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我国的近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帝国主义由于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我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逐渐活跃,资产阶级力量有显著增长,无产阶级也随着壮大起来,自发性的罢工不断发生。在这个形势推动下,接受了西方新思潮影响的先进知识分子眼看到封建军阀日益倒行逆施,帝国主义又乘间加紧对中国的掠夺,内忧外患,交相煎逼,而旧文化和旧思想又严重地阻碍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因此奔走呼号,致力于新的思想启蒙工作,以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的局面。这个启蒙运动后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的条件下,转化成具有伟大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一九一九年的五月四日,以巴黎和会拒绝中国人民收回山东主权的正义要求为直接导火线,在北京爆发了空前未有的爱国示威运动,从此,中国无产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揭开了。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了历史评价:“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则是彻底地反对封建文化的运动,自有中国历史以来,还没有过这样而彻底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功劳。”
一九四二年前后,我国的抗日战争已进入最艰苦阶段,日本帝国主义对解放区连续“扫荡”实行野蛮的“三光”政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蒋介石政权则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就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九四二年五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具有伟大意义的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从而揭开了我国文化革命运动的新篇章。
在《讲话》中,毛泽东同志强调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必须明确地彻底地解决它。”毛泽东同志要求文艺工作者“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为这四种人服务”(工人、农民、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城市小资产阶级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要求文艺工作者通过“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既转变思想,又获取源泉:这就是毛泽东同志为发展中国的无产阶级文艺所指出的根本道路。
一九四九年全国解放以后,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即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后,我国又进入了连续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为了发展经济,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党中央决定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重大决策,从此,知青文化便拉开了序幕。
所谓“知青文化”虽然是近年来社会上出现的新概念,它不同于“五四”新文化和延安时期文化,它的最大特点是,知青文化既是历史的,因为知青时代已经结束;它又是现实的,因为知青文化的主体是老知青,目前他们正以知青的名义继续着后知青年代的知青文化进程。使知青文化充满着活力。
知青文化包括三方面内容。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王培珍、邢燕子、侯隽、董家耕等回乡务农开始到后来的青年学生去新疆屯垦戌边,再到“文革”期间形成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数千万的初、高中学生奔赴农业第一线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这期间所有与知青有关的制度安排及所有知青的一切生产和生活经历,即构成知青文化最主要的内容。没有这一段历史,“知青文化”这个概念就无从成立。其次,返城和选调后知青及仍滞留在下乡处知青的际遇,以及后知青年代所有在知青名义下进行的各类社会活动。组成了知青文化的第二方面内容。知青文化的第三方面内容是关于知青史的研究、知青文学的创作以及关于知青现状的调研等学术方面的活动。这三方面构成了完整的知青文化。
在知青文化中,从宏观及历史视野看,知青史的书写及对知青历史文化的研究无疑更为重要。因为,作为二十世纪后半叶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大事件,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笔并接受后世的评价。在历史研究中,当事人的第一手材料及当事人对历史事件的看法被特别看重。在上山下乡运动结束三十多年后,绝大多数知青健在的情况下,应该对知青史作抢救性记录和研究,为历史留下更多的第一手资料。这是知青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当然,历史首先是人的历史,是对人的尊重,因此,以老知青为对象,以知青名义开展的知青志愿服务、知青公益扶助、知青网络传播、知青文艺展演、知青联谊交流等以提升和丰富老知青晚年生活质量为目的的各类社会活动,对老知青们来说,更具现实意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7-18 12:36:30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