉爽,草原上,天高云淡,牧草如茵,牛羊肥壮,牧歌悠扬。如果你碰巧遇上七八月间蒙古族一年一度的“那达慕”盛会,你就更能饱览蒙古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那达慕”,蒙古语的意思就是“娱乐”、“游戏”,那达慕盛会又称“那达慕艺术节”是集商贸、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大型群众集会,会场就设在一处风光如画、地势平旷的草原上。盛会期间,四面八方、远远近近的蒙古牧民,携家带口,精心打扮,骑马驱车来到这里,搭起毡房,挂上旗幡,酿酒宰羊,共同庆贺这一年的牧业丰收。各种各样的商店、餐馆、歌舞团、杂技团、电影放映队、旅行社、纷至沓来,摆摊设点,到处是彩旗猎猎,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连几天中,成千上万的蒙古牧民大摆庆祝酒宴,举行富有蒙古族传统色彩的赛马、摔跤、民歌、马头琴、舞蹈等比赛活动。参观盛会的有新疆民族同胞,也有来自国内外的游客,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在这里欢歌笑语,畅饮奶酒、马奶酒,尽情陶醉在蒙古族人的奇风异俗之中。这个时候,如果你不善饮酒,千万不要逞能,以免被热情如火的蒙古主人把你灌醉。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敬酒歌声不外卖.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 21:35:00 [只看该作者]

  3、吃的烤馕像锅盖  
   在新疆,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馕,吃到馕。是维吾尔族人的主要面食。“馕”,是维吾尔语,意思就是烤面饼。维吾尔人宁可一日无米饭,而不可一日无馕。在农村、集镇、几乎家家都有烤馕的馕坑,妇女个个都会打馕(新疆人把烤馕叫“打馕”)。馕坑就设在庭院或家门口,它地用和入麦草或羊毛的黏土做成的烤炉,形状很像一口倒扣的宽肚的大水缸。烤馕时,先将干柴放在坑内燃烧,把坑壁烧得烫热,然后将擀好的饼形面坯贴在坑壁上。擀面时可以根据需要擀出像圆凳子面大小的薄馕坯,也可以擀出像碗口大的小馕坯。馕坯上可以抹点食油,撒些芝麻、葱花,烤出的馕更脆更香。由于馕是烤熟的,含水分很少,在气候干燥的新疆,存放十天半月都不坏;如果是油馕(揉面时和入食油),还能存放一月左右,泡水变软,仍极好吃,所以维吾尔老乡出远门,会在腰上的布兜里装进几块馕;坐火车去内地,也常常带着一提包的油馕,一路当食,省钱又方便。 
   馕,不但维吾尔人爱吃,因此,城镇的饭馆、食堂都有馕卖,而且烤馕的作坊、摊点布满街巷,几乎是十步一铺、五步一摊,边烤边卖,生意红火。那馕坑边的货台上摆满各种各样的馕:有小油馕、大油馕、肉馕(面坯中和入羊肉丁、葱片、佐料)、葱花馕、芝麻馕、窝窝馕(边厚内薄,中间有个小窝洞)和大如锅盖的“馕中之王”艾克曼等等。据说,这些有小麦面做成的馕有50多种之多。南疆农村巴扎(集市)还有卖玉米面烤制的包谷馕,颜色金黄,别有风味。 
   维吾尔人吃馕有个很重要的规矩:无论吃什么样的馕,都必须先把每个馕掰成几片,大家一片一片地吃,绝不可刀切开来吃。为什么?有人说,这是维吾尔族崇尚团结互助传统美德的表现,一个馕掰开大家吃,表示一家人一伙人同心同德,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维吾尔人还把看做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征。比如,男方向女方提亲,作为见面的礼物,就有衣料、盐、方块糖,还必须有五个馕。在结婚仪式上,要安排一位姑娘,双手捧出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盐水,盐水里泡着两块小馕。姑娘就站在新朗新娘中间,让他俩抢着吃下这两块象征着爱融洽、甘苦共尝的盐水馕。此时,新朗新娘争先下手去捞碗里的馕,谁先捞到馕,就表示谁最忠于爱情。“该出手时就出手”,抢馕,就成为婚礼中的第一个高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吃的馕饼象锅盖.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 21:54:00 [只看该作者]

  4、大盘鸡里拌“皮带”  
   当你从乌鲁木齐市出发,沿着312国道东南行40多公里,经过亚洲最大的风力发电厂,穿过柴窝堡小镇时,你会惊奇地看到道路两旁一排排的食肆门前,都在招牌上写着同一道菜——大盘鸡。据说,这是近几年新疆最风行的时尚饭菜,它已经同新疆烤羊肉串一样出名。而这道菜的“发祥地”就是柴窝堡,所以它最早的名称叫“柴窝堡大盘鸡”,后来人们就干脆叫它“大盘鸡”你既然有缘路过此地,而且又因长途行车而饥肠辘辘,那何不在这里停车,一饱口福! 
   大盘鸡,确确实实是用大盘子装的又鲜又嫩的炒鸡块。满盘子是艳艳红色——爆红的鸡块配上鲜红的辣椒,发出诱人垂涎欲滴的浓香。制作大盘鸡的主料是当地不大不小的土鸡或肉鸡。制作的方法颇有讲究,但并不复杂。首先将一只刚刚宰杀去膛、清洗干净的鸡剁成拇指大的鸡块,然后用溏浆拌和上色,置入油锅中用猛火爆炒,待鸡肉将熟,即加入葱、姜、蒜、茴香、花椒、盐、味、精等佐料,再放入半盘干红辣子,反复翻炒,直至鸡块入色入味,然后加入与鸡块大小相似的土豆块,再炖15分钟,便可起锅盛碟。起锅前若能加进少量啤酒,味道就更鲜美了。这道菜趁热上桌,流光溢彩,香气逼人,鸡块、土豆都极细嫩,麻、辣、咸、甜、香,五味俱全,十分爽口。等到客人把鸡块、土豆块要“消灭”干净时,店家会及时端来一盘像皮带一样宽、长、薄的面条,倒入原大盘里,跟鸡汁拌匀,面片都变成酱红色。这时吃起来,面片咸、甜、辣、香,特别过瘾。如此简单的一餐,真正是色香味俱佳,既营养,又饱腹,又省时,吃了还想吃。如果吃大盘鸡再加一“新疆啤”,就更是十足的新疆风味、新疆快餐了。  
   在柴窝堡这个交通小站中,更让你大跌眼镜的是这些专卖大盘鸡的食肆,竟然还有大盘系列的菜式,什么大盘鱼、大盘蟹、大盘兔、大盘羊肚......其中的鱼、蟹居然是柴窝堡本地养殖的“海鲜”。原来,柴窝堡南面有一个方圆28平方公里的淡水湖——柴窝堡湖,它是乌鲁木齐南郊第一大湖,也是乌鲁木齐的第二大水源。湖面波光桨影,天水相连,湖提树影婆娑,景色迷人,是野游好去处。改革开放后,当地一群上海知识青年异想天开,柴窝堡湖里放养了江南的红鳟鱼、中华绒螯蟹(俗称大闸蟹)等十多种名贵的淡水鱼蟹,很快获得成功。如今这里已成为乌鲁木齐的一个渔产基地,大量鲜鱼活蟹已行销市区。其中以“天山雪蟹”命名的大闸蟹,肉质细嫩,蟹黄饱满,味道鲜美,销往上海,备受欢迎。“近水楼台先得月”,在柴窝堡吃大盘鱼、大盘蟹、大盘鸡等等大盘系列,真是盘盘美食,别有风味。就连那些平时不吃辣椒的港澳游客,在这里吃到这种大盘系列,也都竖起大拇指连声称赞:好 ,好 ! 
   近年,这种大盘系列菜式,特别是大盘鸡,已上了新疆各地酒家的筵席,而且还沿着312国道,传到甘肃、陕西、河南、北京等地。 
   不过,如今内地的食客只知有“新疆大盘鸡”,而不知有“柴窝堡大盘鸡”了。 
   新疆风味食谱岂止这区区的大盘鸡、大盘蟹,比它们更有名的还多呢!像烤羊肉串、烤全羊、羊肉抓饭、手抓羊肉、馕包肉、薄皮包子等等“羊”字号的正牌新疆风味,都是新疆人招待贵宾的酒楼餐厅的席珍。在乌鲁木齐、喀什等旅游城市的巴扎大排档上,你还可以看到那琳琅满目的新疆民族小吃,什么烧羊头、面肺子、米肠子、青椒羊肚、风味羊排、凉皮子、拉条子等等,等等。几乎都离不开新疆的羊肉和羊的腑脏。因为新疆的羊肉特别肥美,而且没有内地羊肉那种膻味,所以无论做什么菜,都很适口。有人这样打趣说:“新疆的羊,走的是黄金道,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烤羊肉放的是孜然调料”。其实,新疆的羊以自然放牧为主,吃的是草原上带碱性的草料,喝的是没有污染的清泉,牧人还经常给它们喂些盐水,保证羊只的健康长膘,加上新疆绵羊品种好,所以新疆的羊肉顶呱呱。 
   新疆人宰羊有一条“清规戒律”,就是所宰之羊必须是健康的活羊,凡是死羊(不管是病死、饿死、冻死、摔死)一概不宰、不卖、不吃、。这也是让你吃得新鲜、吃得放心的保证。 
   也许你要问:“新疆这么多的特色风味中,谁是它们的“大哥大”?应该是烤全羊。因为它在任何盛大宴会上都是一道最受欢迎、举足轻重的佳肴。烤全羊的制作是维吾尔人传统的最高水平的烹调工艺。 
   制作烤全羊的方法颇为讲究。首先是选料,必须选1岁口的羔羊,宰杀前一两天内不给它喂食物,等到羊只饥饿难忍时,才给喂食带调料的水,让调料的营养素、味素注入羊只的五脏六腑之中,然后才加以宰杀。待去掉内脏、四蹄之后,用面粉、鸡蛋、洋葱、姜黄、孜然粉等调制成浆糊状的作料,均匀地涂抹在羊的全身,腌上几个小时,使作料渗透到羊肉里面,然后才放入特制的馕坑里用文火烘烤,直至颜色金黄,皮脆肉嫩。烤全羊放上餐桌之前要给它装饰打扮,羊头戴上红花,脖子系上红巾,羊嘴含着一撮香菜,这样才能上桌跟贵宾们见面,供他们他享。在宾馆、酒楼,一般都把烤全羊切片盛盘,端上筵席、餐桌的中内央,那油亮的光泽,喷鼻的烤香,脆嫩的肉质,一定会给你留下难忘的印象。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大盘鸡里拌皮带.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 21:57:00 [只看该作者]

5、风吹石头砸脑袋   
   一担起大风,人们就可能联想到沿海的台风。然而,你可知道,新疆一些地方刮起的大风,到了顶级时,其猛烈之势竟不亚于沿海的台风。新疆人把这些大风区统统叫做“老风口”。 
   当你沿着312国道从乌鲁木齐到吐鲁番旅行,汽车穿过后沟来到小草湖一带,首先迎接你的就是那呼呼怒吼的西北风。人们调侃说,这里的大风一年只刮一次:“从春刮到冬”!类似这样的大风,著名的还有吐鲁番西北的“三十里风区”,乌鲁木齐南郊的“达坂城风区”,以及克拉玛依的“魔鬼城风区”等等,它们每年中刮八级以上的大风日就有100天左右。 
   据气象资料记载,1962年在“三十里风区”一带曾刮过风力超过十二级的大风,一时之间,天昏地暗,席卷着砾石泥砂的狂风将吐鲁番大河沿火车站的货物一股脑儿都刮到戈壁滩上,一整列火车的车箱被掀翻,树木被连根拔起,房屋被整座推倒,过往车辆的玻璃门窗被砸成碎片, 车箱迎风面的油漆被挫磨成光板铁皮……这场大风造成了几亿元的损失。新疆这一类的大风口,一般都处在山口隘道处,每年开春的4月和入冬的10月,由于冷空气的入侵、气候骤变,极容易引发大风。这个时候,只要乌鲁木齐报冷空气入侵,骤然下雨下雪或风雨交加,人们就会联想到那些处于“老风口”的交通要道上,此时已进入了避风警戒状态,车辆一律停驶,以保证人畜的安全。  
   降伏风魔,变害为利,这是人类自古以来的一项梦想。也许,今日沿海台风的巨大风力还没有被人们所利用,而在新疆却已在进行着对狂暴大风的风力利用的科学试验。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继从丹麦引进了大风车和风力发电技术,又从德国、芬兰引进风力发电机组,在达板城柴窝堡建造了第一座风力发电厂。当你眼前出现的由无数整齐排列、不停旋转的高大风车所组成的10公里长的风景线,会让你不禁啧啧称奇。据说,天山脚下这座风力发电厂容量已近8万千瓦,是亚洲最大的风力电厂。它发出的电力已经和乌鲁木齐的火力发电并网,大大增强了新疆中心地区的电力供应。 
   人们常说;“不到新疆不知道自己的宝少”。的确,新疆地大物博,是祖国的一块宝地,很值得大书特书。新疆土地辽阔,人所共知。新疆资源之丰富、宝藏之众多,更令人惊异、赞叹。今天,新疆的大风成了宝,因为它有取之不尽的风能;新疆的灿烂阳光也成了宝,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用之不竭的太阳能;新疆是我国最大的煤炭基地、有色及稀有金属基地、畜产品基地和棉花产地、瓜果产地…… 新疆的阿勒泰还是黄金、云母等的产地,“阿勒泰”或“阿尔泰”这一名称,在蒙古语中,意思就是“金子”。当地民遥:“阿尔泰七十二道沟,沟沟有黄金。” 新疆“三山夹两盆”,山山有宝藏,盆盆米粮川。浩浩莽莽的新疆大地上,那蓝天、白云、雪岭、冰川、河流、湖泊、绿洲、沙漠、森林、草原以及穿织其间的丝绸之路上奇光异彩的文物古迹,适跃其中的47个民族光辉夺目的历史文化,构成了祖国大西北含金量很高、魅力无穷的旅游资源。说到这里,我们就不禁想起了一首流行歌曲《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我走过很多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牧场的草滩鲜花盛开,沙枣树遮住了戈壁村庄,冰峰雪山银光闪闪,沙海深处清泉潺潺流淌。哎……当我们走遍天山南北,都能闻到瓜果飘香。我走过多少地方,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博格达峰遮住金波银浪,塔里木的石油新城灯火辉煌,亚欧彩虹伸向那天空海洋,一块宝地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哎……  
   当我走遍了大江南北,我要说最美的地方还是我们新疆。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风吹石头砸脑袋.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1 22:00:00 [只看该作者]

6、胶鞋套在皮靴外
   “晴天乱风一身土,雨天化雪两脚泥”,这是旧时乌鲁木齐人形容这座老城卫生面貌的一句俗话。在四五十年前的乌鲁木齐,到处是低矮的土房和泥巴街巷,夏天风起尘扬,沙土扑面,春秋融雪下雨,满街泥浆,上街回家,皮靴上(穿长统皮靴是新疆兄弟民族的传统习惯)沾满烂泥臭水。由于小数民族家里喜欢铺上漂亮的地毯,挂上壁毯布围,为了不让皮靴上泥浆弄脏地毯、陈设,进门要脱下长统皮靴,既感到麻烦,而且赤脚会有异味。于是,人们想了个窍门,长统皮靴的脚掌处套上浅腰的胶鞋,出门走路,泥水沾在套鞋上,回家时门,将套鞋脱在门边处,只穿着干净的皮靴进屋,既不会弄脏地毯,又不会溢出汗脚异味,真是一举两得。这个保洁妙方,日久天长形成习惯。现在,尽管乌鲁木齐所有街道都已铺上水泥、沥青,高楼大厦代替了昔日的泥屋土房,卫生面貌大为改观,但是到了初冬晚春的下雨融雪天,在街上来去,踩水踏雪,仍在所难免,因此兄弟民族同胞仍然看好“胶鞋套在皮靴外”,出门不忘套胶鞋进门不忘脱胶鞋,而那双经常穿着的高统皮靴则总是保持着光洁锃亮的外表。 
   新疆兄弟民族穿着打扮的奇趣,除了“胶鞋套在皮靴外”,还有“裙子穿在裤子外”,“锋利小刀随身带”等等的风习。 
   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妇女喜欢穿艾德利斯绸子(本地土产,以彩色花纹为特色)缝制的花裙子或连衣裙,多彩多姿,十分醒目。为了防晒、防凉或避风沙,她们往往在裙子里再穿上一条裤脚可以松紧的长裤子,有的还在花裙子外面再套上一件白裙子,这样,裙子套裤子,白裙套花裙,真是红装素裹,格外潇洒。姑娘们穿上这种服装,跳起民族舞蹈,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旋,令人赞叹不已、遐想万千。 
   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民族的男士,都有随身佩戴小刀的习俗,主要是因为新疆的农牧民平时多食羊肉、瓜果,为了随时宰羊、切肉、剔骨、切瓜或者刮削木器、制作用具的方便,他们多在腰带上挂着一把造型精致、刃口锋利的小刀,既实用,又美观。这种小刀在城镇巴扎上都能买到。最精美的是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出品的“英吉沙小刀”,刀柄刀鞘都镶饰讲究,是有名的新疆民族工艺品。其锋利程度,据说在刃面上放上一绺头发,轻轻一吹,头发就齐齐地断成两截。宰羊时用这种小刀,从宰杀到剥皮、开膛、剁肉、砍开骨架子,一气呵成,刀刃依然完好无损。许多外地游客常买这种小刀,当成纪念品或收藏品带回去。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2 10:23:00 [只看该作者]

冷版介绍的新疆十八怪,其实是对新疆的一个多方位的介绍,因为新疆的很多地方和内地不一样,刚去的人感到很奇怪,很神秘,令人浮想联翩。

1955年底到乌鲁木齐,感觉好象有很多楼房,也许我活动在市中心的一小块地方?低矮的土房和泥巴街巷不多。我读书的小学(校名已忘记)在现在的北京南路,新疆216大队旁边.教室是两层楼,紫红色的油漆地板。

新疆的羊肉很,是我不喜欢吃羊肉的原因,但喀什的烤包子恐怕是新疆最好吃的食物了,遗憾的是1986年到喀什出差,在喀什逗留了半个月,竟没看见有烤包子卖!过去维族人烤馕,在馕的反面(贴在炉壁的那面)撒一些小颗粒的盐,吃起来咸个滋儿的,现在的馕不放盐了,感觉没有以前的好吃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张先珏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42 积分:16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17 15:06: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2 10:53:00 [只看该作者]

    新疆的料羊肉,肥瘦相间,恰恰是最不膻的,别处的羊肉无可比拟。

  “馕”,现在是个广义的概念,已衍生出多样的品种,口味众多,难于一言以概之了。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和田玉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57 积分:183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0/2/25 13:3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0/4/3 13:31:00 [只看该作者]

非常欣赏冷燕的转帖《新疆十八怪》,看了之后,倍感亲切,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真是太想吃新疆的特色小吃了!

 回到顶部
总数 26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