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茶余饭后 → 中 国 之 最(世界纪录连载)


  共有39317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中 国 之 最(世界纪录连载)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1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1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紫嫣墨韵在2011-7-14 9:39:00的发言:
谢谢大坞珠朋友!祝好!

  谢谢!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5 11:14:00 [只看该作者]

 

015世界上最大口径大视场光学天文望远镜—拉莫斯特LAMOST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拉莫斯特(lamost) 640x480.jpg:

 

【纪录详细】

LAMOST是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设计、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的新型大视场兼备大口径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其视场为五度(相近口径的常规天文望远镜视场小于一度),口径大于六米,光学系统由反射改正镜、球面镜和焦面三个部分构成,单次观测最多可同时获得四千个天体光谱。LAMOST研制成功,成为目前大口径兼备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和当前世界上获取天体光谱能力最强大的天文观测设备,将对宇宙起源、星系形成与演化、银河系结构、恒星形成与演化等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人类研究宇宙,就像蚂蚁研究人类一样困难——只有研制出既能看得、又能看得广的望远镜,才能对茫茫苍穹进行人口普查,揭示宇宙演化奥秘。

中国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英文简称LAMOST,中文简称拉莫斯特)20094月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基地顺利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南北方向横卧在山坡上的LAMOST,像一支巨笔指向天空,乳白色的外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个国家投资2.35亿建成的重大科学工程,设计、研制周期长达16年,凝聚着我国老中青三代天文学家的期望与心血、智慧与汗水!

LAMOST是中国科学家自主创新设计、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的新型大视场兼备大口径的光学天文望远镜。其视场为五度(相近口径的常规天文望远镜视场小于一度),口径大于六米,光学系统由反射改正镜、球面镜和焦面三个部分构成,单次观测最多可同时获得四千个天体光谱。LAMOST研制成功,成为目前大口径兼备大视场光学望远镜的世界之最和当前世界上获取天体光谱能力最强大的天文观测设备,将对宇宙起源、星系形成与演化、银河系结构、恒星形成与演化等研究做出重要贡献。

中国天文学家独创的LAMOST这种新型望远镜,被国际上誉为地面大视场大口径望远镜的最佳方案”——创造性地将四十多米长的镜筒固定,并用主动光学技术实时产生非球面面形不断变化的高精度镜面——突破了半个世纪以来大口径和大视场难以兼备的瓶颈。

为实现这一创新思想,中国科学家攻克大量世界级技术难题,在研制LAMOST过程中创造出多个世界首次:

首次在一块大镜面上同时应用薄变形镜面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控制镜面面形精度达发丝的数千分之一)

首次实现六角形的主动可变形镜;首次在一个光学系统中同时采用两块大口径拼接镜面;

首次应用四千根光纤定位技术(同类设备目前仅六百四十根)

此外,LAMOST的八米高精度大型地平式跟踪机架、多目标光纤光谱技术、海量数据处理等也均为世界前沿技术。

LAMOST是一架中星仪式(即固定镜筒的)主动光学反射施密特望远镜,整个望远镜有11层楼之高,其视场为5——相近口径的常规天文望远镜视场不超过1度。她的光学系统包括三大部分:

口径5.7×4.4米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MA(由24块六角形平面子镜拼接而成);

口径6.7×6米的球面主镜MB(由37块球面子镜拼接而成);

直径1.75米的焦面。

在观测过程中,天体的光经MA反射到MB,再经MB反射后成像在焦面上,焦面上的4000根光纤把天体的光分别传输到16台光谱仪的狭缝上,然后通过光谱仪后端的CCD探测器,获得4000条光谱——此前光谱获取率最高的美国斯隆巡天望远镜,只能同时获得640条光谱……

国际天文学界对LAMOST项目研制成功好评如潮:国际著名天文学家、芝加哥大学D. York 教授自称是LAMOST粉丝’”;主动光学发明人、国际著名天文光学专家R. Wilson评价说,“ LAMOST包括了望远镜技术的所有方面……她的建成,将中国望远镜研制技术推到了世界前沿的顶峰“LAMOST的成功,不但是中国科技界的胜利,也是整个国际天文界的胜利LAMOST项目国际评估委员会认为:LAMOST独一无二地结合了为数众多的光纤、大视场以及大口径望远镜几个方面的优势,从而一定能够在下个十年中的光谱巡天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验收专家认为,LAMOST全面优质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其中望远镜光学像质、跟踪指向精度显著优于设计指标,表明LAMOST已具备甚至超过了预期能力,成为目前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大视场望远镜和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

LAMOST是中国科技领域自主创新的典范,它将使人类观测天体光谱的数目提高一个数量级至千万量级,使中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LAMOST的建设还为中国科研、生产和国防建设的发展提供人才和高技术储备,为中国研制巨型望远镜奠定坚实基础,并使中国跻身于国际天文技术前沿,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具备自主研制巨型望远镜能力的国家之一。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拉莫斯特lamost 640x480.jpg:

 

纪录编号:H-01143-0908-01

纪录性质: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候选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由世界纪录爱好者远山推荐

http://baike.baidu.com/view/4116193.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3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7 12:20:00 [只看该作者]

 

016世界上最早的地球子午线测量—唐初一行的大地测量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僧人一行 640x480.jpg:

 

【纪录详细】

开元十二年(724),僧人一行组织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天文大地测量工作。这次测量,用实测数据彻底地否定了历史上的日影一寸,地差千里的错误理论,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地球子午线一度弧的长度。当时测量的范围很广,北到北纬51 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约北纬18 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等十三处,超出了现在中国南北的陆地疆界。这样的规模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空前的。一行发起这次大规模的天文测量主要目的有二:

其一,我国古代有一种传统理论:日影一寸,地差千里。刘宋时期的天算家何承天根据当时在交州(今越南河内一带)的测量数据,开始对此提出了怀疑,但长期未能得到证实。隋朝天算家刘焯则提出了用实测结果来否定这一错误说法的具体计划,他说:交爱之州,表北无影,计无万里,南过戴日,是千里一寸,非其实差。他建议:请一水工,并解算术士,取河南北平地之所,可量数百里,南北使正。审时以漏,平地以绳,随气至分,同日度影。得其差率,里即可知。则天地无所匿其形,辰象无所逃其数,超前显圣,效象除疑。但这个建议在隋朝没有被采纳。一行的测量则实现了这一计划。

其二,当时发现,观测地点不同,日食发生的时刻和所见食象都不同,各节气的日影长度和漏刻昼夜分也不相同。这种现象是过去的历法所没有考虑到的。这就需要到各地进行实地测量。

这次测量过程中,由太史监南宫说及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分赴各地,测候日影,回日奏闻。而一行则使用自己设计的覆矩图仪器,利用勾股图计算,得出了南北两地相距351 80 步(约合今123.7 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可见,一行不仅负责组织领导了这次测量工作,而且亲自承担了测量数据的分析计算工作。当时测量的范围很广,北到北纬51 度左右的铁勒回纥部(今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南到约北纬18 度的林邑(今越南的中部)等十三处,超出了现在中国南北的陆地疆界。这样的规模在世界科学史上都是空前的。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由南宫说亲自率领的测量队,按刘焯的计划在黄河两岸平原地区测量的四个点,由北向南有滑州白马(今河南滑县)、汴州浚仪太岳台(今开封西北)、许州扶沟(今河南扶沟)、豫州上蔡武津馆(今河南上蔡)。其中白马在黄河北,其他三点都在黄河以南。它们均介于东经114.2—114.5 度之间,差不多在同一经度上(即刘焯所说的南北使正)。总计白马至上蔡526 270 步,北极高度相差1.5 度,从而得出大约三百五十一里八十步,北极高度相差一度的结论。这实际上给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度。

由于对唐代一尺的准确长度,人们目前的看法还不一致,故评价一行这次子午线测量的精度受到限制。由当时的数据换算成现在的计量单位,大约可知一行测出的数值是子午线的长度为123.7 千米,虽然这比今测值110.6 千米有较大误差(相对误差大约为11.8%),但作为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上第一次用科学方法对地球子午线的实测,是重大的创举。一行所取得的测量结果,本可作为地球是球形的证明,但他没有深究这一测量对地球形状认识的意义,可以说他走到了通过实测证明大地是球形的重大发现的边缘,却未能迈出这重要的一步。

国外最早的子午线实测是在公元814 年,由天文学家阿尔·花剌子米(约783—850)参与组织,在幼发拉底河平原进行了一次大地测量,测算结果得出子午线一度长为111.815 公里(现代理论值为110.6 公里),相当精确。

纪录编号:H-01146-0908-01

纪录性质: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候选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由世界纪录爱好者远山推荐

http://www.shijiejilu.org.cn/_d269870630.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嫣墨韵
  24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48210 积分:255796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7/5 22: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7 14:18:00 [只看该作者]

谢谢大坞珠朋友辛苦的上贴,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5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8 19:37: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紫嫣墨韵在2011-7-17 14:18:00的发言:
谢谢大坞珠朋友辛苦的上贴,学习了。

    呵呵!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6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8 19:38:00 [只看该作者]

 

017世界上最早的柑橘专著--《橘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橘录》 640x480.jpg:

 

【纪录详细】

《橘录》成书于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关柑橘的专著。此书反映出我国久已种植的柑橘栽培技术水平是相当高的。书中对各种品名的柑、橘、橙,注意从树冠形状、枝叶生长状态、果实形状、品味特点、果实成熟期早迟、种植适应地区等方面加以描述。有些技术经验是第一次见于此书记载。

如关于土壤、地势的选择,说宜斥卤之地方种时,高者畦垄,沟以泄水等。关于柑橘的施肥、嫁接、修剪、防治病虫害、采摘保鲜等技术经验的记述,在此以前也很少见于其他文献。

《橘录》分上、中、下三卷,并有作者自序一篇。上、中两卷,主要记载了当时温州一带的柑橘品种(包括一部分种),共有27个品种或种。其中柑有8种:真柑(又名乳柑)、生枝柑、海红柑、洞庭柑、朱柑、金柑、木柑、甜柑;橘分14种:黄橘、塌橘、包橘、绵橘、沙橘、荔枝 橘、软条穿橘、油橘、绿橘、乳橘、金橘(可能属金柑属)、自然橘(可能是指橘的实生苗)、早黄橘、冻橘;还有橙(一作枨)属5种:橙、朱栾(可能是酸橙的变种)、香栾(可能是酸橙)、香橼、枸橘。

《橘录》对每一品种的描述,包括:树冠形状,枝叶生长状态,果实的大小和形状,果实成熟期的早晚,果皮的色泽、粗细以及光泽程度,果皮剥离的难易,瓤囊的数目与分离的难易,果实的风味,种子(核)的多少等等。并且还指出了每个品种命名的依据,以及品种的适应地区。 下卷分为:种治、始栽、培植、去病、浇灌、采摘、收藏、制治、入药九节。对当地橘农的栽培经验,总结十分详尽。书中指出柑橘 宜斥卤之地,并注意到土壤的种类,特别是土壤酸度对柑橘品质的影响,凡圃之近涂泥者,实大而繁,味尤珍,耐久不损。《橘录》总结的高畦垄栽经验,在当地一直沿袭至今。

在施肥中,强调冬夏两季都要施肥,反映了常绿果树的特点。在防治病虫害方面,书中明确指出柑橘所受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种由藓(真菌)引起;一种由蠹(在树干中蛀食的多种幼虫,也称蛀虫)引起。前者通过刮除病源菌、剪去多余的枝叶以增进果林的通光透气性,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后者可以从蛀穴中将虫钩出,然后用木钉将洞穴填死,以达到治除的目的。这种除虫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在果实采摘方面,韩彦直指出要用小剪刀在平蒂的地方剪断,轻放筐中,细心保护。收采、贮藏要摒开酒气。在贮藏的过程中,要勤于检查,十日一翻,有烂的及时检出。这些做法,也都为后人遵循。书中还介绍了一种连枝掩埋的储藏方法,并指出了这种方法的优缺点,优点是保鲜时间长,缺点是连枝采摘影响次年产量。

韩彦直认为,人工嫁接 是造成这类果树种类繁多的原因,书中仅用了百余字,精湛而全面地总结了橘农对砧木的培养,接穗 的选择,嫁接的时间、方法,以及接后堆土、防雨等保护措施的经验。具体方法是:种植朱栾核为砧木,一年后移栽 ,待长至如小儿拳大时,到春季才进行嫁接。接穗要选择柑之佳、桔之美者,经后向阳的枝条,将砧木留一尺多高,其余截去。然后用皮接法嫁接,接后还要包扎保护,以防雨淋。书中指出朱柑不用嫁接,可用实生苗繁殖。近世一些老桔区,如江西三湖红桔,仍然采用的是这种繁殖方法。

《橘录》 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柑橘专著,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完整的柑橘栽培学著作。国外已有翻译本。美国植物学家H·S里德(Reed)在其《植物学简史》(A Short History of the Plant Sciences)一书中,认为韩彦直记述的果树整枝 、虫害和真菌寄生的控制以及果实的收获、贮藏技术是非常先进的。

《橘录》的作者韩彦直,字子温,南宋时人,祖籍延安。是抗金名将蕲忠武王韩世忠的长子,生卒年月不详。登绍兴十八年进士,曾任司农少卿,后来长期担任地方官,官至龙图阁学士,提举万寿观。以光禄大夫致仕,封蕲春郡公。他在永嘉(今温州)任知州时,由于当地盛产柑橘 ,他就地采访,写成此书。所以又名《永嘉橘录》。据作者自序所记。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橘录》2 640x480.jpg:

 

纪录编号:H-01148-0908-01

纪录性质: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候选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由世界纪录爱好者远山推荐

http://www.05760576.com/Article/mj/zjsl/yzjl/200611/471.html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嫣墨韵
  27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48210 积分:255796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7/5 22: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8 19:51:00 [只看该作者]

柑橘有那么多品种啊,真是不知道。

谢谢大坞珠朋友的介绍,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8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9 10:10:00 [只看该作者]

 

018世界上最早的潜望镜原理记载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潜望镜原理记载 640x480.jpg:

 

【纪录详细】

约公元前2世纪,中国古代人民就利用平面镜组合发射光线的原理,发明了潜望镜。
   
汉代初年成书的《淮南万毕术》记载到: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就是说,利用高挂在上面的镜子所反映的四周映象,在发射到水盆中间,以此来潜望四周的景象。这个装置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潜望镜,它虽然很粗糙但是这一发明的意义却非常深远。近代所使用的潜望镜,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
   
我国古代不仅创制了潜望镜,而且对潜望镜的原理也有相当的认识。如唐代路德明在《经典释文》里的注解《庄子·天下篇》时说:鉴以鉴影,而鉴以有影两鉴相鉴,则重影无穷。意思是:一面镜子的反射光线遇到另一面镜子,就变为入射光线,又经过在一次反射;两镜之间经过几次反复,镜中不仅有实物的像,还有像的像,因而能看到许多的像。这段话,已经是对潜望镜原理比较深入的阐述了。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潜望镜原理记载2 640x480.jpg:

 

纪录编号:H-01149-0908-01

纪录性质: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候选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由世界纪录爱好者远山推荐

http://baike.baidu.com/view/47313.htm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29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19 10:12:00 [只看该作者]

以下是引用紫嫣墨韵在2011-7-18 19:51:00的发言:

柑橘有那么多品种啊,真是不知道。

谢谢大坞珠朋友的介绍,学习了。

    长兴县离杭州只有30来公里的路程。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大乌珠
  30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5990 积分:87704 威望:0 精华:20 注册:2009/3/23 10:44: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1/7/20 7:25:00 [只看该作者]

 

019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纸的专著——《文房四谱·纸谱》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文房四谱?纸谱》.jpg:

 

【纪录详细】

北宋时期,随着造纸业的发展、造纸术的进步、以及纸对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而出现了一些研究纸的专门论著。其中最早的一部是北宋苏易简撰写的《文房四谱》中的《纸谱》一卷,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关于纸的专著。
  
《纸谱》成书於北宋雍熙三年(公元986年)9月,分为叙事、制造、杂说、辞赋四部分,记述了纸的源流、名称、制作、加工、用途、特点等,具有很大的史料价值。

苏易简,梓州铜山(今四川绵阳玉河)人,字太简。生于后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卒于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庚辰科状元。

苏易简少年聪颖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980),举进士时,太宗留心儒术,责考生皆临轩复试,易简洋洋三千余言,一挥而就。太宗览毕,甚为赞赏,擢为甲科第一,时年仅二十二岁。

苏易简中状元后,通判升州,迁左赞善大夫。八年,以右拾遗知制诰,连续七年主持贡举,公正无私,深得太宗信任。雍熙三年(986),充翰林学士。淳化二年(991),同知京朝官考课,迁中书舍人,充承旨,太宗虽没任命苏易简为参知政事,待遇却和参知政事一样,并做诗安抚:君臣千载遇,易简也表示忠孝一生心。一次,苏易简用水试欹器,以日中则昃,月满刚亏,器盈则覆,物盛则衰劝谏太宗持留守成,慎终如始,以固丕基,不久,知审官院,改知审刑院,掌吏部选,迁给事中,参知政事。至道元年(995),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移陈州后,抑郁而终,年仅三十九岁。太宗闻之,深为惋惜,赠挽词,上有时向玉堂寻旧迹,八花砖上日空长语。

《文房四谱》全书共五卷,笔谱二卷,其余各一卷,附笔格、水滴器。书前有徐铉序,末有自序。此书分别探讨和记载了笔、砚、纸、墨产生的根源、制造的工艺、流传的故事以及诗词赋文,为有关文房四宝的权威之作。援引类书及唐五代以前旧籍,广搜博彩。其体例仿《艺文类聚》,分门隶事,后附诗文。古代专举一器一物辑成一谱自此开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文房四谱?纸谱》2.jpg:

 

纪录编号:H-01150-0908-01

纪录性质: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候选世界纪录

纪录来源:由世界纪录爱好者远山推荐



走在一起是缘分,一起在走是幸福。
 回到顶部
总数 1006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