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特色小吃
安阳:三熏"(熏鸡、熏蛋、熏猪下水)是由熏鸡、熏蛋演变而来的。在豫北、冀南等地久负盛名。形成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地方食品。
"三熏"创始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祖辈经营熟肉制品的邵金荣在安阳古楼后开设了"荣庆楼"熟肉店,聘靖磁州周玉才经营熏鸡、熏蛋、熏兔肉、香肠、肘花等。民国二十二年邵金荣去世,其外甥阎好德相继经营,铺号更名为"德庆楼"。阎好德继承和保持了熏鸡、熏蛋的制作工艺,生产和经营量很小。解放后,随着城乡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对食品的花色、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阎好德与其他师傅把熏制工艺运用于熏猪下水上,生产出了熏猪头、熏猪肚、熏口条等,增加了十多种花色,发展了这一风味食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近年来,生产规模逐年扩大,供应数量不断增加,仍不能满足市场消费者的需要。
"三熏"制作配料齐全,工艺精细。先将需要熏制的食品卤熟,放在熏笼上,在熏锅内点燃锯沫(松锯沫最好)、柏枝、柏壳少许,用烟熏烤三四分钟翻动一次,使其受烟均匀,熏制品呈淡黄色或黄褐色为宜。熏制后,表面涂少许香油即可。"三熏"具有光泽鲜亮,表皮干韧,烟浓郁,入口脆烂,回味无穷,肥而不腻,瘦肉香脆。可谓色、香、味、形俱佳。夏季食用不易变味,有独道之处。
“炒三不沾”是安阳名菜。食用时因不沾筷、不沾盘、不沾牙而得名。
“炒三不沾”也叫“桂花蛋”其创制人及创制年代已无从查考。
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彰德府,知府献膳,其中就有"炒三不沾"。乾隆食后大悦,立即令人记下此菜的制法。从此"炒三不沾"传至皇宫,成为宫中名菜。
后来,不少厨师因生活所迫逃往他乡,故使“炒三不沾”这道名菜在外地生根开花。现在,“炒三不沾”经厨师们的不断改进,又在金黄似月的“炒三不沾”周围摆上用京糕切刻而成的晶莹鲜红的小兔,为此菜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显得更为富贵雅丽。炒三不沾所用原料:鸡蛋黄10个(蛋黄以深黄色为佳),水粉芡1.5两,桂花糖3钱,白糖6两,水1.2斤,好大油3两,京糕1.5斤,盐水2至3滴。
制法:一、冼京糕切刻成1.2寸长、6分宽、3分厚的图案花边或小兔型花刀20-30块,够盘边摆一圈即可,下脚料剁成碎丁待用。二、锅内添水1.2斤,加入白糖,待溶化后加入桂花糖,加温后晾凉过箩。三、蛋黄加入水粉芡,用筷子搅匀,加一斤凉浓糖水,盐水几滴,再过80目的箩,滤净杂质。四、锅放火上加油至锅热时将油倒出,打抹干净;而后加好大油1两,倒入五分之一的蛋液,搅炒后,视其软硬,如硬可将剩下的浓糖水倒入蛋液中;然后将蛋液再全部倒入锅中,小火慢慢搅炒。蛋液变稠时,加一次油,用力敲搅,并不断加油,至不沾锅表面光洁无蜂窝时,把剩余大油加入锅内炒几下翻锅,盛入盘中,最后将切好的京糕小兔或图案花边摆成一圈,碎京糕丁撒到”三不沾“上。
特点:软香油润、浓甜不腻;有益智、开胃的功效。“三不沾”金黄,京糕鲜红,红黄相映,鲜艳喜人。 “炒三不沾”是安阳烹饪园里的一枝鲜花,也是豫菜中的佼佼者。
安阳燎花
燎花乃安阳市(旧称彰德府)传统点心,久负盛名,而以锦泰店制作的最为优良。据清嘉庆《安阳县志》载:"锦泰、钢泰之燎花均甚驰名"。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燎花,属南方糕点。据传清代时,浙江一位吴姓糕点师傅上京谋生途中,因病滞留安阳,经当地人悉心调理得以康复。他有感于安阳民风淳厚,便定居于此。并把制作燎花的技艺传出来。燎花一出,深受欢迎,使南点在北方扎了根,历经二百余年不衰。
成品燎花,造型美观、面色金黄、剖面洁白、状如蜂巢、外撒对丝、浪似蓼花,故又叫蓼花。落口香甜酥脆、软绵易消化,营养丰富,老少皆宜,被视为节日聚餐珍馐,馈赠亲友佳品。
道口烧鸡
产于滑县道口镇,传统正宗品牌“义兴张”,创制于清朝顺治年,扬名于乾隆中期,乃御用贡品。主要特点是:加工精细,色泽鲜艳,造型别致,五香俱佳,一抖自散,食之不腻,有形、色、味、烂“四绝”之称。与北京烤鸭,金华火腿齐名。
老庙牛肉
滑县老爷庙乡传统产品,创于明末清初,加工精细,配料讲究,主要特点色鲜味美,肉烂筋面,块硬抗风,香味浓郁,耐存放。
曹马芝麻糖
安阳县崔家桥乡曹马村芝麻糖闻名全国,其独特技艺已历三百余年,其特点酥、薄、轻、空、无渣适口。
粉浆饭
用绿豆制作粉皮粉条后的余汁,加小米、黄豆、花生米、白菜、猪油熬制,再加香油、香菜,食之有一股独特的酸、香、甜、绵的味道。是安阳老城一带人们非常喜爱的传统饭食。
烩菜
烩菜是安阳特色菜,分为高中低档。上等称“海烩菜”,配有海味,中等的称“上烩菜”,一般的叫“行烩菜”。更大众化的还有“全汤豆腐菜”、“扁粉菜”、“酥肉皮渣烩菜”等,其中扁粉菜为市民街头早点喜食品种。
安阳烩菜特点为配料丰实,汤菜一体,原料荤素、肥瘦兼有,粗细搭配。主料有蹄筋、肚片、酥肉、肉方、肉条、肉丸、皮渣、油面筋、腐竹、青菜、豆腐等。中档加鸡丸、肥肠、氽丸、玉兰片、木耳等。高档加海参、鱿鱼、海米等。烩菜也可用火锅形式现场制作。
皮渣
安阳名吃,用粉条配以海米,葱花、蒜片、姜末、猪油,加水搅拌蒸制而成,可煎可烩,炒菜作汤,味美可口,别有风味。
血糕
安阳传统风味小吃,始于清乾隆年间。用荞麦面、猪血加调味料蒸制,食时切片油煎,抹上蒜泥,香辣鲜美。
内黄灌肠
内黄县特有小吃,百余年历史。以猪血、面粉、香油、五香料等合汁灌入猪肠煮制,可用蒜汁凉调,也可油煎热食。
关家酥烧饼
安阳县水冶镇东大街关家精工制作的油酥烧饼,特点是皮酥里软,味香可口,在安阳地区颇有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