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颐和园诗画12-.jpg:
五律·南湖胜境
瀛台殊苑树,高阁望青霄。
阔水近澄挹,空山远翠招。
隐心思暮幻,游目见沧寥。
杳霭烟氛色,流霞晚影遥。
昆明湖,原为北京西北郊众多泉水汇聚而成的天然湖泊,曾有大泊湖、瓮山泊等名称。元朝定都北京后,为兴漕运,经水利专家郭守敬主持,引昌平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成为大都城内接济漕运的水库。明代湖中多植荷花,周围水田种植稻谷,湖旁又有寺院、亭台之胜,酷似江南风景,遂有西湖、西湖景之誉。乾隆皇帝修建清漪园时将湖展拓为现在的规模,一池碧波映现着天光云影,“清漪园”即以此为名。乾隆皇帝并取汉武帝在长安开凿昆明池操演水战的故事,命名为昆明湖。
按照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在湖内建了三个中心岛屿,远在汉代建章宫时,就出现了“一池三山”的造园布局,那是缘于海上有三座仙山的神话传说。于是,这种象征手法的造园构思,成为了皇家园林的惯例,沿用了两千多年。清乾隆建造清漪园时,仿造杭州西湖苏堤在昆明湖中构筑了一条西堤,西堤的西部水域又筑了一道短堤,从而,把昆明湖分成了三片水域,在每一片水域中点缀着一座岛屿,即南湖岛、团城岛和藻鉴堂岛,用以象征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州。虚幻的仙境,在这里现实地展现在山水之间。粼粼的湖水,蜿蜒的堤式,错落的岛屿,以及隐现在湖畔风光中的各式建筑,组成了颐和园中以水为主体的绝色风景。岛上的亭台楼阁,湖畔的殿堂寺院随着阴晴雨雾,日月虹霓,春夏秋冬而变幻着因时而异的风姿。
南湖岛以位于昆明湖南部而得名,环岛以整齐的巨石砌成泊岸,并用青白石雕栏围护。岛上绿树成荫,主体建筑涵虚堂耸立在北岸山石叠砌的高台上,与万寿山上的佛香阁遥相辉映,互为对景。南湖岛四面环水,岛上的涵虚堂,视野极为开阔,是登高赏月极佳之处。
乾隆年间,此处的建筑是一座仿武昌黄鹤楼的三层建筑──望蟾阁,寓意此处为月宫仙境。乾隆有诗云:“霄映漪光碧,波含倒影红。隔湖飞睇者,望此作蟾宫。”每当夕阳西下,登万寿山佛香阁,隔昆明湖远眺南湖岛,澄辉雾霭中,巍峨的望蟾阁隐现在天光水色中,虚无缥缈,颇为壮观。只可惜,英法联军一把火将仙山琼阁般的望蟾阁烧得精光,而如今的涵虚堂随踞于高台,但其气魄比起当年的望蟾阁亦相去甚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