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13岁时,曾随富连成科班由北京来到天津,在当时津城最有名的戏剧演出场所——春和戏院演出《群英会》、《打严嵩》、《七侠五义》、《铁冠图》、《独占花魁》等剧目。当时,演出之后分了小份子钱,大家就去附近买天津风味小吃,恰好离春和戏院不远处就是天津有名的包子铺——“狗不理”。据袁世海在他写的《我的舞台生活》中回忆说,那时候,这个包子铺还很简陋,是在一条窄小的街道上摆好几张长桌,一边放着长凳,包子的价钱也很便宜,一大枚(钱)一个,可称物美价廉。每天袁世海的师兄弟都去买着吃。
有一次演出前,几个师兄弟买了“狗不理”包子带回后台,边说边笑吃,见饰演花脸的袁世海一个人在那里通“胡子”、缝水袖,忙个不停,就喊袁世海过来和他们一起连吃带玩。可袁世海仍按他的老习惯,笑着一摇头,继续干他的“工作”。不知是谁无意中对袁世海打趣说:“到了后台你就不说话,你快和这个包子铺的名字一样——‘狗不理’了。”逗得大家哄笑不止。由此,袁世海得了“后台的狗不理”这个“诨号”。
其实,这个“诨号”包含着师兄弟对袁世海备戏认真的赞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