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茶余饭后 → [转帖]“千金”原指男儿 “相好”竟是佛教敬语


  共有92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千金”原指男儿 “相好”竟是佛教敬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设字209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5202 积分:94771 威望:0 精华:43 注册:2008/5/15 14:05:00
[转帖]“千金”原指男儿 “相好”竟是佛教敬语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7 20:03:00 [只看该作者]

任何一个词汇,都可能包含着种种的文史哲典故,语义的变迁、流转,以及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思维的力度与文明的向度。学习传统文化,就得一字一词,细抠慢捋,究本求原,始得头绪。 

1、“假寐”不是装睡觉 
  蒲松龄的名篇《狼》讲了这样一则寓言故事:一位屠夫卖肉回来,天色已晚,有两只狼跟上了他。屠夫把肉扔给它们也没有阻止它们继续跟踪。在一个草垛前,屠夫和两只狼对峙。过了一会儿,一只狼离开,另一只狼坐在屠夫前面“假寐”。趁着这个工夫,屠夫暴起杀了这只“假寐”的狼,又转到草垛后面,杀了那只想从后面实施偷袭的狼。很多注释都把“假寐”解释成“假装睡觉”,这是错误的。 
  《诗经·小弁》:“假寐永叹,维忧用老。”郑玄笺:“不脱冠衣而寐曰假寐。”高亨注:“假寐,不脱衣帽打盹。”朱熹注:“不脱衣冠而寐曰假寐,精神愦耗,至于假寐之中而不忘永叹,忧之之深,是以未老而老也。”可见,“假寐”是不脱衣服打盹儿。《左传·宣公二年》载:“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上朝的时候穿上朝服,时间还早,于是坐着“假寐”了一小会儿。如果“假寐”是假装睡觉,这位上朝的大臣干吗要装睡呢?难道是让国君看到这一幕,表扬自己很辛苦吗? 
  《狼》的故事也是一样。第二只狼想趁第一只狼偷袭的工夫打个盹儿,小睡一会儿,才会被屠夫抓住这个机会“暴起”杀了它。如果该狼仅仅是在假装睡觉,可想而知注意力一定还在屠夫身上,屠夫不可能暴起杀了它。该狼没有衣帽可脱,因此“假寐”一词不仅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动物,泛指打盹儿。 
  《红楼梦》里的两个例子更加明显: 
  其一:“一日,供毕早饭,因此时天气尚长,贾珍等连日劳倦,不免在灵旁假寐。” 
  其二:“袭人果然伏侍他睡下,便预备下了茶水,关好了门,进里间去照应一回,各自假寐,宝玉若有动静,再为出来。” 
  这两处都不可能是“假装睡觉”,而是打盹儿的意思。 

2、朱门酒肉并不臭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出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这两句诗历来都被视为封建统治阶级奴役劳动人民的典型写照,其中最显眼的字眼当然是一个“臭”字。但是,如果把“臭”理解成发臭的臭,这句诗就变成一句不符合逻辑的诗了。 
  朱门,当然是指有权有钱者的大门了,只有他们才有资格把门漆成“朱门”——大红色的门。朱门里面大吃大喝,吃不完剩下的就倒到外面,结果时间长了就变臭了。 
  作为对比,朱门的酒肉变臭了,可是路边却赫然罗列着因为冻死饿死的贫民流民的白骨。 
  这是一副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贫富分化,杜甫的诗句成为了一个典型的教科书式的控诉。 
  其实,在古汉语中,“臭”的本义却不是发臭的臭。“臭”是一个会意字,从犬,从自(鼻),因为狗的鼻子非常灵敏,因此从狗的鼻子会意而创造了这个字。所以“臭”应该念作“嗅”,意思是闻气味,不管什么气味都闻,香的臭的都闻。如果作为名词,“臭”是气味的总名,所有的气味——香、臭、腥、臊——全都可以叫“臭”,此之谓“气味之总名也”。 
  更有甚者,《易经》甚至说:“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如果咱俩同心同德,那么咱俩说出来的话它的气味就像兰花那样馥郁芳香。 
  这个“臭”哪里还有咱们今天以为的发臭的意思,简直就是知己和恋爱男女之间的吹气如兰啊! 
  因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全句的意思跟普通的理解就不太一样了——朱门里面的酒肉散发出绵绵不绝的香气,朱门外面的路上却因为天寒地冻,冻死了无数的穷人,有的穷人死的时间长了,白骨都露出来了。 

3、“走后门”是滑稽戏 
  谁都知道“走后门”是什么意思,但是这句俗语是怎样来的,起源于何时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这句俗语出自北宋年间的一出滑稽戏。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起用蔡京为相,蔡京开始严酷迫害元礻右党人。所谓元礻右党人是指宋哲宗元礻右年间反对变法的旧党,以司马光为首,包括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蔡京拟出了一个120人的庞大名单,称作奸党,宋徽宗亲自书写姓名,刻于石上,竖于端礼门外,史称“元礻右党人碑”。凡是元礻右党人的子孙,一律不许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录用”,而且一概不许出现和提到“元礻右”的字眼。 
  洪迈《夷坚志》记载了一则《优伶箴戏》的故事。有一次宋徽宗和蔡京等大臣看戏,一个伶人扮作宰相,坐着宣扬朝政之美。一个僧人请求他签署准许游方的文件,宰相一看僧人的戒牒,是元礻右三年颁发的,立刻收缴毁掉,还让僧人还俗。一个道士的度牒也丢了,宰相一问也是元礻右年间颁发的度牒,立刻剥掉道士的道服,让他做平头百姓。一个士人是元礻右五年获得荐举的,按照对元礻右党人的政策,应该免掉荐举,负责管理官员的礼部不予录用,把他赶走了。过了一会儿,宰相家主管私家财库的官员附在宰相的耳边小声说:“今天在国库,申请相公您的料钱一千贯,没想到拨下来的全部都是元礻右年间所铸的钱,我来向您请示这些钱咱们到底要不要?”宰相低头想了半天,悄悄对官员说:“从后门搬入去。”旁边的伶人举起手中所持的棍棒,照着宰相的脊背就打,一边打一边骂道:“你做到宰相,原来也只要钱!” 
  宋徽宗和诸大臣看到这里,大家不约而同地噗哧一笑,不知道蔡京笑了没有。如此辛辣的讽刺,在封建社会,也只能出现在这种滑稽戏里面。从此之后,“走后门”就成为以权谋私的代名词,一直流传到现在。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设字209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5202 积分:94771 威望:0 精华:43 注册:2008/5/15 14: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7 20:04:00 [只看该作者]

4、淑女、美人和佳人 
  虽然“佳人”一词如今在人们的口语中已不常用,但是作为“淑女”和“美人”的伴生词,仍然有必要辨析一下它的含义。 
  在今人的概念中,淑女是指那种气质优雅、性格文静的女子,殊不知在古代,淑女根本不具备今天赋予的这些特征。大家耳熟能详的《诗经·关雎》中的名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直被误解。“窈窕”大家都容易误解为身材修长,三围符合标准,其实“窈窕”是指文静而美好,跟身材没有任何关系。“淑女”是指善良的女子。古代对官员妻子的诰封有“淑人”的封号,属三品,即是从道德上的肯定,心地善良,跟相貌同样没有任何关系。“好”读作三声,人们常常读作四声,意思就是它的本义——美好。“逑”读作qiu,本来是动词,“聚合”的意思,后来变化为名词,意思是配偶。“好逑”的意思就是佳偶,而不是通常以为的“喜欢去追求美女”——那样就成了好色之徒,哪里还能称为君子呢。 
  因此,“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就是——文静善良的女子是君子的佳偶。 
  在古代,淑女、美人和佳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区别,今天的人们把这三种类型一概当作美女的代名词,误解可谓深矣! 
  在古代,淑女是指道德善良的女子,君子是儒家学说中理想的人格典范,这种人格是儒家“仁”的观念的具体落实,落实在了君子身上,君子是更富有道德的完美人格,所以淑女配君子,有道德的女子才是君子的佳偶。 
  美人是指形貌好看、漂亮的女子,这种女子的最大特点就是美丽,至于道德是否高尚、心地是否善良,则没有硬性要求;英雄是体格健壮、人格力量强大、战功赫赫的外向型人物,因此美人配英雄,仅仅需要外貌漂亮就行了。 
  佳人虽然也是指美人,但它和美人的最大区别在于美人主要指容貌,佳人则主要指性情和体态,因为“佳”有“善”的含义。佳人既要体貌美丽端庄,又有一定的道德要求,因此佳人常常用来指怀念的女子或者理想中的女子。古代才子配佳人,是因为才子都是文人,文人总是好高骛远,将“美人”追到手后立马觉得索然无味,心意又转向了别的“美人”,觉得没有得到的“美人”才是“佳人”。美人是世俗化的美人,佳人是理想化的美人,所以李延年才会如此对汉武帝唱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超凡脱俗和再难得到是“佳人”的两大特征。 

5、“女大十八变”、“相好”的来历 
  在今天人们的口语中,“女大十八变”是形容女孩长大之后容貌的巨大变化,多用于赞美女孩越变越美,所以这句话后面紧跟着“越变越好看”。但这个俗语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原始含义是什么,很多人就不知道了。 
  “女大十八变”本来是一个佛教用语。据《景德传灯录》记载,有一位女尼准备开堂说法,去向谭空和尚询问,谭空和尚说:“你是女尼,女人是五障之身,不能开堂说法。” 
  女尼很扫兴,也很女权主义,就反问道:“那龙女八岁就成佛了,又当怎讲?” 
  谭空和尚回答道:“龙女有十八变,你倒是变一变给我看看啊!” 
  女尼无话可说,只好强词夺理:“再变也是个野狐精!” 
  谭空和尚哭笑不得,将女尼赶了出去。 
  谭空和尚所说的“龙女十八变”的故事记载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中。文殊师利菩萨在龙宫中说法,说的是《法华经》,度化了很多条龙。智积菩萨表示怀疑,对文殊师利菩萨说:“《法华经》是一部精深幽妙的佛经,听到此经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快就成佛了呢?” 
  文殊师利菩萨回答道:“龙王有个女儿,才八岁,虽然年龄幼小,但她却有慧根,凡是诸佛说的法她都能够听懂。龙女能深入禅定,通达诸法,于一刹那之间发大菩提心,辩才无碍。她慈念一切众生,视一切众生为赤子,功德圆满,因此她能速成菩提。” 
  智积菩萨还是不相信,并拿释迦牟尼佛成佛之前所受的种种磨难来比拟,话还没说完,突然之间龙女现身在法会中,向诸菩萨顶礼之后,有位菩萨提出了和谭空和尚一模一样的问题,即龙女是五障之身,不能成佛。龙女于是拿出一颗宝珠,献给了佛,佛也接受了。
  龙女问:“我献宝珠,佛接受,这件事快不快?” 
  智积菩萨回答道:“快。” 
  龙女说:“以您的神力观看我成佛,比这还快。” 
  说时迟那时快,龙女一刹那之间就现出男子身,立刻往南方的无垢世界,坐在宝莲花上,即刻成佛,得到了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相”是佛显而易见的庄严德相,共三十二相;“好”是佛微细隐秘难见的庄严德相,共八十种好。三十二相和八十种好合称“相好”,这便是“相好”一词的由来,但是和今天“相好”的意思却大相径庭。 
  龙女成佛,佛共有十八种神变,因此民间称“龙女十八变”,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女大十八变”。 

6、“千金”原本是男儿 
  在今天,家有娇女称为“千金”。“千金小姐”特指未婚女子,女子结婚之后,身价立马缩水,不能再被称为“千金”了。不过,鲜为人知的是,在古代,“千金”最早却是指男孩儿。 
  “金”是古代的货币单位,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也统一了币制,规定货币分为两种:黄金为上币,计量单位为“镒”,一镒等于二十两或者二十四两;铜为下币。但是古人却不用镒或两来称呼货币,而是用“金”称呼,比如“马一匹百金”之类。汉代以一斤黄金为一金。《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项羽的头值一千斤黄金,可见有多贵重。后来“千金”就引申为贵重的意思,并诞生了诸如“一字千金”、“一诺千金”、“春宵一刻值千金”、“五花马,千金裘”等等许多典故。 
  第一次把“千金”用来比喻人,出自《南史·谢弘微传》。南朝梁的著名文学家谢月出(fěi),字敬冲,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庄的儿子。谢月出小时候非常聪明,谢庄很喜欢这个儿子,常常让他跟随左右,外出游玩的时候也带上他。谢月出十岁就能写一手好文章,有一次谢庄带着他去土山游玩,让谢月出写一篇命题作文,谢月出拿过笔来一气呵成,谢庄看了之后,不由得大喜过望。谢庄的朋友对谢庄说:“你这个儿子真是神童,将来一定发达。”谢庄抚着儿子的后背,心花怒放地说:“真吾家千金。”真是我家的千金啊! 
  那时南朝的宋代还没有被齐、梁两个朝代取代,谢月出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宋孝武帝的耳朵眼里,有一次宋孝武帝去姑苏(苏州)游玩,特意命谢庄带上谢月出一起前往,并让谢月出写了一篇《洞井赞》的命题作文,谢月出随随便便就写完了,宋孝武帝看完之后感叹道:“虽小,奇童也。”后来,谢月出果然成为了著名文学家,官至尚书令,“千金”这个比喻也流传了下来,但是专指男孩儿。 
  到了元朝,张国宾所作《薛仁贵荣归故里》一剧中才把“千金”和女孩儿联系起来:“小姐也,我则是个庶民百姓之女,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请自稳便。”显然,在张国宾写作此剧之前,民间已经改换了“千金”一词的原始含义,而用来指称女孩儿了,张国宾只是在剧中使用了“千金小姐”这一称谓而已。一直到今天,“千金”一词的含义早已固定下来,专指未婚女子了。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7 21:28:00 [只看该作者]

长知识!谢谢楼主!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