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旅游纵横 → 红旅札记——情萦魂绕铁索桥


  共有279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红旅札记——情萦魂绕铁索桥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红旅札记——情萦魂绕铁索桥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7 16:52:00 [只看该作者]

   

                                    情萦魂绕铁索桥

                                       一、到泸定

      我是将近下午三点多钟进入的泸定县城,安顿好后,已经过了四点。

      对于泸定城,其实我是路过过一次的,那是去年到汶川地震灾区行,热情好客的四川亲属让我搭乘了一辆去理县出差的“公务车”,我们乘坐一辆“霸道”越野车,回成都的时候没有沿映秀折返。而是沿317国道路过了两河口,走四姑娘山、经康定穿过泸定再过雅安回到的成都。途中司机告诉我,在汶川地震时,映秀的那条路破坏严重,从成都去灾区的救援车辆便只能走这条道路了。也许是想让我体会一把当年抗震救灾的艰苦,司机便这么绕了一圈。我得以在康定逗留了一下,吃了顿饭,望过“跑马溜溜的山”,让我品尝了一下康定情歌的韵味。路过泸定时天色已黑,司机要急着赶回成都,所以车子“嗖”地一下便穿过了泸定城,夜色中,过大渡河时,我只感觉到黑暗之中河水在流淌,而铁索桥连个影子都没看见。其实,这也不能怪司机。因为泸定铁索桥如今已经成了文物保管单位,不但登桥要买票,而且,两头的桥头堡大门还有了开关的时间。既使司机把车能在铁索桥边停一下,我还是不能迈到铁索桥上。因为我们到达泸定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八点了,铁索桥早已过了开放时间。

      然而,这一次,我的时间是充裕的,我的行动是自由的。而且,我是有惊无险地从安顺场沿大渡河东岸上溯到泸定县城,这样,当我的脚踩在泸定县的土地上时,我便又多了一份骄傲、一份自豪,一份得意。一份难以表达的心境。

      对于泸定县城的认识,我并非是在“访红”时做的功课。而是三十年前去西藏时便开始注意到的一个地名。三十年前,我只身前往西藏,去时,是乘飞机,而返回时,我决定乘长途车走公路而行。这样,便有两条路摆在了我的面前,一条是川藏公路,一条是青藏公路。应该说,川藏公路才是正宗的“茶马古道”。历史上,从内地进藏,不管是官员还是僧人,不管是商贾还是平民,如果从四川成都出发,都要经雅安、泸定、康定,然后在新都桥可以分为南北两路前往西藏,说到新都桥,那可是令摄影师神往的“摄影天堂”,此地处在317与318国道南、北线分叉路口,有着神奇的光线,无垠的草原,弯弯的小溪,金黄的柏杨,山峦连绵起伏,藏寨散落其间,牛羊安详地吃草……是一片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317国道属于北线;经甘孜、德格,进入西藏昌都、邦达;而318国道属南线;经雅江、理塘、巴塘,进入西藏芒康,而后在邦达与北线会合,再经八宿、波密、林芝到拉萨。不管是北线还是南线,一路上都山高林密、河流湍急。走北线要翻越海拔4916米的雀儿山;而南线呢,须途经海拔4700米的理塘。也属于高山地带,能让人产生强烈的高原反映。但沿川藏公路进藏,你能欣赏到非常壮观的风景,途中从东到西依次翻过二郎山、雀儿山、色季拉山等14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山,跨越大渡河、金沙江、怒江、澜沧江等汹涌澎湃的江河,路途艰辛且多危险,瞻雪山、阅草原、过冰川、穿峡谷、原始森林迎来旭日、大江大河送走晚霞。风光旖旎,然而道路凶险。所以最后我还是选择了从拉萨到格尔木的青藏公路,最后从西宁返回的北京。

      但我从有关资料上得知,从元朝以来,内地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的维系都是以川联藏。所以,雅安成为“藏茶”的集散地,更由于大渡河穿泸定县城而过,所以成为川藏之途的咽喉。特别是到了清朝年间,每次发生“番乱”,平息的军队都要从打箭炉集结,打箭炉是个古地名,即今天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中心康定县。打箭炉系是从藏语的 “打折渚”汉化雅译,清初时政府设“打箭炉厅”到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未时政府感觉“打箭”毕竟还带有武力色彩,也许为了“民族和谐”,特将打箭炉厅改为康定府,而五年(公元1913年)后的民国政府革命成功之后,改康定为县,降级一格。

       当然,让泸定最为出名还是那十三根铁链悬挂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这应该说是康熙大帝的一项伟大政绩。而这项工程又与西藏的稳定息息相关。康熙大帝执政时,西藏已经归顺于清庭。西藏的政务基本上服从于清中央政府。在这段历史中,西藏竟发生了一桩“真假达赖”的内乱。着实让清庭感到棘手。因为读过一些清史者都知道清康熙大帝对中华民族最大的作为是“平定准噶尔之战”,这是一次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正义战争。 这次战争,起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迄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迭经三朝,历时70年,清军最终取得了完全胜利。不仅仅维护了中国领土的统一,而且大大的打击了沙皇对中国国土的野心,以及对于以后挫败帝国主义勾结利用民族问题分裂祖国的阴谋,有力地捍卫了西北边陲。因为沙皇俄国也积极支持其叛乱。叛军在沙俄的支持下,不断袭击清军据守的科布多、巴里坤(今新疆巴里坤)、哈密等军事重镇,并派兵入侵西藏,进行分裂叛乱活动。康熙帝及时派兵进藏协同藏军进行围剿,才将策妄阿拉布坦叛乱势力赶出西藏。然而,一波刚平,一波又起。达赖五世逝世后,桑结秘不发丧,又想去毒杀拉藏汗,因消息走漏,最终没有成功。这个桑结何许人也?他是五世达赖罗卜藏坚错的近亲,西藏的上层领域虽然是政教合一,但达赖喇嘛只管理教务,不管政事,自第二世达赖起,另让第巴等官员代理国政。所以五世达赖就任命他这个亲信桑结为第巴,管理政务。而拉藏汗是和硕部达赖的侄儿。达赖死后,拉藏汗即位,因听说桑结想杀他,便召集部众潜入拉萨,将桑结捉来,一刀砍为两段。又把桑结所立的达赖指为伪达赖,擒献清廷,另立新达赖伊西坚错为第六世。这消息传到清廷,康熙帝本已派靖逆将军富宁安率兵驻扎巴里坤,防备西域。这时西藏又出乱子,他急忙调兵遣将前去弹压,殊不知,清军竟全营覆没,康熙帝接到败北消息,重新部署:既令皇十四胤祯为抚远大将军,驻守西宁,并升任四川总督年羹尧,令他在成都做好出征准备。又敕封噶尔藏坚错为达赖六世,下令蒙古兵随侍达赖,随大军直入西藏。西藏平定后。1706年10月21日,康熙帝下旨:“执解伪六世达赖反藏坐床”,并且亲自写了一篇“康熙平息准噶尔扰藏记功碑”碑文,存于拉萨大昭寺。至此,西藏问题被正式摆在了执政者的桌面上。为了使西藏长治久安,不被分裂。交通运输便是最现实的问题。此时,四川巡抚上奏请恩准在大渡河的安乐(藏语称阿垄)修建铁索桥,康熙爷准奏。方圆几百里地的百姓闻知此讯后个个欢天喜地。摩拳擦掌,众人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四处寻铁,以建索桥。要知道,未建铁索桥前,两岸来往全靠舟渡或溜索滑渡,既不能让军队快速过河,更不能及时输送大宗物资。此时,皇帝下旨要在此地建一座铁索桥,真是皇恩浩荡。他们怎么能不感激涕零。为了解决“铁”的问题,桥工们可谓踏破铁鞋,但转遍附近的二郎山,一无所获,但他们毫不气馁,又到更高的贡嘎山山脉去探矿,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感动山神,当他们在冰天雪地的东灵山一筹莫展时,只见一道红光闪过,“嗵”的一声,一股红彤彤的铁水喷涌而出。在汉族铁匠马之常的带领下,众桥工用铁水铸了四根扶手铁桩,每根重1800斤,十几个人也抬不起来。正在为难之时,一位大汉从西边翩然而至,他自称名叫郭达。只用双手轻轻一搂,就将铁桩抱了起来,一一安放到大渡河两岸建桥的位置。桥工们感激不尽,连忙捧了热茶、酒肉来招待他,谁知他转眼间就不见了。原来是神仙相助,这更坚定了他们在大渡河上修建铁索桥的信心。因他们明白,这是“皇桥”,上苍一定会格外关照。果不其然,当13根重重的铁链铸成后,怎样引渡过河又成为最大的难题。藏族人民说,是一个名叫嘎达的大力士,将铁链夹在腋下,乘船从东岸到西岸,来回十几次,待铁链架好,他也因过度劳累而死。所以,在大渡河铁索桥的东岸建有一寺,纪念这位僧人,但我不解的是这寺被称为观音阁,其实,应该是一座喇嘛庙才更合情理,后来得知,藏传佛教的莲花生既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应化身,所以称为“观音阁”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更有人文价值的应该是立在东岸的那块康熙帝的御笔亲题“泸定桥”石碑。

       因为我是在大渡河东岸进入的泸定城,所以便住宿在河东岸。从我住宿的楼上房间的窗户中可以望见大渡河上的那座铁索桥了,听服务人员说从我住宿的旅馆到铁索桥步行用不了一刻钟的时间,于是我决定立既前往铁索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扫描0001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扫描0002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扫描0003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4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5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在东岸桥头亭的留影。


[本帖被加为精华]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7 17:34:00 [只看该作者]

                                      二、往铁索

       我背着一个简单的背包沿着大渡河南岸向铁索桥走去。

       我感觉我真的是踩在当年左路军先辈的足迹在前进。也许,这些先辈的足迹已经被深深地掩埋在历史的地层中,就如我现在走的路,是一条整修的格外漂亮的木制甬道,象走在光滑的地版上一样,没有一点坎坷、甚至不见尘土。并且沿途设有供人们休息的凉亭。而大渡河对岸,是一片楼房工地,从吊塔便能看出这些建筑都是高层大厦。大厦竣工之后,站在高层上临窗而望,第一眼便是滚滚流淌的大渡河、以及对岸的青山、或者视线更广阔一些,望见苍穹、望见白云、望见星月、望见继续变化更新的泸定?可是,你能望见以往的历史吗?望见七十多年前的这片土地,其实也就望见了一个旧时代的缩影,美丽的土地、贫困的人民,草屋的家园,善良的同胞,还有就是在这条路上走过的军旅,其中有一支队伍名称为“中国工农工军”,这群队伍中有着一些杰出的革命家,一个名叫“毛泽东”的湖南人便是这些革命家其中的一员。也许,还有一个叫邓小平的人,不过,当时他绝对算不上中共的领袖,七十余年后,他成为中共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也许无可厚非,他更戴上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桂冠,这也许并不为过,因为他毕竟跟随着中央红军走过长征路,并且,在中共的党史中有过“三起三落”的波折。在毛泽东时代,他仅是毛泽东的一颗棋子,任由毛泽东摆动而不得不委曲求全、韬光养晦、提心吊胆、度日如年-----,所以,当毛泽东这位伟人去世之后,他终于掌握了权柄,他对毛泽东在世时的所有不满都可以淋漓尽致地发泄,这其实并不为奇,因为邓小平也是个人,更何况他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儿子对老子不满、儿子与老子反目、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儿子与老子对簿公堂的事情还鲜见吗?可是,邓小平不是一般意义的儿子,他应该算是个“伟大的儿子”,他对这个共和国深有感情,因为从瑞金长征出发,他便对这个共和国的每一个脚印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中。对毛泽东这位共和国的缔造者他自有一番别样情感。对毛泽东还是能敬为师长,所以,当他的怨气散尽,而由他来当这个共和国的家时,他终于省悟到“家长”持家的不易,更何况是一个“一穷二白”的新政权。他终于两次公开承认毛泽东的卓越领导;第一次是在1978年12月13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说的,原文是:“回想在一九二七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在座的同志,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这也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第二次是邓小平在1980年8月21日、23日《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中提到的,原话是:“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邓小平已经到天国回归到了毛泽东那些革命家的队伍中去了。与毛泽东的恩恩怨怨化作了“神马都是浮云”。但可恨的是那些孙子们,他们趁机“攻击”一个已经去世的伟大人物,简直达到不择手段的地步。

       赵忠祥先生的《岁月随想》出版后,我读过此书,在“昨夜星辰昨夜风”一文中,看到这样的文字:

       1960年国庆实况转播的任务派给了沈力和我。正式工作才半年,一场硬仗便摆在我的面前。

       在曾经贴过我不少检查的布告栏上,看到国庆工作人员名单时,我的心一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能够担任国庆实况广播的是赫赫有名的老播音员,年轻人是做梦也想不到的。我离开学校参加工作刚半年,就派我担任这项工作,紧张得一连几个晚上睡不着,越临近播出日期越紧张,越紧张就越睡不着,我担心这样下去我不可能有精力承担这个任务。

      那年的国庆激动人心。

      天安门广场庄严雄伟,天安门城楼巍然矗立,鲜花、标语、气球把这里装点得熠熠生辉,当我耳畔鸣响了激越的国歌,当我看到五星红旗在蓝天飘扬,当我看到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检阅整齐的方队和欢呼的人群,我的眼睛湿润了。我的胸中升腾起一种神圣庄严的自豪感,我忘记了自己的涉少,我把充满激情的词句,用高亢嘹亮的声音传送出去,一万多字,没有一个错。

      这便是赵忠祥先生的感性认识,所以他对毛泽东这位领袖自有独到的见解。对于赵忠祥也被卷入了一起绯闻中,闹的沸沸扬扬,遭到很多“正人君子”的谴责时,读过他的《岁月随想》我还是钦佩他的坦率,他的正直、他的感悟,以至后来,我体会到了他在此书后记中的最后一段话的深刻:“我到此刻,真的不但原谅了造成我挫折与痛苦的人,而且还有感谢之心,没有他们,就没有那难堪的经历,没有曲折的人生,生活就过于单调,而单调的生活不可能产生震撼人心之作。幸亏我有了一点,平庸生活中的小小反差,使我的经历稍有曲折,使我的心灵曾蒙阴影,在这样的时光中,我才对人生,对自己的今后有了更多的思考。所以在此,在书的结尾处,我要向这几位我不知他们现在何方的人,表示我的感激。同样,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丰富的人生,没有值得回味的人生之路,就不会有本书。”我认为这应该是坦白的胸襟。对于射向赵忠祥先生的毒箭,我方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深层次思索,因为他写出了这样的文字“于是,我只要听说有低毁毛主席的什么文章或书籍,我会无名火起。然而,我个人又无能为力,当年,我默默无闻,保卫或捍卫毛泽东思想的荣誉轮不到我。今天,就算我有个虚名了,可又有什么力量。我只能在心中咒骂那些敢在佛头乱飞的苍蝇。毛泽东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民家庭,从远离京城的湖南的一处山丛中,走出家园,走向人生大舞台,历尽艰难,力挽狂澜,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这岂是几个舞文弄墨的丑类能掩其光辉的。”,便让那些“舞文弄墨”者气急败坏,而“丑类”们更是象一群犬,追逐着去咬一个敢于仗义执言的人。

      唔,到了,我来到了铁索桥前。这是左路军占据的桥头,这儿的山上建有“观音阁”寺庙一座,成为红军抢渡大渡河的制高点,这端竖立着康熙御笔亲题“泸定桥”三个字的石碑。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1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2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3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4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亭记立在大渡河桥西。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5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我在大渡河桥西外留影,桥西的“GDP”比桥东要高。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7 17:42:00 [只看该作者]

                                                         三、踏索桥

      看着这块石碑,我想起吃过午饭,重启出租车,我们已经转入到正式公路上了,出租车司机大大松了口气,我也同样有一种脱离了险境,得到了解脱的放松。出租车司机便又活跃了,他给我讲到:“红军能平安渡过大渡河,这还得感激康熙爷。”我说为什么?他答道:“如果没有康熙爷在三百年前下令在泸定修一座铁索桥,靠船渡,或滑溜索,红军大队人马一时半会儿跟本就过不完河。” 的确,如果说红军抢渡大渡河毛泽东的决策是个软件,那么,没有泸定铁索桥这个硬件也难有作为。我开玩笑说难道康熙爷三百年便知道中国红军会有一次长征北上,然后要渡过大渡河?他问“你信佛吗?”我不解。他又说,“这叫‘因果报应’,石达开的太平军虽然被清军消灭在了大渡河的安顺场。可是辛亥革命算是替石达开和太平军报了这一箭之仇,汉人到底打倒了满人,国民军革了清王朝的命,谁知,清王朝早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便埋下了一个伏笔,让共产党再去把国民党消灭掉,也算替清王朝报了这亡国的一箭之仇,所以,川军楞是没毁掉这座三百多年铁索桥,听老人讲,其实川军逃跑前是想把这个铁索桥给炸掉的,在锚铁链的龙桩挂了些手榴弹,一拉弦,满着为铁链子稀了哗拉全得炸折了掉进大渡河里,可结果,老龙头纹丝没动,皇桥是那么好炸的吗?”

       我笑着问他,可知道康熙年间在川西发生过的一次兵变?出租车司机看着我没回答,我便告诉他好象是公元1700年河西鱼通宁远宣抚使在打箭炉(今康定)被杀,康熙命四川提督唐希顺率兵平定。边乱辄止,苦于交通不便,遂有修建泸定铁索桥之议。于是康熙44年动工,第二年告竣。从此大渡河天堑在泸定变成了通途。

       他听罢说,你怎么能把年份记得这么清楚呢,张口就来。

       我说,自从我到了石棉的安顺场,每天晚上几乎都在网上搜索查询有关大渡河及铁索桥的资料,公元1700年很好记的,而公元1705年既康熙44年也是个整数,所以还是好记。学过速算法的人都知道,记整记零,不用费神。

       他哈哈笑了,没想到你这个北京人也象我们这儿买沙锅的,说起来一套一套的。然后他说,没错,铁索桥就是在康熙44年,1705年开工,次年四月合龙告峻。在大渡河西边的桥头亭子里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然后他又说,“要是国民党真的把泸定铁索桥给毁了,那可是造了大孽。因为红军只是从桥过了一下,然后便北上了。可当地的老百姓要天天过桥,你说,一旦把桥毁了,再想修起这么一座铁索桥,容易吗?

         ------

        现在,我站在这块历经几百年风雨的御碑下,看着“泸定桥”那三个遒劲的大字,还有一统山河及亦可读成河山统一的四个字,心绪蹁跹,想到了这句古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国工农红军虽然是一支穷人的队伍,国民党原则上是代表富人的利益,在国共斗争中,共产党却是得道者,而国民党最后成为了失道者,所以,尽管共产党红军装备简陋、处境险恶、但最终还是战胜了代表富人阶层利益的国民党,这是一本历史教材,值得人们细读深思。花十元钱买过“桥票”,我走进了富有民族特色的木结构古建筑桥头堡,迎面,我看到悬跨在十几米高的大渡河上的那13 根沉重的铁链,4 根用作扶栏,9 根用作桥底,覆盖横纵木板,横向木板搭在铁链之上,纵向木板压在横向木板之上,分为两侧及中间三行,在昔时,可通行人、畜、车。我并没有急于马上踏桥,而是观察了一番铁索桥的挂接。此桥由桥身、桥台、桥亭三部分组成,铁索桥宽3米、长100余米,桥台便是桥基,而为了加固,又在桥台上修筑了桥亭,以镇沉重的十三根铁索,一来壮观,显出了“皇桥”的气派,二来实用,来住行人可躲避风雨,真是构思巧妙的设计,足以显示出造桥者的智慧。也许是因为我的装束特殊一点,因为我头戴五星帽,脚登军旅靴。肩背军便囊,不但手持摄相机,而且还身挎相机,所以,我跟看桥的人搭讪,他们便对我有些热情。祥细对我介绍了一番泸定桥:我知道了13根组成该桥的铁链每根都粗如海碗口,铁链有的是由862个熟铁手工打造、有的是由997个熟铁手工打造、铁环相扣,总重量达21吨之多。喻为雷霆万钧之力以服奔腾不羁的大渡河水。要知道汛期时的大渡河水直泄到泸定时尤如千军万马横扫疆场一般,那种气势才叫惊心动魄。然而三百多年的一次次洪峰铁索桥岿然不动,一直傲视激流。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其实,我从资料上得知,铁索桥共有12164个铁环衔接,全桥总重应该是40余吨。锚固铁链的桥头堡下是落井,埋有生铁铸造的地龙桩和卧龙桩,挂链的龙柱重量在18000斤,仿佛孙悟空的那根定浪神针金箍棒的重量。神话与现实竟如此巧妙地联系到了一起;这便以更大的魅力撑起了这座铁索桥。古典的清式桥亭建筑,河对面山坡上的观音阁古刹,都赋于了“泸定”这两个字的深刻含义。我凝视着挂链的龙桩焉能不肃然起敬。

       怀着一股思古幽情我踏上了铁索桥,马上回到了现实中,踏上铁索桥,给你的第一个感觉就是桥的晃动,不但左右摇摆、而且上下起伏。这时我才有了切身的体会,倘若在没有桥板,只有光秃秃的铁链上匍匐屈身爬行,如果对岸再射过真枪实弹,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惊险!比起 “高台蹦极”或“悬崖跳水”那种刺激游戏,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但22名红军战士真的在历史舞台、在铁索皇桥上演出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组歌。

        当红四团到达泸定桥西时,守桥的川军于仓促中拆去了泸定桥上的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将十三根铁链赤裸裸地摆在红四团面前,并且以机枪、炮兵布置好桥头阵地,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东面,可以说是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心情想看看红军战士如何西渡铁索桥以显神威。 

       中午,红四团在沙坝天主教堂内召开全团干部会议,进行战斗动员,组织了由连长廖大珠、指导员王海云率领的22名夺桥突击队。下午四点, 22名勇士身挂中锋枪,背插马刀,腰缠十来颗手榴弹,告别战友,爬倒在光溜溜的铁索链上开始向对面桥头手脚并动,盘旋前进。王友才一马当先,他将身体完全横在两条摇摆不已的铁链上,双手紧抓一侧铁链,膝盖匍匐在另一根铁链上,身下的空间便是汹涌波涛滚滚而流的大渡河,三名战士紧随其后,他们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守桥的川军惊诧了,慌忙开火阻击,河水被打的浪花飞溅,水气雾腾,美国记者斯诺一九三六年采访了毛以后写道:过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关键的时刻”。“木板有一半给抽掉了,从岸边到河中心只剩下光溜溜的铁链。在东岸的桥头,敌人的一个机关枪阵地正对着他们,它的后面是由一团白军把守的阵地……谁能想到红军会发疯似的试图从光铁链上过河呢?可是红军却偏偏这样做了……头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的水流里,第二个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个……敌人把煤油扔到桥板上,桥板开始燃烧起来。这时,大约有二十名红军战士用双手和膝盖匍匐前进,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进敌人的机关枪阵地。” 对于红军抢夺铁索桥,已经发现了很多版本,在雅安的一个街头茶馆,我曾在一个街头茶座小憇,自然,还是我的装束引起了茶客们的注意,几个老人便同我搭话,而我也乐得同这些人交谈,自打我多次回到四川成都母亲的故乡时,母亲家的所有亲戚都对我格外热情,让我对“姥家”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他们不但带我品尝了所有的四川小吃,更是让我接触川渝文化,以便我能溶进成都的休闲环境中。我虽然知道变脸是“国宝”,川剧也能称为“国粹”,但我更喜欢到茶馆去坐,那里有另一种气氛,适合我这个准老年人的取向,而不管是餐馆里围桌而聚的“涮火锅”;还是街头席橙而坐的“麻辣烫”那都应该是年青人的天地,虽然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但已经与时俱进,成为另一种形式的“Party”。所以我喜欢茶馆,特别是街头的茶座,落客清茶在手,听听散打评书或八方议论,不论四川方言土语,还是后来发扬光大的四川官话(即四川普通话)都让人感觉是一种语言享受。于是在雅安的街头茶坐,我听到了这样一段有关抢夺铁索桥的故事:当勇士们用双手抓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奋不顾身地前扑时,对岸守桥的哪些川军龟儿子一开始都满不在乎,好象在观看一场惊险的演出,当这些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川军娃儿才省过了味儿,他们不是台子下的观众,他们都是身在其中的演员,只不过都是些个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的“配角”而已,眼看“主角”红军大爷越来越接近他们这些“配角”,官壳子先省过了味儿,大声地喊了起来,“开火、快开!”,那帮川军娃儿这才手忙脚乱地打起了枪,其实都是瞎射,所以这些子弹没能阻碍住爬铁索桥的红军拱着身子前进,眼看这些红军战士就要来到眼前,聪明些的川军娃子知道大势已去,急忙在东桥头点起一把大火,然后抛弃武器,丢下阵地,夺路狂逃,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腿,须腴间,这些人便无影无踪。红军勇士们一跃桥面上,拔刀挥喊,冲进东边桥头堡升腾起的熊熊烈火之中,与那些被吓呆,吓傻、吓楞的来不及逃窜的敌人展开了血肉横飞的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紧随其后,铺上木板,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然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没用多少时辰便拿下了铁索桥,守桥的川军要真是当成回事硬干,红军的牺牲可就得大了去了------

       这也许就是泸定桥上没有战斗的脚本吧。但红军战士一定在赤裸裸的泸定铁索桥上展示了红军长征中大无畏的勇士壮举;让世人对他们献身的精神肃然起敬。所以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当他亲历大渡河时,踏过铁索桥,他诚挚的“为飞跃大渡河及赢得这一胜利的红军男女战士欢呼!”

       其实,最欣慰的应该是“毛泽东”,因为夺下了泸定桥,他的决策便被落实;中央红军才有可能开始新的长征。

       最后盘点: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其中有七位元帅在长征时踏过了泸定桥。还有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及中央长征的红军指战员依次从铁索桥上走过,据说,刘伯承元帅曾用脚重重地在桥板上连跺三脚,感慨万千地说“泸定桥,泸定桥,我们为你花了多少精力,费了多少心血,现在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还有朱德总司令,在回忆长征时,写下了 “万里长江犹忆泸关险”的诗句。

       这其中还有一个传闻,据说,当林彪到达铁索桥时,他从桥东头往桥西走到了一半便停下了脚步,然后注视西边的桥头堡片刻,返身又往回走,众人不解,他说,“我们要迎接毛主席,让毛主席先走过去。”不知是不是从那时候起,中央的领导人便有了依次而出核心顺序,如果是的话,林彪独创崇毛的一系例举动真的是有渊源可查了。

       还有一个传说,这二十二名抢夺铁索桥的勇士活着的人都获得了一块“免死牌”,可是,在其后的革命征程上,他们却一一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生命。“免死牌”应该说是人民的一种对英雄、对勇士的心愿。毛泽东对铁索桥是有着深刻体会与感情的。所以,1935年10月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其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诗句脍炙人口。据载,1957年毛泽东在谈到他的诗词创作时提到了《长征》,开诚公布: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首七律可以说是对红军长征总结性的诗。红军取得腊子口战役胜利后,已经完全突破国民党的封锁,成功摆脱险境,在哈达铺又得到陕北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此时、对于张国焘的分裂也已经是昨日黄花,所以毛泽东心情格外舒畅,产生了作诗的灵感。中央红军1935年10月2日占领通渭时,毛泽东便将此诗为战士们朗诵,以资褒奖、鼓励三军将士。想必,听到毛泽东朗诵这首诗词的红军指战员一定会“笑开颜”的。所以有人断这首诗应该是作于当年的10月1~2日间。

       就这样,在遐想与心动中,在亲历与感悟里我从泸定铁索桥走过。来到了桥西,这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大渡河的走向是从北向南,所以应该是河东河西才对,也就是说,红四团的左路军是沿大渡河的东岸上溯到泸定县,而另一路右路军应该是沿大渡河西岸行走才对。我总认为中国的地理特点是西高东低,所以河流都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却忘却了老祖宗说过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俗话。那么,我也正是从三十年的河东走到了三十年河西,河东的艰巨我体会到了,河西却显出了一片繁华,沿街侧着大渡河西岸都是商铺,而且,还有更多的商店、以及新式的建筑,我还看到类似“麦当劳”或“肯德鸡”式的洋快餐店。在这川西县城可以说格外显眼。落地窗中我看到了不少餐客的身影,似乎生意不错,但我并不想进去猎奇一下。我只是看过了耸立在桥西的大渡河建桥碑记,然后又站在大渡河西边桥头堡的附近隔河眺望大渡河东岸,东岸依然古老,不论是我走过的新的木栈道还是小山坡上的观音阁,都截然以大渡河为界,划分出能够让人遐想的两个世界,而这两个世界被铁索桥联系起来,东方与西方便有了往来,可以互通有无。但是,大渡河到了安顺场终于又折向东流,与青衣江汇后注入岷江再流进长江,然后奔向东海,太阳升起的地方。

       我沿着大渡河西岸慢慢顺河而返,准备从下面的那座现代化的大桥再回到东岸,回到我的宿地。一边走,我一边回头张望,铁索桥离我渐渐的远了,可铁索桥已经固至在我的心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1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红军过大渡河时,只是简单地铺了一些桥板,有的是从老乡家借的门板,理所当然应该归还,所以红军北上后,铁索桥重新铺桥版,这张照片便是当年一位外国传教士在重新铺桥板时留下的一张珍贵的照片。让我们得以看见寒光闪闪的十三根铁链秃秃悬在大渡河上,对当时二十二个勇士冒着枪林弹雨从这些铁链上爬过有些感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2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3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4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5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7 17:52:00 [只看该作者]

                                    四、瞻勇士

      泸定大渡河畔的这一宿,我休息的格外好。几乎是一觉睡到了天明。次日,太阳升起,我推开傍河的窗,我看到了气象万千的大渡河那一抹弧湾以及一个霞光万丈的泸定城。我定立一刻,想到今天上午的安排是去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心情便又有些激情燃烧。

      昨天晚上,在宾馆,我通过电脑上的QQ与家人联系,家人告诉我陕北留守知青龚凤海给我北京的那个手机上发来了很多短信。看我没有回复,但打来长途询问我的情况,家里人告诉他我去四川老家给母亲扫墓,然后前往大渡河访红去看红军长征时的铁索桥。龚凤海闻讯既高兴又有些羡慕。 他让家人转告我,希望我一路平安,访红顺利。我是能够理解他的心情的,他是北京插队知青留守延安的不多人之一,而且,时至今日,他仍然孑身一人,无家无业,可谓北京知青留在黄土高原的孤独的守望者。但他是个坚定的崇毛派,他给我发的短信,无一不带有延安革命摇篮的色彩,以及西柏坡的气息。但是,他也许至今仍是“河东派”,还没有过河去体会一把“河西派”们的生活。所以,他依旧单纯、依旧朴素、依旧执着、依旧固守。穿着三十年前的衣,说着三十年前的话,以三十年前的行为为准则,待人诚恳,处事真挚。他把我视为朋友有时我自己竟感到惭愧,因为我并非象他一样恪守操行,我也曾有一种很优秀的本质,但这种本质却又有一种变色龙的功能,以至有时我倒显得虚伪。所以,我能让龚凤海这样一个“纯粹的人”把我看成一个“好人”,也许是他的包容。当然,在其他一些弱者的心中,我也能有一个好人静春的“形象”,因为我多多少少还明白“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所以对于那些“火眼金晴”的人来说,我实在是个天字号的恶人,或者,他们就把我当成“撒旦”,而我呢,只是我行我素,不敢说天马行空,却有些独往独来的行为,我不排斥盛宴,我也欣赏气派,但我决不羡慕那种豪华以及沽名钓誉;对于可望而不可及的奢侈、富贵、名誉我并不多看、多想、多求。我已经喜欢简单的生活、简单的起居、简单的饭食、简单的行走,简单的交往、唯独不喜欢简单的阅读。所以,我去参观“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注定要化费一些时间,我会将展览一一细看,做出笔记,如果充许拍照片的话,还会留一些影象带回北京,给友人观看。这样,我便要早点吃饱,以便能让我有更多的时间泡在纪念馆展厅里。 在前往纪念馆的路上,我吃了一份象北京的早点,两根油条,一碗豆腐脑,然后又补充了一杯豆浆。方感到了底气十足。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其实就在大渡河东岸铁索桥的下面。离我居住的旅馆可以说在咫尺距离。那是一处纪念碑公园,登上纪念馆的数级台阶后,便能从宽大的铁栅栏门一眼望见两侧立有红色碑柱,那便是抢渡大渡河时二十二名爬过赤裸铁索的健儿纪念碑,上面有红军的旗帜、有党旗的镰刀斧头标志。有的碑柱上刻有勇士的职务及名子,但也有的碑柱并没有名子,在“战士”的名誉之上,只刻着“飞夺泸定桥勇士”七个大字。让人凭吊缅怀。

       两行红色碑柱通向一座浮雕:战士形象之下,刻有邓小平手书:“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十个字,以资纪念全体从此桥踏过的红军将士。纪念馆是为了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经中共中央特批建筑。外观造型独特,气势雄伟,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的元素,与纪念碑公园大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形成了一条延伸的红色文化游览中轴线。特别是纪念馆的屋顶模拟天安门城楼,寓意“十三根光秃秃的铁链托起了共和国”。2004年12月6日破土动工,2005年5月25日竣工,2005年5月29日正式开馆。应该说建成的速度很快,为泸定城平添了一份光彩。按说,邓小平是1997年2月19日去世,可怎么在七年之后还能给新建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的这块勇士碑题辞,我一边围着这块纪念碑转着瞻仰,一边禁不住地去想。然后,我又看到了纪念碑的一侧刻着一篇聂荣臻元帅撰写的碑文,方理解这些共和国的元老们始终怀念长征岁月、怀念抢渡铁索桥的壮举。他们在世的时候,一定非常关心泸定桥的红军飞渡纪念馆的建设,提前写好提辞和碑文应该是情有所系。

       看过纪念馆的馆介,得知此纪念馆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49平方米、布展面积2201平方米。地下一层,地面三层,主展厅分布在一、二楼。展区共分5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战略转移,突重围长征路上现曙光;第二单元为抢险飞夺,泸定桥上谱写英雄史诗;第三单元为传播火种,在泸定地区建立红色政权。  第四单元为北上征程,艰苦卓绝誓做抗日先锋;第五单元为泸定历史文化厅。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飞夺泸定桥为重点,综合利用了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较为全面展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馆内共计收藏、展示各类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等400余件。该馆功能完善,设有多功能厅、会议厅、留言室、游客休息室等。这是个设施功能非常完备现代化的纪念馆。

        一进纪念馆大门,迎面便会看到红色巨幕,书写着毛泽东的长征诗词:“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走过巨幕,大厅内是一尊红军战士抢渡大渡河的青铜塑象:注有“1935-5-29”日期。然后,我看到还有铜版画,红四团夜奔大渡河及抢夺大渡河时河东红军的火力支援。然后,我看到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技术复原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景象;枪声、湃声、喊声、号声给人以震撼,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模拟结束,让你回到现实。但你的脑海里却依然能恍惚在战斗中、拼博里、撕杀下,心绪难以平静。

         在参观中,遇见几个头戴牛仔帽的年青人,挎着长枪短炮摄影器材,我知道这是一些摄影发烧友,他们似乎应该是“富二代”,可是,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那种趾高气扬的纨绔子弟形象,他们显得非常纯朴,在纪念馆中悄悄地行走、轻轻地拍摄、咔咔作响的快门声此起彼伏,将一个又一个红军的镜头收进他们相机的记忆卡中。而且,他们竟非常小心地将看展的我“偷拍”,我发现了,看着他们,他们竟有些慌乱,我为了让他们释去负担,便同他们打了召呼,他们也非常有礼貌地跟我搭话,我知道了这几个年青人是从上海黄浦江出发,他们驾驶两辆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要从川藏公路进藏沿途拍摄作品的。为了摄影需要,把铃木SUV车改装成了摄影车,在车位上按装了专门固定长焦镜头“云台”,这样,便可更好地抓拍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镜头。因为我是进过藏的人,便与他们聊了一会有关进藏的注意事项,他们便把我看成“前辈”,而显出一种尊敬。这不免让我有些沾沾自喜或暗自得意。我真羡慕他们能有如此条件去拍作品。

        然后,我们说到了红军长征,说到了红军抢渡大渡河。一个身材欣长的小伙子说,“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昨天我们去参观铁索桥,真的难以想象,红军战士在光秃秃、空荡荡的铁索上是怎么爬过大渡河的。”一个青年说,“别忘了还有枪林弹雨呢。”“他们还的背着武器。”另一个人插话道,又有一个人说,“别忘了,他们可是一天一夜奔走了三百多里山路。”又有一人说“可能还空着肚子。”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开始七嘴八舌。然后看着我也许感到失态,有些不好意思。我说,“这便是一种精神,红军的精神。革命者的精神、革命队伍的精神。”那个身材欣长的小伙子说:“归根结底,应该是毛泽东思想精神。”一个女孩子说,“应该是毛泽东思想精神的体现才对。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才对。” 我们都笑了。然后,我祝他们一路平安,他们知道我要沿着红军长征的路去翻雪山、过草地,也祝我一路平安。

       我参观完整个纪念馆,已经过了午时。走到院子里,我看见了一辆陈例的旧“TK”,是解放军某机械化部队的赠品。这是一辆淘汰的苏制“TK”,赠送的单位会是“红四团”吗?我不禁猜想。今天,解放军的装备应该说比较现代化了,并且,中国还有了“两弹一星”,支撑着大国地位。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1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2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3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4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5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7 18:00:00 [只看该作者]

                                                           五、渡河思                                                 

      离开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我来到了街头,竟一时不知应该去那里才好。我举目张望,泸定县显示出一派拆旧城、建新城的施工现场模样。也许经过改造,泸定城便会旧貌变新颜。

      我在街头的小吃摊上吃了一碗“川西凉粉”和一个“米糕”,算是午饭。吃饭时,我跟小摊老版搭讪,问他泸淀城可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她想了想说,除了铁索桥,还真说不好有那儿更好玩。我便只好自己去寻找。我沿着大渡河漫无目的地走,看到一对藏族母女坐在河边的一个台阶上休息。我这才领会到,泸定是个藏民聚居地。便走过去,想拍一张照片。我不敢唐突行事,我走到她们傍边,询问我可不可以给他们拍张照片。那个老阿妈问我从那里来,我回答北京。她的女儿便睁着大眼晴看着我,用非常标准的普通话跟我说,“我在北京读过书。”我说是吗?她说是在民族学院代培,在北京呆了有半年多的时间呢。我“噢”了一声,说:“怪不得你的普通话说的这么好。”她回答:“我是老师,就得学好普通话呀。”然后老阿妈问我到这儿干什么来了?我说是“访红”,她嘀咕了一声“方红?”然后瞅着我,“什么叫方红?”她的女儿可能知道母亲没听明白,便说,“访红就是寻找红军。”母亲笑了,“那你找到了红军了吗?”我一时有些尴尬,便说“我来泸定,就是想看看红军走过的铁索桥。” 老阿妈说:“那看到了吗?”我告诉她看到了。她说,那就好,没有从北京白来。我和她的女儿都笑了。然后她说,“要照象,咱们就一起照吧。”于是,我给她们母女照完一张象后,又与他们合了张影。通过聊天,我知道她们是泸定县城的人。她们热情地邀请我到她们家做客,我委婉地谢过了。又沿着大渡河走下去。

       我的大渡河之行应该结束了。下一个目标是往夹金山方向走,然后一路走下去,过草地,经诺儿盖往腊子口、哈达铺走。

       中央红军过了大渡河,便走过了长征一半的路程。后面的一半路程最大的问题不是蒋军的追击了,而是中共上层内部的路线斗争。是中央红军与四方面军分分合合、是毛泽东与张国焘的是是非非。

       说到毛泽东参加长征,真是充满了曲折。毛泽东一直认为,长征并不是红军主动的转移,而是被迫的撒退。他说第五次反“围剿”的“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不敢举行本来有利的向敌人后方打去的进攻,也不敢大胆放手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结果丧失了整个根据地,使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不愿意丧失一部分土地,结果丧失了全部土地”,“最后不得不退出江西根据地。”“反对所谓‘游击主义’……的同志们要装作一个大国家的统治者来办事,结果得到了个异乎寻常的大流动——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所采取的一系列方针“实际上是帮助敌人达到了他们的目的。”这样,毛泽东便在长征开始就得罪了博古和李德,这两个人当时在中共的地位在中央红军的地位都可谓顶天级的人物。一个是中共中央“一把手”,另一个是国际钦差“太上皇”,、中国革命事业中国革命党政军权力便掌握在这两个人手中。而此时的毛泽东正是他人生的低谷阶段,虽然他艰苦创建了中国第一块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带出了第一支最强的工农红军,又为中央领导机关提供了安身地和保护神,但他却遭到压制、排挤、被批评为“右倾机会主义”、“游击主义”、“富农路线”等的总头头,尽管还挂着个瑞金苏维埃共和国的苏维埃主席一职,却早已被架空,成为“靠边站”干部,但国民党又把他当成一号“匪首”、“贼酋”,必除之而后快。

      所以计划长征时,准备让毛泽东和瞿秋白、何叔衡他们一起留下来,呆在老苏区,此事一经暴露,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干部们,都议论纷纷和批评反对这种做法,一致认为毛泽东应该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随军转移。有的负责干部和领导同志也正式提出意见为毛泽东说情,主要理由之一是,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实际是他白手起家一手创建的,现在把他丢下未免有点太不“仗义”了。在中央红军离开苏区的最后时刻,毛泽东才被批准走进中央红军长征的队位,不知应该算是中共革命事业的偶然还是必然。总之,有学者指出:“如果他(指毛泽东)当时也被留下,结果就难以预料了,我们党的历史也可成了另一个样子。”这的确很值得人们深思:若是毛泽东真的落得瞿秋白、何叔衡同样的命运,还会有后来的遵义会议及长征胜利吗?

      在长征初期,研究红史的人都知道“湘江战役”几乎让中央红军未到大渡河就有可能成为石达开的太平军。这便是当时中央最高“三人团”的“功绩”。有人形容“一把手是‘儿童团’(博古那时才二十多岁,除了书本上的理论,根本没有实际的革命斗争经验。)二把手是“大眼蓝”(指李德是共产国际派来的顾问)最苦最累周恩来,恩来自称无帅才(周恩来自己曾多次表示他只适合副手),

       聂荣臻元帅在中共高层,一直是个非常低调的人,但他却给红军抢渡大渡河纪念碑撰写了碑文,是因为红军于征对他有着刻骨铭心的难以磨灭记忆,时任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元帅描述他告别苏区踏上长征路时的心情:

       一军团的部队,是10月16日以后,先后离开瑞金以西的宽田、岭背等地,告别了根据地群众,跨过于都河走向了长征之途。过于都河,正当夕阳西下,我像许多红军指战员一样,心情非常激动,不断地回头,凝望中央根据地的山山水水、告别河边送别的战友和乡亲们。这是我战斗了两年十个月的地方,亲眼看到中央根据地人民为中国帮出了重大的牺牲和贡献。他们向红军输送了大批优秀儿女,红军战士大多来自江西和福建,根据地人民给了红军最大限度的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想到这些,我不胜留恋。主力红军离开了,根据地人民和留下来的同志,一定会遭受敌人镇压和蹂躏,我又为他们的前途担忧。依依惜别,使我放慢了脚步,但“紧跟上!紧跟上!”由前面传来的这些低声呼唤,又使我迅速地走上新的征程。

       聂帅当时的心情如此沉重。是因为中央红军离开苏区,真的是“生死诀别”而且,蒋军和土豪劣绅们会疯狂报复,苏区人民和干部会遭到无情的杀戮,血流成河决非杜撰。

       正是由于毛泽东参加了长征,并且在遵义会议上重新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才使中国革命一路走来,一路艰险,一路困难,一路波折,但又一路胜利。

        过了大渡河,翻过雪山,在草地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党内高层的路线斗争仍然惊心动魄,应该说张国焘是比博古政治上更成熟、比李德这个外国军事顾问更精通军事,张国焘应该算是个在中共高层领导人中曾叱咤风云的领袖。用许世友将军的话来说:“那时候,我是无门无派,我就是觉得当兵打仗,不听上面的要吃亏,曾中生他们太书生意气了。党内除了主席,谁也不是张国焘的对手,老张(许世友一生都称呼张国焘为老张)手很黑,一般人斗不过他。”的确,张国焘最终败给了毛泽东。张国焘出逃后,把他的妻子杨子烈丢在了延安。是毛泽东批准杨子烈携子离开延安,前往武汉投奔张国焘。杨子烈在她的回忆录中写到:她初到延安时,还看不出毛张之间有什么严重的冲突,当时毛还请张夫妇吃了一顿饭。毛笑说:“国民党有一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我们共产党也有一对张杨(指张国焘与杨子烈)”。然后,杨子烈笔峰一转:中组部来电话要杨子烈速去一趟,她还以为是恢复她的党籍,心中异常欣喜。她在上海与党失去了多年联系,好不容易到了延安,组织不信任她,没有恢复她的党籍。到了中组部,陈云将她请到一个房间,低声说:“子烈同志,你知道吗?最近党内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党的大事。”她惊奇地表示自己一点也不知道。陈云紧皱双眉、低着头告诉她:“国焘走了!”随后,陈云交给她一封信:“国焘有一封信给你,他在汉口等你,你去不去?”她满心想去找张国焘,恨不得马上能看见他,一时不好意思出口,只低声说:“我考虑一下。”陈云看她大腹便便,问她有几个月身孕了,她说六个月。陈云异常关切地说:“那你要好好当心!如果有同志们闲言闲语,你来告诉我好了。” 张国焘的信很简单,大意是:“子烈贤妻吾爱吾妹:不告而别,请妹原谅。我在延安苦闷,现到汉口等你,希望妹携爱儿海威来汉口”信是4月初在西安写的,那一天是5月16日,也就是信到延安已有一个多月。她突然发现,过去熟悉的同志见到她变得冷淡,从前的笑容不见了。她感受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次日上午她去见毛泽东,刘少奇、张闻天都在,她还没开口,知道内情的人热烈地走近她,和蔼地轻轻在她肩上一拍,似认真又诙谐地大声笑着说:“好呀!子烈,国焘把你丢下,跑了!”她好半天才强自镇静地说:“他为什么要走?我不明白!我想去汉口找他,问个明白,把他找回来。”“好呀!你若能把国焘找回来,那你就是共产党的大功臣。”毛泽东高兴得伸出右手大拇指。刘少奇亲切地对她说:“子烈!到我那里来玩嘛。”她回忆,张闻天紧绷着一张“布尔什维克”的脸,好像没看见她一样,昂着头,站起身,一声不响地走了。 过了数日,她见到李富春,正式提出去汉口找张国焘,请组织部批准。李富春回答:“让中央开会决定,然后再通知你。”那些日子,怀有身孕的她忧心忡忡,常常茶饭不思,暗自流泪,在人前还要强忍泪水。终于等来了李富春的答复:“中央已经开过会,决议你不去汉口,小孩子将来仍然可以送到莫斯科读书。”她再也忍不住泪水,双手掩面痛哭,“不,我要去!我要到汉口去看看国焘!” 她给中央写信,声称自己要回故乡湖北乡下去生孩子。三四天了杳无回音,她于是去中组部找陈云、李富春问;李富春铁青着脸粗声粗气地说:“中央开会时,毛主席决定不要你走!组织部不管。”陈云温和地轻声问:“孩子有几个月了?”她说七个月了,陈云低声说:“要走,就快走!” 杨子烈立即爬了几个土坡去找毛泽东,说:“毛主席,我想回家养孩子,你批准我吧!”毛的声音很低:“那是组织部管,你去找他们。”她恳切地说:“不,我刚才从组织部来,富春同志说是你决定的!你们两处,你推他,他推你!那怎么行?你看我大着个肚皮,跑来跑去,实在跑不动了!你现在就干脆写张条子给我吧!”正在写文章的毛泽东提笔在白纸上写了“让子烈同志回家吧!”一面写一面说:“你是好的,一切都因为国焘不好。现在国焘已被戴笠捉去了。戴笠是什么人,你知不知道,他是国民党的大特务呀!你去了汉口以后生养孩子的一切费用,党都可以负责,你无论任何时候都可以回到党里来。”毛还意味深长地要她转告张国焘一句话:“我们多年生死之交,彼此都要留点余地。”靠了这张纸条,杨子烈带着孩子还有妹妹离开延安。这是张国焘夫人杨子烈著的《往事如烟》一书,后改名为《张国焘夫人回忆录》。在网上可以查找到的笔实。

      我在准备写《西路军浅析》这篇文章时,查阅有关张国焘的资料时,看过杨子烈的这部回忆录,眼中竟涌动着泪水。毛泽东放的不是“杨子烈”一马,毛泽东是以德报怨,显出一个领袖的博大胸怀。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我看见了大渡河上那座新建的吊桥亮起了灯光,而铁索桥却湮没在了黑暗里。可是我心中明白,当东方太阳升起的时候,铁索桥便又会展现给世人,没有必要去替沉寂在夜幕下的铁索桥愤愤不平,更不应该悲哀,还是应该学习大渡河,每一滴水从铁索桥下流过,便滚滚前进,再不回头,可却留下了涛声依旧,延衍不绝------让人深思!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1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2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3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4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5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山光水色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35 积分:7698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10/6/10 20:2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7 18:52:00 [只看该作者]

 楼主的游记图文并茂,而且查阅了很多史料,精神可嘉,学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7 19:3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山光水色在2011-9-27 18:52:00的发言:
 楼主的游记图文并茂,而且查阅了很多史料,精神可嘉,学习!

谢山光水色朋友,终于将“大渡河前思英明”系例红旅札记“大渡河篇”写完。的确有些累了。本来想接着写“雪山、草地、腊子口、哈达铺、六盘山、会宁及榜罗镇”,虽然一路都做了些笔记,并摄有照片。但写起来还是感觉吃力。而《西路军浅析》已写就六章,还有四章待写,所以,应该把《西路军浅析》写完,以完成我在访红路上对“红友”的承诺。只是会写的更慢。但愿能写完。在此,祝朋友们国庆节愉快!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01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在大渡河东岸的栈木桥断处坐一坐,下面便是大渡河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2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渡河东岸的沿河栈道,依然古朴。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03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渡河东岸一湾河水。远处的桥便是新的公路吊桥。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4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大渡河西岸的建筑工地,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河西比河东繁华。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05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泸定城的红军桥隧道。当年,红四团便是沿着这座山径直插到了大渡河的东桥头堡。

 

这是我在泸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中听到的歌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然后,我便下载下来,存进了我的手机中,这是支气势澎湃的歌曲,从大渡河一路走过,我深有感触作者创作这首歌曲时的心情。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8 15:43:00 [只看该作者]

勇士们永垂不朽!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轻舟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29871 积分:156737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10/20 14:14:00
.报到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9 11:03: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金色童年在2011-9-28 15:43:00的发言:

勇士们永垂不朽!

 

 

 



width="80%">size="3" face="宋体">欢迎到《生活百科》做客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静春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229 积分:8606 威望:0 精华:35 注册:2010/3/6 20: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9/29 13:58: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轻舟在2011-9-29 11:03:00的发言:

   谢轻舟君,弟已在纪念馆给红军勇士们献过鲜花,权做尊重历史的老知青们的心意。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2_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dsc001调整大小.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这是出租车司机,一个很健谈的人。从车窗可以看出“左路军”走过的山路。


 回到顶部
总数 12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