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天伦之乐 → [转帖]中美教育比较:我们真的赢在起点了?


  共有71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中美教育比较:我们真的赢在起点了?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转帖]中美教育比较:我们真的赢在起点了?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2 14:51:00 [只看该作者]

     中美教育比较:我们真的赢在起点了?
 来源: 中国教育报

 

教育应努力培养学生善学的品质、批判性思维的习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者按:

    对于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绝不能用“孰优孰劣”这样的简单思维来概括。中国的基础教育,不能因为某些方面所谓的“基础扎实”而暗暗自得,也不能因为诸多的问题而主张完全西化。有观点认为,中美两国基础教育的不同是以知识还是能力为教育目标的问题;还有观点认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是改革高考评价体系。其实,上述观点都有一定道理,而搞清楚了基础教育的本质,才能真正找到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方向和发展之路。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是中美教育比较中对中国教育总体状况的一种概括,言外之意,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却比美国“基础扎实”,这种认识在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频频强调向中国学习的趋势下甚至衍生出一种洋洋自得的优越感。

    毋庸置疑,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不少值得美国同行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以此就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未来基础教育应有的模式和发展方向,这恐怕是会让很多人为之紧张:学生紧张,是因为他们所逃之不及的高度紧张和压力的教育模式竟是教育的未来方向。教师紧张,是因为他们一直为学生学得痛苦、教师教得煎熬而挣扎,却不料这竟是我们所赖以为赢的资本和优势。

    面对这些并非想象出来的紧张,我们必须冷静思考。其实,关于中美基础教育的比较,其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得出谁输谁赢的结论,而在于对基础教育内在的教育教学目标的思考。如果一定要用输赢来表达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的话,其判断标准应该是哪一种教育模式更充分地实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功能。

     选择知识导向还是能力导向

    中美双方的基础教育都把本质功能定位于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然而 “基础”的内涵双方却存在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决定着中美基础教育在教育教学目标设定上的根本不同,并由此导致课程设置、教育过程中手段与方法等种种核心元素的差异。

    按照我们中国的理解,“基础”是指“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我们把人在未来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以及在社会生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定位在“知识体系”,并由此决定了我们在教育教学目标设定上的“知识导向型目标”。而美国则认为基础的核心在于一个人的学习兴趣、质疑能力、探究能力等“能力体系”,由此决定了美国教育教学的“能力导向型目标”。知识导向型目标强调“学会”,而能力导向型目标则强调“会学”。

    在知识导向型目标下,学习的目标指向性就是获取更多、更难、更高深的知识,因此学生的学习目标是寻找正确的答案,教师没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课程改革总是呼吁给学生减轻负担却越减越重的原因,也是我们的课堂缺少探究、缺少学生充分参与的原因。而在能力导向型目标下,学习的目标在于追求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所以在知识的选择上,以“够用”为标准,不主张给出学生所谓的标准答案以避免学生过于功利。正如2001年10月美国在一个报告中明确提出“面向21世纪美国高中的教育目标”中,第一点就是“培养学生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思考的习惯,和面对问题解决过程中莫衷一是的情形时乐此不疲的情怀”。

    即使中国的基础教育是知识导向型目标、美国的教育是能力导向型目标,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知识的储备和积累上远远超过美国学生,可如果回到基础教育的功能这一本质上看时,我们恐怕就很难有赢的感觉了。

    基础教育本质是为学生探究高深学问奠定基础

    首先,从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上来看,究竟什么才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我们不妨从大学对中小学的希望这个角度来看,大学最欢迎的学生并不是那些知识储备最充足的学生,而是那些思维充满活力、善于独立思维和具有批判、质疑精神的学生。从一个侧面来说,中小学是为大学输送学生的,如果大学对中小学输送的学生充满了怨言,又怎能说中小学实现了为学生未来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的功能呢?

    遗憾的是,中国的大学和中小学似乎从来没有停止相互的不满,学生到了大学以后,虽然掌握的知识不少,但基本上不会自主学习,而且很多学生都是带着厌学情绪来的,60分万岁是绝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写照。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正是因为在中小学过于繁重和高难度的知识教学已经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磨灭了,而学习能力的基本素养却基本没有养成,他们的发展处在一种无法持续的状态。正如世界著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先生所批评的那样,“以为我们基础好的”是“多少年来可怕的自我麻醉”。

    相反,美国的大学和中小学之间却少有相互的抱怨,进入到大学的中小学生做好了到大学进一步探究高深学问的学养准备,充满了对探究的渴望和兴趣,充满了自信和乐观精神。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的中小学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能力上,真正为学生到大学探究高深学问奠定所需要的基础,这才是真正履行了基础教育的“基础”功能。

    创新能力培养需要基础教育做好准备

    其次,从基础教育服务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方面来分析。创新人才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给教育系统提出的社会目标和任务,在国际竞争中,要想处在引领世界的地位,“创造与创新”是最核心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出能够在社会经济、科技等领域具有创造、创新能力、并能引领国家发展人才,而基础教育要服务于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按照大家通常的认识,美国的学生创新能力强但是“基础”弱,而中国的学生“基础”强但是创新能力弱。这种现象似乎蕴含着这样一种逻辑:创新和基础之间的关系即便不是矛盾的至少也是没有内在联系,难道创新是不需要“基础”的?难道创新只是“空中楼阁”?由此,引发我们作出关于创新与基础之间关系的思考。究竟创新需要怎样的基础?我们所追求的基础是不是培养创新能力所需要的?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科学研究的艺术》一书中也指出,“对科学的好奇和热爱是进行研究工作最重要的思想条件”。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中小学生的基础不是很弱而是很强,也正是这种很强的基础才促使了他们在后续发展中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从基础教育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恰恰因为美国在基础教育阶段奠定了较好的后续发展基础,美国的学生在高等教育乃至后续的社会生活领域才能有出色的表现。

    当然,上述分析并不是说美国基础教育就是完美的,我们一定要防止教育改革中的“钟摆现象”,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就中国的知识教学而言,并不是要取消知识教学,而是要提倡“净化知识”,让基础教育成为“绿色教育”。为此,需要教育理论研究专家、中小学一线教师等共同努力,寻找通往“绿色教育”之路。(王红)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3 13:36:00 [只看该作者]

向老师学习!问好金童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金色童年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128 积分:81972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3/10 15:3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2/3 13:59: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槐乡在2012-2-3 13:36:00的发言:
向老师学习!问好金童兄!

向爱学习的超版槐乡学习!



金色童年,快乐无限!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