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宝宝的哪些行为要管
?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宝宝抓到什么都往嘴里塞,乱扔玩具、喜欢撕纸头、乱拆玩具……这其实是每个宝宝必经的成长过程,也是考验妈妈耐心的一段特殊的心路历程。
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环境刺激,信息刺激,将使宝宝更聪明。那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究竟哪些行为该管哪些不该管呢?妈妈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应该如何引导宝宝更健康优秀呢?
咬人
宝宝在1岁后咬人就要家长的干预了。
●行为出现时期———在宝宝4个月左右。
出牙时期会因为牙龈肿胀而啃咬玩具或咬人。此阶段宝宝还不能理解对错的含义,家长的教育也是徒劳的。妈妈应该为宝宝准备磨牙工具,例如:饼干、蔬果或磨牙棒、牙胶等。用正确的方式帮助宝宝缓解出牙不适,宝宝就不会再咬人了。
宝宝1岁后,兴奋或发泄情绪时,会出现咬父母、小伙伴或是咬自己的行为,家长就需要及时制止了。父母要态度严肃的告诉宝宝,咬人是错误的行为。通常1岁后的宝宝已经可以清楚地懂得大人讲话的意思了。作为父母,你需要清楚地了解宝宝为何咬人,然后才能顺利帮助宝宝戒掉咬人的坏习惯。
撕纸
锻炼宝宝的双手灵活性,开发智力。
●行为出现时期———在宝宝7个月左右。
他开始发现用手可以使纸张发出声响并可以改变它的形状,这时候宝宝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撕纸是件令他开心的事。这是一种宝宝自发学习的表现,父母不应该阻止,反而应该鼓励宝宝撕纸的行为呢。
撕纸行为对于宝宝来说不但能够锻炼手眼配合能力,还能锻炼手部的小肌肉,发展手部精细动作。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将纸撕成各种形状,逐渐提高难度。需要注意的是,给宝宝提供的纸必须保证安全卫生。
抓玩食物
父母应逐渐培养宝宝学习自己动手进餐。
●行为出现时期———宝宝到了1周岁左右。
通常在宝宝1周岁时就开始对食物产生了兴趣,喜欢抓起食物自己往嘴里塞,或者拍拍打打,往身上或桌子上抹。很多妈妈受不了宝宝的此种行为,多数就会坚持喂宝宝吃饭,不让孩子学着自己吃了。
其实,在宝宝1岁左右,就开始产生自己吃饭的兴趣,常会把手伸进盘子里去抓食物,这是宝宝一种独特的认知方式,他会从中体会
自己的乐趣。父母应该在保证宝宝小手干净的原则上,允许他自己用手拿东西吃。宝宝自己成功吃到食物会获得极大的成就感。这样可以让宝宝对食物产生兴趣,不会严重挑食。每次吃饭前,妈妈要记得给宝宝穿上围嘴噢!
乱扔东西
扔东西的过程中对物体有了新的认知。
●行为出现时期———宝宝10个月左右。
宝宝在不断长大的过程中会开始逐渐爱上扔东西的游戏。他发现,扔出去的物体会发出各种不同的响声,根据自己的发力东西可以被扔远或扔近。宝宝们常会抓着爸爸妈的手机扔出去,然后还开心的咯咯笑,真是让父母哭笑不得。妈妈不要认为这是宝宝被宠坏的表现,其实多数孩子都会经历这个过程。宝宝通过扔东西也能够锻炼手眼配合能力,父母可以适当的给宝宝认知教育,告诉他扔出去的东西必须要自己捡回来。另外,要教会孩子分辨,哪些东西是可以扔的玩具,哪些是不能扔的重要物品或易碎物品。
藏东西
在藏与找中锻炼了宝宝的记忆力。
●行为出现时期———在宝宝1岁半以后。
通常到了1岁半以后,宝宝开始会藏东西了。家中的车钥匙、钱夹、手机都不见了,妈妈会发现都被宝宝藏到角落里去了。孩子在寻找适合藏东西的位置和寻找回藏匿物品的过程中,让记忆力得到了锻炼。每当找到藏起来的物品后,宝宝都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增加宝宝的自信心。
父母也可以陪着宝宝一起玩藏东西的游戏,促进亲子关系并摸清宝宝藏匿物品的规律,以备不时之需,有东西找不到了可以去探探宝宝的藏宝地。
小气自私
蜜罐里泡大的宝贝难免会出现小气自私的行为。父母一定要及时教育宝宝,不能过度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与人分享,体会他人的感受。
●行为出现时期———3岁以内的宝宝
对于3岁以内的孩子还不能分清你、我、他的概念,通常都会紧抓着喜爱的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父母切不可从宝宝手中夺走玩具馈赠他人,应以说教为主,逐渐引导宝宝自愿把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分享。
[出处:城市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