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文化 专栏书画艺苑 → 元明清书法名家临《兰亭》


  共有955人关注过本帖树形打印复制链接

主题:元明清书法名家临《兰亭》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刘自刚
  1楼 博客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二星会员 帖子:221 积分:1552 威望:0 精华:0 注册:2012/4/21 7:24:00
元明清书法名家临《兰亭》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21 22:39:00 [只看该作者]

元明清书法名家临《兰亭》

  自唐代以来,王羲之的《兰亭序》作为历代书家临习书法的样本,在不同的时期,受不同书学理论和艺术风气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临写风格。特别是元代以后,随着《兰亭序》拓本的广泛流传,加之书坛领袖赵孟頫等人的大力倡导,使得后世书家对《兰亭序》摹本、拓本的收藏、翻刻、临写与研究日趋重视,演绎出元、明、清三代关于《兰亭》题材的丰富多彩的书法创作。
  从宋代开始,由于帝王的喜爱与临摹,名家的鉴藏与翻刻,特别是南宋高宗皇帝赵构将《兰亭序》认定为行书之宗,并通过反复临摹分赐臣子的方式加以宣传倡导,使得《兰亭序》的收藏与摹写渐成风气,相关摹本、拓本广为流传,当时甚至到了士大夫人人藏有《兰亭》帖,家家翻刻《定武》石的局面,这为《兰亭》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元代赵孟頫继承了赵构书宗二王、师法《兰亭》的理念,更将其视作复古晋人书风的切入点,并身体力行多次临写,遂使临写《兰亭》之风大兴。赵孟頫以一代书法宗师的影响力,使以后历代学书法者,皆将王羲之《兰亭序》奉为学书之圭臬,使其在书坛的神圣地位得以确立。
  纵观元、明、清三代书法名家,几乎都有临写《兰亭序》的作品存世,或见诸有关著录记载之中。目前,故宫博物院收藏这段时期书家临摹、抄写有关《兰亭序》、《兰亭诗》、《兰亭》跋等内容的书法作品近30件(不包括乾隆作品)。这些名家之于《兰亭》,或细心研究,以求临摹毕肖,如元代赵孟頫、俞和临定武《兰亭序》;或因画而书,以成双璧,如明代吴门领袖祝允明(所临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文徵明为配《兰亭修禊图》所临《兰亭序》;或精心勾摹,以存其真,如元代陆继善(所临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清代陈邦彦及宫中小臣二格奉乾隆之命双勾填墨《兰亭序》;或不拘形近,以求得神的,如明代董其昌、清乾隆皇帝等临写的《兰亭诗》;或收得名拓,精摹细校,为研究而临写,如冯铨、翁方纲所临《兰亭序》;或寄情晋人风雅,为抒胸臆,率意而抄录《兰亭序》文内容,如明代陈献章、朱耷以自己的书风抄录《兰亭序》。
  上述这些临写《兰亭》的书法作品,按临写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摹临《兰亭》传奉、抄写《兰亭》文字和以自家风格意临《兰亭》帖。兹举故宫博物院所藏典型书迹介绍如下。赵孟瞓临《兰亭序》卷
  此卷原在赵孟頫“定武兰亭”十六跋后,之后被人分割,另装在南宋翻刻《兰亭》拓本后面。赵孟頫一生对《兰亭序》极为推重,曾反复临写。此件是其晚年所临,笔法精良,属《兰亭》临本之精品。俞和临《定武禊帖》卷
  俞和(1307-1382),字子中,号紫芝生,元代著名书法家,隐居杭州而不仕。俞和早年学书于赵孟頫,又遍临晋唐诸帖,颇得赵氏笔法精神,诸体皆能,尤以行草书极似赵孟頫,几可乱真。
  此帖为俞和临写宋拓定武本《兰亭序》,是他54岁时所临;用笔精准,法度严正,乃精心临摹《兰亭》之作。陈邦彦临《褚摹兰亭》册
  陈邦彦(1678-1752),字世南,号春晖,清康熙朝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擅长书法,尤工小楷,行、草书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康熙四家”之一。
  此册为陈邦彦临褚摹(《兰亭》)并米芾跋两段、米友仁跋一段,所临原件为陈家旧藏褚摹《兰亭序》,早已售出。作者癸未年(1703)时于山左刘方伯家获观此帖,故双钩一本以存纪念。二格勾填《兰亭序》册
  二格,生卒年不详,乾隆朝内府臣工,精于法书摹刻,曾参与《三希堂法帖》的摹刻。此《兰亭序》为二格奉乾隆之命勾摹而成。其所据底本为元人陆继善勾摹的《兰亭序》。原本传为褚遂良所摹,米芾所藏,后入清乾隆内府。乾隆喜欢褚摹《兰亭》神妙独到,故命内府臣工二格据以勾摹。
  此册作于乾隆丁卯(1747),二格勾摹,精准传神,深得乾隆赏识。
  以上为历代书家临摹《兰亭序》之作,多是据所传善本临写,力求在保持原本形貌的基础上,而不失其神韵。陈献章行书《兰亭序》卷
  陈献章(1428-1500),又名陈白沙,字公甫,号石斋,别号碧玉老人等,明代著名的思想家、书法家。
  此卷为陈献章应友人之命,书录《兰亭序》之文,完全以自己的风格作书,而非临摹之作,故笔墨奇古,不拘一格。朱耷行书《临河叙》轴
  朱耷(1626-1750),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明宗室宁献王朱权后裔,入清曾落发为僧,法名传,一生字、号、别号甚多,晚年号八大山人。朱耷书法宗法晋人,尤钟行草,藏巧于拙,淳朴圆润,自成一格。
  这幅行书立轴不仅文字内容与传统《兰亭》有出入,书写风格亦完全是自家本色,用笔率性,结字取势奇险,具其晚年典型特征。
  以上为抄录《兰亭》之作,仅录其文字内容,而完全摆脱摹本、拓本的体貌束缚,属于以展现自家书风为目标的再创作。
  历代书家以不同的方式临写《兰亭序》,不仅使我们看到他们学书的成长过程,更使我们认识到元代以来学书者在《兰亭》收藏和临摹态度上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收藏《兰亭》与临写《兰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概括而言就是,重视《兰亭》拓本、摹本收藏考证,并收得善本者,对《兰亭》的临摹更看重形似;反之,未收得《兰亭》精摹善拓本者,则在临写时更强调神似,不愿受原帖的束缚。而明末书坛领袖董其昌,虽精于《兰亭》收藏,但由于其临摹观念的变化,强调“书家妙在能合,神在能离”,视临摹为一次再创作,超越了赵孟頫以来“形神兼备”的临摹标准,主张在学得原帖的精髓的基础上融入个人风格的临摹理念,这直接影响了明末清初时期书法临摹观念的变革。如果说赵孟頫的倡导,促使人们对《兰亭》的态度发生了从收藏者的“摹”到学书者的“临”的转变,那么董其昌的理论,则开启了从学书者对《兰亭》的“临”到创作者的“写”的转变,更进一步丰富了相关《兰亭》内容的书法创作。(本文选自2012年第1期《中国书法》)

<!--EndFragment-->

 回到顶部
帅哥哟,离线,有人找我吗?
姜钧杰
  2楼 博客 | QQ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优秀版主
等级:版主 帖子:5390 积分:28581 威望:0 精华:2 注册:2009/2/7 23:48:00
  发帖心情 Post By:2012/4/22 14:56:00 [只看该作者]

推崇兰亭从唐朝就开始了!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