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色土 栏梦萦天山 → [转帖] 有关王寿臣与新湖农场的报纸新闻


  共有102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 有关王寿臣与新湖农场的报纸新闻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转帖] 有关王寿臣与新湖农场的报纸新闻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7 23:00:00 [只看该作者]

1981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一条新闻——

 

    王震以老军垦的名义签订合同鼓励职工搞好生产

 

    新湖农场干部职工向王震报告喜讯:今年一举扭转亏损盈利415万元。

    全国八大农场之一——1976年被列为国家农垦系统亏损之冠的新湖农场,今年甩掉了亏损帽子,纯盈利415万元。

    (本报讯)新湖农场位于天山北麓,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南缘,素以“大、穷、乱”闻名。建场十八年亏损十八年。粮食单产长期在百斤内外徘徊,累计亏损6400多万元。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近几年,农村政策落实,农场出现生机,去年亏损由1976年的833万元下降到391万元。

    今年一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同志来新疆调查期间,专门请来五家渠垦区和农场领导干部,一起分析生产形势,商讨扭亏增盈措施。并以一个老军垦的名义和他们签订了一项年内盈利150万元的合同,给农场干部职工以极大鼓舞。一年来,农场把合同变为推动工作的动力,认真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和作物布局。纠正“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纠正广种薄收,坚持主攻单产;压缩赔钱作物,增加盈利作物。在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棉花、啤酒花、玫瑰花、菜花、红花五大优势。大面积推广地膜植棉新技术,扩大棉花50000亩,建成一个250亩的玫瑰园,栽植啤酒花3875亩。实行科学种田,夺得全面丰收。粮、棉、油、经济作物都创建场以来最好水平。粮食面积比三中全会以前的1978年减少23%,总产增长28%。皮棉总产303万斤,比1978年增加435.7%。地膜棉花平均亩产皮棉180斤,今年全场增收1020万元。1200多名农工平均得奖120元,最多的超过1000元。

    10月28日,新湖农场干部职工怀着喜悦心情,给王震同志写了热情洋溢的信,报告了他们超额完成合同指标的喜讯。

 

    (新疆五家渠垦区政治部报道组)

 

    这其实是一条旧闻,但它见证着改革开放时期的一段轶事。那里面有我父亲王寿臣。

    1981年1月12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王震司令员回新疆来了,王老要接见我们!”担任昌吉州农垦局党委书记的我父亲,带着新湖农场场长黄金山、副场长张守廉、财务科长王存厚.一起来到乌鲁木齐市延安宾馆三号楼。

    新湖农场是全国八大农场之一,十年浩劫,新湖农场是重灾区。三次变更隶属关系,八次更换领导班子。建场18年年年亏损。粮食单产一直在百斤上下徘徊。见到了老首长,怎么向他交待?我父亲心里不免有点紧张。职工由9313人增到15896人。粮食总产由3370万斤减到1285万斤。经济效益由平均年亏损29.5万元猛增到425.2万元。18年累计亏损7011.9万元。1975年一年就亏损833万元。这就是那场浩劫给后代留下的一笔阎王帐!有什么理由说呢,只好等着首长批评呗。

    三号楼大厅里,灯火辉煌,大家坐在那里静静地等候司令员的到来,大家无心交谈,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复杂,有高兴,也有忧虑和惭愧。

    王老来了,他和国家水利电力部副部长陈实一起来到大厅。他满面春风,身板还是那么硬朗,只是因为过度操劳白雪盖顶了。老司令员精神焕发地走到我父亲身边,和他们一一握手问好:

    “坐,大家站着干啥?”

    父亲和黄金山分别汇报新湖农场情况,王震司令员并没有因责备,他用力拍了一下沙发扶手,长叹了一声:

    “噢,这都是文化大革命的恶果!”

    这一声叹息,多么深沉,又多么令人揪心呀!

    当黄金山汇报棉花单产只有五六十斤时,王老说:“吃社会主义,这样吃不得了!”他的神情十分严肃。过了一会儿,他坚定果断地说,“石河子农学院搞地膜植棉,你们看了没有?单产达到270斤,要增加多少利润呀!”他像临战前宣布作战方案一样,“你们新湖农场要搞35000亩地膜棉,一亩也不能少。”

    黄金山说:“地膜棉我们知道,就是太费工了。”

    王老说:“费工怕什么?我们中国人多,外国人搞不起,我们搞得起。”

    是的,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早在1952年冬,为了解决人民的穿衣问题,王震司令员与苏联专家迪托夫以及陶峙岳将军就签订了《石河子棉花丰产协议》,连续两年两万亩棉花亩产皮棉上百斤,玛纳斯垦区早巳成为全国产棉基地之一。打那以后,新疆植棉得到很大发展,迄今,兵团产棉量约占全疆棉花总产的一半。

    王老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知人善任,重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这是由来已久,众所周知的事。王老环视了在座的同志们之后问道:“今天在座的有没有学农的?”

    我父亲指着身边的张守廉向王老介绍:“这位是新湖农场副场长,1962年八一农学院毕业的。

    “噢,你是农学家。”王老笑着,亲切地看着张守廉说:“你见过地膜棉没有?”

    “见过。”

    “相信不相信?”

    “相信。”

    “有什么好处?”显然,王老是在证实科学植棉到底会给农工带来多大好处。

    “播种早,延长生育期,多数棉桃是伏前和伏期桃,多收霜前花,产量高,经济效益好。”张副场长一口气讲了这么多好处。

    “是呀。”王老十分高兴地说,“我们现在搞生产不能只讲苦干,还要讲科学种田。地膜植棉,可以提前播种、保温、抗旱、早结铃,可以控制杂草,提高产量。你们新湖农场离石河子试验站有多远?”

    我父亲回答说:“60多公里。”王老关切地问:“你们有吉普吗?”

    “有。”

    “你们去请老师,去现场学习,回来再教给职工。就像当年练兵那样,先单兵教练,再班教练,排教练。现在你们要把钱省下来买地膜、买磷肥。你们今年的生产计划,每个职工能拿多少奖金?”

    “30元呗。”黄金山答道。

    “那么一点点,太少了。要拿300元,至少100元。”王老紧接着说,“你们算算看,35000亩地膜棉,单产270斤,亩产200多斤;每人管3亩,就是600多斤,40%奖给个人,那是240斤,可得480元钱。这样,职工就可很快富起来,至少是一部分职工可先富起来,然后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你们赞不赞成?”

    “赞成!”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王老的一笔细帐,把大家的心都算亮了。我父亲高兴地看着黄金山和张守廉,他们也十分惬意地看着我父亲笑。

    我父亲心里在说:“搞地膜植棉,咱们怎么都没想到呢!”

    首先是作物布局调整成功,由单纯种小麦到多种经营。粮食作物面积从占耕地面积的82.44%下调到47%,经济作物面积由不到10%上调到37%;其次是小麦获得大丰收,总产比1975年增长一倍;再次是建起了全国最大的玫瑰园,鲜花产量可达16000多公斤。

    黄金山对我父亲说:“今年师下达的利润指标是140万元,我们可以完成这个数。”他伸出了三个指头。

    “棉花呢,那可是立下军令状的。”我父亲看着棉田里棉桃累累,笑容满面,心里很是高兴。

    “麻达(麻烦事)的没有,下个月就开始摘棉花了,我们机关干部全上。”

    1981年真是新湖农场的吉祥年。地还是那些地,人还是那些人,到秋后一算账,真让人高兴。粮食总产3754万斤;棉花总产3003万斤;油料总产2002万斤;酒花总产175吨;经营成果由上年亏损391万元转为盈利418万元,终于摘掉了长达18年的亏损帽子,跻身于全国国营农场的先进行列。

    同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发了新湖农场给王老的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报告了超额265万元完成军令状指标的喜讯。王震将军看到了,他对新华社的记者说,希望天天能在《人民日报》上看到这支部队的消息。

    新湖农场首创大面积地膜植棉丰收。农场名扬天下了,职工脱贫致富了,一步一层楼,一年一个新台阶。1988年全场人均收入1700元。

    以后干什么?怎么干?这是我父亲关心的问题。深秋,我父亲再次来到农场,新任场长张守廉又向他报告了一个好消息:

    “全场职工自愿捐款100万元,修建两条柏油路,全长381公里,解决了建场20多年未能解决的难题。”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山雄鹰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5100 积分:30523 威望:0 精华:42 注册:2011/8/30 13:3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8 10:46:00 [只看该作者]

   我从1965年至1973年在新湖工作,新湖建场快50年了,变化很大。尤其从1981年以后,正像冷燕版主报道的那样,一步一个台阶,天壤之别啊!

   感谢冷燕版主提供的材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四海为家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98 积分:146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1/11/17 19:2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8 13:24:00 [只看该作者]

   六师人看到听到六师的人和事感觉亲切。看着版主提供的“有关王寿臣和新湖农场的报纸新闻”一文。脑海里顿时闪现老首长的形貌,农场的大地,白茫茫连片的棉花田。。。。。。又一次亲临故地重游,好美呀!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阿铁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86 积分:88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12/13 20: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0 17:55:00 [只看该作者]

         1981年我在新湖七场场部生产组工作,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场长狄广才丶生产组长陈绪文从总场开会回来,传达新湖农场同王震司令员订立军令狀的事,要求七场全力以赴保证军令狀的实现。从此我们生产组成员经常往生产连队跑,督促和指导连队的地膜棉丶啤酒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1981年12月当我们从《人民日报》上看到军令狀圆满完成的消息后,大家高兴极了,陈绪文还特意请生产组成员喝了一顿庆功酒。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冷燕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435 积分:9395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1/29 21:4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5 0:02:00 [只看该作者]

   前文是转载于《我的父亲王寿臣》一书。看到精彩之处,转给战友分享。


1965年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共青团农场。2004年和当年战友们共同出版《天山脚下的北京知青》一书,为北京和新疆真实的历史补充了珍贵的资料。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