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独秀:翠华山 文、摄影/田建国 “翠华山,秦岭的眼睛,终南山的灵魂。”这是作家劳志建、杨广虎合著的《神奇翠华山》一书的点睛之笔。秦岭北麓的翠华山,以“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和“终南独秀”而著称于世。第一次身临其境,是二十多年前本单位工会和团委联袂组织的旅游登山活动。那时我的胡须尚处于初级阶段萌芽期,对翠华山可谓山情水意皆朦胧。此后至今,竟然去了六七次之多也未感“游”腻,冥冥中觉得是否与我在地质系统工作有着割不断的干系?或因翠华山是“废都”人一抬脚就到的缘故?抑或是翠华姑娘、仰仙桥、二郎担眼、龙虎斗、熊人常遇春、野人嘎五、金靴铁顶文公庙等无数不老的传奇故事所诱惑?觉得不是却又是。
地球生养了秦岭,秦岭分娩了终南山,终南山又孕育了翠华山。十三朝古都西安十大旅游景点之一的翠华山,以“中国独有、世界罕见”的“天然地质博物馆”为特色砝码,在2001年被国土资源部命名为首批“国家地质公园”,由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孙文盛在北京为翠华山正式授牌;副部长寿嘉华又亲临翠华山,在揭牌仪式上发表热情洋溢的演讲。那天,翠华山上人山人海,转眼之间,翠华山科考旅游价值地位声誉骤升。后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评选,在2009年成为被晋升为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翠华山山崩地貌园区,无与伦比地成为世界著名的山崩地裂地质遗迹景观。这些荣耀与翠华山“掌门人”徐选举和“五虎跃翠华”的五位拓荒者吴兴恒、屈武荪、姚学喜、杨广虎、赵辉等精英所率团队精心打造付出的心血分不开。
翠华山距“废都”西安只有二十来公里,自秦王朝起,就被辟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传说太乙真人曾在此修炼,汉武帝曾在此拜谒太乙神,因而又称太乙山。汉唐两代曾在此建过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在普通游人百姓中,不乏仰慕和奢望帝王将相流芳百世、名扬天下的“待遇”,在亭台楼阁柱子上,巨岩石碑上,雕像古树上,甚至景区厕所里,便有了层出不穷、笔法各异的“×××到此一游”的自创书法镌刻。
走进依山而建的翠华山地质博物馆,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容万般秀景于一馆,可在此了解翠华山独特的山崩景观和以山崩景观为依托的动植物、天气、水文、历史等内容,堪称是一座微缩的山崩博物馆,让神秘的翠华山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神奇秀美的翠华山,沉默雄浑,奇峰环绕,峭壁耸立,怪石嶙峋,山色苍翠,风姿绰约。面向高远碧蓝的天空,躺卧着碧波粼粼,群峰倒映,纤尘不染,清明如镜的天池,又名水湫池、太乙池、龙移湫或翠华湖等,亦如人有大名小名或笔名外号一般。
翠华山的神奇是无桎无梏的,其幽、奇、险、奥的独特地理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不用你我业余科考,听导游讲,看宣传页便知。大家都知道中国古代那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烽火戏诸侯、一笑失天下的周幽王吧?据专家推测,翠华山山崩地质景观,是在公元前780年的周幽王二年发生的一次大地震的山崩地裂中形成的。这是依据《国语?周语》中:“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等史料记载推定的一种定性分析。虽不是周幽王点烽火引褒姒一笑而引起了山崩地裂的大地震,但周幽王因此而坐失了江山和丢掉了性命倒是千真万确。还有《诗经》对公元前780年的陕西大地震的“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的16字描述,生动形象却又令人胆颤心悸。
另一种观点认为翠华山地貌是由冰川作用造成的,称之为砾石地貌。当然,也还有其他观点存疑。然而近年有更具科学性的研究结果,有关专家学者“通过实地取样,进行C14测样试验证明,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是由多次崩塌活动形成的,大致可分为三期:一期形成的是水湫池堰塞坝,大约在公元前11000年——前10920年;二期崩塌山崩主景区崩塌形成于公元前370——前310年稍后一些;三期崩塌前导景区崩塌主要是公元60——100年。而地震是几次崩塌发生的直接诱因。”久远的年代,造就了翠华山山崩地貌的奇特和自然风光的美丽。
高山就是高山,即便倒下,也是不平凡的轰塌。山崩地裂,这种重大自然灾害,使得翠华山原有自然资源进行了一次凤凰涅槃般的升华,鬼斧神工地形成了全新的、独特的、飞跃式的资源更新。翠华山因山崩而形成的优势资源举世无双。
近二三十年来,对翠华山进行科学考察研究的部门和学者很多。《神奇翠华山》一书中,记述了1989年陕西省地质局对翠华山山崩区进行勘察后的认定:“翠华山山崩石群主要为一座以花岗岩为主,夹有黑云母和少量大理石、混合岩,是国内混合岩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以花岗岩为主体的山峰,崩裂时自然有其刚烈与坚韧,刚烈者断裂时或形成刀削般锋利的石剑,或扭裂为犬牙交错的各种形态,从而造就了石之奇观。”
查索资料还得知,西北首家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已经启动5A级景区建设)旅游区的翠华山,是国内外学者进行混合岩化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秦岭北麓大断层从翠华山北侧通过,该断层目前仍在活动。这里的山崩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山崩地质景观,如山崩悬崖景观、山崩石海景观、山崩地堆砌洞穴景观、山崩堰塞湖景观、山崩瀑流景观及山崩形成的各种造型奇石景观等,在研究秦岭和关中平原形成历史及山崩地质作用类型上,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翠华山,山体崩塌石块堵塞形成的堰塞湖,除了最有名的天池(水湫池)外,还有虽神似但各有千秋的甘湫池和大坪两处。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个崩区情同手足,独具特色,自成体系。山崩形成的残峰断崖,如刀削过的临空面,光滑陡峭,尖角突出,傲然耸立,直指苍穹,气势不凡;山崩石堆中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堆砌的奇异石海令人惊叹;还有“冷气森森坎宫去,寒风嗖嗖巽位来”的风洞,“千载寒冻三九地,四季冰封六月天”的冰洞,惊险奇异的蝙蝠洞,幽古神奇的天洞等奇景殊境。这些山崩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完好,令人震撼,让你折服。在我国众多地质遗迹中,翠华山堪称独具特色的山崩地质、科普、教育、科研基地和旅游胜地,对中外学者游客颇具诱惑力。奇石、奇洞、奇水,奇湖,奇山、奇峰形成的奇景奇貌的翠华山,是我心中永远读不完的一部天然奇书。
陕西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西安翠华山旅游发展公司五虎之一的杨广虎谈起翠华山时如数家珍:“目前山崩遗迹区有科教观测点13个,地质保护点195个科普教学点数不胜数。翠华山独特的山崩景观,概而言之:中国独有,世界罕见,走遍天下唯此处;山崩称奇,巨石花开,千仞之中尽颜色。”
伫立在云蒸霞蔚的“秦岭明珠”天池岸边,观山看水,只见山映水中,水映山色,碧峰绿水,相映成湖光山色的辉煌景致;奇石异洞,清幽雅静,光怪陆离,恍若仙境,引人入胜,非亲临其境不能尽述其美。就算你不是歌者舞者、山水诗人,也会慑服和心醉于这大自然的美而浩歌狂舞,面对高山秀水、朝霞日出,心中涌出诗情画意:翠华山,因天池的浸润而钟灵毓秀;天池,因翠华山的涵养而丰盈清丽。
2000年,杨广虎邀请时任陕西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的作家赵熙和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会长雷乐长老诗人前来翠华山游览采风,之后便有了赵熙的散文名篇《翠华山雨》、雷乐长的长篇叙事诗《翠华姑娘》一书。同是陕西著名作家的杨广虎,面对翠华山迷人的景致,也以自己多年的独特体验和真实感受,前后写出了《翠华四部曲》(春游翠华山、避暑翠华山、赏秋翠华山、滑雪翠华山)和《秋与翠华山》、《翠华山赏红叶》等一系列精美散文。这些记叙歌咏翠华山的真情隽永之作,定会成为翠华山文化历史宝库里的一笔财富。
《神奇翠华山》一书告诉我们,翠华山旅游资源优势凸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山崩奇观雄天下。奇石嶙峋的世界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资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是自然资源显而易见。翠华山雄踞终南山之中心,群山连绵,万仞挺立,青翠而不失雄伟,陡峭而不失秀丽,是自然风景区中难得的胜地:三是翠华山文化底蕴深厚。从古至今名人佳话层出不穷,又有无数的神话传说和宗教遗迹点缀其中,使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相得益彰。翠华山虽不及喜马拉雅之高挺、中华五岳之巍峨、四大佛教圣地之古色古香,但集黄山的险秀、天山的俊逸、武夷山的绵延、张家界的清丽于一身,而其山崩奇观资源,无疑又独领风骚。
翠华山的迷人之处,在于处处名胜,景景相连,无处不使人沉醉,无处不使人留恋。就是隔沟相望已封沟封梁的压蛇沟、长虫梁,也让人心惊胆战,生出无限遐想,有着无尽的乐趣。除了山崩景观之外,翠华山另一胜景——翳芳湲生态自然风景区不得不说。就这“翳芳湲”雅号,岂是凡人所为,定是神仙所赐。姗姗来迟的翳芳湲自然风景区,与四川九寨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被称为“陕西的九寨沟”,有“九天飞瀑、天宫双峙、千尺百潭、将军挡关、鸳鸯出浴、三鹰护崖、玉女仙戏、南天红叶”等“八大仙境”。只听完这名称,就让人扼腕惊叹,磁石般地吸引着人们非去亲睹其风姿丽容不可。
翠华山地质遗迹独树一帜,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智者和仁者告诉我们,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破坏了就永远不可恢复。游览观赏了翠华山色映天池的美景,依依不舍地走出翠华山时,我曾回头仔细端详了山门口巍峨的仿明清牌楼上高挂的金字牌匾,看清了“翠华山”三个大字,是从秦岭的商山洛水中走出的大师级作家贾平凹先生题写,其笔法古朴厚重雄浑,字字似有万钧之重,料想能镇住美丽的翠华山不再山崩地裂,不被天灾人祸所破坏,永保其千姿百态的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剖面、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自然景观,让世人分享。从唐代诗人王维的“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的《终南山》一诗中,领略和品味翠华山领秀终南的独特气质和不朽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