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上旧金山
在美国一个月的时间里去过两次旧金山。第一次是到美国后的第二个周末。
雨已经断断续续下了三天,天气预报说还有雨。不能在家等雨停,周五我们决定冒雨去旧金山。
开始老天还算客气,淅淅沥沥。车子开上1号公路,老天开始发威。天好像裂了个大口子,瓢泼大雨不顾一切地从头顶上倒下来。放眼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公路上,一辆辆小车像走在水面上的冲锋艇,只见得到车顶和隐隐约约的两盏红色的小尾灯。坐在70英里时速的车里,真有点玩命的感觉。幸好十几分钟后雨变得小些。
从Marina到旧金山的公路虽然并不很宽,但风景迷人,真是漂亮极致。如果不是下雨,如果是早上从旧金山回来,或是傍晚从Marina往旧金山走,没有了中间隔离带和过往车辆的干扰,定能拍到太多太多好照片。
第一站,我们去斯坦福,那儿有个北脸专卖店。我还惦记那没买到的North face。国外的大学与我们国内不同,没有森严壁垒的院墙和校门。斯坦福大学就在斯坦福市里,教学区、宿舍区、居民区、商业区不分。冒雨赶到斯坦福,那家店冬季的商品全部打折销售掉了,货架上摆的全部是夏装。信心百倍的来,却是一无所获。其实早该想到,户外运动原本是年轻人的专利,在斯坦福读书的学生家境不好的又少,一有打折促销,肯定不愁卖。
从斯坦福出来,直接开车去旧金山。
无论你叫它旧金山、圣弗朗西斯科,还是三藩市,对于中国人来说都熟悉不过了。这次去,还是发现很多自己不知道的细节。旧金山位于加州海岸一个细长半岛的尖上,夹在旧金山湾和太平洋之间。东边的海湾大桥将它和奥克兰连接在一起,西边的金门大桥和北方的港口小镇Saosalito相连。围绕着旧金山湾有大大小小许多城市,圣荷西、斯坦福、奥克兰、伯克利都在它附近。这一代被称为旧金山湾区。
原打算先到太平洋边近距离看看大洋风貌,无奈如注的大雨加上狂风,太平洋边连伞都撑不住。不肯放弃,硬是顶着风,拍了两张怒吼的太平洋。照片拍出来都成了黑白片。
风雨交加,无法在这里久留,我们去日落区十九街看YU曾租住了十年的那个房子。日落区,用YU的话说是美国中产阶层的人聚集的地方。据说那个区是在二次前后建造起来的,那里的主要居民是华侨和华裔。附近的商店、餐馆大多是中国店,因此当地人称它为新兴的唐人街。我们很容易找到了那栋房子,只是那里不知换了几个主人,已经是别人的家了。
旧金山有美国“最漂亮的城市”的美誉。从太平洋边向东,绵延伸三英里多,直到斯塔尼安街,是与太平洋海岸垂直、横跨53条街的金门花园。据说一百多年前这里是一片荒野,后来旧金山市购买了适宜在这里生长的5000多种植物,人工建造了一座在美国面积最大的公园。
而今,百年过去,百万棵树已经变成了一株株参天大树,金门公园成为名符其实的城市天然氧吧。
金门公园拥有大量的步行道,里面还有高尔夫球场、网球场、儿童乐园等娱乐场所。另外还有享有城市博物馆之称的加利福尼亚科学院、亚洲艺术博物馆和迪扬美术馆。除此之外公园中还有许多主题花园:莎士比亚花园、日本庭园、暖房、植物园、史托湖、马球场、水牛牧场、郁金香花园等。
原来一直担心没有地方停车,这下可好,停车的地方倒是有,只是雨大得根本无法下车,甚至有时连拍照的可能都没有。我们开着车在公园里转了两圏,赶在老天爷喘口气的时候,抓紧机会拍了两张。
下午两点多我们在日落区的一家中餐馆吃了顿快餐,一荤两素,冰水、茶水自便,质很好,量也很大,一份4.8美金,一般饭量的人吃不完。
饭后去真正的唐人街。唐人街主要是三条平行的街道,我把它归纳为:一条以服装、旅游商品为主,这主要是供游人消费的地方;另两条,一条以餐馆和旅游商品为主,一条则是菜场等为当地人服务的商业街。我们没有在美国购物的计划,也不想逛店,吃完饭,从第三条街开到海边。
经过海湾大桥,我们去了伯克利QING的家。
海湾大桥的全名是旧金山-奥克兰海湾大桥,以前还有个更繁复的名字,始终没叫起来。这较比简单的名字被人们叫俗了,两个连接大桥的地名也省掉了,直接称它为海湾大桥。海湾大桥全长11公里,分东西两部份,中间由160米长的芳草岛隧道连接。大桥分为上下两层车道,最初设计是上层桥面通汽车,下层则是走火车和货车。现在,海湾大桥已经变成上下两层的五车道,上层通往旧金山,下层通往奥克兰。海湾大桥不愧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之一,每天大约有27万辆次汽车从这里通过。
雨中的伯克利祥和安宁。这一晚,一下去QING家太多人,自己不方便,也给人添麻烦,我们住“汽车旅馆”,YU和JI住QING家。
QING是我小时候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曾经是床头对床头的室友。每晚熄灯后,两个人总有说不完的话。现在还真记不起这每天说、每天说,究竟都说了些什么。
那时候,我性格比较内向,性情偏忧郁。QING与我正好相反,她总是高高兴兴的。她的最大特点是永远能把快乐带给别人。QING是少年银河合唱团的,有着一副天生的好嗓子,无论走到哪里,她那银铃般的笑声就会在哪里响起。无论多沉闷的环境只要她一到,就会让那里充满快乐。从小我一直想学她,学了一辈子也没学会。
以前我总觉得对于已经退了休的人在美国没什么意思,不如回国过晚年更好。看了QING的生活,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她觉得在那里更适合她。不说其它活动,业余时间QING对手工捏制陶瓷摆件产生兴趣。在QING的家里有几个展架,展架上摆满她的作品。各式小茶壶,小到直径不足一公分。QING得意地告诉我,这样大小的壶,别人做的只是个外形,而她的小壶还能从壶嘴里倒出水来。展架上有各种造型的小花瓶,不同造型和花色的小花瓶里配以不同的小花。除此之外还有雪白色的跪在地上洗头发的小女孩、各式高跟鞋……QING确实有她特殊的天赋。记得有一次我们两人走在正在修建的中华民族园附近,满地的尘土和乱石,她指着其中的一块大石头对我说,“你看,如果从这个角度拍过去,这画面一定特棒!”我站在那里端详了半天,也没看出所以然。最后还是在她的明示下才明白了这美是美在哪里。QING高兴地告诉我,她的作品居然还有人愿意花钱来买。开始她不习惯,别人喜欢就随手送给人家。后来讨要的人多了,毕竟要买原料、要交烧瓷的费用,于是象征性地收一点费,居然也卖了三百多美金了。QING让我自己挑,凡是我喜欢的随便拿。我挑了几件,至少我不愿意让她的展架一时空了很多。
在伯克利,我们见到了美国西部罕见的冰雹。YU和QING到美国20多年都没见过。
第二天一早,辞别QING夫妇。冒着雨,我们沿80号州际公路向西,去了大学路西端伯克利码头附近的北海滨公园。北海滨公园的著名是一年一度在那里举行的伯克利风筝节。在那里,在连绵起伏的山丘上绿草茵茵,一条古道蜿蜒而至。草地上有一张张为游人提供的长椅。坐在长椅上远处的金门大桥在风雨中时隐时现。最令人感动的是雨中那些虔诚地读着圣经的老人。海的对面是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