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帖子放到哪个栏目,真让我难为了一会儿。但一想,绘画、邮票都属艺术和收藏行列,就放这儿吧。管理员如觉得不合适,请提出建议。
对于集邮,目前我国的现状是老年人、休闲人及有钱人的高雅活动。但作为欣赏艺术,可以不顾那些。
我将陆续传一些邮票与原画,自然是邮票中的原画了。开始了。
1、《革命青年的榜样》
<!--EndFragment-->
1970年1月21日,邮电部门发行了“文19”《革命青年的榜样》邮票一套一枚。这是以“文”字编号的最后一套邮票。
票图取自于水粉画《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金训华是上海市吴淞第二中学1968届高中毕业生,1969年3月,金训华参加上海市革委会上山下乡办公室组织的知识青年学习访问队赴黑龙江,返回上海后发起成立了“知识青年赴黑龙江插队落户联络站”。随后,金训华和一大批上海知识青年前往黑龙江省农村插队落户,被分配到逊克县逊河公社双河大队。当年8月15日下午,爆发特大山洪,金训华为抢救国家物质牺牲于激流中,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金训华牺牲时只有20岁,金训华是上山下乡大潮中涌现的第一个知青英雄。
金训华牺牲后,当年《解放日报》美术组急召陈逸飞和在上海崇明农场插队的上海市高中毕业生徐纯中等人,连夜来报社赶制金训华事迹的绘画作品。徐纯中当场构思创作了水粉画《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在完稿过程中,又得到了陈逸飞的修改润色。因此,当时发表画作的署名“逸中”,这是陈逸飞和徐纯中的合署。 邮票设计也署名为“上海市逸中”。
<!--EndFragment-->
<!--EndFragment-->
<!--EndFragment-->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w19.jpg:
此画在《解放日报》画刊发表后,即被当时的中央领导看中,并经重画,作为美术界的“样板画”之一,刊登在当年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红旗》第12期上,这是《红旗》建刊以来第一次发表的绘画作品,同时配发了抗洪英雄金训华的日记和评论员的文章《革命青年的榜样》。之后,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毛主席的红卫兵——向革命青年的榜样金训华同志学习》不仅被大量地印成招贴画,而且被大规模地用油画复制在全国各地的宣传牌上广为传播。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宣传画.jpg:
这是金训华当年的照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金训华照片.jpg:
陈逸飞(1946.414-2005.4.10),生于宁波,浙江镇海人。创作《金训华》时,才23岁。构思此画时,他将人物置放在滔天的洪水之中,焦点对准金训华在水中扬臂呼喊的一刹那,充分发挥了自己善于用背景烘托人物的高超技巧,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油画《金训华》等取得成功,为他赢得了荣誉。陈逸飞于二十世纪60—70年代创作了《黄河颂》、《占领总统府》、《踱步》等知名的优秀油画作品。1985年,他的油画《桥》被联合国选作首日封图。90 年代初,他将西方古典写实画风推向极致,《浔阳遗韵》等作品表现出浓郁的东方韵致和情调。1991年到1998年,他的33幅画的拍卖总额为4000余万元人民币,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个当代中国画家能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与之比肩。
徐纯中(1947-),浙江镇海人。1969年8月从崇明县前进农场借调到《解放日报》报社,负责插图配画。1969年11月报社组成了徐纯中、陈逸飞等6人创作小组,由徐纯中创作主题画。后调国务院文化组。以后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又到上海嘉定上海科技大学教书,1989年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博士留学,回来在复旦大学任教。现美国加州大学任教。2009 年创作巨画《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发表巨幅作品以号召身边的华人华侨踊跃捐款。
这枚邮票为影写版黑色单色印刷,规格31mm*52mm,印量1000万枚。票名“革命青年的榜样”红色字在覆盖图上。
中国“文”字邮票,自1967年4月20日发行的《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到发行《革命青年的榜样》,共发行了19套邮票,从1969年5月1日发行的“文14”《南京长江大桥》起,“中国人民邮政”字样不再使用毛体,这也是“文革”进入后期的一个标志。目前,“文”字邮票全套价格已达到10万元,这枚0.08元面值的《革命青年的榜样》也逼近300.0元了。
<!--EndFrag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