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原创]端午念屈子(古风)


  共有47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端午念屈子(古风)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意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37 积分:116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9/7 16:37:00
[原创]端午念屈子(古风)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2 18:12:00 [只看该作者]

痴情一片相伴君
他去你也寻他去
九歌离骚天问在
千古谁解个中意



只有你自己才能把握你自己,不要听信他人的赞扬或者怜悯!——那,叫“忽悠”。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怡然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3732 积分:35487 威望:0 精华:100 注册:2008/12/3 19: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3 20:13:00 [只看该作者]

九歌离骚天问在
千古谁解个中意  ---欣赏!

 

问候天意朋友,节日愉快!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意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37 积分:116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9/7 16: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6 17:35:00 [只看该作者]

感谢你的光临!




只有你自己才能把握你自己,不要听信他人的赞扬或者怜悯!——那,叫“忽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天意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37 积分:1162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8/9/7 16:3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6 17:36:00 [只看该作者]

痴情一片相伴君
他去你也寻他去
九歌离骚天问在
千古谁解个中意
我今年发表了“端午念屈子”,有人问此诗啥意思。啥意思?痴情伴君谁能解啊!那,在这里就说一说楚怀王屈原的外宠情吧。
屈原(约公元前339~278年)是楚辞的创立者,中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诗人。长诗《离骚》等“可与日月争光”,《抽思》、《思美人》及短辞《桔颂》等也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这么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历代史学家们应该对他大书特书。奇怪的是,屈原的故事历来为正史所不齿,楚国及春秋战国的典籍均不见记载,直到汉代司马迁首次将屈原的传说编入《史记》,他的生平才得到披露。但此后史学界对他又有所冷落。东汉班固在《汉书》中批评屈原的“露才扬己,怨怼沉江”为“不合经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对他更是只字不提,直到宋朝王逸作《楚辞章句》,将屈原的形像理想化与圣洁化,附和了当时“忠君爱国”的儒家思维,于是端午祭日和龙舟竞水等风俗也应运而生。民间所传说的屈原,是被后人大大地加工过的。
屈原的故事由于历史记载的间断而有失真实,但根据有限的史料还是不难构筑出其生平。他盛年时丰姿秀美,才华超群,深得楚怀王的宠信,除了任官三闾大夫以侍奉内庭外,还被委以外交重任。后来由于列靳尚之流争宠于楚怀王,中伤屈原,屈原清高的人品使他难以随波逐流,以致哀怨难平,愤而投入汨罗江。
屈原的作品是其情怀的最好写照,他在《抽思》中表露:
结微情以陈词兮,
矫以遗夫美人。
昔君与我诚言兮,
曰黄昏以为期。
  诗人与怀王以身相托,两情相怡,与后来女词人朱淑真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之表达同出一辙。然而,怀王的移情使诗人哀伤不已:
怨灵修之浩荡兮,
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娥眉兮,
谣诼谓余以善淫。
灵修是古时女子对恋人的专称,屈原以此称呼楚怀王,同性间的爱情已一目了然。“浩荡”其爱在今日看来就是指有多个性夥伴,再贤明的大臣也会认为国君如此乃是天经地义,屈原更没有理由对怀王的“滥交”感到愤愤不平。宫中之女并无政治权力,应该说与屈原不会有政治上的利害冲突,但她们嫉妒诗人的美貌,为争宠于楚怀王而不惜对诗人造谣中伤,可见屈原与怀王之间并非一般的君臣关系,而是带有**的成份。待到屈原后来创作《离骚》时,盛年已过,色衰而爱弛。
泊余若将弗及兮,
恐年岁之不我与。
朝搴仳之木兰兮,
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湮兮,
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
恐美人之迟暮。
这里是诗人对昔日风华的怀念与对青春逝去的哀叹。
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
忍而不能舍也!
指九天以为正兮,
夫惟灵修之故也。
初既与余成言兮,
后悔遁而有他。
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伤灵修之数化。
屈原怨怀王移情别恋,其无奈之感与梅妃怨唐明皇别情杨贵妃一般。京剧大师程砚秋演《梅妃》,唱词有“初不信水东流君王他薄幸,到如今方知道别处里恩新”,言辞虽异,表达的却是同种哀怨。虽然怀王能“浩荡”其爱而无所顾忌,屈原对怀王的感情却一往情深:
阖中既以邃远兮,
哲王又不寤。
怀朕情而不发兮,
余焉能忍与此终古!
诗人仍是情深意笃,但一厢忠贞却无以抒发,而清高的个性又使他不屑卷入争风吃醋、尔虞我诈的宫帏之角,终于受到排挤和放逐,以致积郁难平,投江而死,写下了中国文学史上光辉而凄美的一页。
屈原作为男宠与文学弄臣的史实至今鲜为人知,即使这份披露也会超出许多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但理想化的屈原本来就是人为地雕凿起来的。去掉这些粉饰,真正的屈原仍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历史人物,更毋宁提他在文学史上的卓越地位。可以说,如果他没有经历爱情上的重大挫折,那么《离骚》又会从何而来呢?比如很多学者认为屈原的学生宋玉把楚辞体推向了颠峰,但这只是从创作形式上作比较。宋玉养尊处优,其作品曲尽幽意,虽是玲珑剔透,令人玩赏不已,但华丽之余却是清劲深远不足,在气势上还是比不得其师屈原的。
1944年9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孙次舟教授在《中央日报》发表文章《屈原是文学弄臣的发疑》,指出了屈原的同性恋者身份,在当时文坛引起一片哗然,并遭到多人围攻。孙次舟又撰文《屈原讨论的最后申辩》,坚持自己的观点。作家朱自清同情孙次舟的观点,并请出著名诗人、楚辞专家闻一多教授主持公道。闻一多次年在《中原》杂志发表《屈原问题》,肯定了孙次舟对屈原的发疑是楚辞研究的重大发现:“孙次舟以屈原为弄臣,是完全正确地指出了一椿历史事实……”闻一多进一步阐明了此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在科举尚未施行的战国时代,文学家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和生存条件,他们只有依附于当时的国君与贵族才能生存,即成为“文学弄臣”。当时各国间战事频繁,“忠君”远非时尚,“朝侍楚君,暮为秦僚”并不会招致非难,即使象提出“忠”与“孝”的孔子本人也频繁地周游列国,并不因不能专事鲁君而自愧。再说战国时代盛行崇尚男风,人们并不以此为惭,所以屈原在诗歌中自称“美人”,对自己的仪表多有夸耀,在诗句中对同**情作大胆表白,并不出奇。 


只有你自己才能把握你自己,不要听信他人的赞扬或者怜悯!——那,叫“忽悠”。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水击三千
  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890 积分:5368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9/12/12 8:5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6/29 9:40:00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闻听此说,感觉新鲜。问好!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