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衣食住行——住2


  共有69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衣食住行——住2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四海为家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98 积分:146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17 19:24:00
衣食住行——住2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16 17:16:00 [只看该作者]

   人生在世,衣食住行我曾经历过的

    2

     4 八场五连家

    在芳草湖17年搬了四次家。

      第二次是从学校搬到八场五连。我们带着两只箱子,一口水缸,一对铁皮水桶,一根篇担,一盏马灯,锅碗瓢勺,一堆梭梭。。。。。。对了,还有一个女儿,到了八场五连。八场是一个新建的场,五连又是原六连的一部分。连队居民点清一色的干打垒,一幢幢有序排列。房前屋后左右道路纵横,从路两边点点星星,高矮不一的树秧看出,这是林带。我们搬到最后一排一幢的中间一间。十二,三平米,推门就见一个火墙,靠后墙是一个大炕,地面是泥土地,顶上用报子糊的顶棚,这就是我们的新家。我们在这屋起居休息,学习娱乐,生火做饭。这是一间“功能”的房间。开饭时是餐厅,晚上是卧室,有来人是客厅。吃喝拉撒兼顾。

      在五连,白天我跟斑下田干活,她去五连小学上课。晚上,她在马灯下备课,批改作业,我就哄哄孩子。在五连,我们又添了一个儿子。劈柴洗衣,挑水做饭,一家四口平平安安渡过了三个春秋。

      火墙家家有,户户用。在生活中,我学会了盘火炉子,砌火墙。三个洞的,五个洞的,还有七个洞的我都能砌。学校教室里砌过,同事家里砌过。有求必应。

       5 五家渠新家

     在五家渠26年又搬了四次家。从土快房——小套红砖房——大套红砖房——属于自已的小三室楼房——天津三居二卫18层塔楼。

       从芳草湖搬到五家渠,起初,落脚在机关小俱乐部西边那幢L型土快房里。是郭科长迁居新舍后倒腾出来的最东头两间。墙根有多处墙皮脱落,墙缝隙中,老鼠川流不息。虽然门口挂了一快大棉门帘子,但仍然挡不住寒风从墙缝钻入。尽管如此,如果我搬出,还会有人搬进去居住。

      我们有一张妈妈托老乡,从上海捎带来的双人铁架子床。又从管理科借来两张单人木床。告别了土炕。我们和小女儿在里面住,大女儿和儿子在外间,两张单人床叠加成上下层,一个睡上面,一个睡下面。我在小俱乐部办公室上斑,她在对面学校工作。小俱乐部对过有一口自流井,挑水做饭洗衣挺方便。

      在五家渠想住好房子新房子,不容易。一但有新房落成,都要按条件打分分配。打分,除正常条件外,另加一条——在五家渠工作年令。我到五家渠才四,五年,是个新兵。但运气不错。一次打分分房,就中得一席。一幢分配给平头老百姓的新落成的红砖砖混结构新房,共有五套。我们五人又通过抓阄,我抓到最西头的一套。两大间四开,两卧室,一客个厅,一个厨房。水泥地面,有自来水,还有围墙小院。一家人高兴不已。趁一个雨后的国庆假期,推着小车,三下五去二,一口气搬进了这套新房。在客厅,放了一套自制沙发,添了一台12英寸黑白电视。小日子过的舒畅。为答谢组织的关爱,我不懈工作着。

      有一天,正在一一0团了校实验室检查工作。听得有人喊:“杜老师电话!”我过去拿起话筒放到耳边,听到老伴说:“管理科要给我们换一个处级大套的房子,要不要,快决定回话!”我不加思索脱口就说:“要!要!告诉管理科!”。就这样,有了这二次搬迁的机会。这套房与我住的那套是同令,在一排上。只是大些,两间五开。多一个卫生间。搬进去翌年又通了锅炉房暖气,这下就彻底向煤炭说:“拜拜!”。园子里种植几棵葡萄,还有蔬菜。养了几盆小花。夏天在葡萄架下纳凉,悠哉悠哉!

       从平房搬进楼房。这次搬迁不仅仅是量的变化,更是一个质的飞跃。以前住的,不管大小好坏,都是公家的。而要搬进去的这套小三居房楼,是属于我俩自已所有的财产,自已的房子。这是五家渠小学,在学校家属院里第二幢集资房。我交了5万多元,房改后2万8千办了房产证。80多平米,小三室。两厅一卫,朝阳,四通。装修一新后,添置了一套布艺沙发,换上了24英寸彩色电视,买了一台小鸭滚筒洗衣机,一套新饭桌。。。。。。择日搬进了这套属于自已的家。

       平凡搬迁是烦恼的,但也是高兴的。搬家东西磕磕碰碰,损坏难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我有个体会:搬家,旧的越搬越少,新的,越搬越多。家具越搬越齐,家电越搬档次越来越高。可不!沙发,组合衣柜,席梦思床,蚕丝被,冰箱,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空调样样有,电视48寸数字的。还有电脑上网。。。。。。

       真是“踏上楼梯步步高,日子越过越美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