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堡古城全貌
神木县高家堡古镇是榆林市历史文化名镇,位于神、榆、佳三县区交接处的秃尾河流域,神佳公路和榆神公路的交汇处,也是周边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全镇东西宽27.5公里,南北长23.5公里,总面积444平方公里,地形图像一只飞翔的和平鸽。境内东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西北部为风沙草滩区,秃尾河、永利河等河沟将全镇分割为“两川五沟七道梁”。全镇辖48个行政村,总人口21000余人。高家堡古城是陕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是一处具有浓厚人文积淀的文化古镇,也是一处很好的旅游文化景点。
历史文化资源
石峁遗址
●远古遗存 境内有史可考的文化遗址众多,文明开化历史久远,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2005年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公布,本镇已知文物资源26处。镇南的寨山峁细石器遗址,镇北的神树沟、桑树渠、桑树塔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带遗址均有大量的灰陶、彩陶、磨制石器和陶窑址发现。文物调查表明,其遗址保有相对完整,文物出土数量大、品位高,是不可多得的古文化遗存,极具保护价值。镇东石峁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于1976年,总面积90万平方米,出土有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并有原始村落、民居、石棺墓葬、陶瓮葬、祭祀场所、灰窖等遗迹遗址发现。其中的石祖、玉璇玑、玉人头像引起考古界的极大轰动,学术性争鸣至今不息。石峁玉器以玲珑剔透、精妙轻薄著称。自清末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散落民间和流失海外的不可胜数。附近村民在民国饥荒年份升玉易斗米、笼垛驮卖的事实至今叫人叹惜。文化大革命中,省文物考古队戴应新曾对该遗址进行有限的抢救性勘挖,所得文物以玉器为多,一次就装运三大木箱。现藏于省、市、县的国家级石峁文物不下几百件。1983年,该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升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石峁遗址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极具保护和研究价值。如果各方面的工作能切实展开,这一文化就完全可以独立命名为石峁文化,而不是笼统的龙山文化。
●古代城址和遗迹 该镇自古即为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碰撞交融带,行政建置屡多兴废,政权归属交织易位。纵贯南北的秃尾河古称圁水、吐浑河、杜胡川水,汉置圁阳、圁阴、鸿门、白土四县,镇境属圁阳县地。镇北喇嘛河、瑶湾,镇东石峁、土王山、叠翠山等处均有秦汉或唐宋古城遗址,陶器、瓦当、石器、玉器屡有出土,对于研究古代疆域、建置、军事、风俗具有重要价值。横切东西的永利河古称神衔水,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汉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界河,傍河突起的石峁、土王山一带有绵延五六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唐贞观四年(630),回纥铁勒十一部请降内附。次年诏令于石峁置幽陵都督府,广建城寨,安置降胡。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帝许****宁国公主下嫁回纥可汗磨延啜,封其为英武威远毗伽阙可汗,于镇东石峁为其敕建英宁府。此遗址清末尚存石坊,镌“英宁府”三字。乾元五年(763),罢撤英宁府,改置公主邑司,号宅门墕堡,后为宁国公主葬所。时至今日,当地老百姓仍习称此处为女王城和女王墓。宋至元,先后建置飞鸦川寨、弥川寨、弥川堡、弥川巡检司于镇东。其遗址残墟广布于镇东南黄土塬区。
境内及周邻地区的古代遗迹还有:南10余公里处的北周开光城遗址,虎头峁石窟遗址及柳巷的汉画像石墓葬,镇东南点军崖秦王点兵遗迹,镇东奥庄子明长城砖窑遗址,镇北暗门峁明长城易马城遗址,凉水井砖砌空心敌楼,墩梁、西寺 内外障城及烽火台遗址,镇东邱家园子八卦墓遗址,镇东土王山悬棺葬石窟遗址,镇北灰窑山李氏祖茔石雕碑林遗址,麻堰塔水利遗址,西寺 秃尾河鱼龙变化大桥遗址(石壁存清末陕北名儒方镜堂题刻“化险为夷”榜书)等。这些遗址遗迹的文化内涵和待解之谜各具特色,如红字沟的摩崖石刻有擘窠大字四,道光县志称其非籀非篆,如画如影,人不可识。有人据此推测极有可能是远古文字或岩画一类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