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浅谈近体诗的格律兼答欧肯河版主


  共有484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浅谈近体诗的格律兼答欧肯河版主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浅谈近体诗的格律兼答欧肯河版主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4:00 [显示全部帖子]

 

浅谈近体诗的格律兼答欧肯河版主

 

我的七律“听鹂馆”一诗中有“已将钩月澄残梦,不把浮云伴远心。” 欧肯河版主对该联的格律提出质疑,他是按照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来核定的。他指出我此联格律为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从平仄相对讲,尚可推敲。并举例说明,如前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等等,都是范例。

为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近体诗格律的平仄的格式作一说明和解释

一、近体诗格律的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后加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后加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前加平)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前加仄)
所以要说这是基本格式,是因为其他各种格式,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5:00 [显示全部帖子]

 

二、格式以外的规则

五绝、五律和七绝、七律各有四种格式,全部共有十六种格式。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律诗,包括唐诗、宋诗以及后来的作品,很少有每个字都符合上面所讲的平仄格式的,几乎每首诗总有些字不符合。

例如:仍然是毛泽东的诗作:

 

七律 和柳亚子

三十一年还旧国 节读华章
牢骚太胜防肠断 物长宜放眼量

 

七律 到韶山

红旗卷起农奴戟 手高悬霸主鞭
为有牺牲多壮志 教日月换新天

 

这是因为,上面讲的乃是标准化、理想化的格式。这些格式是非常重要的基础,但除了格式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规则起作用。这些规则也都是历史形成的、公认的。主要有四条。

 

第一、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格式,历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说。意思是讲,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平仄可以不论,用平声字或仄声字都可以,平仄两可,可平可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必须按照平仄格式的规定选用平声字或仄声字。第七个字当然都必须分明,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涉及韵脚。如果就五言诗而论,那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第五个字当然也属于不言而喻,是必须分明的。

这个口诀,简明易记,很有用处。但必须注意,它只是大概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掌握的时候,要加上一些修正才行。抛开变格先不说,最重要的修正有两点(以五言诗而论):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5:00 [显示全部帖子]

 

一是:平平仄仄平这一句式最须注意,其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如果不论,误用了仄声字,使这一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那是大错误,诗论的术语叫做犯狐平(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下一个平声字)。科举考试时,犯了孤平,诗就不及格了。此是大忌。当然,如果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字,也是有办法补救的,我在后面第三、孤平拗救”中会讲到如何补救。

二是: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应当论。如果不论,最后三个字都变成了平声,这一句就成了仄仄平平平,这叫三平调三平调是古风的特色,对律诗来说,被认为是比较大的毛病,应当避免。

另外,平平平仄仄这一句式中,第三字也是不能用仄声,以免形成三仄脚,一般写诗的人都尽量避免,当然,这不是格律的硬性规定。

我们还是以五言诗的四种基本格式来看,把可平可仄、可以不论的字加上括孤,即变成如下的样子:

()()平仄

平平()仄平

()()仄仄

()仄仄平平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6:00 [显示全部帖子]

 

七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则变成:

()()()平仄  (我的“已将钩月澄残梦”即此格式

()仄平平()仄平

()()()仄仄

()()仄仄平平

可以看出,七言诗的各种句子,第一个字的平仄一律可以不论;第二个字的平仄,一律必须分明。后面五个字的平仄要求,和五言诗相同。

 

第二、三四字互救

五言诗基本格式中的第三句平平平仄仄,也是有变格的。这个变格就是把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位置互换,达到互救的效果。这样,这个句式就变成了平平仄平仄。如为七言,就由仄仄平平平仄仄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5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7:00 [显示全部帖子]

 

举例:

落花满春水,疏柳映新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愁来理弦管,皆是断肠声。(崔垣《春怨》)

朱实出传九华殿,繁花旧杂万年枝。(崔兴宗《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

这种句式,是平仄格式的一种变格。值得注意的是,它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五言的第四个字(七言的第六个字),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这种句式虽然是变格,但在唐、宋以来的律诗中,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并不比正格用得少,连应试诗也允许用它。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6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7:00 [显示全部帖子]

 

第三、孤平拗救

前面讲过,平平仄仄平这个句式的第一个字(七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中的第三个字),平仄不能不论,必须用平声字。如果用了仄声字,则为犯孤平,是写律诗之大忌。

但有时根据诗意的需要,第一个字不得不用仄声字,或用仄声字于文意更好,那怎么办呢?有办法:就是在第一个字用了仄声字之后,把第三个字改用平声字。这样整个句子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七言句则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允许的。这种变格,叫做孤平拗救。举例:

若惊(王禹称《五更睡》)

意深(陈与义《寒食》)

山雨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江上胜花(王昌龄《浣纱女》)

总观唐、宋名家之诗作,犯孤平者极为罕见,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但孤平拗救的诗句则非常普遍,说明这是诗界历来公认的规则。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7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8:00 [显示全部帖子]

 

第四、对句相救

以五言而论,对句互救主要适用于下面这一联格式: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这也就是基本格式的前两句。在这两句中,对句(第二句)的第三个字如果用了平声字,那末在出句(第一句)中,不仅首字可平可仄,而且第三个字、第四个字都可用仄声字。这样出句就有可能全部是仄声字。整个这两句的格式就变成了下面这样: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括弧里的字,平仄两可。还可以反过来加以说明:出句(即第一句)的第三、第四个字按正格本该用平声字,而如果用了仄声字,可以在对句(即第二句)中加以挽救,办法是把对句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声字,而对句的第一个字,按孤平拗救的规则,照样可平可仄。七言句,依此类推,只是在前面按正常规律加两个字。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8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8:00 [显示全部帖子]

 

举例:

野火尽,春风又生。(白居易《古原草》)

落日酌,清风下来。(孟浩然《裴司事见寻》)

以上两例,都是用对句的第三字救出句的第四字。

向晚意不适,驱车古原。(李商隐《乐游原》)

草木岁月晚,关河雪清。(杜甫《送远》)

以上两例的出句都是仄声。唐宋名诗中这样例子很多,在此不多举。

待月月未望江自流。(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

高阁去,小园乱飞。(李商隐《落花》)

以上两例,不仅出句的第三、四字全是仄声字,而且对句的第一个字也用了仄声字。对句用了孤平拗救的规则。对句第三字的平声字,既救本句的孤平,同时也起了救上一句的作用。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9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8:00 [显示全部帖子]

 

再举几个七言的例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是入声)

宦游何啻路九折,归卧恨无山万重。(陆游《桐庐且泛舟东归》)

马蹄踏雪六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方岳《梦寻梅》是入声)

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陈师道《绝句四首》)

应当注意的是,这种对句相救的变格形式,也突破了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所以必须记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不是很确切的,用时须有若干修正。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樾下客
  10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三星会员 帖子:529 积分:5641 威望:0 精华:89 注册:2009/12/8 9:29: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12/3 22:39:00 [显示全部帖子]

 

三、简便的公式

前面已经讲过了近体诗的各种平仄格式,基本格式只有四句,又讲了正常格式以外的四条规则。这四条规则,主要是讲拗救和变格,也都是诗律不可缺少的部分,决不是可有可无的。研究诗词格律的权威北大王力教授有一个比喻很好,他说:谈诗律必须兼谈拗救,这等于法律上的‘但书’;‘但书’应认为是法律的一部分,并非法律以外的东西。他又说拗而能救,就不是病。

拗救,或统称变格,在诗词创作中,大有用处。首先,它可以扩大遣词用字的自由度,从而保住某些必须用的字,提高诗句的质量。例如杜甫的诗句远在剑南思洛阳,其中的剑南是地名,很难改动这个字,因而就在后面用一个字来救,自然而又和谐。又如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山。(李白《过崔八丈水亭》)其中宛溪敬亭都是地名,出句用了三四字互救的变格,解决了用字的困难,诗句合律而又流畅。毛主席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用的是三四字互救的变格,总不能为了凑成正格把调换位置吧。变格的妙用,实不可不知。

 

接下一版


 回到顶部
总数 20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