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报:过劳死提醒中国人“懒散些”
中国官方媒体报道称,中国内地每年有60万人因工作过于劳累而死亡。
这就意味着每年有60万人要面对银行实习生莫里茨·埃哈特的命运——他2013年死在了伦敦(很可能因为工作太辛苦),导致整个金融业都在反思西方银行从业人员是否应该活得懒散些。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月4日报道称,每年真会有超过50万人辛勤工作到丧命吗?
一年时间里倒下60万人着实是个大数目。
更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将其看成是精确的统计数字,而应该理解为一种强烈的诉求。
没人知道这60万里包含了哪些具体死因,就连公布数字的那些记者也搞不清楚。
但清楚的是,过劳死已经成为出现在疲惫的中国劳动大军当中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在中国,一个普通的工作狂可以尽情熬夜干活,但这样做甚至没法帮他踏上北京或上海楼市天梯的最低一级。你要是买不起房子,女朋友就不会嫁给你,但即使没日没夜地工作,也无法保证你一定买得起房子。
事实上,中国现代城市人似乎越来越担心自己为亚洲工作观付出的代价。
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发布报告称,有半数受访者(从中产阶级到富裕阶层)认为“工作压力、家庭责任和长时间工作”使自己面临健康问题。失眠、疲劳、精力不振、肥胖、小病不断——所有这些身体不适对西方工作狂来说都很熟悉。
信息技术(IT)从业人员似乎尤其脆弱:近日一项覆盖35万IT从业者的调查显示,98.8%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有健康问题。
而且,遭罪的不只是这些服务器奴隶。
2013年去世的“十年雪落”凸显过劳死在网络写手当中的严重程度。他在2013年6月离世,留下一部160万字的小说。“十年雪落”疯狂码字的目的是供妹妹上学。
为完成合同,网络写手韦紫薇必须每月完成10万字作品。她说自己最理想的写作时间是半夜。可是在听说有不少作者死于过度劳累之后,她改变了生活计划,每天只工作8小时,而且放在白天——不包括做做家务、让大脑放松的时间。
等到几年以后,过度劳累无疑将被中国的潮流抛弃,正如城镇婴儿出生率出现下降(甚至在一些允许单个家庭养育不止一个孩子的地区,父母们往往也不想多生)、中国人对黄金珠宝的兴趣有所减弱一样——这些都是社会走向繁荣的自然副作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3-12 9:54:31编辑过]