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家立业戍边陲 戈壁荒滩建花园
山东妇女到兵团,处处受到欢迎、照顾。山东人喜食大葱,食堂一开饭就为我们专门备一碟小菜,就是切好的葱段和面酱。领导们慢慢给姐妹作工作,组织上积极牵线搭桥,促成许多新的家庭诞生。许多年后我才知道,大批山东妇女进新疆,是为了使广大官兵在新疆安家扎根,长期屯垦戍边,这是来自党中央毛主席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当时思想单纯,只因所经历的婚姻创伤太深,根本不想嫁人,因此,进疆一年多坚决拒绝婚事。1955年,供给制和奶费制均取消,我重新面临如何抚养孩子的现实。经领导和同志们的反复动员、撮合,我最终还是与本院一位财务人员成婚。幸运的是,生产建设兵团的组织建制、劳保福利、道德风尚等仍沿袭了部队的好传统,我婚后虽然增加了一些家务劳动,但孩子们仍全托、全校,加之自己的努力,未影响工作和学习。
50年代初,石河子是一片沼泽地,芦苇丛生。唯一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名叫“老街”,一条街仅几十米长,两侧住有五、六户人家。部队开进后,挖“地窝子”⑤住,砍芦苇、开荒地,掀起大生产运动。我们一到石河子,虽然条件艰苦,但人心振奋,充满了创建家园的豪情。在荒凉的石河子土地上,同散在新疆各地的兵团部队一样,到处是火热的劳动场面,修渠筑路,植树造林,烧砖建房,筹建工厂等。部队生活非常节省。比如,每年两套军装改为一套,军官服四个兜改为两个兜。为了省衣服,一些农场的战士夏季劳动只穿短裤;芦苇滩里蚊子成群,战士们就干脆在全身抹上黑淤泥。部队加大劳动强度,用节衣缩食的资金在新疆开办了首批新型工厂,用汗水和体力开辟了大片荒田。二医院的全体员工除了紧张的工作学习外,经常组织义务劳动,如植树修路,打土坯盖房,开荒种菜,下农场参加夏收、秋种等。在兵团劳动大军创业热潮中,二医院和石河子一起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盖起了座座军营式平房,修起了纵横交错的人行道,道路两旁成长着成排的参天白杨树,花园里开放着五彩缤纷的鲜花。正如毛主席所说,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广大军垦战士的拼搏,如今的石河子已经是: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楼房迭起,工厂林立,市场繁荣,鲜花遍地;市区面积25平方公里,市区人口24万,行政区划460平方公里;管辖18个大中型国营农牧团场,2个水利管理处和329个工矿企业。石河子地区已成为一个以大农业为基础,轻工业为主体,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贸综合经营、科教文卫协调发展的新型绿洲;石河子市已成为中外驰名的现代化新型城市。所有来疆的中央领导和外国贵宾、代表团,无不光临石河子,留下了“戈壁明珠”、“塞外江南”的赞美词。石河子,是党的战略部署和兵团人艰苦创业的结晶,也是我们这些进疆山东妇女的第二故乡。
财会战线沥心血 安度晚年夕阳红
新疆兵团素有“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作风。特别是50年代,专业人才匮乏,无论干什么行当,多是土法上马,边干边学,没有谁讲条件讲价钱的。我被分配作会计工作,从开票开单记账开始干起。不久就调到医院院部财务室,担任制单、记账、结账、建账,处理账务及报表等业务。我从头学起,从头干起,苦学深钻,找规律想办法,自学财会理论,较快地学会并掌握了医院预算会计的全盘业务。
1960年前后,兵团各机关事业单位两次精简机构,充实农业基层。医院财务室由6人减至3人,我1人承担了建账、登记、会计处理、财务处理、报表等全套业务,工作十分繁重。面对各单位财务工作事多人少,上级部门提出废除账务,以表代账。但没有既成格式,就号召各单位财务人员大胆改革自行设计。为了不使账务混乱并保证及时完成工作,经反复琢磨,我废除一级总账以表代替,保留二级分类账,设计出多栏式三级明细账,节省了人力,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工作任务。1963年,兵团卫生处组织5人清账小组,对二医院财务进行了三个多月的清查核对。对我所经手的全盘业务非常满意,肯定了我的改革成果,并给医院财务室颁发了奖状。评语是报表及时、数字准确。我设计的多栏式三级明细账被财务系统推广采用至今。
医院医药材料及小型医疗器械的流动资金,仅次于全院职工的年工资额。对这项实物的进出管理,多年来仅由一名调剂员代管,更没有财会人员参与过问。1965年,院领导派我去协助药局清库建库账,并专门成立了办公室。几个大库房中有中药、西药、粉片、针流剂、中成药、化验试剂、材料及小型器械等,经过清理,清出报废药品两干多元(现值约两万元)。我采用一套账两方用的办法,保管登账,会计稽核,解决了账实不符,互相扯皮的矛盾。账实编号统一,取、查、对方便。同时,设有药材器械采购资金收支平衡会计账,堵塞采购及实物资金的漏洞,及时提供了年度予决算中对药材、器械所需资金的数据,有效地节约了人力、财力。
我在新疆兵团作了近30年的财会工作,1982年7月份退休,时年59岁。1982年,石河子地区的首届财会人员职称评审委员会授予我助理会计师职称。同年,国家农牧渔业部授予我“农牧渔业财会荣誉证书”及奖章。
现在,我们老俩口住着50多平方米的居室。楼前垂柳成荫,小道蜿蜓。附近有老干部活动室,工会俱乐部。院部组织有老委会。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繁荣,各种生活用品和农副产品种类齐全,交通便利,购物方便。长女在兵团办公厅工作,二儿子在石河子文工团编导室,小儿子(在新疆出生)在石河子红山嘴水电厂任生产科副科长。我还欣慰地得知,1952年送人的三儿子现在辽宁铁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任副主任,1954年送人的小女儿现在福建省京剧团任团长。
我们山东进疆的妇女同来自五湖四海的全体军垦战士一起,为了新疆的屯垦事业,“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现在,新疆兵团已有240多万人口,第二、三代军垦后代正继承父母的事业,奋战在兵团的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上。
注:
①当时农村有“绑票”的,即抓人质敲榨钱财,囚我伯父在外,家产较厚,我家人便有被“绑”的可能,用以间接敲榨我伯父。
②农村只设1—4年级的小学称“初小”,同时还设5—6年级的小学称完全小学,简称完小。
③当时我们那一带农村是敌占区,共产党组织转入地下,秘密领导组织宣传抗日救国,完小校长都是共产党。
④我的长子1947年出生后不久夭折。
⑤“地窝予”,即挖地为穴,上面盖上胡杨木、红柳条、芦苇和泥浆,留出天窗,侧面挖坡开门,类似莱窖。
选自《兵团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