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看厕所


  共有75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看厕所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山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37 积分:12600 威望:0 精华:63 注册:2011/10/27 6:35:00
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看厕所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18 5:39:00 [只看该作者]

     卫生

 

  阿克苏,维语,音译直译‘白水’。不是白开水的意思而是水很清澈的意思。温宿,维语直译‘十个水’,水很多的意思。县境内有台兰河、托什干河、库木艾日克河等43条河,径流量96.4亿立方米,还有自然水沟19条;泉水遍地。县城东面有个“老龙泉”,不知流淌了几百千万年,县城的人全喝它。后来又打了两口自流井,哗哗的清水流淌了几十年,仍然在流。所以阿克苏、温宿附近的人从来没有为吃水发愁过。其它地方就难了。就拿红旗坡农场来说吧,距离阿克苏公路距离12千米,小路距离6千米。短短的数千米,境遇可是大不相同:没水喝。夏天将渠水引入一个涝坝中。就这样的水到冬天也没有了。怎么办?拉冰。用拖拉机到柯柯牙水源头去拉,一人分一桶,化开只有小半桶。好在职工食堂供应开水,光洗漱半桶水够用几天。好在农场转年打了一口机井,彻底解决了吃水问题。当时新疆大部分农村都是喝涝坝水,所以霍乱传染起来很快很厉害。多年来,在和田地区,国家一直投巨资进行饮用水改造工程,使每一家农民都能喝上自来水,功德无量。

  看一个地方文明程度怎么样,看哪里?见仁见智的事。我根据多年在新疆的感受,觉得要看厕所。新疆戈壁滩到处是厕所,这是我到新疆听见的有关厕所的第一句话。当然戈壁滩没人居住没厕所是理所当然的。坐长途汽车,一般每隔几个小时找一个可以遮挡视线的地方让人们方便。但是,在有人的地方不修厕所就让人不可理解了。当时的新疆确是如此。城市里没有一座公共厕所。人们是随地便溺。特别是维族妇女,找个背人的或者根本不背人地方,蹲下就解。因为她们一年四季穿裙子,这裙子就是随身携带的厕所。居民家也没厕所,周围也没空地,怎么办:上房,这是很令人不解的地方,就在房顶上大小便。现在琢磨也是无奈的事,只求解手时附近没人看见就行了,远处人看见就看见吧,反正也看不清楚。单位是有厕所的,都是旱厕,简陋的就是挖一个坑上面搭几个木板。后来修建了公共厕所,但是由于随地大小便习惯了,公共厕所只是遮人眼目的地方,进去仍然随地大小便,根本不蹲坑,又没人经常打扫,根本插脚不下。改革开放以后,日本人去阿克苏旅游,专门去公共厕所拍照,很令人气愤也感觉丢人。那时我们说笑话:坐飞机时根本不需要空姐报站,看见浊气上升,臭味儿熏鼻时就知道:阿克苏到了。这是我在新疆工作三十年里最不能接受的事。所以我每到一个单位,第一个要办的事就是修厕所。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修了抽水马桶的厕所。没有下水道,就修化粪池,定期用汽车抽粪便。直到调回天津住楼房才去除了我心中的三十年的别扭。

  城市如此农村更不用说了。究其原因,其一是维族人种地不用农家肥,全用厩肥。牛羊驴马的粪便有的是,其二是维族人不养猪(小时候去过河北农村养猪的地方全和厕所连着的,解出的全让猪吃了,用人粪便种菜,所以那时肠道寄生虫如绦虫、蛔虫比比皆是。现在用化肥、喂饲料,寄生虫病少多了),所以人的粪便是一无用处。有一样例外就是狗吃屎。维族人养的狗也是吃屎的。看来“狗改不了吃屎”是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尽管进行过多少次农村厕所改造,但总是半途而废。究其原因经济不发展,设施不配套,实际没需求才是关键。吃都吃不饱还想拉的事?房子要倒了修不起还修厕所?所以发展经济才是根本。有钱才能修下水道,才能修冲水厕所。盖了新房子有了下水道就想修厕所建澡堂,一切都卫生了。现在阿克苏城市的卫生状况是根本改观了,农村要差一些。盼着农村能早日出现大的改变。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1/19 23:47:00 [只看该作者]

   过去在新疆确实如此!如今变化很大。

   五家渠的公厕就在此假山的里面!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p117004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