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在今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中,第三十三条规定内容一改以往气象部门只关注地球气象的局面。记者了解到,尽管中国气象局多年前就成立了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警中心,但以法律规定形式将空间天气灾害明确下来,尚属首次。
然而,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这些究竟是什么现象,值得专家如此关注?专家解释说,这些其实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面临的新挑战。以太阳风暴为例,它其实是太阳因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加强,从而向宇宙空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它又被不少科学家形容为“太阳打喷嚏”。
“一方面,太阳打喷嚏的的强度有一个周期,一般以11年相隔,上一次出现较强的太阳风暴是在2000年前后,而下一次,就是2012年;另一方面,理论上太阳风暴的高速粒子流对地球电离层破坏明显,而人类的高科技通讯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电离层的“传输讯息”功能,所以太阳风暴对地球上一些通讯设备影响明显。”上海天文台佘山站科普主管汤海明介绍说,这是一种规律性较强的现象,主要对短波、微波通讯存在影响,如果强度高达一定阶段,则可对卫星造成损害,甚至造成高速粒子打坏卫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