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3日是重阳节,是老人的节日。目前,全国已有1.8亿老年人,我国已进入了老龄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
在上世纪末的1999年,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我国悄然而至。从那时起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到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以上。我国仅用了18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近百年的历程。另有国际人口研究资料显示:目前全球72个人口老龄化国家中,在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NP达到了1至3万美元。直至2002年我国人均GNP才只有980美元,和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10至30倍。这说明我国是“未富先老”。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8亿左右;人口老龄化水平达百分之十一;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2.5亿,老龄化水平将达百分之十七点一八;到2050年,我国的老年人口将超过4亿,老龄化程度将增长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基本上平均3人中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从2050年到2100年,中国将成为重度化的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社会.....挑战和机遇并存
空前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状况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对国家和社会的供求关系和社会保障体制也将产生很大的冲击和影响。人口结构的变化所带来的社会和家庭的扶老比重和赡养负担也会相应加重。目前我国大部分独生子女家庭的人口结构是由下而上的1比2比4的家庭结构和代际关系。但是我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早在5年前就已经进入到婚育年龄。等他们的小宝宝长大成婚生子后,到那时的家庭人口结构将变为由下而上的倒金字塔式的1比2比4比8的家庭代际关系。到那时,全国将有数亿老龄人口的养老模式需要不断完善与重建。对于数亿老年人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必将充实新的内涵。所有这些,都是老龄化社会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
但人口老龄化并不是洪水猛兽,更不是不可抗拒的灾难。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必然趋势,是经济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健康长寿的结果。只要我们以中央所提出的“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社会齐心协力,做到政策到位,措施得力,调控及时,积极应对,就可以把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机遇;把压力转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把所谓的“负担”和“包袱”转化成社会的宝贵财富。
三、着力提高构建老龄和谐社会的速度和水平
我国的老龄群体不是孤立的群体,他们家有子孙儿女,外面有邻居朋友、老同学、老同事,离退休之后还可能结识一帮有共同爱好的不同年龄的朋友群体。因此,应对老龄化,需要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正如两千多年前孔夫子所提出的“老者安之,少者怀之”才是理想的文明社会。在当代,,建设老龄和谐社会需要逐步实现:老者有所安,少者有所怀,工者有其事,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贫者有所扶,残者有所助,病者有所医,,执法秉其公,违者有所究。营造这样一种公正、公平、人们之间和谐相处而又相互关爱的社会环境,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