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艺海拾贝 → 浙江大学?前传——烛照的光焰(作者:谢鲁渤)


  共有1369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浙江大学?前传——烛照的光焰(作者:谢鲁渤)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飞宇
  18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103 积分:643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26 23: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5 20:38:00 [只看该作者]

   祝大乌珠朋友新年快乐!这么详细的资料其收集和考证的过程之难是难以想象的!辛苦朋友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期待着有一面之缘的机会,,,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关公社阳崖大队小知青  李亮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8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8 18:46: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飞宇在2014-1-5 20:38:00的发言:
   祝大乌珠朋友新年快乐!这么详细的资料其收集和考证的过程之难是难以想象的!辛苦朋友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期待着有一面之缘的机会,,,

    谢谢,欢迎来杭州旅游!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8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8 18:47: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 费巩亭.jpg:

(挺立在浙大玉泉校区第七教学楼前面的景苑景点内的“费巩亭”。此亭由1942届浙大校友、费巩女儿费莹如和浙江省建工集团共同捐资,由时任校长路甬祥亲笔提名。亭子正中立着费巩雕像,碑后篆刻有费巩生平的简介。亭子左右两侧有“ 肝胆照日月奇冤难雪”,“风范沐桃李浩气长存”的对联。 编者拍摄

 

湄潭朗月照钱塘 2

那天上午,史地系学生蔡钟瑞、陈益焜结伴来探病,费问及学生生活,陈说从湄潭回来的校车,今天没给学生运米,装载的都是院长主任,甚至某个秘书的家用之米,费很气愤。遵义这边的学生生活,他是知道的,师院开饭二十桌,每日菜金才三十八元,以两餐计,每桌不足一元,何家巷那边更惨,四十桌的菜钱仅三十元。“学生幸福竟无一人操心”,费慨叹之余,忽然觉得训导长一职对他来说,倒是有了些责无旁贷的意思。

第二天是个周日,费巩无心歇息,他一早就起身,伏案著笔,草拟了一份施政方针和一份就职演讲辞,决定出任训导长了。

一周后,也是个星期天,竺可桢来费巩的住处,他想次日就行公布,但费外出未遇。在费先前给竺的信里,定的日子是八月十二日,他还特别注明了“不欲提前”。为什么一定要是那一天,费未做解释,既然没能当面商洽,竺可桢也就不再勉强,他深知费的个性,答应了就好,不差这一个礼拜。到了周五,张其昀向他转达了费的意思,说就职日期可以通知全校各院处了。第二天,费巩又把就职演说稿重新写了一遍。下午,学校给他送了聘书:训导长及主任导师,有意思的是,既无期限,也无薪给。

费巩就这样上任了,在1940年的遵义浙江大学,这无疑是一件值得载入校史的大事。八月十二日上午,当费巩偕同事步入影院时,场内掌声如雷,充分表达了学生们对他的热情和信任。在竺可桢的一番简单介绍后,费走上讲台,条理分明地从声明、政策、立场、希望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态度和施政方针。费是留英学者,且以民主宪政为研究学科,对这一方式原本就不陌生,加之准备充分,更是驾轻就熟。演讲完毕,自然又是热烈掌声。见会场气氛活跃,竺可桢甚感欣慰,遂请工学院院长李熙谋致词。李的致词就一个意思:祝贺。但是他贺学校、贺同学,得一训导长极佳人才,却独独不贺费巩,因训导长最难为之,担此责任实在是一种牺牲。费以为此乃知音之言,语极得体。

从前的会都开得简约,战时的大学会议尤其,一小时的工夫,程序完毕。费巩估摸了一下与会人数,学生应该是全到了,过眼的教授,也有二三十人。在他看来,这还是从未有过的,算得上是空前盛会了。个中因由他是明白的,撑起这场面的是一种期待,期待着看他日后的作为。

费巩做训导长,确实给了浙大的师生们一个新鲜。第一张布告贴出时,大家所看到的末端具名是:政治学教授费巩兼摄训导长。这一点他其实在就职演说中已经表明了:训导长有人称之为警察厅长,但吾出来做,决不是来做警察厅长或者侦探长,吾是拿教授和导师的资格出来的,不过拿导师的职务扩而充之。在学生看来,他这个训导长既可敬,又可亲,因为他说:吾愿意做你们的顾问、做你们的保姆,以全体同学的幸福为己任。

幸福是个很宽泛的概念,有时候却非常简单。1940年的遵义何家巷,是浙江大学最大的男生宿舍,在那个进深三栋的破落大院里,各院各系的学生们混杂居住,空间逼仄,臭虫肆虐,费巩说他要在物质生活上切实为学生解忧,就把除臭虫列入了衣食住行等六大项之一,颇得学生们的好感。能够免除臭虫之扰睡个好觉,真的也是一种幸福。费把他对学子的关爱,落在了最细微处。

费巩认为,他这个训导长,重要之工作有五条,除推行导师制、助学贷款的发放等项外,摆在第一条的,乃“学生生活之改善”。其时遵义、湄潭、永兴等处的浙大学生,夜间读书照明,用的是煤油灯,烟大且光暗,费以为有害学生目力,自己掏钱去买了玻璃、铅皮等材料,亲手设计了一种烟气小,光亮足的简易植物油灯,让洋铁铺依样打制了八百多盏,分发给学生使用。费巩说,“灯火改善,足护目力,此亦有益学子终身,虽费似亦值得。”起先的打算,是两人合用一盏的,但费觉得使用中会有诸多不便,还是每人一盏,分发下去后,却“勉敷遵义及湄潭两地之用。永兴则只得仍任其用青岩旧用之灯,或益以宜山旧置之灯而乃为两人一盏”,费为此“益感责任之重”。

在浙江大学的校史记忆中,1940年的这种植物油灯,已然成为经典。当年在灯下夜读的学子们称之谓“费公灯”,感激中饱含着敬重,这盏灯照亮的不仅是简陋书桌上的一小片区域,更是远比天空和海洋宽阔的人心和思想。在费巩的支持下,学生们创办了一份《生活壁报》,出版方式十分奇特,无需编辑,也不设特约撰稿人,甚至连通常的抄写、补白、装饰也省略了。学生们有话要说,只须把写成的文字投入稿箱,由学生自治会定期张贴出去,大至天下纵横,小到个人生活,皆可发表,言论自由,文责自负。费巩的观点很明确,“思想这东西是无法统一的,我们做学生的导师,倒并不是要我们去监督学生的思想,而是要我们去积极培养学生品格”。在他看来,训导长有责任培养自由的空气而非只是钳制学生的思想。很快,畅所欲言的《生活壁报》成了战时浙大学生们的一个民主论坛,学生们将之称为“费巩壁报”,成为费出长训导时期的又一经典。

既为训导长,对导师制的贯彻和完善,自是责无旁贷。浙江大学的导师制始于1937年秋,早于教育部训令前半年,如竺可桢所说,“以我个人所晓得施行导师制的,浙江大学要算第一个。”教育部训令下达后,费巩写了《施行导师制之商榷》一文,出任训导长后,他又作了一次《施行导师制之我见》的演讲,虽两者系同一主题,但显然因对象不同,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阐述性的,更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希望导师要教学生“以为人立品之道”,学校造就的人才,“将来能改变社会风气,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1940年的山城遵义,尽管时局和现实皆不尽人意,费巩在流亡中的浙江大学出长训导,却充满着理想主义,犹似夜空中的一轮朗月,清辉徐徐。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2费巩亭.jpg:

费巩亭碑文

费教授香曾烈士传略

费巩,字香曾,1905916日生于苏州书香世家。幼承庭训,矢志澄世。既长,就读于复旦大学,1927年毕业,旋入牛津大学。1933年被聘为浙江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著有《文官考试制度》、《比较宪法》等,蜚声士林。竺可桢校长器重费公之道德、文章与才干,遂延公任浙大训导长。费巩推行导师制,身体力行;创办《生活壁报》,针砭时弊;爱生如子,自制植物油灯分送学生,誉称费巩灯。费公为人,刚正清廉,爱国爱民,为当局所不容。194535日凌晨,于重庆千厮门码头,遭秘密绑架失踪。嗣后,舆论哗然,各校罢课,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呼吁营救。然费公终被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年仅401978年,费公被追认为革命烈士。次年,浙江大学隆重举行纪念会。又年,衣冠盒庋于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正厅。人民瞻仰,师生铭记。

 

(待续101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飞宇
  18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版主 帖子:1103 积分:643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3/1/26 23: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2 6:33:00 [只看该作者]

             物理学家程开甲是中国人的骄傲!


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城关公社阳崖大队小知青  李亮飞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8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2 18:24: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 于子三烈士(第十四章).jpg:

于子三  1924—1947, 原名于泽西。山东牟平县初家镇前七夼村人,今属烟台市莱山区。爱国主义青年,出身于书香门第194410月去贵州,考入流亡贵州湄潭浙江大学农学院农艺系,受浙大求是学风熏陶和革命思想启迪,毅然投身学生爱国民主运动,任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1946年秋,加入浙江大学秘密进步团体新潮社,后担任该社浙大农学院分社社长。并随浙大迁回杭州,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代表,领导过全校学生抗议美军侮辱北大女生的抗暴斗争。19471029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时年23岁。原书插图

 

湄潭朗月照钱塘 3

钱塘春潮

二十年后的1961年底,竺可桢在他所写的一份《思想自传》中,曾经留下过这样的一段回忆:“费巩任训导长后处处掩护前进同学,为‘三青团’学生所不喜,教育部以其非国民党党员,示意要更换,使费巩不安于其位。”竺的这段文字表明,费出任浙大训导长,在当年是一个冒险。

事实上费巩的训导长生涯极其短暂,在任仅仅只有五个月。

竺可桢瞩意费巩出长训导,从一开始就是担风险的,费最初之不愿就任也是鉴于这一考虑。竺的坚持,在于1936年他应允长校浙大时,曾提过条件,其中之一就是用人自主。代表当局答复的陈布雷虽表示同意,却留了条尾巴,即“训导长需由党部之人出任”。竺要选择费,不可能不忌讳这条尾巴,但作为校长的从长计议,他还是决定破此“规矩”。在给费巩的聘书中,没有注明任期,这是多少有些微妙的,一则表明竺希望他长期为之,二则,也是对教育部是否干预保持警惕。知人善任的竺可桢要给费留下进退自如的余地。

事实上在任职一个多月之后,费的训导长身份还是未被官方认可。九月二十五日,他看到了教育部的训令,对浙大呈报费巩为主任导师,准予备案,但不提其训导长一职,仍催促学校送报训导长的姓名、履历,等于否决了竺可桢对费的聘任,并且还别有用心地加注了一条文字,说是要“依训导人员资格聘荐”,这个所谓的资格,当然就是必须是国民党党员。

若在一般之人,也许当时就请辞了,但费巩不然。竺可桢之前竭力延聘其出任的用意,他心里是清楚的,那些类似警察侦探的党棍训导长,最是令学生们痛恨,以为藏污纳垢的训导室是阴暗之地,散发腐败之气,称其为“厕所”,竺要的是一个完全不同面貌的训导长,而他也有志于此,不能信誓旦旦地刚上台,稍遇干扰,就不攻自退,让学生们失望,既是有聘书的,他何惧之有?

但费巩终于还是辞职了,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不能也,非不为也”。费辞去训导长的时间是1941年元月。

三年后,一个叫于子三的山东学生考入浙江大学时,其时他就读的农学院还流亡在贵州湄潭,两年后随浙大本部迁回杭州。这期间的于子三始终都是学生中的活跃分子,在湄潭参加过慰问抗日前线的战地服务团,随后又加入了进步学生团体“新潮社”,担任农学院分社长,在杭州时,他领导了浙大学生自治会“抗暴委员会”组织的罢课游行,反蒋抗美。

浙大的这次示威活动,不是杭州本地的独立举止,而是全国性抗暴运动在杭州的表现,它缘起于1946年底发生的“沈崇事件”,按过去的说法,也就是“美国兵强奸北大女学生”案。这个事件经过六十多年岁月的冲刷,从追寻、探究到解密,已经有了另一种说法,说它是中共在反蒋斗争中的一个策略。持这一观点者旁征博引,立足于青年学生的心理层面分析当年的抗暴运动。事件的背景究竟如何姑且不论,但是在浙大罢课游行中表现激进的于子三,却遭到了国民党特务组织的盯梢。1947年十月二十六日凌晨,于被秘密逮捕。

事情的经过颇似一部黑白电影。

那个时期的浙江大学,不仅有进步学生团体,也有国民党军统、中统发展的特务组织,“浙大学运小组”就属中统。其中农学院一个姓李的,被分工负责监视于子三。十月二十日那天,李偷拆了从上海寄给于的一封信。

信是已经毕业的浙大校友陈建新和黄世民写来的,说他们二十五日下午乘沪杭特快来杭州,让于子三去接站。陈、黄在校时也是农学院的,也都参加过新潮社,所以来杭的目的,一是给新潮社某社友贺新婚,二是趁便商议新潮社办农场的事。这封信是否有其它秘密,尚无资料可查,但是中统浙江调查室主任俞嘉庸从李某手里拿到后,却认定这是共党骨干分子在杭州秘密聚会的信号,随即把信件又“完好无损”地“寄”还给了于子三。

于子三顺利地接到了陈、黄二人。一出火车站,两辆黄包车就揽上来了。于子三也没多想,上车说了声“清泰旅馆”,车就匆忙而去。接下来,一切都和计划中的一样,他们在清泰旅馆见到了新婚夫妇,贺了喜,吃了饭,聊了事,东拉西扯地竟就到了深夜,回校太晚了,于便随陈和黄出清泰街,去了延龄路(今延安路)上的大同旅馆投宿。同行的还有另一位校友郦伯瑾。

那天他们住的是52号房间,隔壁的53号房间也住了客人,至于是在之前还是之后住下的,他们谁也没有注意。时间本已晚,不便吵扰,稍事洗漱,四人就都睡下了。没过几个小时,到次日凌晨的两点来钟,房门被敲开了,冲进来一伙人说是查夜的,却把他们给抓走了。

据说在于子三去火车站接陈建新和黄世民的时候,网已经布下了。两个黄包车夫是特务,大同旅馆53号房的客人是特务,在清泰旅馆周边来来往往,看着他们进来又出去的,也是特务。浙大地下党组织发现于子三被跟踪后,曾警告他不宜在校外留宿,没想到稍一疏忽,坏结果就出来了。

是日,得知消息的浙大地下党一方面在《浙大周刊》上发布告示,动员进步师生起来声援,一方面以学生自治会的名义组织营救机构,选派谈判代表,尽快地与竺可桢校长取得了联系。

十月二十六日下午五点,确认于子三等四人为警察二分局所捕后,竺可桢即刻四处奔走,先后与民政厅长、警察局长、国民党省党部书记长、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及省政府秘书长等人紧急联系,均无结果。与此同时,浙大学生自治会集会决议,要求派代表探视和慰问四同学,要求无条件解除拘押,二十四小时内必须移送法院,等等,以抗议书的形式递交省政府,也无结果。

如此过了两天,浙大学生忍无可忍了,二十八日夜再次集会。学生自治会发布声明说,倘若次日,也就是二十九日,当局仍未释放于子三等人,浙大学生将从三十日起,连续罢课三天。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2 于子三烈士遗体、遗像(第十四章).jpg:

(老照片·于子三烈士遗体、遗像。 原书插图)

 

(待续102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8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5 19:28: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jpg:

(老照片·校外暴徒冲进浙大校园殴打为于子三出殡的学生。原书插图)

湄潭朗月照钱塘 4

于子三等四人被捕后,被分散关押在保安司令部和警察局,一是防备激进学生劫狱,二则试图各个击破。但是三天来,审讯一无所获,尤其是被作为重点的于子三,几乎没有开过口。抓他们的人就有些急了,外界不断传来群情激愤的信息,也令当局挠头。1947年是个动荡的年份,国共两党势力变化诡谲,彼此间的较量十分微妙。十月二十九日,俞嘉庸率中统特务亲自审讯,释放于子三显然是不可能的,浙大的学生不是要罢课吗,那就给他们一个交代。

也就是在这一天,省政府主席沈鸿烈向浙大校方承诺,说是当天晚上,最迟到次日,一定将于子三等学生移送法院。第二天就是三十日了,竺可桢上午给省政府秘书长雷法章打电话询问,雷说已经移送法院了,详情面告。竺当即驱车前往,见了沈鸿烈,方知雷是一派胡言,于子三已经死了,而且按沈的说法,于子三是死于“畏罪自杀”。

竺可桢心痛不已,作为校长,深为无能保护学生而自责,震惊和气愤之下立刻约了训导长、校医和学生自治会干部,赶往保安司令部。到了那里,发现地方法院的检察官和法医也已经在了,桌子上摆放着一块血迹斑斑的玻璃片,司令部的官员说,于子三就是用这块碎玻璃自杀的。竺可桢不信,责问玻璃片是从哪里来的,在押者又怎么会有自尽的机会?他要求立刻就见到于子三,可是几天来的奔波劳顿,竺已极度疲惫虚弱,当他真的走进停尸间,看到仰躺在门板上的于子三惨不忍睹的形状时,不禁当场晕厥。

事后,官方出具了一份尸检报告让竺可桢签字,竺拒绝了。他说我只能证明于子三已死,不能证明他是用玻璃片自杀的。于是另取一纸,写道:“浙江大学学生于子三委实已死,到场看过。竺可桢,卅六年十月二十九日夜十二时。”竺可桢知道,于子三这一死,浙大学生运动的风云再起,已是无可避免了。

学生的罢课是三十日开始的,上午集会,下午游行;到了三十一日,教授们也开始罢教了。浙江大学一旦有什么动静,杭州总会满城争说。游行的学生先是去法院,接着到保安司令部,要求亲见于子三的遗容。几经据理力争,对方总算让步,将尸体移至司令部门外的巷口,临时搭了一个竹棚,四周架设机枪,派以重兵围守。一夜过后,杭州城就整个儿戒严了。

和学生们一起前往保安司令部的,还有浙江大学训导长顾谷宜和农学院院长蔡邦华。得知学生要示威游行,竺可桢担心矛盾激化,不利于问题解决,曾抱病劝阻,学生们执意为之。竺又给保安司令部打电话,请求允许学生上街,也被一口拒绝。遂委托顾、蔡二人随行,见机行事,以便保护学生。

与当局交涉无效,规劝学生亦不果,竺可桢承受的压力太大了。杭州戒严的当日他去了南京,打算向教育部提出辞职。刚刚走出南京火车站,就接到杭州方面的消息,说学生代表大会通过决议,“休止罢课”,为的是“遵从师长劝告,再给当局一个恢复法律尊严的机会”。竺可桢一时宽心,但既然来了,索性为于子三昭雪冤案、争取被捕学生获释再作努力,遂逐一走访了教育部长朱家骅、司法行政部长谢冠生、行政院副院长王云五、青年部长陈雪屏、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等南京政府诸多高官,却无一收效。

但是浙大于子三事件和竺可桢的南京奔走,很快引起了新闻界的关注,《大公报》、《申报》、《中央日报》等各路记者纷纷赶到竺的下榻处,并迅速将采访内容公诸报端,其中尤以《申报》的报道最为详尽,只是“竺称:使于生(子三)致死主要凶器与创口之真相均尚须调查,其死因或将成为千古疑案”一句中的“疑案”,与竺的原话并不一致,竺可桢说的是“奇冤”,在当天的日记中,他记载的原话是这样的:“当《申报》馆人问我于子三是否自杀,我说他作为一个学生是好学生,此事将成为千古奇冤。”

十月二十九日被害,到次年三月十四日下葬,整个于子三事件前后历时四个多月。这期间,除了浙大学生的罢课、示威游行、全国学联和各地众多大学的声援、国统区抗议当局暴行活动的此起彼伏外,杭州方面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在烈士出殡和公祭问题上的一波三折。

对当局来说,置放在省保安司令部的于子三遗体,像是一颗定时炸弹,早在他遇害后的第四天,沈鸿烈就通知了竺可桢,限其几天内必须埋掉,被竺校长拒绝了。按照浙大学生自治会的安排,是要举行公祭的,并拟定了出殡路线,从学校出发,经膺白路、迎紫路、三元坊等杭州主要街道至凤凰山,沿途唱挽歌、呼口号、发传单,等等,形同又一次示威游行。这显然不可能被当局准许,几经交涉不成,浙大的学生们执意于1948年一月四日自行出殡。

但是三日晚十时许,大批军警突然封锁了浙大通往外界的道路,校园内也隐约可见不明身份者的出没。次日上午,设在校内“子三广场”举行的公祭大会刚刚开始,就见西门和北门冲进了不少人来,手持小旗,上书“请愿工人”,自称是什么“馄饨业工会”、“人力车工会”,却操着棍棒铁尺,见学生就打。一时间场面大乱,虽经学生们奋力反抗,将暴徒驱赶出校,终因伤者众多,治丧物品也遭毁坏,出殡计划不得已而搁置了。

于子三的真正安葬,是在两个月之后。三月十四日,三百余名学生代表遵照竺可桢提出的方案,不游行、不呼口号、不发传单、不经杭城闹市,由校方派车直接将灵柩送往凤凰山麓。一月底时,身心交瘁的竺可桢拒绝了当局要求开除三十余名所谓“共党学生”的指令,再次准备辞职,学生自治会得知后,起草《上校长书》,全校千余学生签名挽留,同意以这种温和的方式为于子三出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2.jpg:

(老照片·暴徒殴打为于子三出殡的浙大学生的现场乱象。 原书插图)

 

(待续103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8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18 17:01: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_副本.jpg:

(老照片·浙大学生为于子三出殡时的场景。 原书插图)

 

湄潭朗月照钱塘 5

魂兮归来

于子三出殡时,灵柩上覆有一面巨大挽幅,上书三个大字:“学生魂”。于子三死时二十二岁,尚未毕业,以他就读的园艺学业,原本更适合于西湖的风景园林,但是他改变了自己,生命终止在浙大,就永远是浙大的学生了。于子三在湄潭时是否听过费巩教授的课,不得而知,但以费在学生中的影响力推测,想来于是一定知道的。费巩1945年元月离开浙大时,于子三在校已近半年,期间若是两人在校区相遇,会是怎样一种情景呢?

在浙大,费巩是从事政治学研究的教授,思维敏锐、性格刚直,遵循的是“上不负国家,下不负所学”的人生信条,出任浙大训导长虽不足半年,已为当局视作异类,指责浙大任其摄行是“放纵共产党活动,阻挠国民党党务”,再三再四地要求校长竺可桢予以撤换。

事实上费巩的教学与研究并无党派立场,着眼点在于对中国政治体制的清理与改造,针砭时弊、寻求真理。被迫辞去浙大训导长后,费在学术上投入了更大精力,尤其是抗战相持阶段的1943年,针对蒋介石在这年春天发表的《中国之命运》一书,费写了一系列的文章:《民主政治与吾国固有政制》、《实现宪政应有之政治准备》、《论宪制制原则》、《容忍敌党与开放与论》、《论治权与政权之分配》、《政治风气之转移》,等等,仗义执言、锋芒毕露。出于对其人身安全的忧虑,也有人曾提醒他说,是否可作些删改,但费巩仍坚持“上不负国家,下不负所学”的信念,很干脆地回答:不可改!他根本没有警觉到,或者说根本不在乎自己早已经被国民党西南区党部实施了秘密监视。

时任复旦大学教授的著名法学家张志让,1936年底曾为“七君子案”担任首席辩护律师,在法庭以长篇辩书逐一驳斥国民党当局对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史良等爱国名士的诬陷指控,影响广泛。其民主精神之纯粹,向为费巩尊以业师,张亦视费巩为学界精英,向他发出了邀请,去复旦开设“民主与法制”的特别讲座,正好费有一年的假期,遂于1945年元月前往。但没想到从黔北到重庆,踏上的是一条不归之路。

费巩抵达重庆后不久,就突然失踪了,时间是三月五日的凌晨,地点为重庆千厮门码头,有一个叫邵全声的青年当时在场。邵过去也是浙大的学生,据说费前一天夜里就住在邵处,次日“晨三点即起,与邵至千厮门码头趸船。行李已放趸船储藏室,邵入储藏室取行李,回头已不见香曾。未几趸船门开,在轮上亦遍觅不见。……趸船与岸有短浮桥,但水深不过二三尺,不能溺人……”

事发当月,竺可桢校长适在重庆公干,十四日晚从于震天口中得知了费巩的失踪。竺可桢的第一反应是特务绑架:“除为特务机关所捕外无其他可能”。事实上在随后几个月里,无论浙大,重庆的社会各界,乃至中共方面,也都是以认定费巩遭国民党当局秘密逮捕这种可能来实施营救的。

先是竺与复旦大学校长章友三同谒重庆卫戍司令王缵绪,向其递交公函,要求彻查,并去监察院、行政院找人“托探香曾”,甚至还反映到了蒋介石侍从室那边,结果均一无所获;在遵义的浙大学生会得知消息后,则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发表《敬告社会人士书》。学生们的推论更是直截了当,认为“费师平日讥讽时政,深为当局所忌恨”,故遭此暗算,明确呼吁“还我费师”;在新闻界所表现的关注姿态中,以《新华日报》为最,多次发表相关报道及评论;四月底,一份由训导长、外文系教授黄遵生起草、联合浙大众多教授签名的呼吁书,呈交给了教育部,“请限期澈查”。

民主教授费巩的失踪之谜,直到今天都还不能说已经完全水落石出。尽管从得知消息的当时,竺就“猜香曾为特务所捕”,并且认为“香曾如被特务机关于闭禁,则性命殊可忧”,但在奔波营救的过程中,特务机关并不认帐,重庆卫戍司令王缵绪说“中统”与“军统”最近都不抓政治犯,警察局检缉大队也说“已询中统局、军统局,谓均无其人”;两家特务机关则相互推诿,一方说费“为中央调查统计局所闭禁”,另一方却称“疑军统局所为”。竺可桢找了陈布雷,陈也表示“特务方面未捕香曾”,翁文灏让竺把此事报告给蒋介石。

四月二十二日,竺可桢自重庆回到遵义,离渝前仍不知费的下落,但卫戍司令部传讯了两人,一个就是邵全声,另一个姓谢,也是浙大学生,上一年底已遭开除。其时谢在铜梁,因被浙大处理事来重庆,费失踪次日突然离渝;邵全声是送费巩上船之人,许多说法均出自其口,细究起来亦不乏疑点。谢方面因“线索查无实据”,后来不了了之,邵却在用了刑后,“自供推香曾落水”,陈布雷也曾告之竺可桢,说邵全声已有供辞,谓香曾常骂他,故衔之,因起谋害之意,不过竺认为“其言不可信”。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2.jpg:

(老照片·“你死了,还有我们!”当年沙滩合唱团成员追悼于子三烈士。编者)

 

(待续104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8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21 17:23:00 [只看该作者]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于子三墓.jpg:

(于子三墓位于万松岭路凤凰山北麓(“万松书院”内)。墓为混凝土结构,呈半圆形,高1.8米,直径2.8米。占地440平方米。在墓碑上刻着乔石题写的“于子三烈士之墓”和围墙上刻有吴学谦的题词“学生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墓曾多次修葺。1996年又重修,现为浙江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面对石壁上学生魂雄浑的题词,我想得很多。作为狭义的解释,可能是指于子三不愧为学生的榜样学生界的精神领袖;若从广义的角度出发,何尝不可理解为于子三代表着青年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那末,什么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时代精神呢?  编者拍摄)

 

湄潭朗月照钱塘 6

近一个月后的五月十七日,重庆卫戍司令部派少将高参沈醉、联络官潘景翔及美国侦探Schreibe到遵义、湄潭查访,说是邵全声的供词前后矛盾,“故不能不来校稽查邵之为人”,对于外界纷传费系特务机关所捕,沈等三人明显持回避态度,只是反复找人询问费巩与邵全声两人的关系,尤其可疑的是,沈醉还对竺可桢说,蒋介石对费巩失踪“极为关心”,《中央日报》、《大公报》也都登载了王缵绪对记者的谈话,说费是安全的,既然“香曾之下落不可知”,又何来安全可言?竺当然认为不可靠,至于另有重庆方面的来电说,“不久可以释放”,显然就更不可靠了,谁抓的?从哪里释放?

五月二十七日,浙大学生自治会在何家巷教室举行“费巩怀念会”,竺可桢亲往参加,他心里明白,香曾是真的离开浙大了,再也回不来了,这位“十年相处之友人”究竟魂归何处,使他深感怅然。事实上1945年的费巩失踪案始终没有一个明确结果,现在比较一致的说法,是被国民党特务密捕,囚禁于重庆“中美合作所”,折磨致死,尸体投入歌乐山集中营镪水池中灭迹。但这一说法也还只是“据传”,尚无确凿史料。当年来遵义、湄潭“稽查”的沈醉,就曾是“中美合作所”的特务,写过一部《中美合作所内幕》,沈既介入过此案,怎么可能多年之后仍不在“内幕”中还原这一毁尸灭迹的真相昵?

费巩和于子三这一师一生,代表着浙江大学在抗战后期和解放前夕那一阶段的社会良知,费巩失踪和于子三被害,更是浙大历史上的两个重大事件,如果不是单纯从政治上去理解,它们所体现的,其实更在于“求是”精神的本质,竺可桢之倡导这一校训,显然是以科学为基准的,但于国民党势力对浙大的渗透,却也是一种挑战,故为当局所不容,以致二人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而竺可桢作为校长,在这两个事件中所表现的奔走、呼吁、斡旋和据理力争,也可以说是浙大在那一时期的民主自由的姿态。

于子三出殡的前一天,杭州下了一场雷雨,次日早晨才渐渐止住。这一天竺可桢没有去凤凰山墓地,由总务处事务主任陆子桐偕灵车先行,自己和总务长谢觉予留在学校等消息。随后的五辆车,载学生二百七十余人,其中三分之一是农学院各系的,一早就从华家池赶来大学路集中,校长室主任秘书诸葛麒、公共科目主任舒鸿及史地系教授顾谷宜等,另乘吉普前往。八点多出发,不到十一点就返回了,竺可桢得知,有警察局一沈姓局长“在场照料”,“秩序甚佳”,宣读祭文的据说是沈玄庐的公子(不知是老大沈剑龙还是其他的),“闻者泪下”,学生代表李浩生等也发表了演讲,车过赝白路后学生们唱起了挽歌。

时至1948年,费巩失踪已逾三年,仍是悬案,不仅没有结果,且渐为人所淡忘,这一年的形势,因全国解放的枪声四起,堪称“黎明前的黑暗”,和费巩失踪案发时的浙大相比,于子三事件的影响竟不乏负面反弹,中央社北平五月二十九日电称:本市农、工、商、学、自由职业各团体,以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潜伏匪职业学生,鼓励风潮,应共匪军事暴动,非彻底肃清依法惩办不能安定秩序,巩固后方,请教部、青年部解散中大、浙大,重新登记云云。国民党的新闻舆论虽然不可信,但是年八月十五日,教育部首席参事刘英士到浙大,急见竺可桢、训导长李浩培等人,说三天前总统府密令逮捕各校职业学生,其唯恐浙江省政府主席陈仪派宪兵进校抓人,致肇事端,特来杭疏通,后竺去省府,中统浙江调查室主任俞嘉庸果然给了他一张捕人名单。

但国民党毕竟大势已去,十一月十二日夜,“抑郁不可终日”的党国要人陈布雷服毒自杀,十九日,其灵柩自沪抵杭,竺可桢、张其昀、王国松、郑晓沧及诸葛麒等浙大同仁亦往南星桥接站;次日上午,差不多还是同一拨子人,再加上苏步青等,前往凤凰山敷文书院,参加蒋百里将军的安葬典礼。说来陈布雷与蒋百里均为浙大校友,陈系浙江高等专科学校时期,蒋则更早,乃浙江大学源头之求是书院,与钱学森之父钱均夫同窗。短短两天的时间,竺可桢从蒋百里、陈布雷及至自己这十二年,为浙江大学这一路苍茫,百感交集。杭州的十一月正值秋色宜人,那天的阳光格外温煦,附近万松岭的松涛,声声入耳……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2 于纪念碑.jpg:

199242日,为纪念于子三,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原浙江农业大学)新立于子三纪念碑,并把纪念碑所在的华八斋前面的广场改名为于子三广场 编者拍摄)

 

(待续105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8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23 19:47:00 [只看该作者]

【编后语】

在这第十四章里,又让我们相识了一些科学人员和爱国人士——缪钺、路甬祥、于子三、郦伯瑾、顾谷宜、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史良、黄遵生、陆子桐、谢觉予、诸葛麒、顾谷宜、刘英士以及国民党相关人员俞嘉庸、雷法章、王云五、陈雪屏、王缵绪、沈醉、沈玄庐。

在编辑这一节里,在搜索相关资料的同时,着重去了浙大玉泉校区和华家池校区,一则去拍摄费巩的亭、碑与于子三纪念碑、广场,二则也是为了让自己这个没进入大学校门的人,去呼吸一下校园的特有空气,去感染一下当大学生的那种氛围。其实,老浙大往日都是开车公干不知去了多少回,但从没像这一次那样一个人像是散步,像是在寻找,更像是在回味此书的精华,走遍了校园内的各个地方。这其中还特意去到了万松岭上,安葬在“万松书院”山坡上的的于子三墓地,去见证当年革命先烈的英雄足迹。

 

附:53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附53 张志让与路甬祥.jpg:

张志让1894—1978),江苏武进人。中国当代著名法学家、法学教育家。早年在共产党人张太雷的影响下,他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洪流,从此成为一名热诚的爱国民主志士。1954年,他参加制订中国第一部宪法。曾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被选为第一、二、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案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法制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中国斯里兰卡友好协会会长等职。张志病逝于北京,邓小平等中共和国家领导人参加追悼会。

 

路甬祥19424月生,浙江慈溪人。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649月参加工作,1965—1979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1974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1981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1981—1985年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讲师、研究室主任、副教授,校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流体传动及控制研究所所长、开放实验室主任、教授。1988—1993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曾任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党组成员。 编者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19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4/1/23 19:48:00 [只看该作者]

附:54

邹韬奋1895.11.51944.7.24),中国卓越的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原名邹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余江。出生在福建永安。先后就读于福州工业大学、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南洋公学中院,1919年由南洋公学上院机电工程科转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那年去世,年仅48岁。其子邹家华曾担任国务院副总理。

 

章乃器1897-1977),浙江青田人,救国会七君子之一,中国近代史上一位特立独行的爱国民主先驱。我国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中国资信业第一人。1945年底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任中央常务委员。1949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57年被划为右派。1980年被恢复名誉。卒于北京,享年80岁。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附54 邹、史、章、李.jpg:

  ,女,190032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1915年考入常州女师;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曾任常州市学生会副会长;1923年考入上海法政大学,1927年毕业后任南京政工人员养成所指导员;九·一八事变后,发起组织上海妇女界救国会,担任理事;1936年任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因参加与领导抗日救亡运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为历史上著名的七君子之一;她是中国著名法学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司法部部长;生前曾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198596日去世,享年85岁。

 

李公朴1902.11.26 1946.7.12)号仆如,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县湖塘桥,李公朴祖籍武进县湖塘桥,出生淮安。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467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终年44岁。编者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