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茶余饭后 → [原创]老知青的呼声


  共有908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原创]老知青的呼声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魁戈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66 积分:718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12/27 20:58:00
[原创]老知青的呼声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9 0:36:00 [只看该作者]

老“知青”的呼声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长沙市开始了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运动。7000多不谙世事正值青春年华的少男少女为了响应政府号召放弃了学业和理想追求,开始了上山下乡的伟大壮举。他们告别了亲人,远离了故乡,来到了边远的江永县的农村,他们披星戴月,开荒垦地,挥汗不止,战天斗地,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谱写了一部悲壮的知青血泪史。

   美好的青春与黄金岁月在当时 的历史环境中就这样作出了牺牲。每当回忆起那噩梦般的过去,每一个知青们都会唏嘘不已,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在农村:当时的生活是清贫艰苦的。知青们过着食不裹腹的生活,极其原始的劳动又是那么的繁重,他们遭受着精神与肉体上的折磨,他们的理想与追求都附之东流,留在心中的中只是一个梦而已……

    当时的农村:农人们对知青们的到来也是持不欢迎态度,他们认为这些娃娃们的到来只会加重他们的负担。知青们要分他们的粮食,要分他们的工分,而这些人又都做不了什么事情。知青们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许多农人将知青称之“鸡屎青年”由此可见当时知青们的地位是何等的低下。

    十年文革浩劫中,一些出身不好的知青受尽了凌辱和折磨,当地 的农人称这些知青是“21种人”的子弟,是社会的垃圾与渣子,是城市里不要的人。许多的知青遭到关押与吊打,强奸,甚至迫害至死。曾经有人说过这一代的知青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他们失去了做人的尊严和人格,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他们是那个历史时期的牺牲品。

    在阶级斗争的年代出身不好的知青从娘肚里出来便打上了坏人的烙印,背负了莫须有的罪名,即所谓的“原罪”。他们被剥夺了上学、招工、参军的权利。甚至后来的“病退回城”的机会也被剥夺。他们有时回城与家人团聚也会被冠以“不安心农业生产,倒流城市”的罪名,动辄押往收容所关押,而后再遣送农村。

    在当时法制不键全的中国,在那无法无天的年代,知青们心中的悲愤和苦楚无法向谁倾诉,只有埋在心灵深处。他们憧憬何时才能结束这噩梦般的生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抱负。

    阴霾许久的天空终于迎来了太阳,迎来了光明与希望。1978年的5月由邓小平住持的中央出台了知青大回城的有关文件。这一文件的出台让身陷绝境的知青们看到了一丝的希望和光明,每一个知青都激动不已而欢呼雀跃,噩梦终于结束了,他们好象是获得重生。从1964年到1978年,历时十四年,从十几岁的少男少女到过了而立之年,他们美好的青春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人的一生有几个十四年?这些年来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相信许多的人都难以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券。

     回城后:一些知青都难以找到工作,其家长有工作单位的则设法顶职或招工进了工厂。而一些家长无单位的不能顶职或不能招工的则设法去一些社队企业和居委会的小厂打工,以求得苟延残喘,他们成了一群弃儿……

     随着岁月无情的流逝,而今的知青们都已是两鬓斑白的老人。一些老知青晚年的境况还可以,而一些老知青的晚景却是凄凉与悲苦的。他们回城后,有关部门从未对他们进行过安置,他们没有工作,享受不到退休与其他的有关的福利,其中的一些人仅靠微薄的低保金度日。有些人身患重病也由于无钱治疗而日趋严重。由于家境贫寒,他们的子女受不到应有的教育而过早地辍学,难以就业,至今还在家待业。还有一些老知青为了生活,本已到了颐养天年的时侯,却还拖着带病的躯壳在外面打拼,继续发挥“余热”……

虽然政府在2006年出台了老知青可以办理养老保险这一文件,但也人为的设值了许多条条框框。如:要求他们出示当时的下农村的原始资料以及回城的户籍证明。由于这些东西事隔四十多年有关部门疏于保管,许多知青的档案不是没有就是不全。这样就造成了有些人无法办理或是办理了也造成下农村时间少计算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养老金的待遇。

又如:老知青在办理养老保险时还要交2万多到3万多不等的一笔钱,对于处在困境中的他们来说无异于是一笔天文数字。有的人东挪西借,有的典当唯一栖身的房子,好不容易办理了保险,却因次背上了巨债而承受巨大的压力。对于一些借贷无门又无东西典当的人则无法办理,他们欲哭无泪,只好望洋兴叹……

一些办理了养老保险的老知青的养老金待遇也是欠公正,交 了几万元,2006年只有6百多元。2008年加了80来元也只有745元,离政府规定的最低收入1050元还差了许多。在当今物价高居不下,物价飞涨的年代,这点钱是难以维持一个人的生计的。更何况身体有病,家中还有待业的子女,其境况可想而知。至于还想什么其他的消惠只能做做黄梁梦而已。

我曾经在天心区档案局查询1964年长沙市南区下农村的知青资料,清楚地看到我们是由南区劳动局安排下放农村的,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下放农村也算是政府安排了工作,这无疑是一种政府行为,既然如此,我们这些老知识青年的养老保险就应该由政府来买单,由于我们下放的地方是农村的生产队,生产队不可能为我们买单,为此我们强烈要求政府替我们这些回城后无工作单位的,进了单位后来企业破产失业的老知识青年群体免费办理养老保险,原先办理了养老保险的也要求

返还所交之款,与此同时不合理的、不公正的养老金待遇也要求作出适当的调整。我们认为认为这做体现了政府对弱势群体的一种人性化的关怀,也是政府对过去历史欠帐的一种偿还。

     当今要构建和谐社会,一些过去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如今晚景凄凉的老知青是和构建和谐社会格格不入的,他们是一群边缘人物与另类。他们的境遇往往被漠视与忽视,他们渴望得到社会的同情与理解以及政府对他们的高度关注。党的执政为民的理念现已深入人心,我们希望以人为本的精神能充分体现在过去遭受磨难而如今晚景凄凉的一部分老知青群体身上。我们寄希望于政府能倾听民众呼声,关注民生,切实解决这一部分老知青群体存在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晚年能看到一点光明与希望。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六六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2793 积分:65209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9/9/15 23:0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9/11/9 11:39:00 [只看该作者]

 

  我也迫切希望老知青的呼声再响亮点。

  社会决策人应当关心我们这群听党话的弱势群体。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