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诗词曲赋楹联 → 大珠小珠落玉盘(遥叩七夕诗歌笔会的一点学习体会二))


  共有1444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大珠小珠落玉盘(遥叩七夕诗歌笔会的一点学习体会二))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素心若雪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四星会员 帖子:705 积分:5743 威望:0 精华:29 注册:2008/10/31 12:52:00
大珠小珠落玉盘(遥叩七夕诗歌笔会的一点学习体会二))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29 10:23:00 [只看该作者]

独斟对月品七夕-----七夕征文(雷霆)

     独斟对月品七夕,
      
冷鹊焉知情如许?
      
玉露金风一日好,
      
春朝夏暮夜夜期
      
添茶书案凭君送,
      
听雨秋窗有人依。
      
不慕银河桥上客,
      
世间唯愿少别离。


大珠小珠落玉盘
        ——读战友诗的一点粗浅心得
  在这次《遥叩七夕》笔会(指兵团网七夕诗歌笔会)中,雷霆战友的诗作《独斟对月品七夕》,以其优美的意境精湛的写作技巧,受到战友们的好评。
  我也非常喜欢这首诗,对它的特色战友们进行了不少评析,我仅就炼字求精方面说说自己的学习心得。
  明代扬仲弘云:“诗要炼字,字者,眼也。”炼字是把字用得准确、鲜明、生动的方法和技巧。一个句子是否生动精彩,内容而外,从语法上讲,谓语很重要,而谓语往往是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的。因此在选择和锤炼动词形容词上要认真下工夫。
  《独斟对月品七夕》一诗成功使用动词的例子就很多。我们来看首句,“独斟对月品七夕”中的“斟”“对”“品”三个动词用得都很好。“斟”是往杯子里倒酒或茶,(我理解在这应是酒)“对”,是面朝着,“品”,是品评体味。在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浪漫的七夕节,诗人(不敢认为就是作者)独自一人徐徐地往杯子里倒着美酒,面对着象征团圆吉祥的月亮,品味着七夕的传说,深沉寂寞的意境凸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舍“饮”而取 “斟”,旨在微显动作的舒缓内敛,欲饮还休,表现了诗人沉浸思念以酒浇愁的情态; “对”则痴情如诉,静中有动诗中有画,诗人的寂寞惆怅情怀跃然纸上; “品”字内涵丰富,令人冥思遐想。天上神仙朝朝暮暮离别苦,人间劳燕分飞思念情。绵绵思量,品味咀嚼“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添茶书案凭君送,听雨秋窗有人依”这两句最是传神。几个动词生动地描绘了恩爱夫妻和谐的日常生活。诗人伏案读书写字,爱人体贴入微,不时悄然走来,在杯中添上新茶。一个“添”字,写出了爱人呵护有加精心守侯的细心,而“凭君送”的“凭”字,则表现了诗人对相敬如宾呵护的习惯领受及对彼此爱惜的心照不宣。“听雨秋窗有人依”是一幅充满情趣的动人写意图:初秋时节,细雨敲窗,给我们的主人公生活又添新意。“听“字极有神韵,秋雨梧桐,残荷雨声历来为文人雅士津津乐道。而在这样的时节,倾心相爱的一对夫妻,静听雨韵,其乐也融,其趣也雅,真是超凡脱俗情趣相投。而“依”字的生动运用更突出了夫妻的亲密依偎,琴瑟相偕,折射出爱侣之间暖如春风宛如牧歌般自然和美的生活。而爱侣美满生活的铺叙正是为了表现中心蓄势,从而通过对比烘托了“世间唯愿少别离”的主题。
   此外冷鹊的“冷”字,夜夜期的“期”字,尾联的“不慕”和“唯愿”都堪称炼字的典范,这首诗共五十六个字,表情达意丝丝入扣,说其“字字珠玑”恐不为过的。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孙书权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509 积分:14800 威望:0 精华:25 注册:2008/5/25 15:27: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1 9:31:00 [只看该作者]

素心若雪点评精当,文章出彩的地方就语言来说,不仅诗词,散文小说都是这样,动词,形容词用好了,很生色.古人善于推敲,今人注重快节奏,萝卜快了不洗泥,萝卜味道就大打折扣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