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茶余饭后 → [转帖]中国造出的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组图)


  共有802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转帖]中国造出的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组图)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冰雪绿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五星会员 帖子:2295 积分:15121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08/6/27 17:30:00
[转帖]中国造出的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组图)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7 16:46:00 [只看该作者]

转贴:中国造出的世界上最早的机关枪(组图)

     比欧洲发明早200多年,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鸦片战争时期,不忘“骑射乃满洲根本” 的八旗兵在八国联军新式的“连环机枪”
      前被打得尸积如山,中国军队在洋枪洋炮面前显得不堪一击。其实,早在康熙时期,著名的兵器发明家、火器专家戴梓在连发火器的研制方面就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由他发明的“连火铳”在当时远远领先于西方国家的火器,并且一度被后人称为清代“机关枪”。可是,这个了不起的发明却没有被康熙采纳。而专家认为,当时的连发火器正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戴梓发明的“连火铳”比欧洲人发明的机关枪早200多年,但并未被康熙采纳
        戴梓从军后,充分利用自己在机械和兵器方面的杰出才能和精巧技艺,创造和仿制了一系列先进的机械工具和兵器,解决了不少实践中的难题。他曾将自己发明的
      “连珠铳”献给康亲王,“连珠铳”又称“连珠火铳”,它的形状很像琵琶,能够连续射击28发子弹。这种武器的设计十分巧妙,不仅解决了旧式火铳用火绳点火,容易遭受风雨潮湿影响的难题,同时也吸收了西方洋火器能够连续射击的优点,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战斗力,比欧洲人发明使用机关枪早200多年,威力和优越性超过当时世界强国的同类火器。可惜,这个发明在当时并没有引起统治者的足够重视,只能“器藏于家”,至乾隆朝后便逐渐失传,给中国人留下了极大的遗憾。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副教授董建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们知道“连火铳”存在的主要依据是《清史稿》,其中写道“梓以布衣从军,献连珠火铳法”。但是《清史稿》里面关于戴梓发明“连火铳”的描述,几乎全部来源于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有人认为戴梓并没有将“连火铳”献与军营,跟《阅微草堂笔记》中的记载有很大关联。董建中说,据《阅微草堂笔记》介绍,戴梓本来打算将自己发明的“连火铳”献给军营,但是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醒后戴梓感到很害怕,因此没有将“连火铳”献与军营。清代军队到底有没有使用过“连火铳”,由于没有这方面明确的史料记载,也就无从查证。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三眼铳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仁字伍号大将军”铁炮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3.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清代子母炮

专家称,中国古代研制的连发火器原理与现代机关枪类似,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
        同济大学机械系研究员陆敬严先生是专门从事中国古代战争器械研究的专家,他认为,尽管古代研制的连发火器在原理上与现代的机关枪类似,但有报道将戴梓发明的“连火铳”称为“世界上第一种机关枪”是不正确的,只能说它是现代机关枪的前身。“连火铳”的构造和射击原理是,先把火药和子弹装进铳枪脊背的琵琶舱里,用机轮控制。机轮有两个,当扳动第一个机轮时,火药和子弹随之落于机膛中,第二个机轮随着开始扣动,撞击火石发火,引燃火药,把子弹送出枪膛。如此循环,连续射击28发子弹后,然后重装。
     
        陆敬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器做武器的国家。北宋时代,中国人就将火器列为正式装备。火器出现不久,人们就谋求提高火器的射速,以增大杀伤效力,于是中国人又发明了具有速射和连发功能的枪械。明神宗万历年间,有位武器革新家叫做赵士桢,他毕生研究军事技术,是最早系统研究西方先进知识的有识之士。他曾参照西方的连发火器制成有5枝枪管的“迅雷铳”,可以轮流发射5颗子弹,随后又在“迅雷铳”
      的基础上改进研制成了“连铳”,轮流发射的子弹比“迅雷铳”更多了。明代初期火器的研制曾领先过一段时间,但中期以后就全面落后了。
     
        思想禁锢阻碍了中国军事火器的发展到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已经步入初步发展火器的时代。由于深受“骑射乃满洲根本”的思想禁锢,清军虽然处于冷热兵器混用的时代,但是仍然以刀、矛、弓、箭这类冷兵器为主。“清军使用的火器,其实也不是中国发明研制的,而是仿造明朝引进的‘佛郎机’、‘鸟铳’、‘红夷炮’等西方火器样式制作的,并且只限八旗兵掌握,严禁汉人掌握。与英军的火炮相比,清军自制的老式‘洋枪洋炮’在制造工艺和质量上存在很大的差距。”陆敬严说。
     
        荩人物素描
        戴梓:造火枪的艺术家
        据《清代人物传稿》中介绍,戴梓,浙江钱塘人。曾侨居扬州,晚年在辽东自号耕烟老人,生于清顺治六年,卒于雍正四年。戴梓博学多能,通晓天文、历法、河渠、诗画、史籍等,是著名的机械、兵器制造家。他出生在官吏之家,自幼聪颖不凡。在父亲的影响下,少年时的戴梓喜欢上了机械制造,曾自己制造出多种火器,其中的一种能击中百步以外的目标。公元1674年(清康熙十三年),耿精忠自福建起兵进犯浙江,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皇帝派遣康亲王杰书为奉命大将军,率清军赴闽浙征讨耿精忠。戴梓欣然弃笔从戎,随军出征。由于戴梓对军事形势条分缕析,因此与康亲王深为契合,很受尊敬。戴梓不仅在研制火器方面做出很大的贡献,而且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戴梓晚年仍然保持着耿直的性格,他的诗大多基调悲愤,以纪实、感怀为主,曾著《耕烟草堂诗钞》。戴梓还总结前人的治水经验,写了一本《治河十策》的著作。“磨剑半生虚售世,著书千载枉惊人。”这就是后人对戴梓一生成就的评价。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设字209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5202 积分:94771 威望:0 精华:43 注册:2008/5/15 14:05: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8/18 20:56: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兵团战士正在进行机枪操练。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jimenyanshu404
http://www.china-designer.com/home/index.asp?accountid=22257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