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五湖四海同是一代人 → 12天穿越无人区探险纪实(三)


  共有111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12天穿越无人区探险纪实(三)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九月菊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55 积分:2075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16 16:48:00
12天穿越无人区探险纪实(三)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7 13:13:00 [只看该作者]

12天穿越无人区探险纪实(三)

                                          紧张恐惧    记忆硬盘被格式化

                                                                                     
文摘
  从大水沟出发,翻过“桃子岗”这座山,队伍下到一个沟谷。终于可以小憩。放下摄影包,包和后背,升腾着热气。惬意点一杆纸烟,但见香烟在指尖妖娆袅袅,忽感膝盖弯曲明显刺痛。
  雨一直淅淅沥沥,旁边的河水奔腾咆哮,两岸薄雾,蒙太奇般奇幻着嶙峋山峦,远处,高高的一抹青黛,淡定地鸟瞰着这片原本万籁寂静的山谷,突然闯入的星星点点,那蠕动并发着光的滚圆红点。
  背心已经明显冰凉的寒意,剪断我漫无目标的遐想。赶紧把烟头杵灭揣进裤包,迎来行程中第一次过河。因为曾有村民在这里看到过野生大熊猫,所以当地人把这里叫做“娇子沟”,而沟中的这条河,也就是都江堰白沙河上游。这里还远没到保护区的缓冲区,仍在巡护人员徒步范围,所以河上有简易木桥。这与其说是桥,还不如说是几根树棒相互牵手供落脚。即使如此,这样的过河,在以后的日子,成为奢侈的绝版。
  
  从这里过河后,我们开始不断在沟谷乱石中,由头盔和背包组成的长蛇阵,不断书写着“Z”字,折返河流两旁顺流而下,途径的地名,很雷人。诸如“乱石窖”、“雷打石”、“青油沱”……这河,因为错落堆积着地震和滑坡时飞来的的巨石,水流遇阻,涛声如奔,淹没了这片河谷鸟唱虫鸣。
  
  下午两点半,队伍首次停顿在名叫“头道河”的一片杉林里吃午饭。说是午饭,不如说是补给体力,因为没有饭……我们就着各自的水,吃压缩饼干火腿肠巧克力或者单兵自热食品。人生首次吃了一袋单兵食品,感觉比想象中好吃。谁料到,往后的日子,别说吃,想起它的模样就想吐……
  身体简单充电完毕,继续上路。途径片片高大的秃杉林,颗颗高大笔直,树干均匀挺拔,暗红的色调,在迷蒙的雨天,显出一种莫名的浪漫。这段不长,但由无数落叶层层堆积而显绵软的山石路,成为我们喘息的借口,让我有机会用第三眼,去触摸沟谷,去环顾四周。
  从头道河出来,拐了一个大弯,我们延续着“Z”字形路线,开始溯流而上。途径“广金坝“,”二道河“。当地老乡说,这是地名最多的一天,第二天到和尚桥后,基本就没地名了。
  其实,本文前后叙述的这些地名,都是冲顶光光山后回来沿途的认真记录。因为在进入无人区直到冲顶大本营的那一大段记忆,都被莫名抽空,一片空白。可见当时那种紧张恐惧,格式化了大脑记忆硬盘。很多回来的“路”,一些队员,包括我,都很诧异:我们曾经走过这里?
  
  在爬上一个超过七十度的陡坡后,下午5点过,我终于到达了徒步穿越首日的落脚点:“枷担湾”。这里海拔1400米。走了7个多小时,我们大家的海拔,只比出发时提高了200米。
  枷担湾的“枷担”,顾名思义,像农村牛耕田时脖子上套的那玩意儿。说具体点,就像一巨大的“U”型。我们海拔提高区区的200米,汗流浃背,腰酸腿痛,除了那陡峭的“桃子岗”,全拜这“U”型沟谷所赐。
  我们的宿营地,就在一巨大堰塞湖的坝体上。这个堰塞湖,藏于三匹山壁之间,碧水如镜,像极高原海子。湖边三面环绕的冷杉林有十分清晰的水线,水线以下是曾经被水泡白的无数枝干,距离现在的湖面足足有几十米距离。
  赵队说,这个堰塞湖是汶川地震的遗物。地震发生时,对面的山,半匹山整体腾空后坐下,形成巨大的坝体和堰塞湖。这个湖最大时有2000万立方,湖面最长达2公里,最大深度超过60米。其规模和危害,排名仅次于北川唐家山堰塞湖!溃堤后,现在的模样成为常态,水深仍有20米多米。
  这个坝体上,有两处气象监测设施,不过,已经明显衰微破败。已经被主人抛弃的一小风车,仍在不断追逐风向,顽强地转动着。坝体上留存的有两座简易工棚,就是地震后气象监测人员临时住所。地震过去四年,这工棚已被凄风苦雨残败。
  雨依旧没完没了,每个人都已经湿透,大家围坐一工棚火堆旁,虽然烟熏火燎,仍努力地烤着衣裤。
  我一屁股双腿前伸坐在背包上,脑袋嗡嗡地,只能呆呆地看着他们。因为全身湿透,很想马上换上避免感冒,但双腿像挂满铅袋,一点不听使唤。
  过了一会儿,双手努力把右腿弯曲,膝盖左右两端,立马袭来针刺样疼痛。“这怎么得了?才一天,就这幅德行?”我开始怀疑自己到底能走多远,说不定,将成为整个队伍的累赘。想到这里,鼻窦一酸,差点泪奔。
  看我一副沮丧狼狈样,武警士官宋海峰过来一把拉起我,顺手提着我背包,搀我到工棚一角落。一会儿,他拎着我一身湿透的衣裤去烘烤,我懒懒坐下,双手不断捶打着双腿。被锤击的部位,不锤不痛,一锤精痛。但是,为了明天还能继续,我锤,我锤,我使劲锤……这捶打,后来成为每天的必修课。
  
  在这里,科考队员,被赵队分为4组,每5位队员,由10名村民“承包”整个吃住行。
  蒙蒙细雨的堰塞湖坝体上,四个“伙食团”同时开饭了!
  饭菜,都用锅摆在地上,这“桌”有木耳腊肉汤,那“桌”有青椒肉丝,更有一“桌”,居然还有火烧手撕青椒!全体队伍欢欣鼓舞,大家兴致盎然端着清一色的钢精大碗,碰来碰去,喝着老白干和雨水混合的“鸡尾酒”……
  为了明天的体力,这一顿,我吃的特别多。
  饭毕,碗筷,各自下坡到堰塞湖自己洗刷。下坡走了几步,感觉双腿膝盖仍很刺痛,无奈,把这活儿,委托同行的本单位一位女孩代劳。至此直到回来,我的碗筷,都是她,深一脚浅一脚拿到河边洗刷。
  
  天擦黑,队伍就在木棚里,一个挨一个钻进睡袋,火堆的浓烟,在一条条手电和头灯的光束间环绕,咋一看,整的跟一集中营似的。
  问了问有钟点的弟兄,说还不到8点。对于在城市灯火中要折腾到半夜的人而言,这样的钟点钻进被窝,即使是最温馨浪漫的,理论上也属“病态”。事实上,这钟点也没人能入睡。趁大家集中,来自中科院北京生物研究所的动物学博士肖治术,打着电筒,对40名老乡做了一个现成问卷调查,挨个把保护区里面的珍稀物种情况问了个遍。
  保护区中孕育着大量国家级珍稀物种,村民里有不少人就曾经亲眼看到过大熊猫、羚牛、黑熊、红腹锦鸡、猕猴、金丝猴等。让人惊喜的是,就在这次穿越的前十天,还有村民在大水沟铁佛寺梁子看到过大熊猫的粪便!听到大熊猫的粪便不久前才被发现过,队伍一下兴奋起来,各种幻想瞬间百出,甚至有人说,我们能遇见放归的“盛林一号”。
  听大家七嘴八舌,感觉我已潜入这些珍稀保护动物的“老窝”,估计它们早已在暗处注视着我今天的一举一动,可能我踩过的哪一块石头它们也曾经停留。这种人类和动物易位的感觉,充满奇妙的思辨。我想,即使是人类,闯入它们的地盘,也一样会被它们当做“动物”来观察。
  
  生平第一次缩进睡袋躺在这昆虫奇多,拥挤潮湿而且烟熏火燎的“集中营”,感觉很窒息。这睡袋标明可抵御—11°,在这估计零上11°的地方,拉上睡袋拉链,几分钟,烘得你一身汗津津。把拉链敞开,前胸后背,又貌似冰火两重天……无法入睡,摸索着梭出睡袋,披上冲锋衣到野外,绵绵细雨中,烧一杆纸烟,枯坐,脑海里开始对今天一整天娘度,居然发现,只有开始的大水沟和结束的枷担湾。中间,一片空白!想不起今天就想明天。明天会是怎样?估计和今天差不多吧?赵队说,明天开始,就要不断涉水过河。既然涉水过河,那一定是沿着河谷逐渐抬高海拔。只要不再爬山,何惧之有?想到这儿,顿觉一身轻松。激动一起身,咦?奇怪,腿的痛感度,貌似已经从24K降到18K了!我立即猜想,这可能是一个我叫不出名字的老乡,给我的一颗芬必得加上连续捶打的奇效。他曾说,兄弟,我们山里人都说三天手四天脚,坚持4天,你的脚就不会再痛了……想以后的日子多过想还未过去的一天,后来的日子给我解释了这种期待明天的精力,那是因为今天的徒步,仅仅是“魔鬼训练”的入门。

  回到睡袋。还没入睡的赵队说,别嫌弃,相比以后的宿营地,这里已经是“超五星级”。
  很坦然。没有再想什么。我闭上眼放缓呼吸,双手继续不断机械般敲击着双腿。交替有节奏的起落,平衡了视觉、听觉、触觉后,我发现在没有光的黑暗中,人会很容易遗忘那些绚烂多彩的场景,遗忘那些蛊惑人心的噪音……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九月菊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3755 积分:20754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16 16: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7 13:20:00 [只看该作者]

为了心中的目标,吃苦,受累也值!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迷迷糊糊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5677 积分:33446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9/8/22 18: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17 16:48:00 [只看该作者]

欣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