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原创]西去的列车


  共有40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西去的列车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沽上鲁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643 积分:27145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09/12/2 14:18:00
[原创]西去的列车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2 20:49:00 [只看该作者]

  《西去的列车》之一

西去的列车

19647月,十八岁的我就象当时的天气一样热烈。

做为天津市二十一中学的一名共青团员,为了带头响应党的“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在当时的知识青年先进典型侯隽、邢燕子的感召下,经受不住那种狂热思潮的影响,还没有来得及完成正在就读的高中学业,就随着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一起加入到支援边疆社会主义建设知识青年的行列,那形势可真是摧枯拉朽、如火如荼。临走前,招生办公室为我们进行了象参军一样严格的身体检查,说是要把各方面最优秀的学生输送到边疆去。学校还为我们开了欢送大会,号召全校学生向我们学习。支援边疆也好,上山下乡也好,实际上是中国历史上一场空前的大规模移民,从城市移向农村,从内地移向边疆,从平原移向山区,从人口稠密的繁华移向人烟稀少的荒凉,到那里去经风雨、见世面,去改天换地、重整山河。

当年的我和所有志在边疆的青年学生一样,心气盛的像一团火焰,思想单纯的象一张白纸,对以后的艰辛没有丝毫的思想准备,更不知道以后的路有多麽长、有多麽曲折,只抱着对新生活的美好向往,天真地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当时人们的思想似乎清一色的都是那麽简单、那麽激进,就连我的父母也象战争年代送子当红军那样为我能够报名支援新疆建设而感到自豪。

72下午,我们从花园路和平区委大院集和出发,戴着大红花来到了天津火车站。此时,所有支边学生的亲人和他们的老师早就在站前的广场上等候这些天真的孩子们了。在广播喇叭不时播放出的革命歌曲声中、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在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中,亲人们呼唤着各自儿女的名字,熙熙攘攘的乱成了一片。

穿过拥挤的密不透风的欢送队伍,父母亲终于找到了我,望着他们满头大汗的样子,除了叫一声“爸、妈”,不知道该说些什麽。他们帮我拿着东西,拉着我的手,随着拥挤的人群把我送进了站台。他们端详着自记的儿子,好半天没有说话,似乎有千言万语又不知从何处说起似的。

还是父亲先开了口,摸了摸缝在我胸前的那块印有“天津支边知识青年”的布标志,不放心的嘱咐说:“从今天起,你就是大人了,该说的在家里已经说了许多,在家靠父母,出外要靠组织,要听领导的话,一定要记住,不论有多苦,都要挺过来,要活的像个男人,好好做人,好好工作。”

母亲一边为我整理行装,一边唠唠叨叨地说:“听说新疆那边天气冷,到时候多穿点,不管生活多麽不好,都要吃饱,可别苦了自己个,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

我点着头说:“您已经说了好几遍啦,我都记住了,您就放心吧。”

这时候广播喇叭里通知火车就要开了,让我们赶快上车。我把胸前的大红花摘下来放到妈妈的手里说:“妈,留个纪念吧,儿子不孝,我走啦。”我面对亲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登上了列车。

我从车窗口探出头来,“爸、妈,您赶快回去吧,千万保重身体。”说话间,列车在不知不觉中缓缓开动了,顿时站台上的哭喊声乱成了一团,一向显得坚强的母亲一下子抓住了我的手,大踏步地边跑边擦拭着眼泪大声呼喊着:“儿子,妈不该让你走哇!不行就回来!不行就回来!……。母亲的手随着列车的向前移动渐渐地和我分开了,我再也抑制不住离别亲人时那种激动的情感,这第一次到来的情感是那样的突然、那样的陌生、那样的令人难以接受,我真想放开喉咙大声地哭喊,可是,望着不断擦拭眼泪的双亲,我不忍心让他们过于难受,妈妈有心脏病,可我恨自己,为什磨连一句安慰父母的话也说不出来呢,我探出窗外,抽泣着不停地向他们挥手,他们也不停地朝我挥手,只听见母亲哽咽的喊声:“别忘了来信!······。”母亲的喊声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到后来,除了火车的轰鸣声,什麽也听不见了。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眼前一片模糊,变得麻木了、变得茫然了,对着远离了自己的亲人,我不停地摆手,一直到火车远离了车站,远离了这座喧嚣的城市。


鲁西是我出生的地方,准葛尔是我奉献青春的地方,海河是我播撒夕阳
的地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沽上鲁人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643 积分:27145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09/12/2 14: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2 20:51:00 [只看该作者]

西去的列车》之二

 

车上的女孩子们还在哭,我激励克制住自己脆弱的感情,偷偷擦去脸上的泪痕。

我无意欣赏窗外掠过的风景,我在想,离开家了,离开亲人了,我变成大人了。可我又想,今后一个人怎样生活呢?新疆到底是什麽样的?有多大?路有多长?怎样去走?要走多久?将会发生什麽?又怎样面对?¨¨¨,此时的我变得很茫然,找不出任何答案。在学校动员大会上的美好幻觉,一下子变成了一片一片的空白。

一列满载着一千多名热血青年的绿色长龙,拖着十几节笨重的箱体,沿着京广线和兰新线,吃力地向大西北爬去。爬出了海河之滨,爬出了冀中平原,爬过了咆哮的黄河,爬过了沉睡的祁连,爬出了大唐古都西安,爬出了万里长城嘉峪关,到后来,又爬进了浩瀚无际的戈壁滩,又爬过了神话西游中的火焰山。

一路上,这些纯情的少男少女们,不知疲倦的唱啊、跳啊、说啊、笑啊。

列车临时团支部似乎有意让大家忘掉离家时的伤感,每天都要组织各种文艺节目,有的唱歌,有的朗诵,有的吹口琴,有的说相声,有的讲故事。有个嗓音象小喇叭一样亮的姑娘为大家唱了一路的《俺是公社的饲养员》;文娱委员的一曲《红梅赞》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革命人永远最年轻》的合唱声在车厢里此起彼伏;两个爱说相声的小伙子学着马三立的样子表演了《卖猴》等,逗的大伙儿笑得前仰后合;我还表演了快板书艺术大师李润杰先生说过的《醉酒》、《倒煤》、《学普通话》等段子。天真的歌声、灿烂的笑声、热闹的喧哗声,一次又一次地盖住了广播里的音乐声,盖住了这些青年学生繁花似锦的内心世界。

在这些离校不久的学生中间,有的为了解脱生活的压力,有的为了逃避繁重的学业,有的为了远离复杂的家庭矛盾,……。而更多的则是象战争年代去延安求真理的学生那样,为了到“广阔天地”实现远大的“革命理想”。可他们谁也没有想到,等待自己的命运,并不是预先画好的美好图画,而是高高低低的坎坷和酸甜苦辣的故事,有喜剧,也有悲剧。

列车飞也似的向西奔驰,伴随着窗外浓浓的黑烟,不时传来“呜呜”的长鸣。

夜幕降临以后,窗外除了闪过的灯光外,变得漆黑一片。车厢里的灯光像慈祥的母亲一样,把温柔洒在了每一个儿女的身上。白天的喧闹没有了,除了车轮滚动的声音,一切都变得那麽平静。这些不知忧虑的孩子们困乏了,东倒西歪地依偎在一起睡了。稚嫩的脸上,有的流露出丝丝的笑容,可能在梦中又开始了美好的憧憬;有的好像在喃喃地说着什麽,似乎又见到了自己的亲人;有的嘴角流出了口水,发出了轻轻的鼾声,尽管没有自家床铺上的舒适,可他们睡的却那样地香甜。偶尔又可以听到有人在窃窃私语,那是少数年龄较大的男女同学紧紧地挨在一起,相互多情地望着,偷偷地叙述着亚当夏娃的故事,不时有防备地碰撞着对方的嘴唇,他们知道这里不是偷食禁果的地方,极力按奈着初起的爱情火花,在爱河的边缘寻找渡口。经过几天的旅途生活和交流,这些风华正茂的学生,为了同一个志向,就在这西去的列车上,建立了一种现代人难以捉摸的感情和友谊。



鲁西是我出生的地方,准葛尔是我奉献青春的地方,海河是我播撒夕阳
的地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沽上鲁人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643 积分:27145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09/12/2 14: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2 20:52:00 [只看该作者]

 《西去的列车》之三

列车拖着疲惫的身子在兰新线上吃力的爬行着,可能是爬行的太累了,在甘肃省界内的定西小站上停了下来。车还没有停稳,只见从远处跑过来一大群十几岁的孩子,有男孩儿,也有女孩儿,他们中间最大的看上去不过十二三岁,只有少数几个人穿着破破烂烂的又不合体的上衣,其余的都光着身子,就连女孩子有的也是一丝不挂,他们的皮肤晒得黝黑黝黑的,强烈的紫外线把他们的小脸蛋儿照射的黑里透红,全身上下除了被风沙裹了一层严严实实的黄土,找不着一丝的湿润。他们拿着篮子、拿着碗、伸着稚嫩的小手,赤裸裸地站在那里喊着“叔叔、阿姨”向我们乞讨。车上有人发话了,“他们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快把吃的东西送给他们。”天真纯朴的感情促使着我们把自己的面包、饼干、香肠、水果、糖块什麽的全都仍了下去。没过多久列车又启动了,车下的孩子们还在那里争抢着地上的食品。我们这些“救苦救难”的大孩子救助了一群“水深火热”的小孩子,在心灵上得到了一丝安慰。我摸了摸书包,什麽吃的东西都没有了,那些光屁股的孩子是得救了,可穿衣服的孩子却没有吃的了,看来只有等着餐车上的师傅们给我们施舍了。

我不明白地问坐在旁边的一位兄弟:“你说,全国都解放十五年了,为什麽这些比我们小不了几岁的孩子还穿不上衣服、吃不饱饭呢?”“为什麽?我们的国家这麽大,人口这麽多,要让所有的人都过上好日子,是一件很了不起、很不容易的事情。党和政府为什麽号召我们支援边疆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为了让这些穷孩子都穿上好衣服、吃上好饭。”这位大哥好像一下子找到了主题,像一位政治老师似的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听着他的那些大道理,我似乎又明白了许多。

不知什麽时候、也不知在什麽地方,列车又缓缓的停了下来,这里是一片没有人烟的戈壁滩。广播喇叭里通知说:“临时停车,大约四十分钟。”不知是谁喊了一句:“到新疆啦,下去看看!”我们都下车了,第一次踏上了新疆的土地。好大的戈壁滩啊,除了稀少的红柳向我们摆手外,连一棵树也看不见,我们这些十八九岁的学生们,一口气爬上了不远的一座沙坡,面向铁路,用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摆放了八个一米多见方的大字:“天津儿女,志在边疆”。这八个大字抒发了一代青年的雄心壮志,把我们这些天津赤子的心紧紧地镶嵌在了祖国西北边陲的土地上。

列车继续向前爬行,整整爬行了七天七夜,终于,在加米拉“我们新疆好地方”的欢快歌声中,缓缓驶进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把海河之滨长大的孩子们带到了天山的脚下。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为我们举行了欢迎大会,自治区歌舞团和军区文工团演出了精彩的歌舞节目,我们第一次有了歌舞之乡的感觉。

经过几天的休整,我被分配到位于准葛尔盆地南缘的芳草湖农场,这是个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农垦区。当时的我怎麽也没有想到,在这茫茫戈壁农场里一干就是二十三年,把全部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她。

四十年过去了,西去的列车仍然在我脑海中那不变的轨道上奔驰。



鲁西是我出生的地方,准葛尔是我奉献青春的地方,海河是我播撒夕阳
的地方。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莫旗知青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荣誉版主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4741 积分:25715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8/2 20: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2 22:45:00 [只看该作者]

......我把胸前的大红花摘下来放到妈妈的手里说:“妈,留个纪念吧,儿子不孝,我走啦。”我面对亲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转身登上了列车。

   自古以来,忠孝难以两全,为了建设祖国西北边疆,楼主离开亲人,离开繁华的大城市,这种信念和勇气值得钦佩。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源源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744 积分:6460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12/12 22: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2 23:10:00 [只看该作者]

感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明光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89 积分:22190 威望:0 精华:15 注册:2009/12/6 11:2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3 10:02:00 [只看该作者]

青春无悔。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cimg278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内蒙兵团一师六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梧桐树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9337 积分:51015 威望:0 精华:19 注册:2008/10/21 21: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3 19:18:00 [只看该作者]

        看完文章。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祝贺“梦萦天山”版块开版。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麻桑
  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196 积分:11272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19 14: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3 22:54:00 [只看该作者]

感动!曾欣赏贺敬之的诗“西去列车的窗口”,看来沽上鲁人述真如此啊。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山行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151 积分:11381 威望:0 精华:1 注册:2009/12/7 14:0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4 11:22:00 [只看该作者]

     是啊,《西去的列车》,又把我们带回了当年:同一天·同一列车·同一节车厢·同一个目的地——新疆。

     相同的经历,一样的感受;我们好像又回到了昨天:那一景,那一幕,心中永远的记忆 !



我们从天山走来,无愧人生。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沽上鲁人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4643 积分:27145 威望:0 精华:24 注册:2009/12/2 14:1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2/14 20:56:00 [只看该作者]

“在九曲黄河的上游,

在西去列车的窗口......

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

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

 

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

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

此刻满车歌声已经停歇,

婴儿在母亲怀中已经睡熟。

 

在这样的路上,这样的时候,

在这一节车厢,这一个窗口——

你可曾看见: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

再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山头?

 

你可曾想见:那些那年轻人火热的胸口

在渴望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

你可曾听到啊,在车厢里:

彷佛响起井冈山佛晓攻击的怒吼?

 

你可曾望到啊,灯光下:

好像举起南泥湾披荆斩棘的镢头?

啊,大西北这个平静的夏夜,

啊,西去列车这个不平静的窗口!”

 

这就是贺敬之笔下的《西去列车的窗口》,

我们唱着前辈的歌声,

我们挺着同样火热的胸口,

向西飞奔,点燃了西域的每一处烽火口。

 

 



鲁西是我出生的地方,准葛尔是我奉献青春的地方,海河是我播撒夕阳
的地方。
 回到顶部
总数 2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