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生活 专栏音画交流 → 解读歌曲《青花瓷》


  共有1366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解读歌曲《青花瓷》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书标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09 积分:1494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16 16:43:00
解读歌曲《青花瓷》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20:51:00 [只看该作者]


                  解读歌曲《青花瓷》

       一首好的歌曲,会让你久听不厌! 思绪沉在曲调中,想着文字里藏着的故事,被深深感动着……

      
                                           《青花瓷》

                            :方文山   :周杰伦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於碗底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著你
 
                    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

                  

        一直以来,赞叹方文山的填词功力,《青花瓷》的出世再一次被折服,了了数语,为我们勾勒出一副意象深远的前生今世的画卷。词句清丽隽秀,典雅古朴,听来舒畅又不失点睛之处。

        从歌曲中不难看出,作者用词言简意赅,其中所表达的内容极为丰富。比如富贵大气的牡丹含笑,被隐藏画内的风华绝代的仕女,江湖两岸的青烟升腾,月波流转的缥缈不定,雨打芭蕉的急促,烟雨朦胧的江南偶遇,更重要的是包含了一段荡气回肠,可歌可泣的故事,且允先卖个关子。      

        纵观上下可谓动静皆宜,声色俱全。动态有徐徐轻腾的檀香、炊烟,被捕捉的水中月色,锦鲤的欢跃,雷雨前随风飘摆的芭蕉;静态有釉色陈铺的仕女图,牡丹的含苞待放等,当这些跃然纸上,动静间是可以互换的。说到色,那就更为华丽了,比如牡丹红、芭蕉绿、水墨青、锦鲤花等,然这些颜色在青花瓷上却呈现出的是朴素端庄的青白色,经作者的勾勒一下生动了许多。说到声,要强调这一句:“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这是上好的青花瓷敲击时如同绣花针落地所发出的细微清脆的声音,绘声绘色,形容妥帖。      

        说到歌词的意境,每个喜爱歌曲的人内心都有一副写意的画卷。而我臆想:主人公幻想成为一名制作青花瓷的匠人,在给瓶身上釉时不由自主被女子的容貌深深吸引,窗外天色阴翳大雨将至,对岸江水涛涛,仿佛回至前朝,回到绝世女子的那个朝代,花前月下,女子莞尔一笑,蛊惑了在梦中游离的主人公,于是期待再次相遇,在梦中重逢。主人公在落款时也不忘女子的芳泽,笔锋一转,画面来到江南小镇,忽来的骤雨渲染了无法圆满的结局,女子的背影在雨中消弥,纵有万语千言也哽咽难诉,欲说还休。是否还有来世?可对女子的倾慕又何止朝升暮落?殷红的落款宋体如杜鹃啼血印刻在传世珍品上,生生世世的流传。      

        最后重点说下歌曲本身“青花瓷”,从而引申到歌曲给我们展现的完美故事。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下青花瓷的历史以及种类等,以便揣摩故事原委。青花瓷从唐宋元明清延至今,可说在艺术品历史上留下了重重一笔。一件稀世的青花瓷物件动则上千万,在各拍卖会上也是香饽饽。随着华人富商购买力的强劲表现,一件件珍品被华人拥有,也是让人非常值得庆幸的。似乎有些偏题,可我要说的是这首歌隐含的一个故事正是“昭君出塞”,所描绘的这件稀世珍品是元代的“昭君出塞”元青花盖罐,被日本出光美术馆收藏。所以歌曲自始至终所表达的一种凄婉的思念,不仅仅是单纯的儿女情长,更深的是流露出这件艺术品流落海外的惋惜之情。      

        为什么说作者写的是“昭君出塞”呢?各朝各代青花瓷反映人物故事主题很多,而“昭君出塞”在其中较为出色,我主观认为是元代的元青花。你可以用百度或者谷歌搜索出原图元青花“昭君出塞”,瓶腹绘九个人物,七匹乘骑,另外两骑当隐在山石后面。九个人物中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或骑在马上,或摇鞭步行。马上驮着弓弢、行囊。观人物相貌、服饰有差别。其中骑在一匹白马之上,怀抱琵琶,梳高髻的汉装女子是王昭君,前后各有一胡服女子随行。六名男子中,有的头戴貂冠,髡发驾鹰,着胡服;有的戴毡笠,着汉装。当是迎亲的匈奴使节和汉朝送亲的官员。画面中山石掩映,苍松、翠柳、修竹、芭蕉杂衬其间。疏密有致,布局匀当。

        再一一对照歌词,瓶身牡丹,瓶底锦鲤,天青色等烟雨,帘外芭蕉,“王昭君”眼带笑意,隔江千万里。另外昭君的故事也永为世人传唱,历史对她的描绘是,“娥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天生丽质,聪慧,精于琴棋书画,为平定匈奴的侵犯慷慨应诏和亲。相传昭君在选宫女前有位青梅竹马的意中人,因她的美貌传遍南郡,无奈入宫。更有词中种种迹象表明这一点,比如“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去不了的地方是王昭君身处的西汉朝或当朝的北匈奴。“为遇见你伏笔”,通过模仿汉隶字体在作品上与你相会。“晕开”掩盖的“结局”,王昭君的死,史记没有记载,结局如何不得而知。“落款时却惦记着你”在落款时仍旧思念着你,作品上有你有我,三生有幸。“千年的秘密”汉朝距今千年,你的秘密经过窑烧千秋万代的歌颂。我觉得,较浅显故事本身的一句为“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古代选秀女入宫后都会邀画师画“仕女图”,从而通过画师的笔和皇帝零距离接触得到恩宠,也就是室寝,所以画师给你画的像好坏是决定飞黄腾达、跃上枝头变凤凰的重要一步。但古代选秀也是黑暗的,王昭君自恃貌美,不愿贿赂画师,画像被点上丧夫落泪痣。此乃大忌,因此被贬入冷官,错过了与皇上的相见,一晃就是三年。歌词用“韵味被私藏”实在是美妙。作者填词一向隐晦又不失大气,作品中的女子当然也不是普通的庸脂俗粉,当属倾国倾城的王昭君。所以通篇都暗示了一个千古凄美的故事,隐喻作者被王昭君沉鱼落雁之美所打动,睹物思人,通过精美的青花瓷传达出无尽的思念。      

        古往今来,关于王昭君的诗词歌赋有700余首,继李白,杜甫,王安石后,方文山却以现代流行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真谓用心良苦。      

        和着周杰伦清幽委婉的曲风,了解青花瓷的前生今世,隔着年代久远的青花瓷慢慢窑烧的时光,仿佛嗅到中华民族千年情感的气血和文脉,在古今月下润出如白玉般的光泽。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一句解释
    

        在陶瓷的制作里面,雨过天青是一种非常难于制作的颜色。因为在炉里烧出来,出炉的那一瞬间必须是烟雨天。上在釉上的颜色对炉火的温度等要求都非常高,所以一般来说,雨过天青的瓷器一直是稀少而昂贵的,如果一件以前某个官窑烧出来的雨过天青,基本上民间是很少见到的,都是要上贡的。如果留到如今,市场价不下百万。所以这句歌词的意思在于:烟雨对于天青色来说,是它生命力的一部分,一如你之于我。

                                                               (转贴并删改)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紫嫣墨韵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优秀版主
等级:超级版主 帖子:48210 积分:255796 威望:0 精华:28 注册:2008/7/5 22:50: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1/13 22:49:00 [只看该作者]

佩服楼主!真棒!


活到老,学到老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书标
  3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109 积分:1494 威望:0 精华:3 注册:2008/10/16 16:43: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5 13:55:00 [只看该作者]

 

方文山解读《青花瓷》文字修辞


       素胚勾勒出青花 笔锋浓转淡

  瓶身描绘的牡丹 一如你初妆(譬喻)

  冉冉檀香透过窗 心事我了然(转化)

  宣纸上 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 韵味被私藏(转化)

  而你嫣然的一笑 如含苞待放(譬喻)

      你的美一缕(转品)飘散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夸饰)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转化)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转品)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类迭)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转化)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上下两行形成倒装、譬喻的修辞关系)

  

  色白花青的锦鲤 跃然于碗底(摹写)

  临摹宋体落款时 却惦记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 千年(夸饰)的秘密

  极细腻 犹如绣花针落地(譬喻)

  

  帘外芭蕉惹骤雨 门环惹铜绿(转化、摹写)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上下两行三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类迭修辞)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转化)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 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

  就当我 为遇见你伏笔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譬喻: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为例,“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极细腻”为“喻体”,“犹如”为“喻词”,“绣花针落地”为“喻体”。若从譬喻“运用想象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说明或形容抽象之物”这个原则来看,想象力将“细腻的秘密”与“绣花针落地”巧妙串联在一起,呈现出彼此微妙的关系:那段“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是如此细腻,因而被小心呵护着,唯恐一碰就破,就像绣花针落到地上,是那么轻盈细微,却又带点小小的危险。而“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等句也都是譬喻法的完全体现。


      类迭:类迭不仅能使语调和谐,还可强化词句所透露出的意思。“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两句中连三个“惹”字就属此用法。有主动招惹之意的“惹”,让“芭蕉”与“门环”两种原本属于被动意象之物仿佛有了生气,芭蕉不再只是认命般让骤雨淋泄其身,而门环也不再被动等待铜绿染身,然后再对照下一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整个画面更是活了起来。第三段与第四段开头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属于类句。

  
      转化:在《青花瓷》歌词中使用最多的就是转化,例如“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月色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等句。“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也属于转化,在这句词中“美丽”被拟物化,成了能飘荡在空中的一缕雾岚,前往到一处故事主角无法到达的地方。美丽已不复见,人与物之间的界限在此模糊暧昧,词意却也变得深刻而繁复。

  
      排比:“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就是用两个以上结构相似的句法来表达性质相同的意念,显现出句子的节奏感与律动,增强词意的感染力,强化了“惹”的意象。

  
      夸饰:“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夸张了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对应上一句“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所指涉的等待,仿佛是如此无穷无尽,而且隔了千万里,显得遥不可及;另一句“你隐藏在窑烧里,千年的秘密”中的秘密被保守了千年从未让人知道,象征守密者的细腻与坚毅,能让秘密在窑中历经千年煅烧也不泄露一字一句。

  
      转品:简言之,就是转化某一个词原来的词性。例如“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中的“伏笔”原为名词,在这里做动词用。由于这样的转化,句子顿时有了动态感,进而深刻表达出前一句中的“书写”动作,以及隐含在书写动作下的心意。“你的美一缕飘散”的“一缕”则是数量词转化成副词,整个画面感都出来了。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就是个倒装句,正确的文法顺序应为“你眼带笑意,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使用倒装法,并不太会变动句子倒装前后的意思,但是意境上就有所不同了。就拿此句为例好了,未使用倒装的句子(后者)较平铺直叙,整体感觉没有起伏,较为平板,但倒装之后,让人更有想象空间,一位美丽的女子似乎就这么站在眼前,盈盈笑着。

  
      摹写:所谓摹写,指的是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上能引起感官感受的描写。譬如“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就在我们眼前栩栩如生描绘出青花瓷上的锦鲤颜色,尤其在白瓷衬底之下,仿佛即将跃出碗底似的。至于“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这句词是不是让你宛若看见庭院里被骤雨打弯的芭蕉摇来荡去,空气中的湿气透进了门环,让它招惹了一身铜绿色,耳边还传来淅沥雨声呢?

                                              本文摘自:方文山《中国风:歌词里的文字游戏》


 回到顶部
美女呀,离线,留言给我吧!
雨晴
  4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资深版主
等级:六星会员 帖子:11677 积分:63583 威望:0 精华:36 注册:2008/6/10 23:11: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08/12/26 21:21:00 [只看该作者]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1000x735.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