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套风物篇
序一
二〇〇〇年春,治礼夫妇返京。晤面言欢,相见恨晚,遂以短信
叙谈,互致祺安;偶有小诗,唱和解颐。二〇〇五年春,又敦促
同插一乡的挚友陆翀,学会操作手机,参与其中。于是诗联三友,
往来日频。或品茗追往,浅斟怀旧;或远足登山,踏青赏春;一
唱二和,吟诵自娱。二〇〇八年春,治礼君首发后套系列诗八首;
风土人情,方言俚语,饶有兴味。我当即续写三首,陆翀君亦不
顾眼疾,踊跃参加。岁末年初,计议将这一系列摘出辑集,以便
阅读赏玩。题曰:《后套风物篇》。
刘邦济2009-1-16
序二
六十多年遍历沧桑世事,许多都已淡忘了。但在河套的几年生活,
却始终拂之不去!也许是我们为之付出了青春年华;也许是因为
我们初涉社会,艰难地预习了独立生活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也
许是因为河套的关系我们相识了,成为能够交心的朋友。二〇〇
〇年春,我举家返京后,又常住包头,不能远足。与邦济、陆翀
二兄短信手谈,诗词唱和,苦于素材少缺,凭空也写不出东西来。
无聊至极,于是就写起了河套风情。我想和二友一起写点“记忆”
。不管是诗还是顺口溜,只要是反映河套特色的事物,就可入篇。
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的消失了,有的忘却了……点点滴滴汇
在一起,编织历史的记忆。倘或将后套风物篇编辑成册,自己看,
当作笔记,都是赏心悦目颇有意义的好事。
丁治礼2008 -1-19
小村鸡鸣三县闻,中旗杭后相毗邻。
五家彼岸中旗地,黄济渠西蒙五村。(丁治礼作)
大柳树下古井甜,木桶汲水铁桶担。
伏天清冽能消暑,数九冰坡玉栏杆。(陆翀作)
永蓝渠水湾又湾,永蓝渠畔柳钻天。
水波粼粼泽两岸,两岸万顷米粮川。(陆翀作)
六畜
困乏未消鸡啼晓,人还没吃猪拱门。
旱羊水马牛倒嚼,村头犬吠入黄昏。(陆翀作)
不用机器不用油,黄河之水自在流。
百里河套水灌地,只需提闸拗渠口。(刘邦济作)
牛犁翻土放水泡,压实裁齐西锹拗。
红泥坷垃后套宝,垒墙盖房坚又牢。(丁治礼作)
土房几年盖一遭,社员收工不用邀。
只需拨工请工匠,上梁馍馍压苫糕。(刘邦济作)
后套盖房不合群,一扇窗户一扇门。
罗架纸窗留一眼,玻璃虽小能瞭人。(刘邦济作)
一间屋子半间炕,油盘炕围亮堂堂。
云边开池画花鸟,知青更比画匠强。(刘邦济作)
白线捻捻墨水瓶,白铁皮皮卷筒筒。
晚上灯下把书看,鼻孔薰成黑窟窿。(丁治礼作)
松椽柳笆坷垃房,房前垒灶没院墙。
通身一盘大土炕,铺盖卷卷挨着放。(丁治礼作)
塑料袋袋糊窗外,学生坐的泥台台。
为让泥台表面光,上学都把米汤带。(丁治礼作)
大铁炉子粗火筒,牛粪架火暖烘烘。
学校运输无条件,无煤取暖也过冬。(丁治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