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音画交流 → 灰色.com


  共有130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灰色.com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西部老土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嘉宾 帖子:178 积分:2149 威望:0 精华:17 注册:2008/6/26 8:15:00
灰色.com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4 8:29:00 [只看该作者]

 

灰色.COM

-聆听大碟“献给可爱的知青”



那是去年的夏日,我去广州出差,天气炎热而潮湿,闷得人就像胸口压上了一块大石头,同事们不愿出门逛街,我独自一人冒着酷暑赶往一个每回必去的地方—海印。

海印是广州的电器大市场,坐落在海印大桥旁边,几条大街小巷都是电器商铺,规模直追当年番禺的繁荣景象(改革开放初期,番禺有着全国最大最具特色的走私电器市场)。

北京有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深圳有华强路电子大广场,广州也有天河开发区,但是,就专业特色而言,广州海印却是经营发烧级音像器材和内容的好去处。

来到海印电器广场宽阔的大堂,浏览着享誉世界的视听器材,麦景图传统的双声道功放、君子CD唱机、雅马哈dts家庭影院、丹拿音箱、惠威喇叭、闪着红光的斯巴克胆机,让人目不暇接。

无意中走到一家音像唱片店,厚厚的玻璃隔断把小店与宽广的大厅分开,透过玻璃可以看到货架上摆满了唱片,店中央摆放了三、四把座椅,椅子对面隐约是一套看似不菲的器材。我从小酷爱音乐和器材,那时由于穷,大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功放、唱机、音箱,工作以来我不食烟酒、不打麻将,但家中的发烧音响却在不断的升级,30岁时因为二次上学家中经济拮据,连肉都舍不得吃,可还是忍不住音乐的诱惑,花了几十元钱购进一张广州太平洋音像出版的“故乡情”唱片,在那时可是一个多月的工资啊!

最近十多年来更是钟情于聆听音乐之中,尤其喜爱民族音乐和俄罗斯音乐,仔细想想,可能和少年下乡插队时学习歌曲的氛围有莫大的关系吧。每当音乐声响起,我都会回到遥远的记忆中去:“金瓶似的小山,山上虽然没有寺……,北京城里的毛主席,随然没有见过你……,”这首歌把我带到了中学时的课堂;“毛主席的光辉,嘎拉亚西喏喏……,”这首歌把我带到了全国跳起“忠字舞”的操场;“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飘直上重霄九……”这首歌把我带回到了全民同唱“主席诗词”的大街小巷;“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跨山过水到边疆……”,“人人都说江南好,我说边疆赛江南,……,朝霞染湖水,雪山倒影映兰天”这些歌声把我带回到了告别家人、打起背包、上山下乡的路途中;“一条小路曲曲弯弯细又长,一直通往迷雾的远方……”,“茫茫大草原,路途多遥远,有个马车夫,将死在草原……”,这些歌曲陪伴我住在孤独的知青小屋里;“彩云追月”、“卡秋莎”、“敖包相会”陪伴我在南河大桥的工棚,在段家峡水库大坝上;“红梅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夜晚”陪伴着我在回家的途中,在爱情初绽的小河边;“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桂花开在桂石崖”跟随我跋山涉水、观峰赏月;“国际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跟随我夜半翻越“毛鬼神坡”。

正如音乐评论家所说:关于“文革艺术”的一些观点,艺术骗不了人,即使最“左”的时候,《创业》的音乐还是好听的。王酩的创作是从“文革”开始的;施光南也是在那个年代写出“打起手鼓唱起歌”;傅庚辰在那时候写出“闪闪的红星”。那时候的艺术家(当然不包括趋炎奉势的文痞)有个共同点,就是在心底里并不吃极左那一套,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纯艺术的东西往作品里塞。即使是“革命题材”也照样可以玩很艺术的东西。一代人都会有他们这一代人的音乐、美术、文学,有这些东西作为他们这一代人的代表,你可以否认任何人,但你不可以否认一个民族,否认每一代人的生活状态,那怕这代人当时活得比较糟糕。任何时候,人性的东西跟艺术是密不可分的,也应该得到普遍尊重。

我做为一个普通又普通的音乐爱好者,赞同这位音乐评论家的观点,因为我从那个年代走来,最有发言权!

坐在店家的椅子上,闭目倾听美妙的歌声,我崇尚民族的瑰宝,从不去听那些昙花一现的流行,老板是个中年人,看到我点名要听“雨果”制作的CD,从货架上拿出了雨果正版大碟:黄红英演唱的“俄罗斯之旅”,杨小琳演唱的“绿蓑衣”,粤曲琵琶弹唱家陈玲玉的“再折长亭柳”,小提琴家薛伟演奏的“乡梦”,还有一盘包装盒红彤彤的唱片。

雨果制作是易有伍先生多年辛劳的结晶,经他手录制的民族音乐CD可以说无人能与其向背,是中年发烧友的钟爱。听过熟悉的俄罗斯,再听悠扬顿挫的粤曲和绿蓑衣,果然名不虚传,无论音色、音质均是上乘,尤其是天后杨小琳的歌声,穿透力极强,让我闭目久久不愿睁开眼睛!

待我翻看那盘红色包装的唱片时,发现并没有“雨果”的标志,奇怪,问老板,老板说:“你听听看,这是献给知青的专辑”,知青情结在我们这代人身上烙下了永远抹不去的印记,我没有理由不去听听“知青之歌”。

打开盒子封面,里面有几页图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献给最可爱的知青”,插图居然是当年知青下乡的宣传画“做一名红色的种子”,一个芳龄女知青手举金黄色麦穗,背着草帽,一条粗粗的大辫子甩在身后,满脸激情、战天斗地!扉页上有署名苏立华题写的“序”,摘抄下来与大家共勉:……,当初策划这张唱片的初衷就是想把这次录音奉献给那些不幸的知青一代。他们当中,今天有很多是下岗工人,这代人也曾经有理想、有激情、有才华、有精力、有时间,只是时代给他们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这个玩笑给他们带来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我希望这音乐能够让他们再年青一次,那怕是虚拟的!希望这音乐帮助他们、、拾起已经丢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继续向往。

我不知道苏先生是谁,但是我感谢他!可能他也是“知青”的一员,好样的!没忘本!

这张CD唱片中收集了15首60-70年代家喻户晓的乐曲,高保真录制,天艺音像出版。我也援引一位知青音乐家的评论来慰籍心灵:……,  说它别致,是专辑承载的内容。这些小提琴乐曲全是从那个文化被革命的特殊年代里挑选出的音乐作品改编而成,而且专辑上书——“献给最可爱的知青”。我也是当时“知青”的一员,在被献之列,因此该认真听听。
    单从曲名看,历史的烙印明显,它们都是些歌颂领袖、为“革命运动”造势的作品,以及历史上留下的“革命老歌”等。但是,这些乐曲听来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首先是它们的旋律能勾起我们的回忆,而且这些旋律大多很流畅很优美,用最善于抒情的小提琴来演奏,即使在阴郁的气候里,也能给人增添一种清新感和愉悦感。
   “走大寨之路”、“我们是学大寨的青年突击队”、“支农路上一路歌”、“送肥忙”、“虎头山上抗旱歌”应列入励志歌曲改编的小提琴齐奏曲。这些乐曲虽然在韵律与节奏上保留了“革命歌曲”高亢激昂的风格,但它们的曲调却能在明快中蕴含悠扬,在套式般的颂扬乐句中透出一种超脱尘世,乐观向上的情绪。当小提琴群奏的音流荡漾在四周时,听者可以沉浸在这优美的旋律和琴声之中,那些曲名、歌词反倒成了附加的东西。
   “井冈山上太阳红”、“心中的太阳红又红”、“满怀深情望北京”等这类颂歌,是当时演播频率最高的作品。现在听这些作品改编成小提琴乐曲,不仅音乐的旋律很抒情,它们的色彩也很绚烂瑰丽。如“满怀深情望北京”领奏小提琴的漂亮华彩段,加上后面小提琴的齐奏与变奏,充分发挥了小提琴优美的音色与歌唱性,给人一种质朴的崇高的美感。而这种美的抒情不单单是奉献给某一个人,应该具有人性中所共有的美学意义。
    “沂蒙山之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四季调”等,则更传承了中国民歌中的艺术精华,在编配中更广泛使用了小提琴音乐的艺术手法,无论领奏、齐奏、合奏,都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水平。尤其是“山丹丹”曲末一段,小提琴的和声群奏,斑斓辉煌的音响,犹如在聆听者眼前展开了一片山花烂漫的原野,让人感心动耳。
    对于没有经历过“文革”的年轻后辈,即使不属于“被献给”之列,但因为这些旋律优美,我相信这款专辑也会具有吸引力。这就是艺术的力量。一提起“文革”,有人总认为那是一段文化艺术上的荒漠期。其实,以“八个样板戏”画地为牢,在实际的文化精神生活中不可能延续多久。就以这款小提琴曲辑为例,上面的乐曲不但越出了“样板”,而且也不都是“文革”时期的出产。在“文革”时期、尤其是后期,有不少作品被解禁。用这样的内容题材出版的音乐其实并不都是“贫瘠”的艺术产品。这款小提琴曲作品选,实际上是“文革”时期被允许出版的作品选。再经过当今艺术家的改编加工,它的艺术含量也更高了,“可听性”也更强了。

我示意老板将红色CD放入“君子”CD播放机,经麦景图功放的扩大,十寸书架音箱传出了优美动人的琴声。一会激情高昂,一会低声倾诉,一会如歌如泣,一会梦绕真情!我再次尝试闭目倾听,很快,我的思绪被带回到了那个纯情年代!我会唱每一首歌,也听过大师演奏的每一首乐曲,但是今天在“献给知青”的唱片中陶醉,还是第一次!

毫不犹豫,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张“献给知青”,也是献给我的发烧大碟。

最近在“老三届网站”上看到消息:知青之歌专辑即将出版,欣慰之余,想起了我收藏的这张“献给可爱的知青”CD是否就是它?

我们唱着红色的歌曲,走过了灰色的人生!我们用灰色的人生仍然在聆听着红色的旋律!在当今的互连网时代,不妨叫他做“灰色。COM”吧。

我珍惜这张唱片,并不是他那昂贵的价钱,而是我人生的历程,是我永久的回忆!

用两句诗歌来赞美它吧:

琴声如梦共赏析,

岁月如歌同回想。




                                     北京


                                    2007.8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雨晴
  2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1677 积分:63583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8/6/10 23: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4 9:51: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槐乡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34322 积分:200252 威望:0 精华:23 注册:2008/6/12 11:52: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4 11:06: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谢楼主3.gif: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真情年代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16068 积分:90274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5/15 8:3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7/15 23:48:00 [只看该作者]

当初策划这张唱片的初衷就是想把这次录音奉献给那些不幸的知青一代。他们当中,今天有很多是下岗工人,这代人也曾经有理想、有激情、有才华、有精力、有时间,只是时代给他们开了个巨大的玩笑。这个玩笑给他们带来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我希望这音乐能够让他们再年青一次,那怕是虚拟的!希望这音乐帮助他们、、拾起已经丢失的梦想和对未来的继续向往。
共同的希望!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