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我回到天津——结语


  共有83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我回到天津——结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山人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37 积分:12600 威望:0 精华:63 注册:2011/10/27 6:35:00
我回到天津——结语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 4:59:00 [只看该作者]

在乡镇企业管理局

我被温宿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为温宿县人民政府乡镇企业管理局局长。乡镇企业管理局的职责是负责对全县乡镇以下的集体和个体企业进行管理和服务,为他们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同时自己下设供销公司、建筑公司,制砖厂、罐头厂、羊毛衫厂等企业。新疆办乡镇企业,很难很难。没资金,没技术,没人才。有的只有资源和热情。(技术、人才落后到什么程度呢?举个例子:乡经济委员会的人向我请教:为什么我们的面粉机出粉量越来越少?因为我管过红旗坡农场的面粉机,略懂一些,就问:使用几年了?五、六年了。磨辊拉过丝没有?拉丝?不知道,不懂。小麦是需要磨辊上的如同刀头一样的丝道来磨碎小麦的。五、六年不拉丝,只是磨辊干磨,能快吗)?尽自己力量,办一些和民生攸关的,投资少、见效快的企业吧。如:小水电站,小面粉厂、碾米厂、制砖厂吧。大型项目考察了几个,都因为没钱而作罢。后来各地援疆工作开始选中的项目,就是我们当时选择的项目:如纺织厂、盐化工和煤化工等。任何事业的发展离开钱,都是空谈。在企业局最多的工作是口里考察项目,采购设备,下乡检查指导工作。局里手里有一点点钱,不多,贴补一些重点乡镇企业。最大的权力是贷款贴息。只要项目立项 ,取得银行贷款后,贷款利息由局里补贴。就是这一点点贴息,乡镇企业管理局就被当成香饽饽。每次我下去乡里都是远接高迎,乡镇头头围在身边。接待倒是普通,乡下饭馆里吃盘拉面,吃几个烤包子。到牧场是要宰羊了。各乡镇经委的主任一般都由汉族担任。

回天津

后来,县委书记调到阿克苏地委当副书记去了。我也在一次利用出差的机会顺便回天津看望大女儿时得知,在新疆的天津支青,有一个孩子已落户天津的,支青的父母年事已高,无力继续监护的,支青可以调回天津,家属和在疆未满16岁子女可以随迁。前提是在津孩子未满18周岁。当时我大女儿 已过17岁,二女儿已过15岁了,都快到临界点了。此时又有消息传出,要把我调到阿克苏另有任用。又处两难境地:回天津还是去阿克苏。这时妻子给我讲了一件事,小女儿有一天悄悄对她母亲说,妈妈,我们以后光吃馕不吃菜,省些钱,让爸爸通过在口里的熟人给我买个户口吧。原来,1990年,天津方面告诉我可以给一个孩子办天津户口。我开了个家庭会议,讨论谁回天津。小女儿一直跟我们过,从未离开。她首先说我不回。大女儿是两岁送回天津爷爷奶奶带的。六岁接回新疆上学,到1990年十四岁了,上初中了。于是让大女儿回天津顺理成章。我妻子送大女儿回津时,顺便把小女儿也带上让她见识一下口里的情况。小女儿虽然在天津出生,四岁时随我们也回过天津,但毕竟年纪小不记事。1990年到天津后又带她去了上海、杭州、苏州、青岛、北京。算是开了眼界,恐怕那时她已经后悔自己说的留在新疆的话了。所以才有和她妈妈的这一番话。我听了很心酸。为了孩子,做父母的什么不能舍弃呢,别说只是个前程,性命都可以。19933月,我请了假回天津办调动。当时政策规定要自己找接受单位,有单位接受才能办调动。那时天津已经开始下岗了。我一个外地的,年纪又偏大,谁要呢?翻报纸看招聘广告去应聘,去人才市场应聘。(那时天津人才市场才成立,在烟台道。)讲句实话,天津市我拿脚量遍了,没戏。说实话,写到这里,我都想落泪。绝望之际,有亲戚介绍我到和平区人才交流中心,这才找对门,经过他们几个月的努力,我拿到了调令,时间是199311月,整整8个月的时间。急急忙忙赶回新疆,新疆那边还不放,我死说活说就是不放。那时温宿县委已经大换班,我最后找了一个理由:温宿县人民政府要精简,进展很难的,谁愿出政府进企业呢。我对县委主管组织工作的副书记说,放我走,可以空出一个位子,精简就少一点阻力,不好吗?他终于答应了。后来正书记从中央党校学习回来还直埋怨这位副书记不该放人。1995年我回温宿办事,和正书记见面,他对我说也想调回口里。不过他没能如愿,调到塔城当地委副书记去了。

我把该带的全托运回天津了,剩余的该卖的卖,该送人的送人。于19941月告别了新疆。从新疆到北京,一路刮大顺风,半夜到天津,风也停了。这时是阳历199428日,阴历腊月二十八。转天腊月二十九(小年,就是年三十)了,我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束了三十年的新疆经历。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散淡山人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637 积分:12600 威望:0 精华:63 注册:2011/10/27 6:3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 5:01:00 [只看该作者]

结语

2004 由国征兄发起,组织天津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知识青年们,编撰《那魂牵梦萦的地方》,参与者甚众。大家纷纷回忆在新疆的战斗历程。我的《南疆随笔》即是其中之一。由于时间短,思路未开,很不成熟。我们那时,参加工作填写履历表,都填的是“参加革命”。不是找工作、混口饭吃。既是革命,就要有战天斗地的革命气魄,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讲究的是“斗争哲学”。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没人会主张,也不敢主张“恕道”。所以人们只知道争斗,不懂宽恕。斗了几十年,结果不是两败俱伤而是大家都受到伤害。这一切现在都成为过去时了:阶级斗争不提了,大规模群众运动不搞了,在政治思想上人们是彻底松下来了。代之而起的是职场、职场的竞争。生活的压力一点儿也不比我们那时小。而我们,多多少少又赶上了。所谓战争年代扛枪,抗美援朝渡江,节粮渡荒吃糠,文革时期下乡,体制改革下岗,我们经历过两三个时段,而且说实话,都不是太好的时段。现在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年强过一年。我们绝大多数,基本上是全部都退休,安享晚年了。从战友、同学的回忆中可以看出,我们基本上对支边一事无怨无悔,不管是已经离开新疆的抑或仍然留在新疆的,几乎众口一词。从年轻到年老,对一件事死不悔改,认准了去新疆不后悔,说明我们当初这条路走对了。有此一段经历,也不枉人间来一趟。

人过留影,雁过留声。既然到人间一趟,又有这么一段特别的经历,不留一点什么痕迹觉得对不起自己,也似乎对不起后人。自2000年以后,有了写作的愿望,于是一点点写了下去。今年7月,天津市档案馆的同志打电话给我,说是征集天津赴新疆支边青年的史料,动员我提供一点。于是就将回忆录赶齐,整理编辑好并插入相关资料照片,交给他们。就是在这里发表的文章。可惜照片发不上去。以后另外发吧。尽我所能吧,成这个样子。因为是应天津有关方面之邀所写,自然侧重于介绍新疆的方方面面,我所能写出的,就这些。看了它,如果能感觉到如同亲自到了新疆一样,就算达到目的了。诗一首,做结束语:

津门一介散淡人,

无端弄笔是何因?

卅年支边拼搏史,

一片痴情报国心。

青春已逝情未了,

西域轶事梦牵魂。

归去来兮缘依在,

落叶归根系儿孙。

 

民风民俗犹记忆,

奇闻意趣尚思忖。

堂无珠玑昭日月,

胸有浅识遗知音。

能换战友一声彩,

不枉人生半路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1 21:37:00 [只看该作者]

    屯垦支边青春奉,

    痴心多数散淡人,

    不论在疆多少年,

    终是人生重里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新疆歌舞.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