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茶余饭后 → [转帖]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共有1253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蓟门烟树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572 积分:9757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6 23:01:00
[转帖]两百个将军同一个故乡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3 10:20:00 [只看该作者]

红安,过去叫黄安,它位于大别山的东段。战火曾把这里烧成一片焦土,“无人区”从县北一直延伸到县南。在战火纷飞中,这里曾是红四方面军的大本营。当年,在中国工农红军的队列里,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红安人;每四名英烈中,就有一名属红安籍。从这里走出了二百二十三名将军,因而,人们誉称红安为“将军县”。 
   
     为红安籍的将军们———干杯 
   
     198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由北京始发的专列开进了一个远离首都的车站。车上走下一群着将校军服的X国人…… 
     翌日,在武昌东湖侧畔的珞珈山宾馆举行了欢迎宴会。 
     这位X国的国防部长被誉为“中国通”。他在讲话中说:“两天前记者曾问我,此次来中国,为什么执意要来武汉?”他用了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手势,随即话锋一转:“因为我是一个国防部长。因为武汉地处中原,自古乃是屯兵重地。还因为这里有一个将军的故乡,一个叫红安的县里出过二百二十三位将军……” 
     “中国通”果然名不虚传。“将军的故乡”,红安也当之无愧!他在掌声中端起酒杯: 
     “我钦佩中国的将军,我们彼此是了解的。因此,在这里我提议,为在座的周世忠将军———为二百二十三个红安籍将军的代表,干杯!” 
     乐队奏起《军队进行曲》。周世忠副司令员端起酒杯,向这位国防部长致意。他不仅想到了二百多个同乡籍的将军,也想到了与红安有着近似血缘关系的我军一代将帅:徐向前、陈赓、徐海东、王树声、许世友、李德生……在那先后持续了二十二年的战争中,红安以山田里的米粒、森林中的浆果,哺育了他们。而他们凭借这块土地,聚集起四十八万红安儿女,开辟了鄂豫皖苏区,组建了红四方面军。 
     这都是历史了。 
     战争结束以后的三十多年中,红安人把自己的历史,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来访的外国人,告诉金发碧眼的欧洲人、戴着柳盔帽的越南人、来自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夹克衫里揣着《格瓦拉日记》的玻里维亚人……从五十年代以来,有三十多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带着满腔虔诚来到红安,拜访心目中的“山地游击战的圣地”。 
   
     贫穷的富翁 
   
     “狼坡”……“熊窝”……“鹰嘴石”…… 
     古老的乡曲中一串古老的音符。 
     这一个个稀奇古怪的村名,记载着从这块土地上走过去的人们。上溯至明朝嘉靖四十二年间,最先来到这里垦荒种地,建立村庄的人们,一年四季,与风灾、干旱、洪水和饥饿抗争,他们无暇考虑为村子命名,许多村名是自然得来的:有的以劳动生息在此地的整个氏族的姓来命名,如张家湾、王家大屋;有的就是这个地方过去的主宰者,如猴湾、野猪岗;而更多的村庄的名称里,常常饱含着勤劳山民的希望破灭时的痛苦和辛酸,如洪水冲、埋人沟、望天畈…… 
     几千年来,红安人以其山民特有的坚韧性格和顽强精神,与大自然抗争,在饥饿中生存、繁衍下来。红安人那种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仿佛一种遗传基因,它即使不在儿子身上,也一定在孙子或曾孙身上苏醒过来,孕育出红安人那种震慑人心的力量……。 
     在红安县北的山村里,至今恪守着一种习俗,就是无论谁猎到什么野味,都要举行全村的庆祝活动,叫做祭山。各村举行祭山的方式虽不相同,但其结果都是一样:全村老少共同把猎物吃光。其理由是,既然你的猎物是山神的礼物,那么,所有的乡亲就都可以到你这儿来作客。而当人家有猎物时,你同样也可以去参加。而上方寺村主持这项活动的“祭主”,竟是一个五二年回乡的老红军张祖富,上方寺的人不分老幼都叫他张大爹。 
     上方寺,是天台山下一个被葛藤包围的小山村。十六间红松为梁、青石垒墙的小屋,都只有一扇窗子,窗棂上盘绕着沿墙而上的葛藤的枝蔓。葛藤,果可入药,根能充饥……对上方寺的群众来说,在红军时代、建国之初和大跃进年月里,都曾经成为他们的主粮。山里人时时受到大自然的抑制,自然的力量威慑一切,山民们老是在期待某一种变化并思慕另一种生活。正是这种对另一种美好生活的魂牵梦萦,使山民们得以忍受艰辛的现实生活,养成坚韧不拔的性格。也许,张祖富正是秉承了山民这种剽悍的性格,才不无遗憾地从城里回到山里并凭着他精湛的枪法,成为天台区各村寨“祭山”会上的显赫人物。 
     “我喜欢打野猪。你们晓得么,在你面前的不是只山兔,而是一头真正凶猛的野兽。那有多带劲呃!”“我打野猪,是用嗥叫声来诱惑它们的。我会学野猪叫,学得很象,你们听了,简直会把我当作真野猪来打呢!”说着,他用两手在腰间拍了拍,开怀大笑。 
     五九年至六二年间,是共和国历史上不堪回首的“饥饿时期”。这三年中,张祖富有一大半时间蹲在山里狩猎。每当他从山上捎下“来人抬吃食”的口信后,全村就象在庆祝一个盛大节日。男人、妇女和孩子一起忙活起来。 
     队办食堂垮了,但那张大饭桌———用一劈两半的粗大云杉原木拼成的桌面,仍然那么结实。现在即将在它上面进行的,是颇带原始共产主义色彩的大聚餐。劈好的柴棒被搬到三脚大铁架旁,三脚大铁架是支锅用的,上面悬着两只粗重而又结实的铁钩。接着,人们用笤帚和细沙擦洗一口能盛三担水的大锅,直到把锅擦得锃光发亮。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来—啦!” 
     “来啦!来啦!来啦!” 
     男人、妇女和孩子们,一齐沿着山路跑去迎接张祖富进村。这时的张祖富就是一位将军下达着命令,指挥人们将野猪拉到小河边,退毛的,剥皮的,开膛的,烧火的,有条不紊地忙活开了。 
     大锅里的水煮开了。月桂叶和花椒随着沸水翻滚。这时,张祖富把一大筐野猪肉哗啦啦倒进锅里。隔不多久,星星点点的油花就浮到汤面上。接着,就有一两块野猪肉升腾而起又翻转而下。……一股鲜美的香味弥漫开来。最后,张祖富精神振奋,站在大锅旁,拿着一把铁勺,为每个乡亲分配一份野猪肉羹。当他最后一次从锅里捞起残汤碎骨,倒进一只搪瓷碗时,这便是张祖富分给他自己的一份。每当这个时候,正在忘情吃喝野猪肉羹的人们,都会停止咀嚼,面带愧色地望着这位老人…… 
   
     种 籽 
     在红安这五光十色的林带里,有一种树叫火松,红安人称他“将军树”。 
     “将军树”的名称来自一位将军,他叫曾昭科,当过少将师长、省水利厅副厅长。一九五七年冬,他带着四百多名省机关下放干部来到天台山,开辟一个新林场。 
      临行前,曾昭科的老旅长、省长张体学对他说:“当年,我们在那里打仗,让人家搞了‘三光’。如今,我们要还上这个帐,红安的山不绿,你就莫给我下来!” 
     曾昭科忠实地执行了命令,他带领人们住茅棚、挤火铺,三九天上山刨鱼鳞坑。两年后,天台山上添了一片新绿,站立起两百多万棵幼树。 
     “十年树木”,一棵树苗种下后,需要长期的等待,曾昭科却没有这个耐性。他掏出自己全部积蓄,托人从苏联买回来十箱火松种子,火松是速生树,五年能长到十米,而普通松树长这么高,需要四十年。这十箱种籽在曾昭科心里燃起了新的希望,他满心喜悦地等待着春天下种的时节。 
     然而,就在这一年冬天,曾昭科被打成右派,因为他竟敢挡“钢铁元帅”的驾,对来林场砍树炼钢的人抄起了枪! 
      他被撤了职。在他的小茅屋里,只剩下一枚军功章和十箱种籽。这十箱种籽也被判了死刑,在老苏区的土地上,岂能让“修正主义”的种子发芽! 
     在其后的十四年中,曾昭科守着这十箱种子艰难度日。火松种子是可以吃的。在那些饥饿的日子里,吃掉这些种子有谁责怪他呢?然而,即使在曾昭科靠稀粥菜汤果腹时,他也没有动过一粒。一九六一年的春节,他的小儿子偷偷地打开箱子,装了一帽子种子下山换麦芽糖,曾昭科追下了山,从孩子手里夺回种子。他抬起了手,但看到孩子瘦黄的小脸,却打不下去。他抱着孩子一步一步地走到小摊子上,脱下身上的毛背心,换来半斤麦芽糖…… 
     这十箱种子是将军的希望。 
     一九七五年夏天,曾昭科同志去世了。他只活了五十九岁,他什么遗产也没有留下。但他给故乡的未来留下了一份丰厚的献礼。如今,天台山林场,曾昭科留下的火松种,已经变成了大片的速生林,长成了几万棵郁郁葱葱的大树。 
     在曾昭科同志的坟前,我们看见了四棵高大的火松。四棵树的树冠连成一片,如同一把撑开的巨伞,将忠魂笼罩在浓荫下。 
     我们抚摸着火松的躯干,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莫将心事和泪说 
   
     在红安县统计局,我们见到这样一组数据: 
     从一九五五年到一九八三年,红安共上交公粮十八亿九千五百四十六万斤。 
     这是一个苏区县上交给国家的粮食,而按国家有关规定,苏区县是可免交公粮的。就这个问题,我们曾向县委领导、一般干部和普通农民提出“为什么”,回答几乎是相同的:红安出了两任国家主席,作为国家主席的同乡,有责任从他肩上减轻些压力! 
     红安人做到了这一点! 
     自共和国建立以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建国史上沉重的一页。在那三年里,连遭干旱和水涝袭击的红安土地上,从县长到每个百姓都勒紧裤带,为祖国度过难关提供了他们可能提供的最大热能———一亿六千万斤粮食。六零年冬,省长张体学去红安视察回武汉后,连夜要通了北京的电话:“李副总理,你就是砍我脑壳,也要给我两亿斤粮食!百姓们没法活了!”李先念副总理紧咬嘴唇,半晌才开口:“你就是砍了我脑壳,我也拿不出两亿斤粮食……”当红安人听说这件事后,红安县委庄重地作出决议:再上交一千万斤大米,支援重灾区。这一千万斤大米,是当时四十二万红安人留给自己的口粮啊!当这个决议在县人民代表大会通过时,三百多位人民代表一起投了赞同票。而他们自己却在忍饥挨饿! 
     一九八一年冬的一天…… 
     大西河畔的新集镇头,纷扬的大雪中,韩先楚的座车被人拦住了。久候多时的公社干部们抖落着一身雪片,把将军请进了生着炭火的公社办公室,他们请将军提出想见哪位乡亲,他们把他接到这里来。 
     盛情难却,韩先楚同意了。他望望窗外的大雪,说:“这不是出门的天气,莫叫多人了,就叫海洲来吧。”大概是韩先楚又记起了那笔旧帐:将军至今还欠着农民吴海洲四斗谷子,那是他五十年前当红军时借下的军粮。四九年大军南下,当时任四十军军长的韩先楚重返故乡。他来到吴海洲家里,从皮包里取出三支钢笔:“听说,你有三个机灵的伢子?”吴海洲点点头。“这三支钢笔你收下吧,叫伢子好好念书。”吴海洲顿时连声道谢。这倒不是他贪图几支钢笔,而是韩军长还记得他这一家。接着,韩先楚提起了那四斗谷子的陈年宿债。吴海洲冒火了!他认为这是太小瞧他了。他告诉韩先楚,家乡土改了,有了牛也有了地,这地只要舍得花力气,种啥长啥,而力气他有的是。最后,吴海洲得意地对韩先楚说:那张借条我要保存好,那上头有你韩军长的签名,日后要留着作个“想头”。当时的吴海洲是那样认真地相信,日子会一天比一天过得红火。 
     吴海洲被接到公社,他已是七十八岁的人了,着一身褪色的军衣,一脸喜气。他同将军的交谈是不拘礼节的: 
     “你家还烧闷烟灶吗?你老婆的眼是熏瞎的吧?” 
     “那是害病害的,么子熏瞎的。” 
     “你怕烧不(火葬)?不怕,就到我屋里去住。” 
     “眼下乡里富起来罗,你莫操心。” 
     “你冷不?只穿这点衣服。” 
      韩先楚已经注意到了,这个“富起来”的农民,军装里面的肩胛骨在打哆嗦,一双冻得开裂的大手上结着血痂,但他似乎毫不在意: 
     “不冷,山里人就是经冷,你安心在京城做官吧。” 
      韩先楚完全明白了,“走,海洲,我到你家瞄瞄去。”将军这次是下命令了。 
     韩先楚的故乡吴家嘴村,三十来间房屋拥挤在大山的一道沟壑里。吴海洲领着将军走下山坡,用大得出奇的嗓门通知屋里的人:“昌荣,韩司令来啦!” 
     屋里的人们忙着收拾起来。然而。炕上那床破渔网式的棉絮,再怎么“收拾”也不会让人顺眼,韩先楚走进屋里,向女主人问好。吴海洲的女人缓缓转过身来,将双手盖在衣襟的补丁上,仿佛要用这双干枯的手遮住贫寒,抵挡将军的目光。 
     …… 
     这天晚上,韩先楚回到县里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让秘书要通兰州军区的电话,传达了他的命令:立即往红安调拨五万件旧军大衣。当秘书询问他这笔钱从哪里出时,韩先楚火了:“没地方出,从我的工资里扣,我死了,再扣我儿子的,孙子的!” 
     四天后,将军得到回声:五万件军大衣已经发出。当然,乡亲们也很快知道了这件事。 
     一个雪后放晴的上午,韩先楚悄悄离开了红安,当车子路过新集镇时,吴家嘴的乡亲们早已闻讯守候在路旁,将军走下车子,乡亲们围拢来了,密密麻麻一大片灼热的目光。 
     “韩司令,乡亲们让我说两句,你事忙,难得回家一趟,却为我们费这大的神,乡亲们过意不去呵!我们感谢解放军、感激你的好心……”吴海洲老人说着说着啜泣起来。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蓟门烟树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572 积分:9757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6 23:0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3 10:28:00 [只看该作者]

一个红安,创造一个军史神话
当我们一篇又一篇的提到红安这个中国第一将军县时,我们的感觉只是他是一个将军县,这个将军县究竟创造了什么样的神话,来看一组奇怪的数字吧
         1.大革命时期:红军三个方面军最辉煌时有总兵力12万人,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兵源来自红安县,
          2.抗日时期:中国共产党实际领导了三支抗日军队,分别是北方的八路军,华东的新四军和华中的新四军五师(简称“新五师”和华东新四军没有隶属关系,为中 共直接领导),而新五师的实际领导人就是后来成为国家主席的红安人李先念,在华北八路军、华东新四军中也有不少红安籍贯的高级将领,比如奇袭阳明堡的陈锡 联,干掉日军战地参观团的王近山,演义沙家谤传奇的刘飞。
          3.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以纵队作为做战单位。在中共13支主力纵队中,有7支纵队由红安人担任司令员。他们是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 联),中原野战军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 第四纵队 (政委:谢富治);第九纵队(司令员:秦基伟),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司令员:聂凤智),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 韩先楚),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司令员:胡奇才)
       4.朝鲜战争时期:志愿军副司令员是红安人韩先楚。由他直接指挥的38军一洗前耻,成就了38军万岁军的威名。由红安人王近山精准指挥、红安人秦基伟的寸 土不让,成就了上甘岭辉煌,上甘岭如果失败,整个朝鲜将无险可守,将直接改变朝鲜战争的格局,自上甘岭后,朝鲜土地在无大的战事。
       5.湖北红安从大革命到解放后,死了24万人,或被屠杀或战死。其死亡人口占全部人口的一半。红安6万人参加红军、新四军、解放军,仅600人生还,其中223位成为军师级以上高级将领。
       6.新中国成立后,红安人董必武、李先念先后担任国家主席为国家鞠躬尽瘁,其中董必武对中共的地下情报工作(被国民党誉为超级红色间谍)、中国的法制建设、中国人民银行的建立功不可末。李先念对国民经济恢复、粉碎四人帮、中国改革开放有特殊贡献,
      7.建国后我国的10大军区,其中8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治委员由红安籍将军担任。后来10大军区改为8大军区,有6大军区的司令员或政委是红安人。他们对国家安全和国防工业建设有重大贡献。
      8.外地人的红安背景:华北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郑维山中将其祖籍是红安檀树岗人,与红安檀树“郑”姓袭同一族谱。上将杨得志夫人石兰是红安人,徐向前元帅妻子是红安人程训宜,肃反是为保丈夫英勇牺牲。
      9.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后,红安有12万富人阶层的财产全部被充公。基本上都成为军队的军费开支。绝大多数地主死无葬身之地。导致红安精英阶级的消失。使的红安元气一时无法恢复。
     10.解放前红安有行政面积1976平方公里,到解放后1952年中央正式承认国民党反动区划合法,红安行政面积变为1617平方公里,行政面积缩水五分 之一,导致处在同一个地理单元的黄安人以外乡人相称。更重要的是不合理的反动区划导致红安经济布局困难,无法形成中心城镇。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蓟门烟树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1572 积分:9757 威望:0 精华:4 注册:2008/6/16 23:0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3 10:34: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设字209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5202 积分:94771 威望:0 精华:43 注册:2008/5/15 14: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3 23:26:00 [只看该作者]

红安,将军之乡.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